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論》——俄羅斯章

基輔羅斯公國

大約在8至9世紀,東斯拉夫人部落戰爭頻繁,混戰多年未分出勝負,各部精疲力盡,商議尋找共同的王公治理各部,裁決糾紛。他們認為羅斯人精明能幹,國家秩序井然,於是邀請其首領留里克當大公,留里克王朝由此開始。留里克去世後,親屬奧列格繼任王公。他認為首都諾夫哥羅德地勢偏僻,不利發展,於是南徵佔領基輔後遷都於此。征服周邊部落後,這裡逐漸形成以基輔為中心的國家,史稱基輔羅斯。基輔位於森林與草原的交接處,且處在第聶伯河中游,位於全國經濟流通的大動脈,商業活動彙集於此。誰佔有基輔,誰就掌握了羅斯商業的主要門戶。同時,基輔又是抵抗草原敵人的主要前哨。諾夫哥羅德無法扮演這樣的角色。

基本統一羅斯後,王公向各地委派總督管理地方。他們與基輔保持鬆散的聯繫,他們是封地的王公,基輔王公則是大公。羅斯最初只指外來統治階級,久而久之,隨著羅斯人被眾多的東斯拉夫人同化,羅斯逐漸也就成為東斯拉夫人的稱呼。

10世紀末,東正教被大公弗拉基米爾引入俄國,他下令銷毀異教偶像,強令百姓到第聶伯河受洗改宗,並派遣傳教士到北方消滅原始多神教的基礎。弗拉基米爾大公是第一個注意到宗教威力的大公,而整合原始多神教沒有成功,他意識到必須引入發展已非常完善的外來宗教。他向鄰國派出使節了解不同宗教的優劣。東方教會壯觀的建築和莊嚴的禮拜儀式給這些使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們已經分不清自己是在人間還是在天堂,」他們報告說,「從來沒有見過那樣壯觀美麗的事物...我們不知道怎樣去描述它」。經過謹慎考慮之後,弗拉基米爾一世決定選擇東正教為基輔羅斯的唯一宗教。

巡行索貢是羅斯大公徵稅的基本方式。王公本人或委派其他人帶領親兵到所屬居民當中徵收貢品。徵收方式十分原始,既無徵稅官也無定額。基輔羅斯的毛皮、蜂蜜、蜂蠟、乾魚和奴隸是拜占廷市場的搶手貨,貢品在拜占廷能換回絲製品、珠寶、酒類及教堂用品,維繫統治階級的生活。保衛商道則成為基輔大公的主要任務。貿易路線漫長而艱辛。佔據貿易主導權的拜占庭卻時常處於自己利益限制或中斷貿易往來,為此基輔羅斯發起多次戰爭以維護貿易,「征戰貿易」成為拜占廷與基輔羅斯的主要交往方式。此外,草原上的佩切涅格人常守在險灘石灘處攻擊羅斯商隊,不斷騷擾侵襲邊境。羅斯大公們與之奮戰很久,最終將他們趕出較遠距離。

10世紀中葉拜占廷皇帝君士但丁?巴格良諾羅德內寫的一篇文章中,描寫了當時羅斯王公出巡時的生動情景:一到11月,羅斯王公就帶領所有的「羅斯人」即親兵,從基輔出發到各小城,到東斯拉夫各部落的領土,在那裡吃喝整個冬天,4月第聶伯河冰雪融化後,才回航基輔。與此同時,繳納了貢稅的斯拉夫人,就在冬天砍伐樹木,做成許多獨木船,春天河流開凍後,沿第聶伯河及其支流浮運到基輔。他們把這些獨木船拖到岸上,賣給羅斯人。這時羅斯人也回到基輔。羅斯人在所買的船裝上帆和索,滿載貨物,於6月沿第聶伯河下航到維季切夫城,在那裡等待數天,直到諾夫哥羅德、斯摩棱斯克、柳別契、切爾尼戈夫、維什哥羅德等許多城市的商船聚集起來,然後一齊下航,出海到君士但丁堡。主要的商人是大公和王公,普通商人的船也跟在船隊之後,以便在王公的護送隊的掩護下到達帝都(君士但丁堡)。

這樣,基輔王公所收的貢稅同時又成了他經商的物資。他是王公,但仍和瓦良格人一樣,是武裝的商人。他和親兵分享貢稅,親兵是他統治的工具,並且構成執政的階級。冬天各處索貢,夏天出售一冬天搜刮到的東西。 ——《基輔羅斯的興衰》

