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一副像樣點的

2012年夏天,從西雅圖飛拉斯維加斯的飛機上,他在我旁邊坐下,第一句話就說:眼鏡很漂亮。我說:你的也是。他叫Lee Haldorsen,他的五官像極了《越獄》里的T-bag,不過是高個紳士版的。

看得出他對中國人很感興趣,一路上抓著我聊個不停,問東問西。他告訴我他剛去過一次上海,那次收穫很大,覺得中國不是他印象中的中國。後來我掏出了一台WindowsPhone,他想到了什麼,問我為誰工作。然後他掏出手機,在相冊里翻了很久,找到一張他和比爾蓋茨的合影,而且是在蓋茨的家裡:「看,我認識你老闆!」

他當然可以認識蓋茨,他在西雅圖UW大學城Village經營著一家叫做Market Optical的眼鏡店,UW Village是大家公認的西雅圖最舒適的逛街場所,乾淨整潔四季花香,超市夜不閉戶,不久前亞馬遜的第一家實體書店也就開在這裡。能開在這的,也就意味著是西雅圖最好的眼鏡店了,而且,蓋茨的豪宅離這裡差不多也就3英里路程。

蓋茨近幾年的眼鏡,都是Lee挑選推薦並且配置的。接下來我們聊了很久關於眼鏡的話題,他邀請我回西雅圖時去他的店裡看看,他給我選一副新眼鏡。

當時我戴著是一款2010年Prada的設計師款運動黑紅框,側邊鑲嵌兩道紅色,前方頂部有一排灰色橡膠柵格設計。我很努力才找到產品照片,現在還想買同款怎麼都找不到了。這幅眼鏡是在香港配的,加鏡片合人民幣也就2000多。後來和RigoDesign的朱印碰面時,發現我們倆眼鏡是一樣的,再後來和SnackStudio的Jason又撞了一次,看來那年這款眼鏡著實很受設計師群體歡迎。

在這之前我的ESPRIT戴了兩年多,若不是那年夏天去京郊白河漂流,它也不會掉到湍急的溪水中,溪水不算深,但是沒戴眼鏡的我根本看不到它在哪。還好岸上車裡有備用眼鏡,不然都不知道怎麼才能開回北京。

說到車裡救命的那副備用眼鏡,是更早的時候在淘寶上配的,才200塊,拿到手就慌了。果然有種技能叫做攝影,和賣家店鋪照片是一模一樣,但是質感就是哪都不對。不敢戴出去,只好扔在車裡備用,最終它倒是很好地實現了它的價值。

非殘疾人可能感覺不出來,近視眼鏡是對於我們這類人最重要的一件配飾。兩人見面,遠看衣裝,近了看臉,說句你好,眼神對視(眼神飄忽的都是心裡有鬼)——這時候對方的焦點就在你的眼鏡上了。我們對衣服鞋子早已有著正確的認知,盡量穿漂亮穿整齊穿出風格,搭配一些名牌和個性的元素在裡面。但對於眼鏡,很遺憾,大部分人都不太認真對待,而且這事情和有錢沒錢並沒多大關係(亮視點的朋友告訴我在亮視點配鏡基本都會選擇2000左右的鏡框,但更多的顧客還是會去潘家園挑便宜貨)。

前不久和一位老同事吃飯,曾經在阿里位居要職,現在低調點說也是幾千萬身家。我們六年沒見,他還戴著六年前那副眼鏡,那還是我們當年一起去潘家園配的,印象中當時也就花了幾百塊。鏡腿折了一隻又修好了,鼻托處能明顯看到綠色的銹,鏡框多處磨掉漆了,正面看左右都不平衡,側邊拼音寫的品牌名稱倒是清晰如初。你要說他節儉吧,衣服很明顯是Armani,拎的包也是Tumi。

我和這位身家千萬的朋友算了個賬:最保守的算,每個季度添置一身衣服,夏天算500塊算適中了吧(但夏天買一套衣服可不夠)?冬天的稍微貴點,這樣這算一年下來衣服的花費最少是2000塊,還沒算鞋子帽子圍巾什麼的。鞋一雙就1000左右,這樣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三十多歲、收入正常的人每年在衣物上花費算5000,還不說稍好點的一件就這個價(不在一二線城市的朋友就不要來挑刺了,什麼樣的收入對應什麼樣的花費,吃飯打車房價都不一樣呢)。那為什麼對臉上這麼重要的投資才幾百塊?一副1000塊以下的眼鏡,如果戴三年,合每天才花1塊錢在臉上——這種我覺得不叫節儉了,只能叫做小氣。

