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泉州這個城市?

泉州,就像泉字一樣,白水一樣的城市,卻可以讓人甘甜無窮。


以為泉州是大陸最像台灣的一個城市。陰差陽錯來了這裡,已經一年了,第一印象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多的電瓶車,沒見過城市有這麼破舊的街道,剛開始發自內心嫌棄,可是越呆越喜歡,去過的地方越多越發現她的可貴。


看大家說了那麼多好話,我就不重複了,嗯,什麼時候髒亂差能改,交通系統能上點檔次不? 別扯GDP了,那可跟市區半點關係沒有。年輕的時候不會再回去了,老了再去養老,年紀輕想出去看世界


外地人在泉讀大學,客觀評價。

起初來泉州的時候,非常新穎,因為之前了解過泉州並不是什麼繁榮大都市,所以見到那些古樸的建築時更多的是充滿了新奇,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城市,本地傳統文化非常之濃厚,那時候想想這樣一座古香古色的還不錯,不過不適合喜歡燈紅酒綠的人。城市發展不發達,消費很低。對於不是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除非特別喜歡這種文化,很難想要在這邊長期定居。我也不懂為什麼泉州gdp這麼高(全福建第一)而城市卻發展如此滯後,道路窄而擁擠,城市管理差,到處都是飛奔的電動車且交通規則形同虛設。美其名曰打造東亞文化之都。說到泉州人有錢,那真的只是少數,晉江石獅的老闆是有錢,有錢得讓人害怕,一個老闆下面得有多少個打工的?思想也相對落後,重男輕女思想何其嚴重就不細說了,因為城市發展滯後,人們接受的新思想也很有限,我所認識的泉州土生土長的人中,基本清一色悶騷…當然我指的是自己看到的大多數,當然不是指全部。然後有一件很邪門的事就是,很多閩南人的長相基本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個我真的沒有誇張,我在其他地方有時候看到一個人,立馬就可以斷定他是閩南人,這裡沒有說美醜,就是一種感覺,神韻。

綜合上述,這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對於想體驗一下不同風情的人來說很值得一去,不過對於外地人來說,這是一座很難讓你愛起來的城市


泉州是一個挺閉塞的城市,雖然經濟發展還不錯,肥了的是某些人而已,對這個城市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看看泉州電視台的水平,大多關係進入的。泉州人排外,到處是小圈子。城市基礎設施不行,保護老城區是不錯,但不能因此而什麼都不做,與其說是保護不如說是聽之任之。政府方面唯一值得驕傲的是他們自己用的市政府大樓群。居民凡事愛找關係,一點小事也希望能優先以此獲得優越感?居然還有人以此為驕傲。醫院貪腐嚴重,不給紅包亂看病,政府部門相關情況更嚴重,做點事不找關係就慢慢等著吧。學校也講究關係。人文環境真的很差。這個城市也許值得走走看看,但是真的不宜居。如果宜居只是生態環境還可以的話那還可以。不過泉州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差了,和很多地方一樣。


作為土生土長的泉州鯉城老城區的妹子,很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第一次在知乎冒泡,純粹對於小泉州的熱愛,文筆不佳望海涵。

其實小時候,對於泉州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但是自從上了大學出了家門才知道泉州的難能可貴。

都說泉州是個歷史文化古城,是東亞文化之都,然而這些大名號對我來說都沒有什麼直觀的感覺,泉州就好比佛堂前的燃香,悠遠靜謐,雖然在塵世中卻又不在塵世中。第一眼,或許無味,甚至覺得四處可尋,但只要再駐足剎那,便是乾坤萬象,自有馥郁。

不便和省外的地方做比,就拿福州和廈門來說。廈門,好比民國時剛從西方留學回來的千金小姐,渾身透著洋氣,但是不失慵懶和可人,但是活潑的同時卻少了點味道;福州,好比有著些自己的理想有些自己的主張,好強又經歷了些滄桑的時代女性,但是堅毅的同時卻少了點甜美。泉州,更像是經歷過人生最如花似火的年歲,依舊風貌不減,人前談笑風雲,佛前執手焚香的少婦(這個比喻可能有點奇怪,但是我暫時找不到代替的詞)。曾經的風采為她濃眉,而今的款款大方和溫玉可人為她添黛。很美,很有味道。

曾經許諾,若是有了摯愛之人,我一定帶他來泉州,不是去什麼出名的十八景,不是去什麼公園博物館,而是在街頭巷尾走一走。不寬的人行道旁,蔽天的樹蔭下,一排排磚紅的古厝,帶著歲月的木板門前是老奶奶們拿著荷扇坐在板凳上,用閩南話聊著天,而一旁的合抱榕樹下是洗腦的孩童。