從羅斯建國到11世紀初,100多年裡,基輔羅斯與拜占廷之間爆發過六次戰爭(分別發生在907、941、944、971、988、1043年),除988年戰爭外,其餘均與貿易相關。907年,奧列格發動對拜占廷的戰爭。奧列格親率2000船隻抵達君士坦丁堡城下,接著下令「將船拖上岸,安上輪子,揚起風帆,藉助猛烈的季風,轉而從陸上進攻」。希臘人從未見過在陸地上行駛的「船隊」,心生恐懼,主動求和。雙方在907年、911年兩次訂立和約。兩個和約的內容基本相同,主要涉及兩國貿易、如何處理兩國關係等問題,如法律糾紛、財產糾葛、戰俘與海難問題。941年、944年伊戈爾兩次遠征君士坦丁堡。第一次遠征被希臘火打敗。為復仇,伊戈爾在944年再次率水陸兩支大軍同時向拜占廷開戰。佩切涅格人向拜占廷人密報:「羅斯人來了,他們的船艦多得無數,蔽海遮天。」拜占廷被迫主動求和,雙方簽訂條約。與前兩次條約一樣,《944年條約》的內容也以商貿為主,但羅斯傳統特權遭到削弱。《907年條約》、《911年條約》和《944年條約》均詳細規定了雙方貿易的權利和義務,本質上都屬於通商條約。

——《拜占廷與基輔羅斯的征戰貿易》

蒙古帝國統治下的羅斯

封建化進程分裂了羅斯。實力增強的公國紛紛加入權力角逐中,基輔羅斯分裂為十幾個公國。各國王公之間進行著頻繁的戰爭,國家一片混亂,無力抵禦外族入侵。1223年蒙古入侵欽查,羅斯臨時拼湊起一支軍隊前去救援。他們在交戰中力圖保全自己實力,不肯賣力。而對手蒙古軍又極為強大,結果在卡爾卡河之役中被全殲。1237年,蒙古大舉進攻羅斯,並於1240年攻佔基輔。蒙古240年統治的開始。

金帳汗國保留了各羅斯公國的政權,利用王公為其服務,同時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和內訌控制他們。金帳汗國的統治近似朝貢或附屬關係,附屬國必須給大汗獻上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而後蒙古統治者意識到封建割據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加強,於是從各公國王公中挑選實力較強者封為「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對反抗和不服從者嚴厲打擊。「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有權徵收全羅斯應繳納的貢賦,並有權將弗拉基米爾城四周土地併入自己的領地,其特殊地位成為眾羅斯王公爭奪的目標。

其大公與諸藩王皆稱臣於蒙古汗……斡羅思[1]諸王常需入朝大汗庭,設有內爭,須由蒙古汗決之。欲得直者,必須奉以厚賂。每次大公死,欲襲位者必須邀寵於拔都之後人。蒙古汗不特時常自由處分其國土,且常自由處分其生命。諸王入謁蒙古汗時,必須遵其禮節,折辱無所不至。蒙古置長官於斡羅思諸州,專橫貪婪,民不聊生。每有汗使至斡羅思大公所,大公必出城跪迎使者,獻馬湩,陳貂皮於使者足下。使者高聲宣讀汗敕,大公須跪聆之。斡羅思人各納皮革於蒙古以當身稅。其不能納者,則沒入其人為奴婢。

——《蒙古統治下羅斯諸公國的社會概況》

從13世紀50年代開始,蒙統治者對東正教會採取了扶持和保護政策,給予教會種種特權。金帳汗國可汗忙哥帖木兒,向全俄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發布了一項法令,這項法令後來被西方人成為《豁免憲章》,它「正式確立了國家對東正教的保護。這項法令豁免了教會的所有形式的稅項,嚴厲禁止蒙古和俄羅斯的稅收機構攫取教會土地或要求任何服務。如果有人違反,就會被處以死刑。它還允許神職人員不接受人口普查,這意味著神職人員可以免於從事勞役或從軍。」[2]教會逐漸恢復元氣,佔有大量的地產,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廣泛的社會影響。東正教逐漸深入人民生活中。蒙古入侵前,基督教隻影響佔全體人民0.5%的城市居民,蒙古入侵後,教會在農村地區發展迅速,最終成為羅斯人普遍的信仰。衰亡的東羅馬帝國也賦予羅斯東正教會擺脫君士坦丁堡的能力,他們最終脫離並成為「第三羅馬」。

莫斯科崛起及羅斯統一

十四世紀初,莫斯科公國開始嶄露頭角。莫斯科原是一個小城鎮,土地條件適宜農業發展,而又地處水陸交通要衝,過境貿易提供給莫斯科大量利潤。莫斯科周圍又有諸多小公國做屏障,受外部侵擾較少。得益於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莫斯科逐漸發展為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中心。

