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現在,你的人生感悟是什麼?用一句話表述。

如果以現在的心態讓生命再來一次,我們的生命一定會更精彩,但是就是因為沒有如果生活才顯得更加珍貴,人生的關鍵轉折只有幾次,如果讓你給當時的自己/現在的自己一句話,你會選擇什麼?我的是「人生短短几十年,喜歡做什麼就趕緊去做,不要有太多顧慮」。


不要讓別人的看法限制自己的行動。

為啥?因為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傻X,如果你順著傻X的意思去做,最後一定變成大傻X。

而你如果能克服迎合別人,討好別人的慾望,有按自己想法展開行動的勇氣,雖然最後也有很大幾率變成傻X,起碼還有其他可能。


美女若單純,世界會乏味。


最後救自己的,一定是最初的自己。


脾氣不好的人,往往良心不會壞到哪裡去。

即便他們要使壞,也做不到那種陰壞。


沒事兒時看一點兒閑書,這些書會避免我們淪落為廉價的工具與面無表情的產品。人在社會,我們既要學會賺錢,又要會思考,慢慢地,遠離了低層與無知。

有些人說話總是想蓋住我、壓住我,人與人之間交流是為了溝通,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是愉悅身心。只是某些人說話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別人是錯誤的,是無可救藥的,自己是英明的、偉大的。這類人的嘴特別碎(你說東他說西),眼也特別碎(骨頭裡挑刺,苛刻)。我遇到這樣的貨色,壓根就不搭理他。傻逼!

我們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投入了太多精力和時間,就在無形當中就看到了很多別人看不到的風景,做了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內功。內功弱時,我們做小事;內功強時,我們做大事。當我們沒有內功時,單純追求所謂的高難動作,真沒多大意思。看到某些傢伙動不動就談藍海紅海、戰略格局。我真懵了。

什麼叫心智成熟?我的觀點就是:有人都40歲了,說出的話每句都在抱怨社會,這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心智模式並沒有增長,一直都是在維持,都是在吃老底,活著毫無建樹,真累。

大多數成功者都是傻乎乎的,很多人說:反應敏銳、善於隨機應變的人才能賺大錢,我所看到的風景就是:那些反應靈敏、機智聰明、瞻前顧後、隨機應變的人都不太快樂,獲得的成就也極其有限。反之,一臉憨相的人,反而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何故?人太精明了,誰都防你,與人交往,總是憨呼呼的,大家就放心了。

現在,做到這幾點,遠離垃圾人,格式化垃圾人。在第一時間反映靈敏的人,壓根就成就不了啥大事,他們的反映是細節的,隨機的,自然的,機械的,而不是整體的,全局的。我是一個反映遲鈍的人,在我埋頭思考時,周圍的人熙熙攘攘的說話,我都聽不到,我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可自拔。深度思維培養出有深度的人。太靈敏了,會有報應的。

12.如果一個人不善於傾聽,就會失去很多賺錢的機會。傾聽是接受信息,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我們就會慢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只是N多兄台的習慣就是,別人的話還沒說完,他就打斷,提出質疑,反駁。時間久了,焉能深度開發和磨練自己的智商,無語默然。每天我做什麼事兒,我都會反思。有些事兒,可做可不做,就直接刪除。也許是最近這幾個月,腦海中的垃圾文件刪除多了,我的工作效率又提升了不少。爽。

當一個人做營銷賺錢了,就不怎麼討論營銷了,更多的時候,開始關注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剛創業時,是不是喜歡看贏在中國,還有各類大師的演講視頻。當我們稍微有點兒閑錢後,是不是又開始看各種各樣的閑書來滋潤自己乾涸的心靈。當一個人能悠閑自得閱讀各種各樣的雜書時,說明他多少已有點兒成就感了。而我們心裡有啥樣的念頭,就能看到啥樣的風景,我們所看到的風景,到最後都會變成了現實。想成就什麼樣的人生,就觀望啥樣的風景。

我遇到喜歡抱怨的人都繞著走,尤其是喜歡抱怨的男人,抱怨個蛋呀?咬定青山不放鬆,自殘式修鍊,焉能有時間抱怨?當一個人喜歡抱怨時,在某種程度上恰恰說明他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為了加強自身精神文明建設,遠離垃圾人。抱歉,我粗魯了。

我覺得自己老了。年輕時,我喜歡逞強好勝,覺得做啥事都很好玩,有很多事兒,我連想都不想就去做了。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變得沉默,變得優柔寡斷。年輕時,我特別喜歡給人開玩笑,與朋友在一起喝酒時,隨便聽個笑話就能笑掉大牙。現在呢?除非我看到有人跳樓了才能笑得出來。朋友說我成熟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熟,但我知道,自己失去了很多做人的樂趣。


十歲時誰混的好?

每周都戴小紅花,紅領巾飄大隊長;

二十歲時誰混的好?

身材顏值正當道,備胎多到甩不掉;

三十歲時誰混的好?

父母背景最重要,月薪兩千開霸道;

四十歲時誰混的好?

人際關係為王道,肝膽相照兄弟好;

五十歲時誰混的好?

身體健壯能長跑,老夫老妻感情好;

六十歲時誰混的好?

退出江湖享清閑,做做慈善被人羨;

七十歲時誰混的好?