當然,泉州也不是那麼的古樸守舊,偶爾,在這樣的街道旁,你還會看到咖啡館,西餐廳,裝扮靚麗的年輕人一群群的帶著朝氣穿梭在街巷尾,並不突兀,反而有一種溫馨的感覺,好比泉州以一個慈祥的姿態,看著這些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們。

可能從小對泉州的名勝古迹實在是看的有點多,所以更喜歡這種談談的美,很酥爽,很讓我沉醉。好像泉州的小吃和泉州的妹子都是給我一種這樣的感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裡,不會讓你覺得美得那麼驚心,但是,絕對讓你甜在心裡,醉在夢裡。

謝謝你能看到這裡


本人是住在泉州郊區——泉港區的江西人,我個人認為泉州是個不錯的地方。泉州城區的景點非常不錯,給人一種老老的,懶懶的悠閑感覺。清源山的風景也是不錯的。總而言之,來過才知道,歡迎來體驗泉州的美


除了排外之外其他都挺好的,在泉州住了有20年都沒有感覺能融入到這個地方,說普通話就宰你的不少見,縣鎮更甚


泉州除了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有什麼?

朝陽產業裡面,信息產業、教育產業、醫療產業等等,泉州有幾個能在省內拿得出手?更不要說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明明有省內大量的優質旅遊資源,旅遊業也是一樣搞不出什麼大花樣。

交通的話,更是笑話,泉州機場是什麼水準?地鐵呢?

泉州企業界對互聯網的認識停留在淘寶網店,對企業經營的認識停留在家族模式,對商貿洽談的認識停留在吃飯喝酒。

而且泉州人真是莫名的自大,明明城市發展職業沒有前途,來福州和廈門打工,還一個勁說還沒我泉州那麼有錢牛逼,既然你泉州那麼牛逼,幹嘛還去福州和廈門。

我明說了,我是搞互聯網的,在泉州能找到像樣的職業嗎。


前言

泉州的東西,頗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感覺,下轄的縣市區都有自己叫得響的特色食品、民俗活動、品牌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也都分散各處,歷史文化名城的確不是白叫的,列家珍的話那麼可以羅列一大堆了。提起泉州,閩南文化,海洋,港口,刺桐,愛拼才會贏,各色美食……我想,總有一款適合你

經濟

民營經濟為主導,國有大型企業極度欠缺。各縣市區都有自己特色性的支柱產業,晉江的鞋業,石獅的服裝,南安的石材、水暖,泉港石化,安溪茶,德化瓷……甚至在全國都具有相當的競爭性。但是民營經濟也有很大弱點,如單個企業能力不足,應對經濟波動抵抗力弱(前幾年經濟下行不少小公司/工廠倒閉,甚至有些大中型,名牌企業都無法避免)。在帶動力上,可以吸引很多的就業人口,但影響力不夠,附加值不足。且民營中,很多是家族式企業,二代甚至三代生活環境所導致的能力、勇氣等方面的欠缺,使得在他們手上,絕大部分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當然也有守不住的,再加上習慣性的在各個關鍵崗位安排宗親人員,最終尾大不掉,難以追求更大的發展。

當然,有許許多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安溪茶在歷史上可以說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狀態,產量有質量也行,但知名度和大紅袍、龍井這些有一定差距,改革開放後三十餘年發展,產銷量穩居第一,名號也響亮了許多,而且各類茶文化及泛茶文化也如火如荼展開,甚至專門開設茶學院在技術等方面繼續下大工夫。晉江鞋與莆田鞋基本同一時期發展,但到了現在,莆田鞋可以把鉤子和三角弄得內行人都分不清,甚至開始仿晉江的安踏、特步、361、鴻星爾克……著實讓人汗顏。南安早早就不產石,也沒有先進的五金、陶瓷產業,但是就是把石材建材和水暖做得風生水起。以上總總,都是泉州人愛拼敢贏出來的結果,也是早一代大魄力大格局的成功,下一代如何傳承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而在政府相關規劃中,光伏產業、電子、機械等也在大力發展,希望依託廣大泉商的人脈資金,以返鄉再創業為契機,推動新一輪增長,但人才缺乏且這些行業本身具有的不確定性,還是需要觀望。