特維爾公國與莫斯科在1304年原弗拉基米爾大公去世後竭力討好大汗,爭奪全羅斯大公地位。1327年,特維爾爆發反抗蒙古統治的起義,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自告奮勇率軍鎮壓,不久他又派兵鎮壓諾夫哥羅德的貧民起義,被大汗賞識。1328年金帳汗冊封伊凡為「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替蒙古人徵收賦稅。他暗中將一部分應繳給大汗的賦稅收歸己有,並向其他公國購買領地。他利用蒙古統治者的軍隊剷除對手,不但避免了自己實力的削弱,也給攫取權力和擴張地盤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卡拉達同時借教會勢力達成自己的目的。伊凡一世之後的多位大公也繼承了他的政策。不斷賄賂可汗的后妃影響可汗,充當可汗的工具以竊取他的權力,最後再來對付他。

1313年蒙古接受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逐漸免除東正教會的特權。教會被迫交納賦稅,利益受到嚴重損害。伊凡一世在都主教處境艱難時伸出援手,與之聯合。1326年大主教區遷往莫斯科,並將其定為大主教區的永久所在地,莫斯科由此成為羅斯東北的宗教中心。被趕走的特維爾大公德烈·米哈伊洛維奇逃到普斯科夫,並得到了當地居民的保護。於是都主教費奧格諾斯特對安德烈下了「絕罰令」,開除他的教籍。這在普遍信仰東正教的羅斯極為嚴厲,安德烈被迫逃走。宗教力量與世俗王權聯合大大加強了莫斯科的實力。

十四世紀中期金帳汗國內部出現大規模混亂,地方王公紛紛起兵爭奪帝位。中央權威削弱,地方割據稱雄。金帳汗國內外交困,四面受敵。札尼別汗以後(1357—1380年)24年間共更換了20個汗。莫斯科乘機開始擺脫蒙古的鬥爭。1380年8月底,莫斯科於庫利科沃戰役中大敗馬麥汗的軍隊,打破了他們的不敗神話,莫斯科公國威信大增。金帳汗國此時國力尚在,不久脫脫迷失遠征迫使莫斯科公國重新稱臣,直到1480年,金帳汗國對諸羅斯的統治才徹底結束。伊凡三世時期,拜占庭索菲亞公主與伊凡三世的結合從法理上使俄羅斯繼承已滅亡的拜占庭帝國。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頒布,拜占庭的雙頭鷹國徽被俄羅斯繼承,其圖案被刻在了俄國國璽上。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三世掌握下消滅諾夫哥羅德和特維爾,統一羅斯,並在金帳汗國衰落分裂時將其滅亡。

君主專制的俄羅斯帝國

蒙古人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統治強化了俄羅斯人的帝國意識,同時也為俄羅斯帝國的形成準備了體制上的條件。蒙古是一個比拜占庭還要龐大的歐亞帝國,它涵蓋了眾多的民族和各種異質文化。它巨大的地理空間和鮮明的民族流動性特徵帶給了俄羅斯民族以巨大的空間視野,為它向外拓展領土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與眾多民族混居、通婚,與各種文化共存,使俄羅斯人淡化了民族意識,具有了喜好融合其他民族的傾向。蒙古人還為俄羅斯帶去了東方專制制度的國家範式。這種國家範式的特點是高度中央集權和社會體制的軍事化。它曾是蒙古帝國賴以建立和維持的基礎,俄羅斯接受了蒙古人的國家範式,從而就具備了向外擴張的體制上的條件。

——《榮耀與包袱——論帝國模式對俄羅斯國家發展道路的影響》

俄羅斯中央集權在伊凡三世時期建立起來,在伊凡四世時期得到加強和鞏固。大貴族在伊凡四世成年前作威作福,你爭我奪,政變不斷。幾個貴族集團互相敵視,宮廷內外充滿腥風血雨。童年的伊凡耳聞目睹這一幕幕陰險狡詐,兇惡殘暴的鬥爭場面,性格專橫暴戾、冷酷無情。伊凡加冕稱沙皇后大殺大貴族,並提拔出身卑微者以鞏固權力。伊凡四世對俄羅斯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為中央集權的建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伊凡四世時代結束時,俄羅斯已成為一個大帝國。

