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系列】我來給《爵跡》洗白了,有沒有人來罵我?

更新——原題目是「我來給《爵跡》洗白了,有沒有人來罵我?」

但是我現在想開個系列了,反正我的大部分觀點在很多知友眼裡完全是「政治錯誤」,那不如給這些喜歡噴的知友找個靶子吧。第二篇已經更新——

【洗白系列】先別為《爵跡》爭論了,我說說百花獎如何自己洗白吧 - 屌絲導演成長史 - 知乎專欄

我只是在某個和爵跡有關的問題下,從一個曾經的動畫行業從業者如今的電影行業從業者的角度分析了一下《爵跡》存在的意義,結果已經被很多人認為是水軍……所以我把這個答案以及和若干網友的交流從新整理一下,發布在這裡。

先做自我介紹

我先做個自我介紹吧,2006年-2008年,本人在火星時代工作,工作內容設計三維動畫製作、後期特效、剪輯還有教材編寫。(附本人參與撰寫的教材封面)

《爵跡》的製作水準很爛,這個不爭論,尤其是有那麼多網友喜歡拿國外的甚至是很多年前的CG電影的靜幀來做對比,那看起來《爵跡》就更爛了。

如果看官你的心態是,它做的很爛,所以我不看,是沒問題的,這是一個消費者的基本權利。你當然也可以說,什麼時候國內的動畫作品達到國外水平了,或者誠意達到某個程度了,我才會去電影院看。這樣的說法也沒問題。但是這樣的心態對於國內動畫電影領域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幫助。如果我們以情懷來搶逼著觀眾去支持國產動畫電影,那就太無恥了。所以,如今的動畫電影市場,需要的是腦殘粉,和像郭敬明這樣的自帶大批腦殘粉的明星。

基本觀點表達完畢,後面問題一個一個解決。

1 從一個CG工作者的角度來說說問題出在哪。

從3dCG動畫的生產流程上來講,主要包括設計、分鏡、模型、材質、貼圖、燈光、動畫、特效(煙、雲、水、火、粒子、光效等等)、渲染、合成、調色、剪輯等。這些製作環節中和人物的整體表現有直接關聯的是——建模、材質、貼圖、燈光、渲染。

貼圖環節,體力活,主要涉及皮膚和布料圖案的,不算難點,因為有大量現成的素材。

建模方面,體力活,但這真心是國內CG工作者的強項(忍不住想念一下陳大鋼老師,全球首位獲得Autodesk 3ds Max大師殊榮的華人藝術家)。

材質屬於實實在在的體力活,那麼多參數一點點調,一點點測試,只要時間充足,同時有高水準的藝術指導把關,出好效果不算難事。

燈光和渲染,技術與體力參半,和材質的情況接近,但是技術難度和審美要求會更高一些。

從《爵跡》的預告片來看,模型以及貼圖的細節不夠,燈光和材質方面有硬傷,渲染中規中矩。可以排除製作團隊水準有什麼問題(終究原力製作過《鎮魂曲》這樣的作品),問題而應該是——時間和錢,至少有一樣沒給夠!(不論外界說該片有多大投資,我依舊認為錢主要都讓明星給分了)

2 不要老用國外的CG作品說事兒,問題沒在表面上。

如果拿著國內和國外的CG電影中截幀做比較,國內的自然是會被比下去,這個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大家有沒有嘗試過拿國內的靜幀作品來對比國外的CG電影的截幀。你可以買本國內的CG類雜誌,看看國內CG工作者的靜幀作品,相信你會對國內從業者的水平信心大增。在我入行支出,就聽前輩說——國內高手,做靜幀NB,一做動畫就SB。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是因為做動畫比作靜幀要難很多,而實際從業後才發現,其實是因為——大家做靜幀大部分還是處於熱愛或者更高的藝術追求,一個靜幀可以做上幾個月,各種精益求精。而到了做動畫的階段,基本上都是工作了,既然是工作,就得按照工作的規矩來,規定時間完成規定任務。然而國內的動畫行業啊,那真心是摧殘。(我幹了兩年多就轉行做導演了)各種工期緊,各種費用低,有點水平的都想盡一切辦法往培訓領域轉,因為有很長一段時間,培訓比製作要掙錢的多,這也導致水平高的人越來越多的脫離製作領域。當然,也有去到遊戲領域(場景、角色建模、動畫調節、貼圖材質製作等)和IT領域(UI設計等)。

