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漫畫為什麼不好看?(眼神、表情與背景篇)

文/三文娛(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i3wyu )

我們中國的漫畫,似乎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點東西,讓人有點「看不下去」。

關於日本漫畫為什麼厲害,三文娛已經有過一些探討。

比如,「繪畫·語言·格子」三個表現要素及其相互關係呈現出的趣味性: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從三要素來解析日漫表現形式

又比如在漫畫受眾的細分、表現技法的取向以及題材選擇方面,日本漫畫都非常多元化,對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的投射讓作品耐讀好看,高度成熟的市場也給了表現技法更大的改良試錯空間。日本漫畫的多元化、時代關照性、表現技法的改良等等多個方面,都是日本漫畫產業為什麼發達的原因:日本漫畫為什麼厲害?

那麼,中國漫畫又為什麼不好看?從媒體轉型、準備繼承連環畫一些特質的鸚哥,從表情、背景等方面對這個話題進行了解讀。三文娛獲得授權轉載,發布在這裡供大家討論。

她之後的幾篇會從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少女美少年文化、狸貓文化、怪物文化(百鬼夜行:日本動漫如何刻畫妖怪)還有日本漫畫與日本文化的高融合度等角度進行對比闡述,歡迎關注她的微信公眾號「鸚哥的漫畫實驗室」( 微信號: yinge_comic),三文娛也將在獲得許可之後繼續整理並發布本系列文章。

中國漫畫缺少一種感性的東西

中國有很多漫畫家的畫工相當紮實。他們在不分晝夜地努力,前赴後繼地投入這個在中國不被看好的產業,留下了很多感人甚至悲壯的故事。

而作為讀者的我們,從小接受了這麼多年愛國的思想教育,也大多都是發自內心地很願意支持我們自己的漫畫。

但是,我們的漫畫,似乎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點東西,讓人有點「看不下去」。

如果你是一個漫畫愛好者,你很可能有這樣的體驗:

看到一部日本漫畫,即使畫工還很稚嫩,但只要看了開頭,卻常常就很自然地不由自主地看完整個故事,體驗很順暢;

而看到國產的漫畫時,往往內心的反應卻是這樣的:

這部好像還不錯,是不是要追一下,支持一下原創呢?

這部畫風很靈動,有日本某某大師的感覺啊!國漫看來真的進步了啊!

這部用筆這麼復古飄逸,算是中國風了吧?

這個作者的功力好深厚!能勝過好多日本作者了!但是分鏡好像差了點……

但是,如此這些內心戲過後,我們不得不承認:

那些或精美或粗糙的畫面,並沒有讓自己看下去的慾望。

中國的很多漫畫,似乎只能挑起人的評判欲,卻並沒有讓人把它讀完的吸引力。

按理說,不應該啊——影像,明明是很直觀的東西,應當在可讀性上遠遠超過文字才對。

於是有人說:中國漫畫家的畫工很棒,但是只會畫插畫,不會講故事。甚至有人開始鄙視畫工華美的漫畫家,認為他們的故事反而被畫工拖累了。

用漫畫來講故事,涉及劇本、人設、分鏡,的確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

但是,我們的漫畫家,既然有心能把畫工磨鍊得這麼好,自然也不會落下其他這些門功課。可是,我們的漫畫雖然飽含了很多心血,有畫工,有故事,有分鏡,但似乎還是少了一點什麼。讀起來,就是不那麼流暢,不那麼吸引人。

作為一個曾經對國漫抱有希望的少女,鸚哥也一直在關注原創的作品,從初中藏在桌肚裡的《漫友》開始,至今已有十餘年。

然後,我似乎真的發現了什麼。發現了我們真正缺失的那一點東西,到底是什麼。

發現了以後才驚嘆,難怪它如此難以被發現——原來,這完全是一種感性的東西。

眼神

好了,不賣關子了,首先請大家看這張圖。這是一個功底很紮實的中國漫畫家筆下的少女。

看出點什麼來了嗎?

