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實體經濟?

如題。


我認為兩個方面:

一是主動的方面。

這些年金融和地產賺錢快,讓人看著眼紅,哪怕手裡幾萬塊錢的普通市民,也口口聲聲怕資產貶值,更何況有錢人。

二是被動的方面。

之前看有個人套用毛主席的語錄。

把毛主席《所謂「過份」的問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一場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

改編成:」經濟轉型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轉型升級是一場革命,是一個新產業摧毀另一個舊產業的暴烈行動。」

過去一些企業家,他們慢慢得確實會做不下去。之前看過一篇研究報告,說化工領域,小工廠沒法活,很多細分市場被幾家大企業寡頭壟斷。由於供應鏈和技術問題,小企業成本不如大企業低,產品的純度和質量也不如大企業好,所以沒活路。

包括因為拆遷、環保等問題干不下去的,對錯不在這裡考慮範圍內,總歸說有個問題:這些企業家老本行幹不成,手裡錢咋辦?

很多領域類似,賺了錢的明星,覺得靠人氣吃不了一輩子,也去做投資。

中年上升遇到天花板的白領,覺得事業無望,天天把心思放在股票和炒房上。

等等吧。

我覺得這也未必都是壞事。

一部分是發展的必然,人們可支配資產多了,肯定會投給金融機構,期望保值增值。

一部分是階段性潮流的跟風。金融機構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他們要用募集來的資金增值,也得投給企業。他們用什麼樣的產品募集資金,比如理財,萬能險,p2p,非法集資等。投什麼樣產業,文化,房地產,醫療還是高科技?這些都是階段性的。

等潮水退了,誰賺誰賠自己負責咯。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實體經濟?

看到你這個問題,不由得脊背發涼。

某人要是把當初瞎折騰的錢拿去買房,現在已經是上千萬資產在手。隨便再賣掉兩套,做做低風險的理財,那日子就舒服太多了。

何必這樣雞叫做到狗叫,最後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當然這樣抱怨只會像個怨婦,畢竟失敗者沒有話語權,這個世界只聽強者的聲音。

我覺得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許多人辛辛苦苦賺了十年的錢,還比不上隨便一套房子幾個月升值的額度。

實體經濟沒機會,不玩錢生錢,那吃什麼呢?

不過現在的低風險理財利息真的高了。

可能是走得太慢,被實體經濟拋棄了。


這個問題問的不好,資金都是利己的,當然會尋找保值增值阻力最小的方向,如果實體經濟難賺錢,金融地產好賺錢,為什麼要守著實體經濟?因為道義因為真理因為社會主義接班人?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現在的經濟體制和經濟大環境會讓實體經濟賺錢的阻力增大?

個人認為,主要是由於舊有和當前經濟模式下,國內用供給大於總需求,要平衡,正常情況下,要麼出口要麼擴張國內消費,之前都是靠出口,08年後國外需求上不來,國內消費因為種種原因替不了這個缺口。

歪路子就是擴大金融地產這條產業鏈,來增加需求,但是玩不下去了。

現在供給側改革是社會主義已經證明的失敗道路,人為縮減國有上游企業供給量,價漲量跌,人為造成供給減少,最終回到計劃經濟下全線民生物資短缺的局面。


剛好隨手看了下今天信用債的到期收益率。(AA已算是實體里的優質企業)

產業債:1Y,AA:6.2750;3Y,AA:6.6650

企業債:1Y,AA:5.9250;3Y,AA:5.8750

可以看到均已接近GDP的增速6.7-6.8,在這種情況下,信用債違約能不頻發嗎?實體經濟能承受嗎?

做實體經濟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然而資金價格卻高居不下,也可以從側面看出當下做實體真的不如搞資本運作的。


首先,資本是逐利的。

來計算一下,08年你有1000w,買入房產,假設無槓桿,現在資產5000w--10000w。

買入8%私募基金或資管產品,到現在可能有2150w。

買入理財產品5.5%,現在可能1700w。

以上投資均無風險。

投入實體經濟,假設無貸款,每年盈利10%,這已經是不錯的利潤了,現在可能有2500w。

同時,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和心理壓力。

還有多少實體企業,靠貸款在苦苦支撐。上市公司算是最好的實體了吧,中小板和創業板有幾家盈利的?