政治

傳言胡建官場水深在全國排得上號。在沿海省市中,胡建的發展,拋開海峽因素、自身人口、資源和地理外,以及相應投資缺乏的情況(這點其實很多省市都覺得被虧待了,不展開討論)上看,還是很不能讓人滿意的。作為與廣東一同對外開放的區域,已經落下不知道多少身位,這點拋開客觀因素,很難說沒有人治的方面在裡頭。發展戰備經濟同樣是可行路之一,但似乎從未見過什麼創造性的活動。戰備經濟上,我舉個例子,當年傳呼機、對講機開始推廣的時候,某個在該領域迅速崛起的鎮就是依託所在駐軍技術而起來(這是以前在與某知名對講機廠家總經理談話得知,當然了,在他們當地這個也不算秘密),其他的,似乎難覓蹤跡。

馬主導灣灣以來,兩岸關係緩和不少,項目也新上了,海西的很多政策也出來了,比較熱門的有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廈門和平潭片區),呵呵,這個沒泉州份,平潭也一天一個億的投,但很多人當笑話看……而泉州?媽蛋,說好的有新政策呢?前幾年的港口改名,作為省內高鐵線上的需求大戶,居然不是始發站,站點也是歸漳州管;市委sj非省內的腸胃,這些結合來看,也許這個城市的政治上的確缺乏點傳承。

教育

在本就不算教育強省的福建也排不了前面,唯一牌面上的也有金蟬脫殼的趨勢。人才是發展的基礎,本地大學提供不了足夠的人才資源,而外出求學的年輕人,見慣了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大都市,對故鄉,歸屬感恐怕更多的是葉落歸根和提及時候的一絲念想罷了(這點參考自費留學還未興起之前的留學生回國比例)當然,得益於眾多華僑鄉賢的助力,小學-中學-高中一條龍倒是很完備,各種大大小小的基金會也是數不勝數,也有好幾個拔尖的高中,但似乎大部分都給他人做嫁衣。本地高等教育沒起來,而自身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吸引力又不足,難以吸引以致留住外來人才,以企業之力,想扭轉這些有點困難,可以看到近些年在博士後站點設立,外來人才引進獎勵等,泉州已經在發力了,(不知道這是不是當年華大事情的影響?)希望還不算晚吧。

城建

在保留古城鎮老市區等方針下,未進行大遷大建,算是一大幸事。鯉城以東西塔為標,看不見其他高樓了。豐澤幾乎簡單的被四縱六橫切開。公交有些人會坐不懂,因為票價有點奇葩。Brt目前還是沒機會,地鐵不給建,那就搞輕軌。市區近些年大動靜就萬達(這個把原來挺有名的一片城中村解決了,形成了新地標和商業中心,挺不錯的)。單獨划出來的台商投資區,去過的人應該都有看到,就那樣了,基礎配套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台商有能力的早已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發力,現在能用到的微乎其微。東海新區隨著市政府正式遷入,配套設施一下子都處於提速狀態,而且這裡可以被視為從零開始,完全有建成現代化大都市的可能,未來的幾年,我們就有幾乎看到江一側的現代都市及另一側的歷史名城這樣的風景了。

文化

關於泉州文化,經常提的就是「歷史文化名城」,「泉南佛國」,朱熹詩句這些。作為當年的蠻荒之地,也算出過不少文化名人,有著顯赫的歷史。最為廣泛提起的就是包容萬象種類繁多的宗教了,而且幾乎和生活達到了息息相關。各個傳統節日,初二、十六,雷公,天公,灶王爺……名目繁多,準備也是蠻講究。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些關於宗教的傳家寶了。比如各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守護神」,各種加塑金身,12年,4年,各種幾年一次的巡境,排場不小。小時候住老房子,家裡就有很古老的土地公和觀音塑像,不知是多少年前就在用了,可惜後來被偷走了。

老一輩中,對鬼神之事依然趨之若鶩,很多大事情都要去祖厝摔卦杯,有大困難會請佛公到家中,嬰幼兒「受驚嚇」後用老銀鐲沖水喝「壓驚」,當然,最玄乎的是從小到大,聽過好幾次「xx家的誰誰誰失蹤了,到寺廟請示佛公,然後託夢告訴他在哪裡,第二天,在水庫/河流/荒山裡找到了……」

雖然現在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對這些事也不偏聽偏信。但作為人,有點信仰,有著敬鬼神的心,我覺得還是很需要的。