而CG領域在整個影視行業里的地位也是奇低,如果是做後期的話,那麼錢基本上都被前期拿走了。如果是做動畫電影,那麼因為市場及其不景氣,所以能拿到的投資是很少。同時由於政策風險,大家都想儘快完成儘快上映,以免夜長夢多,所以幾乎沒有人支持從業者慢工出細活。

如果CG行業從業者都是以做靜幀作品的狀態去做動畫的話,國內的水平真心沒有比國外差那麼多,但很可惜,大環境很難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當然,你也可能會說,錢給夠了你就能做的好了嗎?也許很多人介於水平有限,還真沒辦法一下子做好很多,但是錢給夠了,可以吸引更多牛人進入CG行業啊,最起碼可以將那些流向教育領域的CG高手吸引回製作領域。而就沖現在CG行業的地位,有能耐的人進別的領域掙得更多的呀,沒錢,何以留住人才,何以發展?

還有就是,請自行對比國內外動畫電影的投資、製作周期、參與人數……

國內一線動畫電影普遍投資在5000萬上下,但是對於觀眾的高欣賞水平所帶來的品質要求而言,這錢真是太少了。

看到有人列舉《貝奧武夫》的例子,呵呵,人家在2007年做這電影花了7000萬「美金」,你把這筆錢給《龍之谷》或者《大聖歸來》的團隊等同於——資金可以支持該團隊工作人員增加7倍以上工作時長!7倍!這才叫慢工出細活!好的CG就是靠錢砸出來,靠時間磨出來的!

3 有誠意,做得好,觀眾就一定買賬嗎?

觀眾自然希望製作者能拿出些誠意出來,但是你知道誠意的代價是什麼嗎?在以往的多次和電影有關的爭論中,別人都跟我說——你看《大聖歸來》就知道了,只要做的好,觀眾是買賬的!我呸!

下面看數據(通常情況下票房要達到成本的3倍左右才能回本)——

《龍之谷:破曉奇兵》

豆瓣評分:7.4

成本:約6000萬(相對靠譜的版本)

票房:5740萬

《精靈王座》

豆瓣評分:7.4

成本:約4500萬

票房:2502萬

《小門神》

豆瓣評分:6.8

成本:約7000萬

票房:7867萬

《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

豆瓣評分:6.8

成本:約4000萬(相對靠譜的版本)

票房:5998萬

《魔比斯環》

豆瓣評分:4.6(你可能覺得這個算不上好作品,沒關係,後面我單說。)

成本:約1.3億(這可是2005年以前的1.3億人民幣!!!)

票房:約300萬

把二維動畫也算上的話,還有這些——

《魁拔1》

豆瓣評分:7.8

成本:約3500萬

票房:499萬

《魁拔2》

豆瓣評分:7.6

成本:約2000萬

票房:2530萬

《魁拔3》

豆瓣評分:8.0

成本:約2000萬

票房:2431萬

大多數觀眾讓人覺得可笑的地方就是抓著一個個案來推論整體,彷彿一個《大聖歸來》的成功就能論證市場是良性健康的,有那麼多反例都視而不見。《大聖歸來》全是靠著自身實力和誠意打動了觀眾?別逗了,如果不是西遊題材的話,請設想一下是否還有那麼多人去看。再者就是《大聖歸來》在水軍方面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夾私貨來黑《大聖歸來》,而是想說明,在這樣一個畸形的市場,想生存甚至成功,免不了要用些非常手段。而今年夏天背黑得特別慘的《大魚海棠》,作為電影行業從業者,我得到的消息是——黑《大魚》的水軍是《寒戰2》等同期上映電影的宣發方派來的,因為這個殺入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國產動畫電影排片比例尼瑪太高了。(當然你可以不信,因為我還真沒有確鑿證據。)觀眾們跟著一起黑,卻不想國產動畫電影的處境已經何其艱難,好不容易出一部能在票房上提振行業信心的作品,卻得遭受這樣的夾擊。