注意她的眼神。好,再看下一張。

夏達的著名少女漫畫《長歌行》人物。

這就是很普通的二次元美少女啊,怎麼了?

好,讓我們繼續。

注意她們的眼神。

以上,全部都是國漫里的少女,作者也都不是混行業的粗製濫造之輩,而是真正用心在做的、做出成績的人物。

她們是什麼樣的眼神呢?一種在二次元很常見的眼神,萌萌的,有點呆,有點放空,帶著一點驚訝。

下面,我們換換腦子,看看真人。

以下都是日本的美少女明星寫真。

依照慣例,注意眼神。

發現了嗎?她們的眼神也是那樣,萌萌的,有點呆,有點放空,帶著一點驚訝。跟漫畫家筆下的,一模一樣。

下面重點來了。

請看中國的美少女。都是大家很熟悉的。

中國的美女明星,面對鏡頭時,表情似乎跟日本美人不太一樣。

有人可能會說,鸚哥你是不是故意不找發獃、放空、驚訝的。

好!那就找給你看。

發獃放空這種狀態,在中國少女的臉上真的不太常見。有知名度的美少女裡面,南航校花陳都靈算是最愛對著鏡頭放空的,她的放空呢,是這樣的:

而中國女孩子驚訝的表情呢,是這樣的:

好像……和這種還是不太一樣,對吧。

對比一下二次元少女的那個眼神,和中日兩國美少女的眼神,你不得不承認:

是的,這根本不是中國少女的眼神,而是一個原汁原味的、大和民族少女特有的眼神。

我們的漫畫家筆下的少女,或穿著中國的校服、或穿著華麗的漢服,演繹著中國的悲歡離合,但眼神卻是原汁原味的日本眼神。

表情

按照這個思路來看,在中國漫畫里,這樣的日式表情不止一種——

表示委屈害羞尷尬的八字眉表情。

對日本的女孩子來說,做出這個表情非常容易,非常萌。

中國女孩子不會做八字眉嗎?也會。但是,好像同樣跟漫畫里的那種不太一樣:

似乎……表情也很豐富,但就是沒有日本女孩子的那個味道,表達的也不是委屈、害羞、尷尬的感情。

在我們的漫畫里,這種日本女孩子特有的表情很常見。但是,很多中國少女獨有的又生動又美的表情,卻根本無法表現出來。我們的漫畫家表現中國少女,常常是借用著日本女孩的一顰一笑,來抒發她們的感情的。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那又怎樣?這很正常啊,反正是二次元,又不是三次元。我們看日式漫畫習慣了,一切都是按他們的來,既然不影響我們講自己的故事,畫出來也蠻漂亮的,管那麼多幹嘛。而且,很多人對中國文化根本沒那麼痴迷啊,他們才不管圖畫中有多少中國元素,只要看到好看的畫面就行了。

不知你是不是看過這張圖。

這張圖片,常常用來表現人的潛意識與顯意識。露出在海面之上的,是我們的顯意識,而沉在海底的潛意識要遠比顯意識豐富、深沉得多。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根本意識不到的,卻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內心,隨時在左右著我們的判斷。

為什麼漫畫人物的表情很重要?表情,是我們從嬰兒期就開始識別的一種人類非語言交流符號,她承載的感情和信息實在太多了。之所以我們在國外能很輕易地辨認出中日韓三國的遊客(即使聽不到他們在說哪國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表情神態、說話的樣子。

