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100上的行為藝術盤點:你荒誕無比,也可深刻至極。|張小玉

歡迎大家點贊和轉發,安心看文不必打賞,但也謝絕轉發。

新書:張小玉《名畫中的彩蛋》9月上市。

——————————

「來餐廳只為尋找一道至上美味的好菜!」懷有這樣想法的人,大抵失了很多吃飯的樂趣——餐廳這種地方,吃的是人群、氣氛、環境,是微妙的認同、邂逅的驚喜與久違的身心放鬆。

去看藝術展,也一樣。

作為亞洲影響力最佳和規模最大的當代青年藝術展,首次啟用了「Slash」關鍵詞(斜杠,意為多重身份和跨界,斜杠青年成為了當前很火的一種身份標籤),將藝術與時尚、美食、科技、音樂等多種方式有機聯姻在一起。

小玉作為嘉賓,受邀青年藝術100的「自媒體語境下藝術家的IP化推廣之道」講座,和大家一起暢談有關藝術與自媒體的話題。

今天,給大家奉上一部分展覽的(我自己的……)現場圖,並甄選三個行為藝術為大家解讀。

跟著小玉,

開始吧!

這張圖片有彩蛋,見後……

好了,

正式開始吧。

1/3它是雕塑,更是真人。

青年藝術100現場。

真人雕塑,是種起源於西方很常見的行為藝術。

在雕塑史漫長的西方,人們一開始是先從古希臘神話人物創造起的——只需看看盧浮宮三寶,其中兩個便是出土古希臘時期的雕塑作品《勝利女神》與《斷臂維納斯》。西方的雕塑種類與風格繁多,古希臘雕刻、古羅馬雕刻、中世紀雕刻、文藝復興時期雕刻、18世紀雕刻等。風格上,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象徵主義等樣式各異。

可以說,雕塑藝術,見證著整個西方藝術的歷史與風采。

雕塑《勝利女神》

雕塑《斷臂維納斯》

伊娃格林在電影《戲夢巴黎》中對《斷臂維納斯》的經典戲仿。

而逐漸發展到現當代,雕塑藝術也開始向新的藝術形式流變與融合,真人雕塑,成了一種很受歡迎的行為藝術——它通過對真人進行塗繪,形成一種非常逼真的雕塑效果,同時在肢體的動靜變化中,展現出非常意外和生動的藝術情態。

這種真人雕塑,借鑒了純雕塑的質感與塑性風格,不過它更加的生活化,每個人物造型及群體組合都代表著一種文化,靈活生動地展示出不同時代所具有的社會風貌。在歐洲街頭,有眾多真人雕塑秀,而這些扮演者也是藝人,有些甚至是家族歷代傳承的手藝。所以,我們有富二代官二代,他們可以有街頭藝人二代。

歐洲街頭真人雕塑因此,在青年藝術100現場,也出現了這些「真人雕塑」的行為藝術。相比於直接展出的藝術作品,藝術家扮演成一個真人雕塑站在作品附近,其實更會吸引觀賞者的目標。

所以,同是那副作品,上面有藝術家「站台」,是不是就比下面小玉單純的和它合影更有趣味了呢?

2/3是藝術荒誕了生活,還是生活荒誕了藝術?

行為藝術:《挖個地道出國》李子灃、張磊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人公安迪用一把小鶴嘴鋤和二十年的時光,逃出了那個禁錮他自由和讓他感到絕望的深牢大獄,那是一種對"希望"深刻的苛求,也是一種沉重而不知盡頭的堅持。

也許上面的兩位行為藝術家,也是懷揣著這樣的目的,也許地道的那邊並不是外國,而它是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別有洞天。

而這種行為,又是格外荒誕和黑色幽默的——兩個行為藝術家穿著病號服,繞著場中做著無謂的環繞,借著又來到了室外的草地中,做著這令人感覺到精神不正常的怪誕行為。

在外人眼裡,他們是可笑的,而在自己心裡,他們是清醒的。

貝克特荒誕派戲劇《最終》

貝克特《等待戈多》

「荒誕」這一美學形式最早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戲劇,以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尤內斯庫的《禿頭歌女》為代表。這是一种放棄了戲劇中的衝突和人物塑造、運用一種格外隱晦奇異混亂與支離破碎的舞台手法,來達到一種表現人的痛苦絕望的狀態。這是一種抽象的荒誕。

