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Keynote 觀影筆記

Steve Jobs 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不僅是 iPhone, iPod, iPad 或是 Mac 這樣的產品, 還有諸如 Original Mac OS X Release, Apple iMac G4/G5 Release, Original iPod Release, PowerBook G4,"Trans to Intel",MacBook Air and MacBook Pro Release, Original iPhone Release, Original iPad Release, iPhone 4 Release... 以及之後 Tim Cook 時代 WWDC 2012 (Retina MacBook Pro Release), 2015 Spring (MacBook and Apple Watch Release). 估計你已經看暈了, 不過接下來我會稍作整理.

Apple WWDC 2012 -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Introduction

Retina MacBook Pro 是 Apple 工程團隊思考後的結果. 不同於初代 Retina MacBook, MacBook Air 或者是 MacBook, 這更基於對現有產品的考量和用戶需求. 也類似與 MacBook Air 2010. 去除有線網路, 光碟機並不是為了和別的筆記本不同, 而是為了極大的提升電池容量, 這也為之後的筆記本立下了標杆.

Before we take the bottom off, this bottom is prettier than any tops of their computers.

Take every millimeter of space.

Apple Special Event (2010) "Back to the Mac"

在 iPhone 和 iPad 發布之後很多筆記本廠商也在思考: 平板電腦和手機對傳統筆電市場有什麼啟示? 於是得出了今天的變形本, 二合一.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這些設備仍然在尷尬的地方掙扎. 事實證明, 功能豐富的觸控板才是出路. 但是 Windows 陣營在 Precision Trackpad 出現之前一直在觸摸板上做不到好的體驗, 即便很早就支持多點觸摸手勢. 以及也不得不承認即便到 Win10 RS, Mission Control 和 Full Screen 體驗和 macOS 在設計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此外 Instant On 這樣的的特性還是和 iOS 有差距. 而 macOS Sierra 又帶來了大量 Mission Control 的細節改進.

很多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承認, 假如說是十五年前 Mac OS X 比 Windows XP 設計上和功能上是質的差距的話, 那麼今天這個前者大概是 iOS. macOS 對 Windows 10 處於優勢的是設計, 但是如今性能和可靠度上後者佔優. 而安全性上 macOS 主要憑藉的是其設計, 畢竟一個完整許可權的操作系統擋不住一個未簽名應用的管理員許可權授權, 這就是 Windows. MAS 從推出之日起飽受批評(和 App Store 一樣的不穩定, 審核機制不透明友好), 但是至少不像 Windows Store 只能安裝 UWP, 而 Desktop 應用程序安裝很多情況下需要 Admin, 這很不友好.

Macworld 2008 - Original MacBook Air (2008)

最驚艷的一幕某過於從信封中取出 MacBook Air.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 是 Apple 對產品有著思考: 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有什麼壞處, 改如何彌補. 雖說 USB SuperDrive 是 2012 年出現的, MAS 在本場發布會時並沒有產生. 但是 Jobs 通過場景舉例, 以及通過介紹 Remote CD(特別是說明 PC 可用), 讓證明這樣並不會造成明顯不變, 間接推進新行業發展, 促使舊行業滅亡.

Macworld San Francisco - The Mac mini Introduction(2005)

"Why doesn"t Apple offer a stripped-down Mac that is mote affordable?"

然後 Jobs 就舉例了他們的 Xserve(discontinued now) ...(笑) 但是言歸正傳提出了 "BYODKM".

"Bring your own display, keyboard and mouse."

之後 Jobs 表示可以連接 Apple Cinema Display & G5 Keyboard (台下:奸商!). 然而最後還是表示能夠使用用戶自己的顯示器, 滑鼠和鍵盤, 兼容工業標準. 也提出了 $499 的價格, 這確實能讓很多人接受.

作為一個降階產品, Mac Mini 有其成功之道: 更低的價格, 不妥協的工藝, 廣泛兼容, 瘦小的身材, 內部部件方便可被的更換... 非常多的用戶把 Mac Mini 作為第一台 Mac, 或者是改造成 Home Server, Blu-Ray Player.

我:

Xhacker:

然而更好的 Mac Mini 2010 (unibody) 卻並沒有在 "Back to the Mac" 上鏡, 然而各方面縮水的 Mac Mini 2014 卻被提到, 這也是很多人對 Tim Cook 上台以來非常失望的一點. Mac Mini 2012 提供了 RAID 和 Quad-Core i7 選項, 並且擰開後蓋就可以方便升級 16GB 內存, 同樣, 2010 也支持 C9 2x8GB 內存. 然而 2014 新款砍掉了內存升級能力, i7 支持.