因此,當看到一個有著日式表情的二次元少女,實際上我們的潛意識裡並不會把她識別為中國人。潛意識對作品中各種情緒符號的民族認同混亂,就會導致作品的文化氣脈被阻滯,致使這些二次元的中國人物,無法順暢流利地表演出中國人的情感和故事。表現到顯意識上,讀者就會覺得它「生硬」、「不好看」、「不想看完」,覺得無法「入戲」。即使並不那麼喜歡本民族文化的讀者,也一定會受到這種影響。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這張截圖,是有妖氣原創平台上的明星作品《拜見女王陛下》。發現了嗎?男主從那聲「唔」開始,再到那個招手的動作,加上臉頰的那滴汗,還有那句以「可惡」為開頭的台詞,一直到最後那個野比大雄式的尷尬表情,無一不帶著一股日本小學男生的味道,而不是中國小學生的feel。

《拜見女王陛下》已經算是國內非常有「中國漫畫」意識的一部作品了,她的情節包括90年代國企職工下崗、改革開放的混亂動蕩、80後共有的童年記憶、中國特有的脾氣火爆又充滿號召力的美女小學生……《拜見》的問世,給中國漫畫界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生機。遺憾的是,仔細分析這個片段,我個人依然覺得閱讀起來有這麼一點表裡不一的阻滯感

那麼,我們不畫古風、中國校園故事,而去畫無國界的架空、魔法、萌動物之類總可以了吧?這樣就不會再有違和感了吧?

可惜,國內這些類型題材的作品,同樣也沒有日本同類題材吸引人——

要知道,無論什麼題材,只要表達感情,就得有一種文化背景作為依託。而我們筆下的人物,既不完全是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又無法酣暢淋漓地表達、抒發日本式感情(漫畫家國籍所限),故而也沒有日本漫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情感的流動依然是阻滯的

這是中國漫畫界很有名的一套漫畫教材里的片段,表現的是熊貓徒弟懇求漫畫編輯教自己畫畫。猛一跪地、「哇哇哇」地喊、以及大聲說出各種台詞,全部都是日本動漫里常常出現的橋段。

可能你覺得,就算日本化了一些,也沒啥問題呀,這樣表達不也挺好么。那麼請繼續看下面這個例子。同樣是「哇哇哇哇」和「大聲喊叫」的情節設定,對比一下上頭那隻熊貓和《海賊王》第一話,這情感張力和感染力差到哪兒去了。

是的,這樣表達一點問題沒有,但是我們不可能有人家畫得那麼好看。

是我們的畫功不好嗎?是我們故事講不好嗎?都不是,而是我們情感的表達方式沒有找到依託。

美國、日本的動畫和漫畫,都能做到:外在的一些設定如場景、服裝、人物國籍可以多民族風格混雜,但是內在核心民族文化的表達卻不能混雜,比如人物怎麼笑,怎麼表達悲傷,怎麼顯得帥氣,怎麼表現無助、憤怒,這些一定要是自己國家最純粹的情感流露。

而我們自己的動畫和漫畫作品正好相反,人物是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卻是外來的。

迪士尼的做法

既然又提到了美國和動畫,就順帶再說一點迪士尼吧。

迪士尼人物豐富的表情怎麼來的?是高鼻子藍眼睛的老外,對著鏡子呲牙咧嘴臨摹出來的。

而我們人物的表情、姿態,又是哪一國的呢?

