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刀局段」 與 「桿棒序頭」
這是一篇廢稿,因為咱家太懶,錯過了交稿時間,所以沒有被採用。
一、「朴刀局段」、「桿棒之序頭」之由來人類社會的存在和延續,就立足於對維持自身的生活資料的生產。而這種對維持自身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就體現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對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精闢的指出:「生產勞動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是這些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表現他們生活的一定形式,他們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說書作為一門文學藝術也是如此,這種文學藝術所描繪的就是當時人們的生活,是人們的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是活生生的歷史。說書的源流與演進的過程,就是它的發展歷史,也是人類生活方式的發展歷史。
如果追溯到上古時期,《詩經 國風》里就有大量描繪現實生活,反映平民疾苦的帶有敘事性的詩歌。到秦漢時期,就有「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劍利則士勇,倡優拙則思慮遠,夫以遠思慮而御勇士,恐楚之圖秦也」的記載。淮南子里,也有「侏儒鼓師,人之困慰者也,人主以備樂。是故聖人制其剟材,無所不用矣」這樣的記載。這裡的倡優和侏儒鼓師是秦漢時期從事說唱藝術的工作者的指稱,他們和他們說唱的故事,也是說書和說書藝人的早期形態。隨著歷史繼續前進,經過三國、魏晉六朝、南北朝等時期的發展,說書藝術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技巧。例如:「質黃初五年朝京師,詔上將軍及特進以下皆會質所,太官給供具。酒酣,質欲盡歡。時上將軍曹真性肥,中領軍朱鑠性瘦,質召優,使說肥瘦。」民間的說書藝人(即「優」)能隨召而來,並且即席編造故事演說,可見已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並有相當的表現技巧了。唐五代之後,生產力逐步發展,市井繁榮,社會生活日漸豐富。以「傳奇」為名的小說題材日漸發達起來,出現了《柳毅傳》、《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等有名的小說故事,這些故事基本都成為後世宋元明時代之「說話」、「雜劇」等藝術形式的底本。在敦煌出圖文獻里,也有供僧俗道眾宣講故事的《張義潮變文》、《張淮深變文》等.在自古代詩歌、說話等各種表演方式的層層積累之下,說書藝術在兩宋時代,呈現了爆炸性的發展。這種爆炸性的發展,從表演的場面可以管中窺豹一番。史料記載如下:「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東京夢華錄卷二瓦子,即表演說書藝術的場地,類後世之書場。北宋時期,開封就有三個大型的說書場地,各場地內有各種表演場地五十多座,最大的可容納數千人。如果綜合來看這些表演場地,可見說書藝術的繁榮和受眾的廣大。當然,在這些表演場地中表演的,並不全是說書藝人,還有雜劇、影戲、傀儡戲、慢曲、小唱、賺詞、諸宮調等各種戲劇藝人,但從流傳後世的文本數量來看,說書藝人應在其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到南宋之後,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說書藝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醉翁談錄》這樣一本文言傳奇與話本小說的合集。這本書在國內曾長期失傳,後在日本重新發現。這本書內容豐富,介紹了宋晚期到元初時期的說書藝術門類與具體底本的分類情況。