旅遊

總量大,種類多,但開發難度大,知名度低,且有被「搶奪」的趨勢。一直以來以「閩南文化正統」自居(雖然實際情況也的確是),然而現今學術研究,這個頭銜並不屬於泉州,而在隔壁。聯合國教科文認證的海絲起點,然而在現在再提海絲之路的話,有點被范話,要麼就整個福建一同宣傳,要麼底下福州廈門也獨自說自己是起點!!旅遊資源上,5A級景區有1家,4A級景區12家,在省內算是平均水平。但以結構上看,對比廈門的植物園、森林公園、溫泉公園、影視基地這類佔比大的景區群,泉州則是山水、古迹佔了大多數,這可以視為歷史的厚重,另一方面,則是在現代化的建設開發上著力不足。分布上看,下轄的兩市四縣均有知名景點,呈分散狀態,無法發揮集群效應,並進行統一開發。可能由於自身第三產業方面的能力缺失,在旅遊開發上是力不從心,最近幾年好幾個幾個大的宣傳活動都是廈門方面的團隊策劃,看著令人汗顏。

社會環境

長期以來,泉州人眼裡就分為閩南人和「阿北仔」「候鳥」「番仔」「番客」,一直延續到現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生產力和環境等多重製約,除了饑荒、戰亂和國家政策,很少有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更不用說這「窮山惡水」之地,沒人會無緣無故搬來這搞愚公移山這類大事。所以早期原住民對人口變化應該挺敏感,外加相對閉塞,獲取信息不暢,且南方很多都是北人南遷,想當然認為新來的人就是「北方人」,根據相關語言習慣,那麼稱呼「阿北仔」也是理所當然。而這些稱呼,應該上個100年是巔峰,20世紀初戰亂等影響,為一口飽飯下南洋的數不勝數,民國時期,回來支援家鄉建設的也不在少數,新中國成立,歸國華僑汗牛充棟。改革開放,更是一大批走出去與引進來,而隨著經濟日益強大,且民營經濟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需要的勞動力更多,各個勞務輸出大省都有很大數量的務工人員進入,接觸得多了,知道這個稱呼的人也就更多了。早期這個稱呼的確是歧意的,而且閩南語中「仔」與「兒」接近,孩子發音翻譯過來應該是「孩仔」,這稱呼也的確是有讓人矮一頭的情景。不過也別太在意,因為老一輩並沒多少覺得這稱呼怎樣,倒是有個詞能反映他們的愛憎——看電視一看到霓虹國的就一句「日本鬼仔」。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城。仔細走一遍,可以發現很多細微之處的驚喜。

當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文風情、歷史文化,無非多寡、厚薄等差異,很難具象去比較。你說你的家鄉好,我說我的故鄉美,都是有理有據、無可厚非。讓我們深愛的,不是冷冰冰的建築,而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人情。讓我們懷念的,不是單薄的乾貨,而是豐富的青春。

時間倉促,也不再審了,有錯別字和個別不通順煩請諒解


一個教會我,就算政府不理我們,就算是後媽養大的熊孩子,也要努力打出一片天的地方。泉州這個城市的脾氣,就是哪怕沒人扶持,依然要證明,我就特么就是比你們這些吃國家鋪助的城市要牛逼的倔脾氣


我到過越多地方,越是明白城市與城市大多相似,越是感受到它的特別。


泉州惠安的海


古色古香中的繁華

深巷小院中的淳樸

歷史長河裡不可或缺的低調角落

世世代代的閩南語

和和睦睦的閩南人

太多的背井離鄉

太多的牽腸掛肚

我愛那裡連綿的山峰

我愛那裡潮濕的空氣

我愛那裡隨風的香火

我愛那裡大片大片的綠地

我愛吃扁食

也愛吃端午肉粽

【泉州人 自幼離鄉已有數十年】


天藍風大太陽大 一年四季出門打著太陽傘 一個姿勢不對傘就被吹翻了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今夏北雁歸不歸?

看到曾看不見的畫面,聽到聽不見的聲線,在我離開你以後,你給了我擁抱世界的能力。


我的小泉州是個很有古韻的城市~越待越喜歡~圖三圖四是清凈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我記得票價只要三塊真是業界良心。圖五圖六圖七是開元寺,始建於唐初,好像收費,但上次和同學去在門口沒找找收門票的大爺我們就進去了圖八是清源山上的石碑,清源山上有全國最大年代最久遠的老君像。我們學校就在清源山下。希望泉州會因為海絲越來越好吧,但也很捨不得讓泉州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還是喜歡那個安逸卻自由乾坤的小泉州。最後一副圖是我的學校位於泉州的華僑大學,cuba九冠王。


外來務工越來越多,感覺文化正在發生改變。


太排外了


泉州必定是中國潛力最大的城市,沒有之一


你可以說泉州的萬般不好,但我依然深愛這裡,對這座小城的熱愛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故鄉。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句話。