最近的《大魚海棠》在這方面還好,至少沒把老美的表情愣安到中國人臉上。但是鸚哥覺得人物眼睛很沒靈氣。

對比四十年前《哪吒鬧海》的表情感染力。

舊時代的民族文化比現在純粹得多。比如老的連環畫,畫的即使是外國孩子,舉手投足也透著一股子中國味。

比如下面這張,華三川的《馴狗師》原稿。

說到連環畫,相信鸚哥我說這麼一句話,所有人都不會有異議:你不愛看歸不愛看,至少你看著不彆扭。

今天看來,連環畫的題材跟手法確實太老土,但是它圖畫中的文化氣脈和情感表達相當順暢,絕無一分被阻滯的生澀感。

還是回到表情上面來。連環畫人物的表情太豐富了,太有意蘊了。賀友直的《朝陽溝》。

王叔暉的《西廂記》。

趙延年的《阿Q正傳》,木刻連環畫。

蕭玉磊、何保全的《嗩吶情話》。

華三川的《白毛女》。

戴敦邦的《紅樓夢》。

對比一下今天漫畫里的中國人物,畫技怎樣先放一邊,表情很多都是八字眉泛濫。以演技相類比,就是北京人藝老戲骨和網路劇賣萌耍帥小演員對比的既視感。

夏達前輩的這一張表情還算是抓得比較不錯的。

其實這個道理,跟影視的意思一樣。非常經典的電視劇為什麼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好看。隨便拿出一張劇照,看一眼就有繼續往下看的動力,人物的故事感和趣味性多強啊。看了多少遍也不嫌煩。

相反,下面這些,每個演員的臉上都明明白白寫著這麼一句話:「你好,我在演一部爛片。」

不管是在二次元還是三次元,表情都多麼重要啊。

看起來,似乎熱衷於惟妙惟肖的表情刻畫的,只有過去的電視劇、連環畫了?雖然老人們很細緻很用心,但是那畢竟是過去的藝術,在今天無法適應商業社會了嗎?

那可不然。微博上很紅的段子手少林修女,擁有近100萬粉絲。她的條漫不用分鏡,色彩不豐富,畫面也沒有多麼繁複精美,之所以受歡迎,完全是靠表情撐起來的。

這麼惟妙惟肖的中國少女的表情,目前,似乎只有她一個人在畫。

她和迪士尼畫師一樣,所有的表情都是自己拿手機拍下來畫的。

看到她畫的故事時,你腦海中不會想「啊我們中國的漫畫是不是有希望了」、「到底跟日本人差在哪兒呢」,而是會不由自主地看下去。

這,才是觀看一部漫畫的正確方式。

「鬧了半天,原來是少林修女的軟文啊。」

不是的啊,這是鸚哥我自己的軟文。。。

我也愛畫畫。有了這樣的一點想法之後,我在描摹人物方面,也做了一點小小的探索,希望自己能夠繪製出真正有趣的表情。

漫畫與網點紙

啊?一部漫畫好不好看,跟網點紙有什麼關係?

接下來,鸚哥想說的是漫畫的背景描繪。

鸚哥覺得,要分析一種民族的藝術形式,就要觸類旁通,了解這個民族其他類型的藝術、性格喜好等方方面面。雖然我們研究的是漫畫,可是,每天光盯著畫工、腳本、台詞、分鏡,有時候並不能研究出個所以然。

而一旦跳出漫畫這個小小的眼界範圍,去看到更多的東西,有時候,往往反而能發現之前從未想到的一些真理。

今天,在探討漫畫背景之前,首先,我們來欣賞幾張帶有情境的中日影視劇照。

先看日本的。

《告白》,心理陰鬱的中學生。

《第八日的蟬》,母親帶著女兒站在山坡上。

《惹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姑姑受情傷後自暴自棄。

《楢山節考》,古時代的日本,兒子按習俗把年邁的母親背到山坡上,讓她自己餓死。

《花與愛麗絲》,兩個女孩子在櫻花樹下。

上面這些劇照,都有場景,也有人物。記住你的觀感,好,我們再來看中國的劇照。

《歸來》,陸焉識陪失憶的老伴,等待「陸焉識」的歸來。

《中國合伙人》,男女主人公站在湖心的船上對視。

《霸王別姬》,程蝶衣在月下起舞。

《我的父親母親》,男女主在金燦燦的鄉村午後,有了第一次正面相遇。

《城南舊事》,北平深秋,女子坐在毛驢上回首。

《立春》,愛情事業兩不順的大齡女王彩玲,最終領養了一個女孩子,帶她一起來看天安門。

你發現中日的劇照,在對情境的表達上,有一點點不同了嗎?

