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恐怖片《寄生獸》進入中國影院,日娛在中國失去的20年卻不會回來

限韓之後,泰劇、日劇(影)在國內都有上揚態勢。

9月2日開始,人們一邊困惑著「這部電影竟然也能引進?」,一邊走向電影院,看一部日本恐怖片——《寄生獸》。

該片根據漫畫改編,用我朝流行的話語體系,是絕對的大IP。

在日本,《寄生獸》的原作漫畫以血腥暴力的畫風獲粉絲熱捧,單行本銷量累計突破1100萬冊。

改編成電影,並引進國內後,寄生生物入侵、爆頭分屍、同類相食等大尺度鏡頭,都將出現在主管部門控制下的大銀幕上。

然而,《寄生獸》豆瓣評分走高的同時,票房卻不忍直視。根據貓眼票房數據,截止9月7日,《寄生獸》的累計票房為3675萬元。如果按照七千家電影院來算,平均每家電影院的票房只有可憐的3700元。

但在日本,《寄生獸》卻非常成功。累計票房20億日元(約1.28億元人民幣),票房成績一度超過同期上映的《星際穿越》等好萊塢影片,連續多周蟬聯日本票房冠軍,引發觀影熱潮。

對漫畫原著的高度還原以及高質量的逼真特效,也使《寄生獸》口碑頗佳。導演山崎貴是日本國內特效行業數一數二的老手,拍攝過《哆啦A夢:伴我同行》、《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永遠的零》和《宇宙戰艦大和號》等影片,並憑藉《永遠的零》獲得2015年第38屆「日本奧斯卡」的日本電影學院獎。

同一部片子,在中國和日本確實冰火兩重天。本來寄生獸主題既有爆點也夠深刻,不只是單純的人獸科幻恐怖片,還融合了愛情、親情、環保等元素,同時讓人深思「人類和自然環境及其他種族」的關係。

但該片原版分為上下兩部,早已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在日本上映,網上早已有高清完整版資源,原作漫畫粉絲群早已「寵幸」完畢,話題性也早告一段落。

而《寄生獸》登陸中國,不僅來得晚,還來得不完整。要知道,原版兩部加起來一共226分鐘,而我們在國內看到的版本,是「二合一精簡版」的125分鐘,大刀闊斧地砍掉了100分鐘,足足把一部電影的長度丟在了日本。

原本《寄生獸》分為上下兩部都被認為元素太多沒講清楚,再這麼一剪大概就只剩血腥重口場面做噱頭了。

都是回憶,只剩回憶

在80、90年代的中日蜜月期,日本影視劇在中國佔據極大市場。

高倉健主演的《追捕》是中國「文革」結束後登陸大陸的第一部外國電影。它像窗口一樣讓當時的中國人了解日本,了解到現代社會,這位硬漢也成為一個時代的共同回憶。

其時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與日本締結《中日友好條約》當口,思想的開放與經濟的改革,開始了近20年的中日蜜月期。80年代播放的經典的日劇如《血疑》、《阿信》、《排球女將》都風靡一時。

《血疑》劇照

到90年代,日劇依然有霸屏之勢,打開電視就是《東京愛情故事》、《悠長假期》、《101次求婚》、《庶務二課》……

而日本動畫《聖鬥士星矢》、《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數碼寶貝》,以及特攝片《奧特曼》等也培養出了中國第一代二次元。這種集體回憶也成為日後中國發行方熱衷引進日本動畫的根源。

其中引進大戶哆啦A夢系列包括:《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2016)、《哆啦A夢:伴我同行》(2014)、《大雄與綠巨人》(2008)、《大雄的奇幻大冒險》(2007)、《大雄的恐龍》(2006)。

其中《哆啦A夢伴我同行》201566日中國大陸票房達4.24億元,超過了在日本上映的總票房,截止至2015年6月26日,票房總收入為5.3億人民幣。

流水的日本動畫電影,鐵打的柯南劇場版:《業火的向日葵》(2015)、《沉默的15分鐘》(2011)、《漆黑的追蹤者》(2009),而最新的第20部劇場版《純黑的噩夢》也已宣布引進上映。

