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S詳解】場景1 犯罪巷與韋恩夫婦葬禮

本系列將詳細解讀《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或許還有其他一些JLU電影)的每個場景、每句台詞、世界觀構建、角色塑造與主題表達。但願我能在《神奇女俠》電影上映前寫完BvS的分析。

這樣做是出於我對電影的喜愛,而我對這些電影越來越深的愛恰恰來自深入的分析,這種活動固然是有些太「腦殘粉」向了,然而我個人樂在其中,希望讀到這些的朋友也能如此。

這是過度解讀嗎?我覺得能夠自洽的理論就是有價值的,是否真的是電影主創方的意圖並不重要,解讀原本該是粉絲的事。

之前說其他一些JLU電影,我應該也會寫一些《超人:鋼鐵之軀》(MoS)的分析,如果有時間的話,我覺得它也完全值得如此深入欣賞。對於《自殺小隊》,我也許會發幾篇角色弧與世界構建方面的分析,每個場景的分析大概不會寫了。至於今後的JLU電影,我現在還無法預料自己會有多喜歡它們,我們一起期待吧。

再開始前我需要說明,這裡的內容並非全是我的原創,我受到了很多其他分析文章、視頻和播客的啟發,並且許多觀點是經過Super Sociology群內朋友們討論打磨而來。

我記得來源的內容會儘可能註明,也會推薦一些在具體話題上更深入的其他人的作品。它們絕大部分是英文,我個人沒有精力全部翻譯,有興趣卻有語言障礙的朋友可以留言,如果哪個文章/視頻/播客要求翻譯的呼聲特別高,我和一些BvS粉朋友會儘力而為。

【BvS詳解】系列目錄

==============================================

廢話夠多了,讓我們從BvS的開場開始。

BvS由又一次在屏幕上重現的韋恩夫婦之死開啟。它開始於一場葬禮,又結束於一場葬禮,它用扎導招牌的慢鏡頭,用漢斯季墨的絕美BGM,把我們帶入本片的基調。

有些人就為這段的存在而批評BvS,說是我們已經看了太多遍韋恩夫婦之死,我想說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完完全全錯過了重點!

首先,要在一個新的宇宙塑造一個新的蝙蝠俠,這是絕對必須的,它是蝙蝠俠這個角色建立的核心 。我不想列舉有多少經典的蝙蝠俠漫畫/動畫電影/電影/電視都對這段劇情有所呈現,如果你不覺得它們都是多餘的,那為什麼在BvS里它就多餘了呢?

更重要的是,這段犯罪巷,從氣氛上奠定了BvS是怎樣一部電影,它在塑造我們對整部電影的預期,在開啟全片的蝙蝠俠角色弧,在細節中對後面的情節與鏡頭有無數的呼應與鋪墊,這些或許在第一遍觀賞電影的時候無法完全看到,但如果你腦子裡只是想著「韋恩夫婦又雙叒叕死一次」,你就一點都看不到了。

這部電影從開頭就在告訴觀眾,這不是一個典型的「超英電影」、「動作片」、「大製作視覺盛宴」、「爆米花片」,對此思路開放的觀眾會調整預期去欣賞,而關了大腦的人就只能錯過重點,而後越錯越遠。

電影的開場場景之所以重要,因為它起著這樣的作用:有的電影以一長串精彩的動作戲開場,這時我們就該意識到這是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片,充滿視覺享受和腎上腺素;有的電影以角色背景與塑造開場,如《自殺小隊》,我們就可以意識到這是個以角色塑造為核心的故事。而BvS由非常風格化的韋恩夫婦之死開啟,伴著布魯斯關於他的整體世界觀與價值觀的獨白,事實上我們就該明白,這部電影有些「文藝」,它的核心是角色弧,是深入的哲學與社會主題。

從電影開場的LOGO鏡頭我們就開始看到落葉,並從中帶入韋恩夫婦的葬禮。

這時獨白開始了:

there was a time above, a time before. There were perfect things, diamond absolutes.

曾有一個在這之上的時代,完美之物尚存,如鑽石般純粹。

But things fall, things on earth, and what falls is fallen.

但凡世的事物都會跌落,凡跌落的,最終都會墮落。

這段獨白的細節太有意思了,當他追憶過去,彷彿完美與純粹曾經存在,他的用詞「above」和「absolutes」,正和後面萊克斯在屋頂與超人對峙時的台詞相對應,萊克斯說「you above all」和「problem of absolute virtue」,還有他用「diamond」,也是對超人的一種隱喻:超人的徽章是鑽石形,而在影片結尾他還送出了求婚的鑽戒。而後來他的things on earth,也在加強這層聯繫,超人來自外星,而他會飛翔。

我一度覺得這一段的隱喻是:超人恰恰就是那個不會墜落的完美純粹之物,而他的存在最終因此將布魯斯從絕望與憤世中提起。但當我又琢磨了一些時候,我覺得它的意思更像是:超人也並非完美之物,他經歷了複雜的現實,他曾被打敗,他在自己的角色弧最終完滿的時刻認可了「這(地球)是我的世界」(This is my world),他也是地球之人,他也會墜落,但他可以重新崛起,人類同樣可以。

這部電影如果真的要有主控思想的話,我想大概是:純粹的善與正確或許並不存在,現實是複雜的,後果與代價永遠存在,但正確的事仍然值得為之,而墜落之物可以重新升起。

這些主題表達單獨看這段開場場景是很難理解到的,它主要體現在它與後面的呼應和對比中,但這就是文學手法,主題不是用來直接說的,而是要反反覆復地表現和展示。

這一段中我們應該能看出的是,高與低,墜落與上升,天堂與地獄的意象對本片中的主題表達十分重要。在這段開場鏡頭中,無數東西在墜落,飄落的秋葉,雪片,彈殼,韋恩夫婦,火花,珍珠,還有小布魯斯。在此後的分析中我們還會不斷地關注這樣的意象。

韋恩夫婦之死的細節也很特別,首先托馬斯在面對槍口的第一反應是保護家人,並且鏡頭給了他攥拳的手一個清晰的特寫,這種面對危險往上沖的勁兒看來是家族傳統,然後瑪莎也是,她為了保護小布魯斯,撲上去把槍口推開。

然後,注意這裡的重點!