March Event 2015 - MacBook & Apple Watch Introduction

MacBook 是現代筆記本的巨大一步. 不同於前面的產品, MacBook 主要藉助於技術的驅動. 正如 Phil Schiller 和 johny Ive 所介紹的,

"The new MacBook is result of a collective obsession, to simply its essential components, to create the most efficient design possible. It"s a product could"t exist without the inventions across many disciplines. "

毫無疑問, MacBook 是筆記本的未來形態: 極輕極薄, 屏幕優秀, 介面強大(而不是豐富), 續航長. 唯一不令人十分滿意的是目前的性能. MacBook 2016 我們看到了性能的顯著升級, 我想大概再過一年就可以成為輕薄設備的主流了.

第二是 Apple Watch, 從這一年多的軟體更新來看, Apple Watch 正在逐步變成一個優秀的健康管理平台, 便捷的信息入口. 當然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於 Google Android Wear 的失誤. 不過目前的短板還是在於續航和特定環境下的性能, 希望在 September Special Event 推出的下一代產品上有改進.

MacWorld - iPhone Presentation(2007)

iPhone 的設計目標明確, 首先是確定了設計的功能:

The first one is widescreen iPod with touch controls.

The second, is the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applause)

The third, is the breakthrough internet communicator.

And an iPod, a phone, and the internet communicator, and an iPod ... Are you getting it? These are not three separate devices, this is one device.

And we are calling it iPhone. Today apple is going to reinvent the phone.

之後指明了別的手機的問題, 特別是在交互上:

And what"s wrong with their user interface? Well, the problem with them is really sort of in the bottom forty there.

It is the stuff right here:

They all have these keyboards that are there whether you need them or not to be there. And they all have these control buttons that are fixed in plastic and are same for every application.

A giant screen.

隨後 Jobs 用 Mail, iPod(Music), Safari, SMS, Maps(Google), 以及和 Starbuck "送一千杯拿鐵" 的小插曲, 證明了 Multi-Touch 交互的革命性, 以及掀開了互聯網的移動時代.

Apple WWDC 2005 - Switch to Intel & Podcasting

上來介紹了 Apple 在 London 的新 Retail Store(Named "Apple" now.). 然後介紹了關於 OS X Tiger 中諸如 Podcast 這樣的更新.

之後畫風一轉, 開始提到 "Transition" 這個沉重話題.

兩次 Apple 的 "Switch" 都帶來了務實的改變, 前者大幅度提升了性能, G4/G5 時代多媒體圖形處理能力碾壓 Wintel 整營. 後者則帶來了大量先進特性, 包括先進的 Auqa, 附帶窗口混成器, 這些特性 Windows 直到 Vista 才實現.

而此時 Jobs 放眼的是未來: 每瓦性能. 雖然近十年 x86-64 CPU 性能沒有巨大突破, 但是從 Core ULV, 到 Core M, 以及伺服器工作站領域的 Xeon, 以及嵌入式領域的 Atom. 失去這些時代意義的處理器, 就不會有 MacBook Air, MacBook Pro 和 fanless Retina MacBook.

在這裡也顯示了 Apple 的遠見, "Just In Case":

當然頗具戲劇性的場景就是 Jobs 展示 "About this Mac" 時出現的:

最後 Jobs 也請出了 Mathematica 的聯合創始人, 也證明 "Trans" 不是那麼難, 特別在 Xcode 的幫助下. 此外, Apple 也為開發者提供了 $999 的開發機. 這也為之後的轉換鋪平道路.

Apple WWDC 2013 - Mac Pro 2013 Introduction

Mac Pro 2013 是一款超越常人想像力的產品. 至今市場上也沒有能夠在設計上能夠匹敵的競爭者. 顯然這也是一款技術驅動的產品, Xeon E5, quad channel ECC memory, PCIe Flash, dual AMD FirePro GPU, six Thunderbolt 2 ports. 大概也只有 Phil Schiller 在報參數能做到這種境界.

Making the all-new Mac Pro

Apple WWDC 2010 - iPhone 4 Introduction

iPhone 4 藉助於一系列技術進步, 站在了當時的行業前列. 過程中關於 MyFi 的插曲也值得回味.

Original iPad - Apple Special Event (2010)

Job 思考, 在 iPhone 和 MacBook 之間還有一種產品形態. 過去人們把 NetBook 當成這種中間形態, 但是 netbook 並不讓人滿意. 而 iPad 放大了 iPhone 上的體驗, 無論是 Web, Mail, 還是 Youtube 或者是 Maps, 大屏幕讓體驗煥然一新.

推薦閱讀:

羅永浩會如何評價其他國家總統/領導人演講稿代筆的情況?
怎樣評價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
我們通常說的演講中就是要講故事,那麼怎麼樣的故事才算是好故事呢?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講什麼?
怎麼看待雷軍的印度發布會?
國內有哪些類似於 TED 這樣高質量的演講節目?

TAG:苹果公司AppleInc | 演讲 | WW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