《業火的向日葵》(2015)創造了「柯南」電影在內地的最高票房記錄,8135萬人民幣。柯南劇場版頗有日本動畫電影中國市場片霸的感覺,然而最近跑偏成了超能力電影,期待值有所下降。

《柯南劇場版:純黑的噩夢》

其他還有《聖鬥士星矢》(2014)、《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2015),後者在中國大陸上映前3天的票房收入為6165萬元,最終票房收入大約為9967萬。今年9月,《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也將在國內上映。

這些動畫IP在中國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引進也是理所當然。與之相比,國內引進的日本真人電影可謂少之又少。

除《寄生獸》外,去年4月上映的青春勵志片《墊底辣妹》,是自《挪威的森林》(2010)以來,闊別5年的真人電影。

發行方主要考慮的的是電影與中國市場的貼合度。《寄生獸》、《進擊的巨人》這類驚悚重口漫改電影在二次元中擁有忠實粉絲,但還是經典IP對普通觀眾來說更具吸引力。

鑒於敏感的中日關係,大家應該或多或少存在這種想法:日本電影內地審查難過關,中國電影市場就是對日本電影抬高門檻。

但其實這是坊間誤解。《寄生獸》中國發行方安樂影業總經理張晗曾對媒體表示:「日本影片面對的審核壓力相比較其他國家嚴格,這是大眾誤區。比如,《寄生獸》,我們跟主管部門溝通,確認哪些地方要做修改,相關部門對所有片子一視同仁,並沒有區別待遇。」

「另類」日本電影,難在中國回春

「限韓令」將不少和韓國深度合作的國內影視公司打得措手不及。韓風被打壓,是不是日風就可以「抬頭」?但現實恐怕是:就算有「限韓令」東風,日本電影在中國依舊市場狹窄。

日本人實在是太愛二次元了,動畫電影和漫改真人片是日本電影市場的主流。

2016年上半年(1?6月末),日本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三分別是:動畫電影《柯南劇場版:純黑的噩夢》(4億人民幣)、動畫電影《妖怪手錶》(3億人民幣)、漫改真人《信長協奏曲》(3億人民幣)。

小栗旬主演漫改《信長協奏曲》(他的臉怎麼這麼方了……)

除此以外,前10名上榜的還有《蠟筆小新》、《哆啦A夢》、《暗殺教室》等作品。

日本票房前10名,全部都是動畫、漫畫、輕小說改編電影,其實日本人也在搶IP

選擇已經非常有人氣的IP進行電影改編,作為一種高效手法在日本電影界盛行。而這些相當紮根於日本本土文化,特別是還以動漫為主的電影,顯然不是國內主流觀影群體的趣味。

即便國內動漫行業也在蓬勃發展,二次元更是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但在中國普通觀眾中,「動畫片是小孩子看的」的固有觀念並沒變。純粹的二次元作品,還是個小眾市場。

拋開二次元,日本原創真人電影也不是沒有佳作。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入殮師》、《第八日的蟬》、《百元之戀》、《海街日記》等,在中國電影愛好者中擁有相當高的口碑。

但是,內斂、含蓄、慢節奏、洞悉人性的日本電影風格,也不是國內主流觀眾喜聞樂見。比起追求感官刺激、輕鬆愉快、充滿衝擊力的好萊塢大片,日本電影一不小心就會讓人覺得無聊。

在這點上,引進《寄生獸》的發行方也表示贊同。「不管動漫還是真人,日本片子在我國的票房都不是特別理想,基本維持幾千萬的體量,所以——也並不認為去年有一部票房破5億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就能改變整個日本電影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


推薦閱讀:

最特別的三部恐怖片,看完之後竟然被感動?

TAG:恐怖电影 | 寄生兽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