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佛祖都說了什麼》之一
(本文基於讀書會分享整理)
今天分享《佛祖都說了些什麼》。這本書一次分享不完,我準備分享兩次,這次分享佛教給中國人的首次驚訝,以及佛教如何在儒家和道教的夾擊中成功本土化;下次簡單分享一下佛教的理論發展,談談如何看待今天佛教的各種現象,保證自己不做一些讓佛祖生氣的傻事。
我們先從黃巾起義說起。古代有一門知識叫「讖語」,黃巾起義的首領就利用了讖語這門學問,我們都學過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那麼,這裡有一個漏洞就讓人費解了。這條讖語精確的告訴了東漢王朝我們要在甲子年造反。就好像我準備搶劫張三,然後我告訴張三,2月10日準時去你家,你等著。作為搶劫犯,我腦子肯定是進水了。
黃巾軍這麼明目張胆的造反,朝廷不是不知道,而且是三年前就知道了。當時就有人告訴皇帝要小心,可是皇帝置之不理。皇帝腦子沒壞,那個時代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本事造反,因為通信不發達,人口分布不集中,造反沒有條件。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能力造反,皇帝主要是提防這些人。但是,我們都知道,黃巾軍後來真的發展起來了,為啥?因為那個時候佛教已經傳到了東漢,黃巾軍雖然信的是道教,但是組織方式、傳教方式卻是照搬佛教的。所以,當時的皇帝很可憐,以他的歷史經驗,根本不知道宗教的厲害。張角的黃巾起義給了東漢帝國沉重的打擊,這是印度佛教給中國的第一次驚訝。
下面我們談佛教本土化的問題。
古代中國人是很排外的,自己是天朝上國,外國都被稱為夷族。而且佛教的很多觀點都與儒家思想衝突,比如佛教主張出家,拋棄家庭,這在儒家看來,就是喪心病狂。比如佛教講究眾生平等,可是儒家講的是三綱五常。
但是,老百姓需要解脫,需要宗教。而儒家只關心禮法制度,關心治國平天下,而不關心鬼神問題以及如何解釋這個世界,孔子就說「未知生,焉知死」。而作為統治階級,只要宗教是教導人們向善的,那麼也會利於國家長治久安。
那麼,佛教的對手就變成了道教和玄學,他們都是以老莊學說為根本的。 而道教呢?從神鬼傳說的角度出發,道教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道教追求長生不老,可是老子說「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呼」。從哲學的角度出發,魏晉時期基於老莊學說發展出了玄學。玄學,關心的和佛教一樣,也是人應該如何生活,應該怎樣擺脫痛苦。
玄學的玄字,不是玄乎的意思,而是指高遠。所以玄學是高遠之學,也就是形而上學。可是玄學認為,終極真理是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老子就說「道可道,非常道」,莊子說「道不可言」,周易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問題就在於,如果不能用語言來表達,那麼該怎麼傳播呢?
不光不能傳播,也不能辯論,莊子說「辨不如默」,就是最好的辯論就是不說話。所以魏晉時期流行清談,就是一杯茶,誰也不多說,或者乾脆不說話,誰說誰就low了。
其實,玄學在魏晉後就很少提了。而玄學之所以發展不過佛教,原因只有一條,佛教有嚴謹的邏輯,而且這個邏輯你還辯不倒。佛教最基本的理論極其簡單,就兩點:
第一,就是萬事萬物都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緣,因是內因,緣是外因。這條理論用佛教術語說就是萬法緣起,法是指「世間萬物及一切現象」。因為萬物都隨著因緣變化,那麼就能推出「無常」,那麼我也屬於萬物,我也無常,也就是無我,那麼,認為我是實有的,過於執著自我,就是我執。萬物也不實有,而一個人貪戀寶貝,就是法執。破除了我執和法執,人就解脫了。
第二,因為萬法緣起,那麼我們很容易推論出「輪迴」。輪迴這個理論又能夠解釋很多事情。
佛教重視邏輯,所以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能夠接受。而佛教喜歡辯論,善於講講佛教小故事,老百姓就願意接受。而佛教勸人向善,統治者認為這終究是好的。雖然與儒家思想有衝突,但是佛教自己也在努力適應,與儒家相協調。所以,佛教的發展就真的實現了本土化。
我覺得,今天分享這部分知識,對我們有兩點啟示。
第一,黃巾起義的時候,皇帝根據自己的經驗,做了錯誤的判斷。今天,社會發展這麼快,很多經驗就更不靠譜。尤其是很多人還想用自己的經驗指導別人,典型的就是父母安排子女的生活,就更不靠譜了。
第二,玄學發展不過佛教,說明要想修身養性開悟等,自己修行是沒問題的。但是要想傳播,那還是得能夠說服別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