《等待戈多》就是這樣一部劇,舞台上的演員並沒有特別的事情在做,也沒有太多具體的情節,他們一直神神叨叨的要等待戈多的到來,而究竟戈多是什麼卻不得而知。也許《挖個地道出國》也是這樣的,看不到盡頭,但是那邊也許有光。慢慢長路,只有那無名的希望是永存的。

卓別林的黑色幽默

而黑色幽默,是一種帶著悲劇色彩的喜劇美學範疇。通過一種無可奈何而又嘲諷的態度,表現一種世界的扭曲和荒謬,而核心是人的壓抑和畸形,比如卓別林的黑色幽默。但黑色幽默的終極指向,是一種沉重的苦悶與悲劇,也許在挖地道的兩個人,在還沒有挖出國之前,就會被抓回精神病院,或者被治安機關處置。

其實整個作品《挖個地道出國》,指向的是一種「生存的困境」。這種「生存便是一種荒誕」的隱喻,也多次出現在中國現當代和後現代藝術作品中,比如岳敏君的「大笑人」系列——

岳敏君《大笑男》

如果說,以岳敏君為代表荒誕作品的精彩之處,在於它的靜態與單調重複之處,讓人從這種人物動態與有聲姿態的凝固當中,讀出一種荒誕無奈,那《挖個地道出國》的更可貴之處,在於它以一種看似無聊、不加修飾的行為,動態傳遞一種持續荒誕,讓人在過程中感受到一種無聲的對不合理現狀的反抗。

從前,我們面對這荒誕的世界只得無奈大笑與自我嘲解,而青年藝術家,他們用行動詮釋了赤子般的黑色幽默——我們就在世界和眾人怪異的注視與議論下不停地追尋那靈魂深處的自我解放,那是種對更高的人性自由理想的追求。

3/3時光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

小玉很喜歡一位台灣導演蔡明亮的作品,在他的影片中,人們總在無聲無息又無休無止的做著一件不知所謂的事情,好像時間的流逝並沒有帶來劇情發展。

比如《愛情萬歲》中的楊貴媚小姐,在影片的最後十五分鐘,她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坐在長椅上不停地哭。她究竟在想什麼?導演究竟要表達什麼?也許我們都不知道。

汪華《掃一掃》

在現場,行為藝術家身穿一襲黑裙,染著與雪白膚色對比度極強的烈焰紅唇,她默不作聲的在這一小塊區域沉默的循環往複。在她一圈圈的轉動中,時間過去,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地上的白色粉末和油墨的黑色,卻在不停增多了。

蔡明亮導演的另一部《行者》,以及之後的《夢遊》和《金剛經》,似乎都在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拷問——那一襲殷紅袈裟下的孤獨背影,總是獨自行走在變幻中的城市背景和充滿時代隱喻的物質符號前,留下了一幕幕奇特的風景。

腳步,是現代人在社會中一種獨特的存在方式,大家都在匆匆走過,並沒有多少人在這個過程中思考時間,也沒有人在意這看似不重要的變化。但這也恰是人感受被忽視的遺憾,沒有人真正去思考時間和自己的變化。

不過,如果行為藝術的人是我,也許更喜歡這樣的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把身上的衣物飾品一件件褪下,最後只剩一個行走著的自己吧。

我是一直愛藝術和你們的張小玉。

彩蛋來了——

(反正我是覺得挺像的……)
推薦閱讀:

他用10萬本「禁書」蓋了一座神廟
黑死病與鳥嘴面具
耶穌的死和復活是預言還是策劃?
如何用一張圖表達時間飛逝?
《聖教序》淺析002|顯復載以含生——《聖教序》的臨習方法

TAG:艺术 | 艺术欣赏 | 行为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