淮河(—)

尋常意義上,尤其對我這種骨子裡隱藏地域歧視的人來說,長江才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但本著遵循長者的教誨,我絕跡不會把任何地域歧視當做真理。

經常在G3高速上往返,途徑蚌埠淮河大橋時,我偶爾瞥見「歡迎來到中國南方」「歡迎來到中國北方」的招牌在路邊向我招手。

咦~這裡的環境看起來也不像南方嘛,雖然心中還是固執的認為長江以南才是真正的南方,但我還是要遵循他的教誨,仔細想想,想想,是什麼因素導致淮河成為南北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秦嶺不必說,因為山脈的阻隔,四川跟陝西本就是兩個世界,在上古也是兩個不同文明,直到秦滅亡巴蜀,四川才融入華夏文明圈,之後也有明初移民、湖廣填川等人口大事件,導致四川人祖上呢,還是以南方人為主。

但淮河兩岸就不同,因為江南的存在,江南對中原的向心力導致淮河流域的中原化,可以說江蘇、安徽所轄地區在歷史上,一直可以算是中原的核心地區,與四川作為獨立文化、經濟區塊不同。

這條線很乾脆的隔絕了兩岸的文化風格,如果說蘇北與蘇南截然不同,那麼蘇北與蘇中,也可以算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

江淮官話分布區域整齊的沿著淮河以南分布,以太湖(江南)-開封(中原)為兩點,中原官話與江南話的勢力對比可以說勢均力敵。

吳越貴族:剛伯寧伐是港閑話咯!

當然,我沒有任何的意思,沒有任何的意思說江淮地區講吳語。不管承認不承認,江淮話是吳語官化後只剩點口音、辭彙的官話方言,但與中原官話的區別,遠遠大於中原官話與隔壁冀魯方言的區別。

不信你聽他生氣的那口音(揚州腔),不管是剛波還是剛虐都覺得老親切啦,北方的膜法師們肯定覺得他兒講兒的兒南兒蠻兒口兒音兒。

地區方言,是我們分析該地人口歷史、文化的一個有力幫手。我們從這點切入的話,,,,

從我乎語言區得到的分析是,現代方言的分化時間大概在宋朝時期完成,那麼,這一段時間的人口變化,是南北分界形成的重要因素吧?

========================================================================

於是我根據《中國人口史》開始做表,並畫了張圖

前期提要:

因為葛劍雄先生並未統計金國、西夏之各路人口,卻有依據現代行政區劃統計之人口數,因此我只能一邊把南宋各路地圖畫上去,一邊金國地盤,用的是現代行政區劃。所以地圖略猙獰,大家湊合看是了。

因只針對淮河-秦嶺地區的變化,所以,太遠的省份我就沒計入。

表格說明:南宋各路之人口數及戶數,1235年數據

金國於今日各省之人口數及戶數,1210年數據

之所以選擇兩個年代的數據,是因為這個時期蒙古先滅金,再滅宋。金朝在1210年之前基本沒有失地,南宋在1235年之前基本沒有失地,之後蒙古入侵,人口因戰爭導致的饑荒、遷徙、屠殺、疾病等,肯定會有變化。

圖片數據(點擊大圖):

宋金對峙末期,我們可以看出,北方人口依然集中在中原,因遼國、女真的數百年經營,河北北部、遼寧地區人口也不算少。

南宋地區雖然有移民因素,但也可以看到,此時江南相比中原還是有差距的,這個差距要到元末才會有變動,然後江南在明清時期成為中國經濟、文化的中心。

令人震驚的是,江蘇、安徽江北人口非常少,非常非常少,可以看出宋金在淮河地區戰爭導致人口大量的減少,難怪端平入洛有嚴重的後勤問題拖後腿,這破地方和平時期也沒幾個人住。

有對比,才有傷害

那麼,各地人口,在蒙元掃蕩之後會有什麼變化呢?

下節再更新。。


推薦閱讀:

為何現在全真七派龍門派人丁興旺其他六派卻鮮有耳聞?
清初第一寵妃——海蘭珠
舊影瑣憶·戰爭讓他瞬間無家可歸
——老黃曆

TAG:历史 | 中国地理 | 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