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左右,該不該在乎錢?

01

2013年6月,是我到上海的第四個月。

那也是我在傳媒公司實習的第四個月,我和一群實習生排著隊在一個小本子簽下名字以後,終於拿到了1000塊錢實習補貼。

公司規定,實習前三個月沒有補貼,三個月以後補貼分為三個等級,800、900、1000。

捧到那一踏薄薄的錢,我心裡激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那時候為了省錢,我住在5個人合租的一個小隔板間,房間里只夠裝一個單人床和一個狹小的過道,衛生間太臟,衣服不敢扔洗衣機,只能在手洗。每天早晨洗漱完以後,憋住尿到公司上。

我的房間在17樓,是一個主卧劈成兩半改的,和另一個女生共用一個陽台。每天晚上8、9點鐘下班到家,我喜歡靜靜地站在陽台上,看著宜山路中山西路高架的車水馬龍,遠處忽明忽暗的燈火。

那是我一天中最放鬆最幸福的時候。

02

13年的半年多實習期過後,14年我還是選擇了回到這座城市。

不同的是,這一年我畢業了。

回想起2014年的4月10號,我很清楚地記得那天陽光好得讓我幾乎想流淚。

那天我出去拍外景的時候,我才發現,在一座城市生活快一年的我,居然沒有走過一次路邊長滿梧桐樹的街道,居然沒有正兒八經坐在街心公園曬太陽,更沒有在路邊喝過一次咖啡。

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工作的工具,我在廣西的大山裡,和在上海,又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我一直繼續勸誡自己錢不重要,那我創造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03

很多人的觀點認為,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就應該努力奮鬥,不需要那麼在乎錢。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實現夢想——

實現了夢想,就什麼都有了。

可所有的夢想,不就是有朝一日被所有人認可嗎?

這種認可最直接的標準就是,他願意為你付出的等價交換物——錢。

那時候我逐漸明白,在20多歲的時候,錢,並不是那幾百幾千塊的等價交換物,是自己創造的價值,是別人對你的一種尊重,對你能力的一種認可。

每個人的青春,都不應該是被人廉價購買的零件。

04

後來,我完成了我夢想的一個節目,我轉行了。

一切都重新開始。

我拿著為數不太多的工資,開始真真正正開始了自己的生活。不是為了活著,而是真的,讓自己在一座城市裡生活。

都說錢是世俗的東西,但是我覺得自己掙到的這一筆工資是純凈的。

因為它代表一個人的頭腦,一個人的能力,一個人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自尊。

在20多歲的時候,我們迫切需要別人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們對社會總是還有些不符合實際的幻想。

而錢,是最真實的。

05

我有一位老師,他是中文系畢業的,20多歲的時候,他瞞著家人辭掉了電視台的鐵飯碗出來創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為了身家過億的富翁。

畢業的時候,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年輕的時候,你要做的事就是努力去掙錢,只有掙到了錢,你才能安排自己真正的人生。」

是啊,只有實現財務自由,只有當你不需要因為錢,去出售自己時間和精力的時候,你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需要租一個靠近地鐵、朝南的房間,可以不用每天在路上花太多時間,在周末的時候,看陽光灑到屋子裡,聽著曲兒寫寫字;

我需要每個季節買買新款的衣服,買兩隻YSL的口紅,讓我哪怕在大姨媽精疲力竭的時候也能看起來精力十足,念著ppt的時候像打雞血一樣;

我還需要和未來老公約會的時候,大大方方捧著他送我的玫瑰,也請他吃一頓我最喜歡越南菜,買單的時候爽快的刷卡。

一個人在大城市努力生活的我,怎麼能不在乎錢呢?

06

20歲左右,時間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源。

然後我們處在這個肆意揮霍的20多歲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站在一條永恆向前的直線。

然而這真是一場世界上最美妙的錯覺。

20多歲,我們需要承當責任,對自己負責,逐漸對愛的人負責,對父母負責。

所以,在當自己擁有資源的時候,一定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儘可能多地換到「錢」,因為這個時候換到的錢,是未來年齡漸長精力不足的你,兌換「精力」的等價物。

盧梭說,我們手裡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不要等有一天,現實生活的囊中羞澀和大腦透支的精力不足,讓自己狼狽不堪。

20歲,千萬不要說自己不在乎錢。

你不在乎,以後就真的沒錢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文/孟曉(簡書作者)


推薦閱讀:

想在陌生領域變得優秀,你還差一個家庭工作區
老外惡搞藝術展,群眾反應好裝逼!你敢說你逛展不是這樣?
早茶里的一盅兩件街坊情
Scalers:在生活中你需要遠離哪一類人?
事業單位怎麼才能做到不隨著同事們勾心鬥角,阿諛奉承,我才21歲。是不是應該去闖闖?

TAG:赚钱 | 生活 | 工作 | 高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