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記什麼,為啥要記,記住了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們都會有高估自己的傾向。心理學中「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指出了一種現象,80%以上的司機都會覺得自己的駕駛技術超過平均水平之上,幾乎所有的酒後駕車都是由這種錯覺造成。這是對自己駕駛技術的一種盲目自信,盲目地覺得自己的技術比別人好。
烏比岡湖效應普遍存在,我們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也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看書時能理解,看完了也能記住大概,而且最後肯定會用,比其他人都強。但實際上,我們的記憶力非常不可靠。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第二天會把第一天學到的信息忘掉75%,第三天以此類推會遺忘掉前一天的大部分。拿什麼來對抗遺忘?記筆記等手段就是彌補人類自身不足的工具。記住80%的信息,忘掉一半和自然記憶記住5%的信息忘掉一半,最後的效果差異是巨大的。能有方法多吸收為什麼要固守低效的方法呢?
恐怕是要照顧到自己閑適的心情,不忍對自己狠一點。我們前面也說過,學習為目標的讀書就不能以閑看的心態來閱讀。你取了慵懶,必然會放棄少有人走的另外一條難一些的路。人都是很人性化的,舒服了我幹嗎要累著自己呢?最終還是因為懶。
這樣的心態和思維會阻礙我們更進一步。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體驗過讀後記筆記最後能把全部核心內容總結出來,記的很清楚。如果我能夠做到,但我選擇不記,那OK,這很牛。但就怕一種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不開放的心態,他們不去嘗試新的方法,沉浸在過去的思維定勢中,還說你的方法累。用這種方法的人又不是傻子,累肯定是能有更多回報才去做。雖然累,但是效率高啊。總比都忘記了再回過頭來翻書效率高啊,總比都忘記了到需要用的時候不知所措效率高啊,總比我要臨時演講時腦袋裡空空沒有東西丟人效率高啊。領導問,你最近不是看了什麼嘛,小張,給大夥說說......說不出來,那你讀書讀到哪裡去了?
求高效就要按照方法去練習,而非持有一個懶人的狹隘心態。讀書不僅僅是讀,它需要讀完做額外的工作來鞏固成果。
那記讀書筆記要記什麼呢?記筆記的重心不在於複製作者所說的原話,摘抄原文,而是要用自己的話把作者核心觀點和推導邏輯總結出來。我們讀的時候都會有幻覺,覺得自己都理解了。但是當你合上書,經常會發現很多地方是講不出來你剛才看的什麼東西,它仍然還是作者的東西,沒有變成自己的知識。講不出來,這時就回頭來再看看,詳細參透。除了總結作者說什麼,記筆記還要記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經驗和觀點與吸收進來的作者的東西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個新體系。這樣下來,通過寫來梳理,強化了記憶,到將來有需要的時候就能系統地說出記的東西,而不至於是一些零散的觀點和記憶不完整的論據,這樣才能讓別人覺得你的腦子裡有東西。
記住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每一章讀完後你都進行總結,記了筆記,一本書讀完後完整的內容總結和框架體系就自己出現了。用自己的話總結,我們會記得更深刻,結合自己的感悟能與自身產生關聯,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樣你可以把一本書的框架在不看書的情況下講出來,甚至可以進一步精鍊成五六句話概述出來。一本書一個框架體系,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框架體系也越來越多。而框架與框架之間慢慢也會互相聯結,像蜘蛛網一樣形成知識網。那我們就能隨著積累增加,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了。知識體系不是看某一本武林寶典似的書就形成的,知識體系是要你像蜜蜂一樣去採花粉再加工形成的。這其中也有馬太效應。當你積累的知識框架多了,有些書的某些章節你就可以速讀了,自己了解的知識可以略讀,挑那些沒看過的新知識來讀。慢慢的,你就會發現自己能把看到的東西給記住了。自己的思維也變得更強大了,連微信的朋友圈、知乎上的問答以及各種文章還有碎片化的信息你就能整合進自己的體系了。這時候,你就踏實了,不用焦慮了。因為你學會怎樣高效讀書、高效閱讀了。(完)
記筆記的話題我就是喜歡用金正恩同志的圖片。
最近正在考慮結合讀書是不是要做個公眾號(發什麼),以及社群(交流什麼),大家給點意見吧。圍繞著讀書話題,有些是方法技巧,有些就得跳出讀書問題本身來看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最終才能提高效率。比如時間管理、自控力,甚至是解除年少時上學看書的學習陰影這樣的心理問題。我也嘗試跳出讀書之外,解決其他問題來更好地幫助讀書。最近是在嘗試禪修,發現有不錯的效果,能靜心,能減少手機上癮,能增加讀書時間。回頭感受深刻了寫一寫。
如果看過往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點贊或讚賞支持。通過讚賞的收入並不是一大筆錢,但是有讚賞,我會覺得很開心,心理作用遠遠超出那點錢。掙到2塊錢不如撿到2塊錢不如被讚賞2塊錢,就是這麼個理。當然, 有贊我已經很開心了。這是支持我分享下去的動力。
*********************************本專欄其他文章:
怎樣解決看書想看完但經常半途而廢、堅持不下來的問題?
看一本書應該先看哪部分?玄機在哪?
碎片化時間應該怎樣發掘、利用,讀更多的書?
讀書就是「讀」這麼簡單?實際上,讀書要讀、寫筆記、討論、做以及教別人
表面上都是在看書,但「閑看」、「應試」、「查閱」三種看法效果是不同的
講真,看書非要從頭到尾看完也許是你患上了強迫症
書看了很多,但看完總是記不住,我該怎麼辦?
聰明人要給自己設立個「讀書基金」,用投資角度看待讀書
*********************************
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到你,還請點個贊支持下,也歡迎留言討論。
我在在行上也系統地講高效讀書方法論,歡迎約課。另外,記得關注作者周昶帆的知乎,第一時間接收有趣話題的更新。關於【書該怎麼讀】這個專欄:
這是個關於讀書方法的專欄,將來會持續寫下去,預計是每周一篇文章,將來會集結成冊。這個專欄將結合我自己的讀書經驗以及一些名家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提供一些高效讀書的方法,希望能幫你提高讀書效率。
推薦閱讀:
※成為一條路,比賺錢有趣多了
※怎樣拯救寫作中的用語匱乏?
※25 歲教給我的 21 件事
※求求人民日報不要再給我寫信了!!!
※羅成《不歸路》:讀書如何「毀」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