呆在泉州,一切都剛剛好。


可以把泉州比做一個有味兒的男人,他是成熟穩重又耐看的,而且越處越愛的那種。

西街老酸奶來一波。8塊錢一罐,便宜又好喝。


坐標泉州,具體一個被稱為南方北戴河的地方。

我沒有迷戀過他,只是習慣了在他身邊。早晨香氣撲鼻的麵線糊,車水馬龍的街道,兩旁盡紅磚紅瓦,古厝里青苔仍依偎,老嬤眯眼補衣服。高大的榕樹代替了刺桐,聽說過"閩海雲霞繞刺桐",夕陽魚鱗般參差的餘暉里,還能遐想到它的顏色。

這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也是一座輝煌的城市。

以前對於它有些失望,比起西安北京蘇州這些歷史悠久聞名中外的城市,真的太平凡沉默了。它無人賞識,太透明了,甚至連同我們這些住民也是微乎其微的存在。到了後來,翻來陳舊的篇章,才知道,原來這裡留下了閩越族造船涉江的身影,留下了漲海啟航的萬國帆聲,留下了音樂靡靡的名寺古剎,留下了斑斕似錦的花燈漫城,留下了翻海震浪的九下南洋。他有一種讓人漸漸著迷的魅力,像酒,醞釀了千年,被凡塵掩埋,被亂雨打濕,需找到他,才掀開綢布,細細品味,才明白他深層處的韻味。突然,只覺得羞愧,為自己的自以為和無知而沉默,遠處的他依舊平靜,經歷過是非紛爭的風雨,發梢指尖已經染上淡淡沉香,起唇揚音又是一代興衰。

這是一座迷信的城市,也是一座虔誠的城市。

家家戶戶做糕敬天公,在鞭炮聲中迎來了晨曦。姑娘婦人們發間蝴蝶翩飛,腰間魚紋銀鏈搖曳生姿,端午前後纏上五彩絲線,節後第一次落甘霖就會剪掉讓它隨波就去。他們會按下稚童指著天空的手指,說不行這是不敬,我想,這大概是先祖前輩們對於這邊養育這方人的天地水土的敬重吧。

低眉挽袖在斟茶是他,踏舟發紛在收網是他,合十靜跪在反思是他,翹腿弄花在閑坐是他,滴汗攀樹在采橘是他。平凡寡言,又底蘊深厚,他是泉州,古稱刺桐城。

小時候家裡的親戚進城工作,我總問,他們去哪裡啊?母親說他們去泉州,我奇怪,我們現在不就在泉州嗎?還有,如果有人問我,你是哪裡人。我說,泉州人。大人們好笑地跟我說,那是泉州,在市區的,你得說,我是xx人。

以前我對泉州這個城市概念不深,在印象里,那是要坐一個小時多車再加走路才能到的地方,沒有什麼城鄉情懷。但在潛移默化間,我的家人朋友和我的舉止言行中,沾染了泉州的氣息。

泉州物價不高,生活節奏慢,但熱情從來不缺席。泉州人喜歡招待朋友盡興,標準是把朋友喝麻,在酒桌上,儘是上好的魚蝦蟹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海是泉州夢伊始的地方,它的饋贈,更是珍饈美味。

很多建築是古香古色的,大小寺廟不勝枚舉,香火還是很鼎盛,西街中薑母鴨土筍凍麵線糊四果湯似乎四季供應,居民們原汁原味地生活,市井味很濃,炒肉還是先用地瓜粉混過,咬一口嘴裡瀰漫著閩南的味道。

八卦溝的水綠了好多年,地瓜腔的粗話還是少不了,大木門邊滴滴答答的聲音響個沒完,大坪山上鄭成功的手依然高舉著。

曾經做過一個夢,我以後要賺大錢,賺累了就通通捐給泉州建設,我要他變得更好,他也值得變得更好。

我不想讓它成為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我知道他以前受過貧窮的苦難,遭遇過地震和饑荒,陪他走過的人來了又離開了,希望我和他命運與共,同甘共苦。


我要怎麼跟你們形容這座如此有魅力的城市?

是屬於吃貨的天堂,

又是屬於地質學家的天堂,

還是屬於宗教學者的天堂。

我用全身心愛他。


推薦閱讀:

泉州有什麼值得一看的建築?
泉州自助游一星期大概花多少錢?
如何看待泉州五中設立實驗班這件事情?
如何評價時任泉州五中校長劉殊芳這個人及其所作所為?
泉州哪裡能嘗到地道的本地小吃?

TAG:城市 | 如何看待評價X | 泉州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