當然,說小氣是開玩笑的,誰都不差這個錢,只是沒有上心而已。從戴眼鏡開始,也就是從讀書時代開始,我們對於眼鏡的價格就定位在兩三百塊,隨著物價飆升,我們的心理價位並沒有發生變化,還是以學生心態、無收入心態去潘家園眼鏡市場,還是覺得幾百塊錢搞定眼鏡的觀念是對的。於是這個部分的品質一直沒有隨著收入增加而提升,哪怕只要每天少抽兩根煙就能實現。眼鏡這東西,不打球、不打架,基本就不會壞,但是如果你要等到它壞了才換新,這就麻煩了。一副眼鏡的壽命遠遠長過你換工作的周期,也就是說,你的收入也許翻番了,但是臉上還戴著當年那副破眼鏡。但是別忘了,眼鏡的樣子,可能會給你換工作面試時的第一印象減分。

我不認為眼鏡是奢侈品,一它是必須品,可有可無的才叫奢侈品;二即使鏡框單品很貴,但是摺合到使用時間來算它比衣服鞋子手袋錢包都便宜;三是鏡片的錢是活該要掏的,那叫醫療花費,誰讓咱殘疾呢。我也不認為有著大大的名牌logo的眼鏡就是好的,要我臉上頂著個大牌招搖過市我也有壓力,這東西還是低調點好,比如Thom Browne和Alain Mikli。GUCCI的標誌性彩條很好看,但是也得講究和著裝的搭配,Prada的紅色是點睛之筆,但不是任何性格的人都適合在耳邊裝飾紅色,就像不是誰戴著金邊眼鏡都顯富貴。同樣我也不覺得貴的就一定好便宜的就一定不好,一千塊以下也有不少好選擇比如Levis,如果不是年齡已經不合適我還想配一副Levis放著備用。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買個兩百來塊錢的眼鏡就是省錢,一分錢一分貨,親民品牌的成本都體現在材質和工藝上,兩三百塊的眼鏡的利潤率說不定比Levis甚至Oliver peoples還高。

另外,日本有非常多眼鏡品牌不錯,可惜我去日本那麼多次,都沒有好好研究。倒是在台北看到一家奧地利的眼鏡叫Rolf非常有特色,木質的鏡框,木質的關節,鎮店之寶是深海木化石手工打磨的一款,灰白色石頭框,合人民幣8000塊,非常心動,但是戴上確實不適合我臉型,而且擔心很容易碰碎,痛快地放棄了。前陣在維也納我去找了這個店,價格和在台灣沒什麼區別,不過生意確實不好。

我收入過萬之前也沒買過好眼鏡,都在我生活的城市的眼鏡市場解決。後來從ESPRIT到Prada,算是一個升級的過程,再後來在西雅圖的MO配了洛杉磯一個設計品牌的鈦合金,然後再入了Alain Mikli的坑,就沒出得去了。借用知乎上某答友的一句話:「Mikli隨便來一款都買對了。」 Mikli的店價都在4000多,在法國也差不多價格,同級別的大設計師Starck系列也差不多價位,算是正裝近視鏡中非常不錯的品牌了,黃曉明在《中國合伙人》里戴的就是Starck設計的眼鏡,不過淘寶上大多都是假貨,眼鏡這東西模仿成本太低。

一年後我再去西雅圖,去UW大學城逛街時光顧了Market Optical,Lee熱情接待並且幫我試眼鏡,最後挑中了一副特別輕的Entourage of 7,鈦合金,店內都沒標價,我估計不會便宜也就懶得問。驗光配完鏡片,Lee說很高興我能來,這幅眼鏡他送給我,不用付錢。我客氣地說哪能免費呢,應該我付錢。他說你說真的?我說當然。於是他痛快地拿出Pos機按下$795……我就一個想法:跟老美我裝啥客氣呢?

後來他和妻子請我去家裡吃飯,告訴我公司的醫療保險可以報銷,我告訴他我是在中國的分公司,保險中可沒配眼鏡這項……

故事講完,這篇不涉及太陽鏡、不涉及重量材質、不涉及鏡片和測光、不涉及眾多品牌橫向比較,只是就我一個直男買過的和試過的那些來談談對這件東西的態度。畢竟我也不是這行業專家,只能從用戶角度來說說心得。真要提供參考意見的話,商務的選Alain Mikli,TAG,Lindberg,文藝范的就Thom Browne和Oliver Peoples。別問我貴點的鏡框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自己戴戴就知道,你會發現這是筆合算的投資,然後像我一樣陸續買三四款屯著分場合配衣服。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錢多錢少量力而為,不給衣著手錶拖後腿就行,關鍵是得好看,並且襯自己臉型,這是挑選眼鏡的前提條件(天生麗質的請隨便買)。另外再強調,上面提到的價格,都沒包括鏡片價格,都說了鏡片多少錢都得花,這屬於醫療復健,為了鼻樑輕鬆點還得多花一點,眼鏡是個好東西,既然都殘疾了,那就認了吧。


推薦閱讀:

網站的易用性測試如何進行?都包括哪些內容?
使用新浪微博這麼久,有哪些細節打動了你?又有哪些細節讓你無法忍受?

TAG:眼镜 | 用户体验 | 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