地產不死實體死,金融不死實體死。等實體死完了,看地產和金融靠什麼玩。

只有製造業,才是一切經濟的基礎。

未來看華為,看美的格力,看大疆,看京東方。

你認為滴滴和摩拜美團真的能引領中國前進么?甚至阿里和騰訊,只不過是靠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罷了。

互聯網公司是現在的潮流,沒有過硬的製造業,你做的出機器人和無人駕駛車么?


在北上廣好的地段賣一套房,比得上企業辛辛苦苦幹一年。

而且之前炒房還是無風險的,你搞企業的話搞不好還會虧。

讓你你會去做實業?

在天朝,炒房也是金融。

房子就是金融產品。

當然現在說是要拿來住了。


開個店開個工廠,需要房租水電請工人店員,需要和上下游供應商打交道,需要壓貨,做完這些賣完貨還要交稅各種稅,哪個不需要花錢??房租水電一漲一年白乾,哪有買賣股票買賣房子賺錢,最重要的是操買白粉的心還不賺錢,你說誰願意干?稍微聰明的人都會衡量。


你那隻眼睛看到人們拋棄了實業?

沒有的事,你看到是表象,根本不是實質。

到底是釣魚呢?還是怎麼的?

並不是人們拋棄了實體經濟,而是實體經濟的門檻變高了,不容易搞了,而金融仍然是沒門檻的,所以很多人進去。但是中國的金融不就是為實體服務的嗎??金融市場的火爆從側面證明人們仍然看好實體,只是現在的實體已經不是提供的機器就能做起來的了,都是產業線了,所以你覺得人們會怎麼選擇?誰有那個資本去做那麼大的產業鏈來推向市場做競爭??風險又大不大??

難不成你還認為實體就是投個幾十萬搞了小廠子就是真實體經濟了?想多了你,雖然我沒有具體數據,但是憑估就能知道,一個廠子建立起來並且有競爭力,起碼都是千萬級別的投資,要想能生存下去,那更得是好幾千萬級別的投資,你認為別人不想投資,是產業細化了,沒那麼簡單了,所以普通有錢人都不太愛搞實體了。

一個實體經濟,沒有5年別想著掙錢,這就是現實,但是現實是人們有幾個5年呢?一夜暴富的神話還沒有褪去,人們的思維方式還沒轉變過來,那有那麼容易的事。

現在執掌家裡大權的老頭子們都還在呢,他們就是在那樣暴富的神話里出來的,現在有錢了自然要這麼做,但是環境變了,這些普通人的思維沒變,實業不接收他們,他們也接受不了實體這麼長時間的投資還不一定能出成果,所以股市就算是收入少,或者賠,但是他們絕對不會說的。

但是事實是,很多有足夠經驗的高素質人才仍然願意搞實業,那還是一片藍海,但是與千萬級別以下的普通人無緣。這就是現實。


資本的本性是逐利,哪裡有利可圖就去哪裡

人的本性是貪婪的,哪裡賺錢容易去哪裡

結果就是資本跑去了房地產,然後人做實體賺不到錢,既然房地產那麼火乾脆炒房算了,最後就是經濟脫實向虛


世界上有一種火車,需要人去推才能走,於是有群人拼了命的去推這個火車,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於是有些聰明的人發現了,如果在這個時候跳上車,火車好像也能繼續往前走,於是他們開始上車,讓後面還沒察覺的人繼續推,他們占著火車上的好位子,然後用高價賣給後上車的人,各種花生瓜子啤酒越來越多的滿足人們的需求,上車的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整個火車的經濟似乎也越來越繁榮,跳上車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人們似乎一點點的淡忘了火車是怎麼動起來的。

(ps: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侵權刪)