好像……是有一點,但是,看得還不是那麼明顯。

那麼,我們再來讀讀這幾個文學片段:

紅燦燦的山峰漸漸黯淡下去,不久化作了單調的黑白世界。除了夕陽映照的山巒的色彩變幻外,整個湖面也由冷冰冰的蒼白逐漸轉藍,再暗下去成了灰色,最後只剩下湖畔四周白晃晃的雪地,籠罩在黑色的夜幕下。

湖面就這樣緩慢地,一步步地被暗夜吞噬進去了。

久木輕輕地把手搭在凜子的肩頭,凜子回過頭來,兩人深深地接吻了。

——渡邊淳一《失樂園》

彷彿馬上就要風化的牆泥破損剝落,交錯的竹竿裸露無遺,沿著一扇扇玻璃窗緣的弧線,花辦形狀的紙片排列成行,如果沒有「德井公寓」那塊招牌的話,根本無法想像這裡邊居然住著人。

善衛凝望著這幢建築,呆立了半晌,望著望著,他恍然大悟:自己這般無言注目,其實就是一種告別儀式。

懷著如此心情再度舉目望去,這座建築益發給人宛似骨灰盒的印象:一隻蒙著白布的骨灰盒。一股焦灼感油然而生:恐怕以後再也看不到它了,得好好地把它印在心底。

——野坂昭如《螢火蟲之墓》

看完日本的小說片段,我們再來看中國的名篇。

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多少次了,我看見跟現在這個月牙兒一樣的月牙兒;多少次了。它帶著種種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當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記憶中的碧雲上斜掛著。它喚醒了我的記憶,像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老舍《月牙兒》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余華《活著》

對比中日兩國不同的、既有「景」又有「情」的電影片段和文學片段,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結論就是情景交融程度的不同。

日本的場景,似乎僅僅只是場景而已。即使烘托著人物的心情,比如描寫陰天、櫻花、山巒、破屋,也遠遠沒有像中國的那麼深刻。

而中國的文學和電影藝術,真正做到了程度很高的情景交融。有相當一部分感情的表達,是被融入到場景裡面去的。

那麼,回到我們的重點——漫畫背景。

請諸君腦補一番:上面列舉的所有日本電影和文學裡的場景,是不是都能很容易用我們所熟悉的漫畫手法來表現?

走過草地和花的松子姑姑、荒山老屍背景下的母親和兒子、陰霾天空下的高中生、戰爭中面對破屋的少年等等這些,只要選擇相對合適的畫風,用蘸水筆細加描繪,再配上恰當的網點紙,是不是那種原作的格調和感覺就都出來了?

放上幾個圖,幫助大家腦補。

可是,我們中國的那幾個場景呢?

試試用黑白漫畫的畫風,畫一個程蝶衣在月下起舞,畫一對老頭老太在風雪中等人,畫一對戀人在湖心船上對視,畫一個女孩子望著月牙兒,畫一個老人走入山村的暮色……拿蘸水筆,細細描繪背景,加網點,刮網……

(下面這兩個中國漫畫家的作品,原意可能並不是表達意境,在此只是拿來舉例)

是不是覺得,這樣畫,好像並不能把那種感覺表達出來?文學、電影的意境丟了好多似的?格調,好像真的很不一樣了?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呢?