說說《魔比斯環》吧,它帶著點「為國爭光」的氣勢,按說製作水準在同時期的國內已經算頂級(這一點上,有個知友反駁我來著,但是請注意,魔比斯環是2005年的作品,不爽的話請列舉哪部2005年的國產3D動畫電影比它水平更高。),怎奈各種水土不服,它的失敗讓環球數碼元氣大傷。我的一位動畫老師曾是那的主要製作者之一,他時常感慨,環球數碼垮了,很多骨幹離開,中國第一次那麼大規模的正規化的製作了一部大型CG電影,其「遺產」不知道該由誰來整理,誰還能將這些「遺產」發揚光大。是啊,國內的CG行業及其不正規,在《魔比斯環》之前,都沒有哪家國內製作公司真正的實踐過「國際化」的製作流程,這部CG電影的製作在國內CG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當然觀眾才不知道這些,知道了也不關心,被那麼多國外CG大片寵壞了的中國觀眾們只會說——你做的不好啊,我為什麼要支持你?

好啊,做的不好,你可以不支持,那麼我上面列舉的這些例子做的也都不好嗎?不論劇情還是技術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大部分均可代表國內最好動畫水平?請問你支持了嗎?如果有的話,怎麼票房才這麼點,連國外引進動畫的一個零頭都不到。

4 《爵跡》不是國產CG電影的希望,但是「郭敬明們」是國內動畫行業希望。

不喜歡郭敬明的人可以盡情的黑。

覺得《爵跡》做得差的人也可以盡情的黑。

大家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自由,但是想問問,你們黑來黑去,對國內的動畫行業真有什麼幫助嗎?

一個動畫工作者每天要面對領導和客戶的「鞭策」,觀眾再「鞭策」,那純是心理負擔。

說個來自業內的消息,在《大聖歸來》票房成功後,陸續新立項的國產動畫電影在爭取投資方面均獲得了更高議價能力,據說已有直接追加千萬級別投資的了。(當然你可以不信,因為我沒有確鑿證據。)相信《大魚》的票房成功會進一步鞏固這種良性發展。(其實2016年暑期檔的國產動畫電影已較往年增加了許多,好跡象。)

而接下來就要看《爵跡》的了,它很可能是個爛片,很可能豆瓣評分過不了4分(寫這帖子的時候,《爵跡》還沒上,等上了之後一看,哈哈,還真沒到4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沖著郭敬明這三個字,他票房差不了。只要它票房好,對於整個CG行業就是大好事。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的提振動畫電影的投資者的信心,讓有實力的團隊可以更容易的獲得更多的資金。以更多的資金更精良的隊伍以及更充裕的製作時間,才能出更好的作品。這才是良性循環。而強化這種良性循環,需要的還不只是一個郭敬明,而是擁有大量腦殘粉的「郭敬明們」。短期內,國產動畫電影市場只能靠他們了。而那些常年被國外動畫作品培養出了「高品位」、「高鑒賞能力」的且不願意為國產動漫買單的觀眾,對目前的國產動畫發展,真心沒什麼幫助。當然,這不是表示你有錯,而只是客觀描述,當下國產動畫電影市場,需要引入一批腦殘粉。

5 腦殘粉是幹什麼用的?

腦殘粉就是不管電影品質好不好,都會來捧場的人。當然,有些知友說了,無助於國內動畫電影的發展啊,大家是來看了,但是來看明星的,以後發展了,錢也都讓明星拿走了,關製作公司什麼事兒?

這就要說到資本了。動畫電影公司拉投資一直都很困難,以前有低齡向的《喜羊羊》給開了個好頭,這才有很多同類型作品陸續跟進,個別作品的市場表現還很搶眼。那麼成人向的就失敗案例很多了,《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的票房成功讓有志向在該領域大展拳腳的製作公司看到了希望,至少有這樣的案例,出去和資方談願景的時候,底氣更足一些。那麼接下來就要看引入明星的《爵跡》如何表現了。如果票房飆高,以後製作公司想要做這類「真人CG」類型電影,就有了參照,也能讓投資方更有信心。