先說一下總的觀點:生產性投資回報率低於資產性投資回報率。

1. 2001年入世後,中國GDP的高速增長,甚至有兩位數增長率。這不是依靠金融和房地產的,是實打實的實體經濟貢獻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都是圍繞著實體經濟的。中國的加工出口企業很紅火。內資、外資都吸引不少。

2.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實體經濟逐漸出現衰退的跡象。或者說本應就在那時急劇衰退的。中國的GDP有著較大的對外依賴程度,雖然一直在降低,但依然難以抗住金融危機的衝擊。飼萬億的出現,可以說是治標,刺激內需,幫助大家抗住衝擊。2010和2011年的GDP很快回復高增長。然而,萬萬沒想到,世界市場持續低迷,各國復甦緩慢,外需持續不振。飼萬億的藥力過了,2012年後GDP持續走低。實體經濟加速衰退了。

3. 既然發達國家都自身難保,那麼擁有龐大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一起抱團吧。2013年,開始提出一帶一路,對外尋找實體經濟的發展出路。另一方面,2016年提出供給側改革,對內加速經濟轉型,內外發力,試圖促進實體經濟的產業升級。然後,後面各種改革、環保的措施,更凸顯出轉型期的陣痛。實體經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

4. 飼萬億是一劑猛葯,副作用自然也大。實體經濟對資本的吸引力降低了,龐大的資金能去哪呢?經濟下行時,購買資產來保值是很合理的。房子就是很優質的投資對象。再加上,國民理財手段有限,買房自然成為更多人的首選。

5. 我國金融行業具有一下特點:市場化改革進程慢,開放程度有限,競爭不足,利潤率高。這種情況下,大批資金進入金融市場套利不足為奇。有些企業主甚至用自己的項目融資,甚至假做項目融資,然後將資金投入金融市場,進一步加速了實體經濟的衰退。

6. 總的來說實體經濟衰退的原因多樣,內外兼有,但實業為立國之本,是不會放棄的。盼望我國經濟能轉型成功。

(手機打字,如有錯漏,敬請指正,謝謝!)


拋棄實體經濟這個命題不是很準確。個人覺得題主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因為近年來GDP增長速度放緩,各行各業感覺業務增長困難引起。

實體經濟包括,就我熟悉的而言,例如山西的煤炭產業,近年來就是整個行業的寒冬。其原因也是需求增長乏力,產能過剩還有對環境影響巨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勢必要找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於是乎各種利潤增長快速的行業就會有大批人湧入。


事實是否真如你說的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實體經濟呢

可能是你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


內需不足,外貿逐漸失去低價勞動力的優勢。加上各種我國特有的各種人為因素和不太著調的政策,越干越心寒。別說實體,需要大量投入的生意都不太有人願意幹了(背後有山的人除外),這幾年干好點兒的抓緊撤退,乾的不好的早點關張,少賠點是點兒。


資本逐利,2000年左右我國的證券公司想著法的挪用客戶保證金等投資實業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久了,邊際效應遞減,傾向於合

合就了,邊際效應遞減,又要合了

利益在哪裡,趨勢在哪裡

來來回回,來來回回,來來回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很簡單,實體行業目前的收益非常的低,並且很容易做垮,導致風險大幅的增加。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如去做資本,哪怕有風險,但是收益率也是超高啊


這就是你們喜歡的資本主義中級階段么。

回去翻翻中學政治課本,找找金融寡頭關鍵字。

你們一邊嫌棄政治課本一邊嫌棄現實,精神分裂的很吶


二級市場交易成本比較低吧 一級市場要學習的東西和實踐的東西都水太深 二級市場 大方向判斷正確 贏面就會高一些


不能這麼說

只能說轉不了錢的實體經濟被拋棄了,而大部分實體經濟都在虧本,所以才表現為實體經濟被拋棄

能賺錢的鬼才拋棄


推薦閱讀:

二本同學進入互聯網,隨隨便便年薪20萬,本人985工科,去做實體經濟,年薪不到10萬,這是什麼體驗?
第三產業為什麼要依靠實體經濟?
怎麼看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衝擊?
中國為何不搞實體經濟?

TAG:金融 | 實體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