在《醉翁談錄》里,作者羅燁列舉了當時社會上流行的諸多書目類別,其中主要有「靈怪之門庭」、「煙粉之總龜」、「傳奇」、「公案」、「朴刀局段」、「桿棒之序頭」、「神仙之套數」、「妖術之事端」等類別。在這些類別中,靈怪、煙粉、傳奇、公案、神仙、妖術等,或是以事類,或是以身份為命名。只有「朴刀局段」、「桿棒之序頭」這兩類,是以武器用具的名字來命名,可見其特殊性,而這也是本文所關注的中心。二、「朴刀局段」在《醉翁談錄》里,對什麼是「朴刀局段」,有明確的解釋。作者列舉了「大虎頭、李從吉、楊令公、十條龍、青面獸、季鐵鈴、陶鐵僧、賴五郎、聖人虎、王沙馬海、燕四馬八」等十一個書目的名稱,並稱「此乃為朴刀局段」。這些書目的內容,大多已不可尋跡,但從名字上來我們依然可以分析出一些痕迹。如:李從吉,這個人物不見於正史文獻記載。但在小說《水滸傳》中,此人為「隴西漢陽節度使」,在征討梁山時被好漢中的阮氏三雄所擒。楊令公,這是歷史人物,其人為北宋開國時期的將領楊業。在歷史上,此人早年效忠北漢政權,曾被宋太祖趙匡胤的心腹幹將党進在圍困太原的戰役中正面擊潰。北漢政權失敗後,他投降了宋朝,在公元986年(雍熙三年)的「雍熙北伐」中,兵敗被俘不屈而死。由於他的悲慘結局,他以及他的兒子(們)的故事在北宋時期就很有名,說書藝人給他和他的子女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並一直流傳到今天。該書的內容,與關漢卿及朱凱創作的元雜劇《昊天塔孟良盜骨》很有可能是一個題材,孟良在話本評書中出身為強盜。十條龍,這是一個綽號,其人物名為苗忠,在宋代文獻和說書文本中不見此人。此人在明末馮夢龍編纂的《醒世通言》中,與陶鐵僧這個人物一起在《萬秀娘仇報山亭兒》這一卷故事中均有出場,並且是非常重要的反面角色。青面獸,從綽號上來看即《水滸傳》故事中的楊志,在歷史上的可能人物原型之一是著名宦將童貫手下的選鋒軍將領。據史料記載,此人即「巨寇」出身,後被童貫招安成官軍,在西軍(駐紮在陝西六路的禁軍)供職。他在宣和、靖康年間曾參與過北伐幽州和抵禦金軍入侵的戰役。另外提一句,水滸中的大刀關勝,可能也有歷史原型。此人在靖康時駐紮在濟南府,為濟南府知府劉豫所殺,劉豫隨後投降了金軍,被扶持為「大齊」的皇帝。陶鐵僧,這個人物與「十條龍」苗忠一同為明代話本《萬秀娘仇報山亭兒》故事的主要人物。他原本是萬家茶場中的夥計(茶博士),後因故加入十條龍苗忠的盜匪團伙中做強盜。苗忠迫害了萬秀娘,義士尹宗搭救不成反被害。後來是一個兒童向官府告發之後,官府才捕捉到這一夥強盜並處死。
賴五郎,此人不見於古代文獻。依據賴氏宗族所編纂的《賴氏史》的記載,此人在北宋末期為「守殿大將軍」。由於宋代並無所謂的「守殿大將軍」的軍職差遣,加上該書中前後謬漏過於豐富,這個記載是不太可信的。但在北宋時期,雖然沒有「守殿大將軍」的軍職差遣,但宮廷之中,確實有一個類似名號的低級職位,「鎮殿將軍」(正旦大朝會,車駕坐 大慶殿 ,有介胄長大人四人立於殿角,謂之『鎮殿將軍』--東京夢華錄)。可見,其該家族史記載此人在靖康年間由於宋二帝被擒而出逃南方的事情,可能並不全是捕風捉影的編造,也不能排除此人祖上確實是曾供職班直侍衛系統的士兵的可能。概因為,當時由北方南逃南方的中國人很多,是存在由耳目相接的方式流傳下來的口頭歷史的可能的。總體來看,從李從吉到賴五郎,這些人物的活動時代大多為動亂的時代,其中的大部分人身份不高,大多沉淪社會下流,為盜為匪從軍者居多數,這似乎體現了某種潛在的規律。所謂的「朴刀局段」,以武器為名,自然需要搞清楚,什麼叫朴刀。在現存的宋代文獻中,提到了朴刀這個名稱的有這麼幾處:「寶祐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至寶祐六年正月二十六日,制使馬公光祖任內創造及添修,(中略)破甲錐槍一千二百九條,茅葉槍二千一百條,朴刀槍二千八百條,(後略)」--《景定建康志卷三十九》「開慶元年四月十三日,至景定二年七月,大使馬公光祖任內創造及添修(中略)大朴刀五千三百八十條,(中略)小朴刀槍一千三百八十八條,珠紅油大朴刀槍一百條,白油麥穗槍一百條,白油大朴刀槍一百條。」—同書同卷馬公光祖,即馬光祖。他出生在慶元年間,是南宋晚期的名臣。他曾數次出知建康府,並擔任過沿江水軍制置使、荊湖制置使等,掌管南宋時期荊江、下江地區的江防工作。他以地方軍區負責人的身份進入中央,擔任過政府副總理(參知政事)、國防部長(知樞密院事)等重要職位。他在建康和江陵的時候,都很關心軍事,為南宋晚期的武器裝備生產,下過一些治理整頓的功夫。他的成績,從我們所引的《景定建康志卷》中,可以充分看到。
在該志中,我們不難看到,朴刀是一種軍中常用的兵器。聯繫到前面以朴刀為名的「朴刀局段」之名,不難理解這種段落以朴刀為名,大致是以軍人、賊人等強人身份的江湖故事為主,可能還參雜有部分歷史人物的事迹來牽強附會,以人說事,以事襯人,供娛樂教化使用。
三、「桿棒之序頭」
