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遊戲里殺人,它在遊戲外殺你

多年以前,在貼吧還沒有爛透的時候,自帶閃電的楊教授曾經是貼吧里最熱門的梗之一,那時候我們看到楊永信這個人,更多是看到一個跳樑小丑,他的電擊療法更像是一個江湖把戲,只為了滿足媒體的好奇心。

但10年過去了,網癮這個詞都快成為一個古董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楊永信和他的電擊卻依然存在著,他繼續用著一股股看上去不夠致命,卻能夠摧殘你意志的電流,穿過每一個被強制「網癮」少年的身體。

  • 成因:新事物的恐懼

說到楊永信和他的電擊,我們就不得不提一個古老的辭彙:網癮。

網癮,即網路成癮症,最先是在1995年,由紐約的一名心理醫生葛爾·柏格提出來的,當時他提出來的起因是為了跟同事惡作劇,隨手編造了診斷網癮的7條標準,而後被人大量在網上引用,其本人卻從未證實其科學依據。

2008年,由解放軍總後衛生部組織、北京軍區總醫院牽頭推出了《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準》,該標準認為每天上網6小時且持續3個月的人,可以視為患有網癮,強行列入精神疾病。

說白了,至少在國際上,主流科學並未將網癮視作精神疾病,唯一有官方考證的就是這麼個軍區醫院制定的這麼個《標準》,現在看來這標準是如此可笑。換句話說,這就是10年前的某一小撮無能的家長、專家,面對青少年無心學習的狀態卻無能為力,對於科技無知而又恐懼,即興編造出來的理論而已,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群操縱下,淪為一種斂財和壓迫人性的工具。

  • 摧殘:楊教授在看著你

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路成癮戒治中心,對於楊永信來說,是工作的地方,而對於曾經在這裡治療過網癮的少年來說,這裡就是一座封閉的煉獄,周圍的每個病友都是隨時會傷害自己的小鬼,自己的家長則可能是身上最灼痛的枷鎖。

看過《1984》的同學應該還記得,故事裡那個老大哥掌管的世界裡,以人人之間告發為榮,特權機構愛好使用電擊來摧毀人的意志,故事的男主人公在一次次摧殘靈魂的電擊之後,終於痛苦流涕,告發了曾與自己有過肌膚之親的女主,並跪在老大哥的頭像前痛哭流涕。

而這一看似荒謬的一幕,在四院這個看似科學文明的地方,卻不止一次上演。楊永信制定的一系列治療制度,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完全是一種另類的摧殘實驗。

被病友舉報上網,電擊!

獨自一人超過1小時,電擊!

不跪地認錯,電擊!

敢違逆施令,電擊!

楊永信,你告訴我,你是不是《1984》的忠實讀者,為何你能夠還原得如此真實?

在這個要求絕對服從的世界裡,人在電擊中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機會,只剩下一次次電擊後留下的痛哭,受損的神經,還有支付給楊永信的巨額費用。

  • 悲哀:法外之地,誰是幫凶?

其實早在09年,有關部門就已經禁止了電擊休克療法,但楊永信和他的四院,只是將電擊改為了「低頻脈衝電子治療」便能夠繼續辦下去,所謂禁令,在他們看來不過廢紙而已。

在我們這塊神奇的土地,凡事都想靠著一紙禁令來解決,最終的結果,不過是給豺狼一個鑽空子的機會。任何事,沒有賦予相關部門強制執法能力,那就真的只是通知了。

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說實話,我們對於這類事件關注的太少太少了,究其原因,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未曾經歷過被持續電擊的痛苦,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我們知道了又如何?

冠治療之名,行惡魔之事,運氣好點的少年不過是喪失了人的靈性,反應呆板,反正還像是個人類;運氣差點就猝死離去,是的,猝死,意外,跟他楊永信毫無關係。

還有那些親手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地獄的家長,無知!無能!無愛!

這些天,如果不是朋友圈、微博上的推力將楊永信重新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個恐怖中心的故事是不是繼續在陰影下流淌?無數愚昧無能的家長是不是還會繼續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當作試驗品?我們是不是仍然會把楊教授當做一個有趣的梗繼續捧腹?

當一個人,在公眾面前作惡10年都未曾有人能夠阻止他,那我們也無法稱得上是個好人。

永信,請滾回黑暗之門。

我的微信號:ce_xianren

推薦閱讀:

中歐媒體面對社交媒體衝擊的不同反應
什麼是社會化媒體?
如何看待社會化營銷觀點「漏斗將死,波紋方興」?
怎麼看待知乎的這次改版?
如果把知乎作者集合起來做直播視頻網站會怎麼樣?

TAG:游戏 | 法律 | 社交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