家裡常來客人訪,兒孫滿堂幸福洋;


人這一輩子,擁有的和始終堅守在身邊的,只有自己。


我之所得皆是僥倖,失去皆是人生。

------------------------------------張懸


不去做往往比做不好更容易讓你後悔……


人一定要學會和自己和解,嘗試接受自己。

—————————分割線————————

一直以來,尤其是上了大學後,拖延症越來越嚴重。做什麼事都一定要拖一拖。有時侯一定要在deadline之前慌慌張張的趕。

這種情況延續到出國讀研。那個時候,剛到一個陌生的國度,人生地不熟,所有的事情做起來手忙腳亂。後來乾脆封閉自己,處理事情越來越消極。

越拖,趕出來的效果可能就不是很理想,甚至糟糕。糟糕的時候就特別特別嫌棄自己。覺得自己好像一是無成。不斷惡性循環。

而且,周圍的人很優秀,要麼有一身特長,要麼有出眾的相貌,要麼家世顯赫。

越這樣,越覺得自己身材臃腫,做事拖沓,看起來還不是很上進。常常覺得自己差勁極了,簡直不可理喻。

直到一天,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本該按正常計劃提交的簽證被我一拖再拖錯過了。

聽到周圍同學嫌棄的評價,那一刻,我真是無比的怨恨自己。因為這個這個錯誤完全是可以規避的,無關能力。之後,把自己關在漆黑的房間里,一個大男人哭的稀里嘩啦。

幾個小時後,開始重新和自己對話,嘗試慢慢接受這個懶懶,笨笨,又沒有主見的自己。

忽然,那一刻,世界開始明亮了。覺得這個錯誤是可以彌補的。然後,剩下的幾天,開始有條不紊的聯繫大使館,遞交申請,然後經過等待,順利趕在出發前拿到簽證。

從這以後,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醜醜的自己,笨笨的自己,開始越來越自信。生活也開始好起來。

之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兼職。

買了一台車。

從195斤減到163斤。

生活以可見的速度在變好。我不知道自己之前是不是有抑鬱症,但是,從接受自己開始,一切開始變好。

說實話,和自己和解說起來容易,但是真的挺難。這世上,有些人,一出生就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或者被家人或者自己的願望裹挾著要衝向更遠的地方,但是越走,越發現自己種種致命的弱點;越活,越發現自己真的是那麼平凡。這種無力感,失重感壓的人喘不過去來。會對自己無比的厭惡,甚至憎恨。

既然不能改變什麼,就學著接受自己平凡,學著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別老扛著自己走,真的會舒服很多。

所以,我覺得,在那種無比的自責中掙脫出來並與自己和解,我覺得是我最近幾年最大的一個感悟。


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之人不足與論變。


世界很大,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沒有必要糾結一樣事情上,人生的意義,不就是讓自己快樂,如果自己都不快樂了,就要適時停下腳步,感情的存在,就是成為自己不斷前進的勇氣,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果有感情讓你頹廢了,那就該好好處理了,不過不管什麼時候,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情緒依附在別人身上,那樣太累了,世界很大,人生很長,暫時的失敗,迷惘,不算什麼,把挫折當成自己成長的機會,不是很好嘛


原來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非常普通的人。


你對一朵花不斷地澆水施肥,你才會加倍珍惜它,因為你是在不斷的付出,但如果想被對方善待,那就要想辦法在你付出的同時,也要讓對方不停的付出,這樣你在珍惜對方同時也會被珍惜。不管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是如此。付出什麼和付出多少是其次,得到反饋才最重要。


人的一生只有三件事

你的事,我的事,和關你屁事。

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過分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嫉妒攀比痛苦。

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拿自己標準要求別人,諷刺挖苦刻薄。

其實只要做到 專註自己 生活就會少了很多有的沒的。


最刻骨銘心的事情就是,在當是金融集團發展的最大的時候毅然決然的把集團停掉,把集團所有的業務停掉,大量的下屬公司註銷,那時候集團膨脹的特別厲害,公司的所有的部門都在飛速的掙錢,大家都在由慾望操縱的向前跑,那時候錢掙的數不過來。但是,所有的道德、信仰都被放棄掉了,我感覺不是我在控制著集團和公司往前跑,而是整個被慾望被集團駕馭著我,拖著我向前跑,我根本都停不下來。所以,當時意識到超級危險,不能這樣子,自己也特別膨脹,所以就毅然決然的把公司停掉,所有東西都拆掉,然後打的一團糟,真的算頭破血流差點就家破人亡了。但是,今天回來看來真的很幸運,不然就是下一個E租寶,或者泛亞了。


人生就像拿東西 扛起來不累 放下不累 唯獨提著 拿不起放不下 最累


人生是一個很漫長但又很短暫的過程,結局是怎麼樣,不到最後一刻,沒有人能確定,在過程之中,關鍵是把握。


生命中

不斷的有人離開或進入

於是,看見的,看不見了

記住的,遺忘了。

生命中

不斷的有得到和失落

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

遺忘的,記住了。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人往往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不管他的道德偽裝得多麼高尚,在言行舉止之間總能被窺探到。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懂得保護自己!


推薦閱讀:

無事可做是怎樣一種煩惱?什麼感覺
25歲,可能是人生最尷尬的一個年齡
阿寬
Bee哥測評 | 那些MINISO的『雞肋單品』

TAG:生活 | 調查類問題 | 人生 | 生活經歷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