既然爛片讓很多優質觀眾感覺如同吃翔了,那我們就把提振市場、提升投資信心的重要任務交給腦殘粉們吧。

6 中國動畫電影的死循環。

中國動畫最好的年代是計劃經濟時代,不光動畫,連同整個電影行業都是製片廠制,不計成本不考慮市場回報,是能出好作品,但是難有經濟效益。而後來動畫做的不好了,是向市場化轉型的陣痛期(品質與成本需要找到平衡點才能生存)。不是保護國產動畫降低了國內動畫的質量,而是補貼的資金沒有給到真正做的好的公司,而是經由一批「補貼販子」左手倒右手,最終都落到了自己手裡。這才有了《雷鋒的故事》那樣的雷作(瞎子都看得出來製作公司拿到的經費是零頭中的零頭)。長期以來得到政府補貼和嘉獎的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關係戶,而像《秦時明月》這樣的佳作卻得不到支持。好公司沒有政府補貼,處境艱難,喜洋洋火成那樣,卻沒法通過版權費盈利,只能依靠周邊才把錢掙回來。這裡得感謝那些低齡小觀眾,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腦殘粉吧。

看到了,這就是現狀,不論你是國內製作水平最高的,還是群眾基礎最好的,處境都十分艱難。喜羊羊轉戰大電影成功那真實不幸中的萬幸。

在這樣的市場局面下,中國動畫還能靠誰?靠觀眾?不行啊,做的不好觀眾不買賬啊!那就做好唄!可是做好需要人才需要錢需要時間啊!但人才都流向動畫培訓、遊戲和ui設計等領域了,錢的話,有,但是資方不敢多投錢,因為國產動畫電影不掙錢啊,政策也導致資方讓製作方慢工出細活啊。那怎麼著才能解決呢?想辦法讓資方多出錢啊,錢多人才的問題就慢慢解決啊,品質也有保障了啊。那怎麼著讓資方多出錢呢?得讓資方看到國產動畫電影能賺錢啊?怎麼賺錢呢?得靠觀眾啊,不行啊,做的不好觀眾不買賬啊……你看,又繞回來了,這是個死循環,如何破除?需要外力!打明星牌的電影就是外力,雖然讓人不齒,但是值得嘗試。

最後的最後,我是韓寒的粉絲。

更新,我把和@電子騎士 老師的留言貼這裡吧,可能是因為老師的粉絲多,所以你一評論該問,一下子瀏覽量上去了,一覺醒來發現好多人評論,算是表示個感謝。

電子騎士——

  • 第一,不贊同「黑來黑去對國產動畫有幫助么」的觀點。而且首先就不贊成把反對、批評都稱作「黑」的說法。在我看來,故意地、違心地甚至拿錢貶低才叫黑,其他都不是。對觀眾來說,批評甚至罵是正常的,他們沒必要也不應該承擔「鼓勵國產電影」,「鼓勵產業人士」這樣的責任義務。那是他們額外的權利。第二,不贊同把國產動畫片的5000萬人民幣成本與美國動畫片7000萬美元對比,認為差距巨大。兩國人工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國內2億人民幣的大片,你覺得放在北美3000萬美元能拍出來嗎?

  • 電子騎士

    另外,想請問一下迪士尼、皮克斯、藍天、夢工廠加上環球動畫部門,哪個是靠腦殘粉提振市場和投資信心發展起來的呢?別告訴我說這叫中國特色…

回應——

回復第一,無需太在意字眼,我所指的黑可以涵蓋所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消費者的正常表達,沒什麼問題,但我陸續發現,尤其是最近這幾年,好多人覺得批評爛片是可以減少爛片的,這就是完全脫離市場看問題了。當然,我完全承認觀眾沒有那些鼓勵的義務,所以我才說需要引入明星和腦殘粉。

回復第二,這個就真的得說隔行如隔山了。在影視製作關節中,有些人工按檔次定價,不會因為定價高就能拉高水平,但是動畫領域是個例外,尤其是技術層面。舉例,一個國內高手編劇,你給他十倍工時,也寫不出國外大師級編劇的水平。但是,一個國內高手動畫工作者,尤其是3D動畫工作者,你給他十倍工時,是可以達到國外大師級動畫工作者的水平的。在我院線所在的動畫公司,有機位高內高水平的工作者,有人的靜幀作品在國外的CG類雜誌上刊登過,還獲過獎,但是我們在製作國內電視劇後期項目的時候,其水平和我們並沒有高處太多(因為製作周期極其緊張,水平上的差異在成片上的表現並不明顯)。所以,這就是我為什麼一再強調投資對於國內動畫的重要性,也就說,以國內一線團隊目前做出的作品,你覺得它和國外可能還有極大差距,但是如果資金到位,工時給夠,是完全可以達到國外的水平,至少在技術層面是沒問題的。

回復「另外」,這完全是脫離兩國的行業成長環境來看問題。國內的動畫在市場化以後,已經全面滯後於國外的發展狀況了,不論是從製作還是從教育。好萊塢的動畫作品已經開始大舉佔領全球市場的時候,國內的院校才陸續開設動畫專業,3D技術方面,國內起步尤其晚,要不是國內護著盜版這事兒,推動了技術方面的普及,估計現在的國產動畫死得更難看。這真就是叫中國特色!