托馬斯和瑪莎倒在布魯斯兩邊,他在喊叫,但是他轉向的是瑪莎,同時托馬斯也在呼喚瑪莎,這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記住瑪莎這個名字,事實上這裡可以鮮明地看出,真正讓布魯斯最無法放下的是瑪莎的死。後來的他會談到他的父親,會提到他活得比他父親久了,但是他從來都閉口不談母親,而當他救下災難中的小女孩,他問的不是你的父母在哪裡,而是你的媽媽在哪裡,他的夢中所見的是瑪莎而非托馬斯的墳墓。

【關於這個問題,後面還會繼續聊,但這裡強烈推薦一篇分析:關於瑪莎:BvS中的「男性氣質」vs.「女性氣質」】

隨著珍珠落入陰溝,布魯斯也落入地下的蝙蝠洞,這裡有一個上下顛倒的鏡頭,寓意著他的人生從此徹底的顛覆,同時以他字面意義地墜入地下,這也再次強調布魯斯的角色弧,他因為恐懼,憤怒,無力感而墜入黑暗。接下來是蝙蝠帶他升起,但伴隨的獨白卻是:

In the dream, they took me to the light. A beautiful lie.

在夢中,它們帶我升入光里。一個美麗的謊言。

這裡提出了布魯斯的角色弧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這個美麗的謊言是什麼?他對這一打碎他整個人生的悲劇事件最初的反應是逃開,接下來是墜落,然後蝙蝠帶著他升起,自然是意指成為蝙蝠俠。蝙蝠帶著他升入光明,表示成為蝙蝠俠是布魯斯應對父母死亡悲劇的做法,他曾相信這會是他的救贖,但這是個美麗的謊言。成為蝙蝠俠並沒有真正讓布魯斯獲得安寧,披風鬥士與哥譚罪惡的戰爭最終讓他陷入了更深的挫敗與無力感。他以為自己可以憑藉暴力與施加恐懼重獲力量感,做正確的事和改變哥譚。許多老爺的粉,包括我在內,很多時候都相信了這個美麗的謊言,因為它確實如此美麗,它讓我們和布魯斯本人一樣,以為這就夠了,它讓我們如此渴望相信黑暗騎士的戰鬥可以拯救他的城市和他自己。

但不,這個現實的世界並沒有這麼簡單,當你戰鬥了20年,罪犯如雜草除之不盡,親人卻在暴力中死去,他不斷戰鬥卻失去得越來越多,而不知道自己成就了什麼,在動畫片里或許英雄可以一次又一次站起來彷彿一切挫敗都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但這樣一個現實主義的世界裡,即使是蝙蝠俠也會身心疲憊,質疑這一切的意義。

這個問題我以後還會隨著後面的場景分析來繼續深入,事實上,整個BvS中,蝙蝠俠的角色弧並不是在面對超人的潛在威脅,而是在面對他自己的內心。BvS所探討的一個問題是人該如何使用力量,與之對應更為核心的一個主題是人該如何應對無力感?不過這個我們還是下期再聊,因為正是那場超人與外星侵略者的戰鬥,觸動了布魯斯,盧瑟和全人類最深的無力感。

最後列幾個這一段的細節:

  • 韋恩一家從電影院走出來時,身後顯示即將上映Excalibur(《石中劍》1981年),BvS全片在許多地方用了亞瑟王傳說的典故和隱喻。

  • 射殺韋恩夫婦的手槍和後來噩夢蝙蝠俠用的手槍是同款。

  • 墜落又彈起的子彈殼和結尾超人葬禮的禮炮殼,慢鏡頭極度相似,個人認為寓意以上提到過的主題:墜落之物可以重新升起。

  • 布魯斯墜落蝙蝠洞的鏡頭和後來蝙超戰鬥中,他將超人擲下樓梯井時超人墜落的鏡頭也頗有相似之處。
  • 小布魯斯逃離葬禮跑入森林,帶有走入(精神上的)未知不歸之旅的意象。

=== 系列待續 ===

=== 感謝閱讀 ===

【BvS詳解】系列目錄

強烈推薦播客Justice League Universe Podcast還有Man of Steel Answers Insight Commentary,我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

許多觀點從Super Sociology的群聊中得來,歡迎關注我們的群博客。

歡迎關注專欄:星球日報
推薦閱讀:

《危城》里劉青雲應不放人?
圖解《踏血尋梅》:醉生夢死中的孤獨,是一場黑色噩夢!
《銀河護衛隊2》的劇本並不好,為什麼我們還是喜歡它?
鮮為人知:《從奴隸到將軍》與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
推薦一部測試,是否具有王健林接班人的潛質的電影

TAG:电影 |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电影 | DCCom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