統一分裂的羅斯並打敗外來壓迫者蒙古帝國唯有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才能完成。隨著領土逐漸擴張,對權力集中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對專制制度的依賴也就越來越深。俄國史就是一部不斷對外殖民、進行領土擴張的歷史。俄羅斯帝國對外擴張的規模和持續時間之長都是世所罕見的。如果從莫斯科公國建立的14世紀初算起,到18世紀初彼得大帝在位時期,400年的時間裡俄羅斯的領土擴大了400倍。15世紀中葉俄羅斯中央集權制國家建立時,其領土面積是280萬平方公里,到19世紀末,已擴大到2200余萬平方公里,橫跨歐亞大陸,囊括了大小100多個民族。專制制度在俄羅斯帝國版圖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後完成了從等級君主制向絕對君主制的演變。沙皇政權的鞏固很大程度上依賴封建大貴族的支持。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一位沙皇就由縉紳會議選舉產生。隨著沙皇權力加強,十七世紀下半期縉紳會議召開次數大幅減少,最終被取消。教會也被徹底置於世俗君權之下。亞歷山大一世打敗拿破崙後不僅強化本國君主專制,還將維護歐洲大陸上的君主制度視為己任。俄國與奧地利、普魯士聯合組成「神聖同盟」,不再支持對方國內的革命勢力,共同鎮壓君主制國家內爆發的革命運動,俄國被成為「歐洲的憲兵」。即是在在內外交困情況下,但國家杜馬(議會)權力仍然非常有限。受沙皇控制的國務會議同樣也有立法權,而且國家杜馬也無權自行召集會議。

農奴制緣起與廢除

君主專制的加強、抵禦外敵向外擴張的需求是俄國農奴制於莫斯科公國以至俄羅斯帝國時期勃興的主要因素。逐漸集權的君主不再信任世襲的封建大貴族,在各方面對其加以打壓。帝國東西方防務壓力增大,對軍事力量需求更為迫切。而16、17世紀,俄國政府缺乏以貨幣形式支付軍人工資的有效手段,也未能通過稅收手段提高財政收入,沙皇們於是扶持軍事服役貴族以取代世襲大貴族階層。軍事服役貴族的土地只有終身使用權,只有效忠君主才能得到自由和自己的土地。作為對貴族服役的補償,政府運用國家機器,通過一系列法令限制農民自由遷徙,將農奴固定於貴族土地上以提供勞動力。起初農奴有權在11月的尤里節前後四處走動,後此權利也被剝奪。對逃亡農奴的追捕權也從原先5年到15年,最後地主擁有永久追捕權。

沙皇主要在軍事壓力下把土地連同其上的農民一起賜予為他服役的貴族,由此產生的新的封地農業意味著依附關係的快速擴散,這樣恰當解釋了,為何農奴制在俄國南部、東南部最為盛行,在西部地區影響就弱一些,而廣大的北部地區農奴制幾乎不存在。由於沒有敵人,也就不需要貴族的服務。

——《試論俄國農奴制——以社會階層結構為視角》

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可以以勞役和實物地租形式最大限度地榨取其勞動成果,並為軍隊提供充足兵員。到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發展空前完備。農奴制對政府財政收入穩定有很大作用,且有助於社會穩定。地方貴族地主負有維持社會秩序的責任,彌補了俄國政府地方管理上的不足。

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你們也可以把這一點向周圍所有的人說;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敵對情緒,並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遲早我們會解決這種狀況。我想,諸位同我的意見是一致的,因而,從上面解決要比由下面來解決好得多。

——亞歷山大二世

克里米亞戰爭慘痛的失敗警醒了俄國上層,被認為是決定性因素的人力不再起到決定性因素。普遍文盲而狂熱,兩到三個人用一支槍的俄軍不能再依靠士兵拼刺刀勇猛獲得戰爭的勝利,新式線膛槍、蒸汽動力戰艦、鐵路、無線電通訊才是戰爭的主角。俄國必須進行改革,否則就會失去其大國的地位。落後的農奴制則成為改革首當其衝的目標。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宣布改革,從法律上規定農奴為自由人和一般公民。農民有權獲得一定數量的份地,但必須向地主繳納贖金(價格往往高於土地實際價格)。地主在此階段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準備原始積累,農民獲得自由的同時也被剝削得一乾二淨。他們中的部分人逐漸進入新興資本家所創立的工廠,資本主義緩慢地發展起來。

(本文尚不完整,但馬上就要開學了,不會再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寫文章,此後將斷更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謝謝大家支持)

[1] 「斡羅思」就是指羅斯。

[2] 《蒙古統治下羅斯諸公國的社會概況》


推薦閱讀:

日本天皇家族是怎樣的存在?
二戰後被廢除的日本皇室舊宮家現在情況如何?
法國路易十六統治時期是舊君主制下最繁榮的時期,何以繁榮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來?

TAG:俄罗斯 | 历史 | 君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