你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有個國家比美國的動畫起步早了好多年,技術現金很多倍,進入美國市場後就狂賺錢,美國觀眾都覺得自己的動畫做的沒有「那個國家」做的好,一個勁兒批評。迪士尼、皮克斯、藍天、夢工廠等拼了老命做出幾個美國最高水品,但是比「那個國家」還差了一大截的作品來,結果票房連回本都回不了。同樣還是這些美國大牌公司,想通過資本運作扭轉局面,結果尼瑪融不到錢,立項後拉投資也拉不到位,公司想上市也上不了。你不覺得他們面對這樣的局面,也得搞點歪門邪道嗎?

再多補充幾句,很多人反對補貼啊,支持啊,之類的。可是想想看,國內起步晚比較落後的行業其實都接受過各種類型的補貼和支持,早年間的各種代表著生活品質的口號——「三轉一響」、「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都算是一種官方營銷吧,在現在看來,那時的消費者傻的可愛,當然現在的消費觀念普遍進步了,也不太容易被忽悠了,但是想想看,當時消費者的盲目跟風是不是也給那些國產行業的起步奠定了堅實基礎呢。

再說補貼,這個就更多了,反對補貼的聲音貌似也沒什麼問題,終究好多補貼到最後都沒進真正需要的人手裡,但這不是補貼的錯,是監管不力的錯。舉個例子吧,新能源汽車方面,政府補貼促使國內常年處在發動機等核心技術明顯落後的國產汽車行業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如果不補貼呢?汽車廠商沒有積極性,新能源車型初入市場也缺乏競爭力,一個難得的趕超國外汽車的機會可能就錯過了。而看看補貼後比亞迪的市場表現,足以說明補貼的正面意義。至於監管,新能源車的騙補調查已經全面展開,相信錢不會再白白流向垃圾企業。

回過頭來說動畫行業,這才是騙補貼的重災區,不多舉例子了,前些年曾經見過幾個官方評定的國產優秀動畫片名單,尼瑪我找了半天都找到《秦時明月》,當時心就寒了。動畫行業的補貼問題如何監管?這個還真挺難的,貌似領導大人們都不太能看的出來其品質好壞,騙補可以輕鬆過標準這一關。所以才出現目前的狀況,就是搞了那麼多年扶持動漫產業,但是最後有明顯提升的僅僅是硬體,因為硬體這東西好定標準,國外的、先進的、貴的,我們就買,可是鋪貼動漫作品呢?唉,好公司怎麼都拿不到。

觀眾沒義務支持你,OK的,但是國產動畫總得想辦法發展,不能五年十年後還是交不出好成績來,如何解決?《功夫熊貓3》在國內的票房已經超過北美票房了,說明國內在動畫電影消費方面已經越發成熟,但是在製作經費方面呢,國內哪怕最頂級的動畫製作團隊的經費都不到美國作品的十分之一。如何提升國內動畫製作的經費才是提升品質的核心所在。在國內電影有大量題材和形式都上帶突圍的前提下,任何一個有突破性的作品都對行業發展有重要意義。就好比我認定了《三體》電影版會是個爛片,但是只要他順利做完了,正常上映,就能幫國產科幻電影起個好頭。

其他的回復就不一一回應了,真心回不過來了,而且好多回復內容斷章取義,我回復你也不過是把我寫的內容截取一部分粘貼給你看,意義不大。

個人微信公眾號:lijizheng01 不定期發和電影有關的牢騷
推薦閱讀:

落幕吧,這個性衝動的小時代!
郭敬明性侵,鳳姐聲援:小人物的崛起總是充滿悲情的
郭敬明為什麼有粉絲?
如何比較郭敬明的《小時代》和韓寒的《後會無期》?

TAG:爵迹电影 | 电影 | 郭敬明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