在《醉翁談錄》里,對什麼是「桿棒之序頭」,作者記載也有十一個書目,分別是:花和尚、武行者、飛龍記、梅大郎、斗刀樓、攔路虎、高拔釘、徐京落草、五郎為僧、王溫上邊、狄昭認父。之所以也記載十一個,可能是為了在數字上與「朴刀局段」的書目保持對稱。這些書目的內容,大部分也不可考,我們就其名字為線索,搜檢史料文獻,來做簡單的分析。花和尚,這是一個很著名的綽號,但不是歷史人物,在小說《水滸傳》中指的是魯達(智僧)。武行者,這也是一個很著名的綽號,在小說《水滸傳》中指的是武松。與花和尚不同的是,這個人物可能有些微歷史依據。根據方誌文獻《臨安縣誌》記載,武松出身是賣藝人,後因武藝高強被招募入官府從事治安工作,因為打死了與童貫等人合稱「宣和六賊」的蔡京的兒子蔡鋆,後慘死獄中。但該地方志編纂時間為清中晚期,對宋代歷史的記載甚為可疑。對照宋代編纂的《乾道臨安志》﹑《淳祐臨安志》、《咸淳臨安志》等,書中均無其人其事。其中《咸淳臨安志》是全本保存到今天的。既然這些文獻中都沒有此人,此人的真實存在可能性雖然有,但是要打一個問號的。飛龍記,這不是一個名號或者綽號,但可以確認本書目主角為宋太祖趙匡胤。宋初名臣趙普有同名歷史文獻,按《續資治通鑒長編》所引該文獻的殘句內容來看,應是描寫後周到宋初時趙匡胤登基為帝前後的史事。在前文所舉的《醒世通言》中,有《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卷二十一)。該故事概述有女名趙京娘,為無賴所挾持。趙太祖救她出險地,相認為兄妹。後趙太祖送京娘回家,京娘對其暗生情愫,願意以身相許。但趙太祖並不同意,最後結局是京娘自殺。在該故事中,趙太祖防身使用的武器即為「桿棒」。明代又有一本小說叫《飛龍傳》,也講的是趙匡胤的故事,但故事大概是偏向歷史類,以政治鬥爭為主。從內容來說,明代之《飛龍傳》可能更接近宋代趙普的歷史文獻《飛龍記》,與《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可能並無關係。但是話本書目中的《飛龍記》則應是借用了名臣趙普所撰文獻的名稱,其故事應與《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是同一題材。攔路虎,史料未見此綽號,但在明代藏書家、文學家洪楩所輯的《清平山堂話本》的第四卷中,有《楊溫攔路虎傳》的故事。故事大略是說楊業後裔楊溫與強盜「攔路虎」等人鬥爭而立下功名,最後前往邊境地區繼續效力,官至「安遠軍節度使,檢校少保」的故事。《水滸全傳》中也有一個楊溫,是「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的同僚,任「江夏零陵節度使」,也被梁山方面俘獲後釋放。從《楊溫攔路虎傳》中的楊溫所擅長使用的武器為「桿棒」,並以武藝震懾了盜賊等來看,該話本應是楊家將題材,而不是水滸題材。徐京落草,這不是一個歷史人物。在《水滸全傳》中,有「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和「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的同僚,「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在書中此人也是兵敗被俘。該書目所敘故事,應該是此人落草為寇的前後因果。五郎為僧,這個名字就非常明顯了,應是楊家將題材。元雜劇《昊天塔孟良盜骨》中所講的,就是孟良盜到楊業的遺骨交給了楊六郎,楊六郎帶著遺骨被遼軍追到五台山,發現他哥哥五郎在興國寺里為僧,兄弟相認之後一同殺退遼軍追兵。王溫上邊,此人物名號來歷含混。《北史》、《魏書》皆有其小傳,此人為宦官,在立孝明帝過程中有一定作用。建義初年,其人於河陰遇害。還有一人,是後唐庄宗時期的軍官,亦名王溫,因夜裡謀劃叛亂被殺。綜合起來看,北魏時之宦官王溫為靈太后的心腹,被趕出中央之後又被靈太后徵召回朝。孝明帝與母親靈太后發生矛盾,於是暗中指示軍閥爾朱榮帥兵「勤王」。靈太后發覺後,毒死了孝明帝。爾朱榮入朝之後,倒行逆施,在河陰行宮屠戮了大臣一兩千人,史稱「河陰之變」。綜合起來看,該書目所描寫的,因有邊事,所以可能是北魏之王溫。所謂的「桿棒之序頭」,同樣以武器為名,自然是以桿棒武藝為核心的,區別在於這個類別中所講的故事總體來看雖然也沉淪下流,但發跡之人尚多,或身份本崇高而下落,或家世衰弱後又復振,或是行俠仗義於江湖,大體比較正面。
四:「朴刀局段」與「桿棒序頭」之對比將前文兩個類別的話本故事的內容,經過了以上對比之後,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朴刀局段」與「桿棒序頭」講的雖然都是江湖故事,但還是有所不同。朴刀是軍人所使用的兵器,所以「朴刀局段」所描述的,大多是強盜賊人的江湖故事,其出身和最後的落腳,大多是軍隊,核心的關鍵在於殺伐上。桿棒在宋代不是「禁兵」,可以日常持有。最關鍵的是,這個題材里還編繪了宋太祖的早年經歷(該經歷真假不知),在宋代筆記《鐵圍山叢談》里,還記載了宋徽宗令內侍拿出「藝祖仄微時以至受命後,所持鐵杆棒也」,並記載有「棒純鐵爾,生平持握既久,而爪痕宛然」。所以「桿棒序頭」這個類別內容所描繪的應是正面的俠客人士的行俠仗義,格調比較正面。如果用今天的電視劇來類比的話,「朴刀局段」應該算是警匪片這個類型,「桿棒序頭」應該算是武俠片這個類型了。如此來看,我國人民的娛樂愛好還真是源遠流長呢!推薦閱讀:
※【且論魏晉】五城視角下的北朝簡史
※中國歷史上第一模範皇帝是誰?
※中國人可以選擇哪些傳統服飾充當禮服?
TAG:中国古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