這是因為,日式漫畫對背景「精細描繪+網點紙」的表現手法,是一種完全客觀的呈現形式,它更擅長於於表現情景交融程度不深的民族文化。

讓我們再來欣賞幾個日漫的背景。

建築完全橫平豎直,屋檐畫得一個都不落,沒有虛實對比,像拍電影一樣。

網點的使用,能夠讓整體的色調看起來更加一致而客觀。

即使不用網點,背景也描繪得十分精確,不摻雜任何主觀色彩。

無論什麼題材的作品,無論悲喜劇,全都如此。

這種畫風簡單一點的也一樣,客觀。

而我們中國原先的連環畫,背景畫得是沒有這麼客觀的。畫家可以自己調配畫面的黑白、虛實,從而做到更好的情景交融。

近山實,遠山虛。

背景的房子少了一大塊,不像日本人那樣一畫到底。

畫面節奏的疏密、呼吸非常講究。

同樣一個作者華三川,畫小孩子的故事就白一點,畫大人的故事就黑一點。反正沒有網點紙的限制。

《朝陽溝》,喜劇,畫面偏白。

《嘎達梅林》,悲劇,畫面偏黑。

這種對背景加入一點主觀色彩的描繪,才是真正符合我們「情景交融」的文化調性的畫面,跟我們的文學、電影都匹配上了。

這是很正常的——在藝術創作中,每個民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何處、如何「傳情」,這個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日本的小說、電影和漫畫藝術,習慣用表情、動作、台詞來表達感情,而並不使用背景來傳情。而中國人在這方面相對內斂,很多情緒是融合到背景中的,情景交融的文化魅力很強大。(民族性格內斂還是外向,沒辦法從一方面斷定,比如外在表現,反而是中國人比較喧鬧,日本人比較好靜。這裡不做過多探討了。)

而我們自己文化的這種魅力,用日式漫畫那種過於客觀的背景描繪手法,是根本沒法體現的。

不信?

請看用日式畫風改編的《三體》片段,原作者@微調家劉巴布。

這個片段,表現一個家破人亡的女紅衛兵,在國家秘密基地將地球的坐標發給了地外危險文明,然後看著夕陽落下時的複雜感情。

記住這種觀感,然後,我們再看一幅表現兩句詩歌的小畫。(原作者不詳)

你,感受到這種文化格調相搭的微妙差異了嗎?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說:鸚哥你舉的這些例子看起來是挺有道理,可是,我們的漫畫根本用不上啊!誰要改編《月牙兒》《活著》那麼嚴肅深刻的東西啊,一個小小的漫畫,怎麼能表現像國破家亡、民族浩劫、時代變革那麼有思想高度的題材呢。我們就畫畫現有的古風、武俠、恐怖、校園小清新什麼的,不也挺好嗎!

其實,鸚哥覺得,這種想法,可能恰恰是使得中國動漫空有產業GDP增長,卻永遠遊離於主流文化之外、永遠無法擁有這個國家最廣泛讀者、永遠被看成是「只給小孩子看的東西」的原因。

更深的東西,我們下一期再探討。

我一直在想,我們畫漫畫,一定要用約定俗成但屬於舶來的一些元素來表達嗎?如果換一種全新的方式,會不會看起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呢?

作為實驗,我準備自己動手畫。我想嘗試,漫畫可不可以表達純粹的中國文學作品。目前,我正在徵集棒棒的文學作品,作為改編的對象。

我一直有一種理念,對於文藝作品而言,資本和技術有時候並不能帶來精神方面的感染力。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歡迎後台回復「徵集」(是回復後台而不是評論喔),調取鸚哥的作品徵集要求。如果你喜歡這個計劃,可以幫助鸚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那些愛寫故事的朋友。

在未來,這個公號將會發表一些我的這類作品,同時也將發布一系列同類型的文章,思考漫畫的表達手法、內在精神。歡迎大家關注和批評。(歡迎關注她的微信公眾號「鸚哥的漫畫實驗室」,微信號: yinge_comic)

◆END◆

……………………………………………………

三文娛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i3wyu )

新文化,新娛樂,新內容

乾貨最多的動漫產業新媒體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三文娛已進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網易,知乎,微博等,敬請關注。


推薦閱讀:

《國民老公帶回家》︱論痴情我只服陸瑾年!
《畫書大王》與錯過了的好時光
左手韓的漫畫會紅透半邊天嗎?如何評價左手韓的漫畫
如何評價中國優秀國漫如《秦時明月》?其與日漫對此如何?

TAG:漫画 | 中国漫画 | 日本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