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秋時期,為什麼孔子的學說沒被諸侯國們採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仁」的踐行者就是君子

在諸侯紛爭

自己權力無法鞏固的時候施行仁政

簡直是白痴

儒家無法得天下而只可守江山

所以多數立國之君都崇尚法家(包括本朝)

等站穩較高根深蒂固了再推行仁政(例如「以德治國」說)

當然

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還得兩說……


因為孔子的本質就是奴隸主階層的代言人,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地主社會,所謂的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都是地主取代奴隸主的表現,當然就不被當時掌權的地主階層接受了,但是儒家思想雖說是奴隸主階層的思想,同時也是保守的思想,所以董仲舒拿來改造了一下,又成了地主階層的法寶了


觀孔子世家,孔子應該不只是要推廣他的學說,而是要一塊試驗田實踐他的學說。諸侯表示害怕。


儒家理論適合和平年代不適合亂世,君不見大一統的時候就把孔子那一套撿起來了。


春秋是封建制,有貴族與平民之分。孔子沒事總bb的君子與小人很大程度上是指貴族與平民。王公貴族聽了心裡爽,但是看到自己雖然是孔子說的君子但沒有孔子說的君子的行為,心裡也討厭這個沒事bb的人。再說如果把孔子bb的話用來散播給那些不識字的平民,平民非怒了不可,還耕地?早拿起鋤頭反封建了。如果那時候生產力牛逼,沒準商品交換都會形成規模,中國早歐洲2000年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所以沒有足夠的實力,沒人敢用孔子的思想治國。當年太祖爺治下,孔子據說是屌的代名詞。

景帝把封建破壞的差不多了,武帝推恩令加常年征戰導致了中央集權,這時候自然會想到孔子那一套君君臣臣的理論,外表太好用了! 裡面的,不還得靠酷吏嚇唬人么。

統治者的事情。

再往後看,哪個君主上來直接用孔子的,王朝絕逼長不了,典型的就是楊廣這貨。


閑著無聊,思思古人。

任何有類似問題的人都緣於把孔丘的聖人化,來,把他拉下,哦不,是踢下聖壇,然後就沒有這類問題了。

孔子,孔丘,想想這個一輩子在呼籲回歸正統的人,竟然是個私生子,歷史、人生真是滿是黑色幽默的東西。於是很多東西似乎可以理解了。

一般來說,一個人越強調的東西,往往是他最缺少的東西。

孔子的童年一定有不少陰影。這不是妄加推測,試想一個七旬的老頭和一個二八的少女生下的孩子,在從來強調血緣正統的民族裡的一個最遵周禮的國度里,能光明正大地進入自己的家族嗎?根據相關資料推測,孔子似乎很晚才知道自己的父親葬在哪裡(他媽不告訴他,讓我想起阿飛正傳)。於是,我們應該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孔丘他爸沒有進入老孔家的祖墳。試想,在中國這個安土重遷、崇拜先祖的國家裡,一個人若是連祖墳都進不了,那他在家族裡是受到什麼待遇的,那他野合的私生子又會受到什麼待遇。又想,儒,儒家大興之前就是做喪葬祭祀的小人物。那時已經不是原始社會,巫師一類的人的地位、收入已然是很低微。孔子自己說,他很早就學會這些了,為什麼,為了生存。生存給了他抹不去的烙印,還好,孔丘心理素質很是強大,硬生生地將這麼低微的出身做到魯國大司寇,硬生生地將儒家撐起來,後來甚至能與如日中天的墨家抗衡(想想好特么勵志,一個私生子屌絲進化成男神的典範)。還好,不知孔丘這一路走過來,走得太堅定,陷得太深,真真把慾望控制了不少,得志之後做的事也不是很出格,加上後世弟子政府多少次的維護,不仔細想想,還真難窺其端倪。幾個簡單且代表性比較好的例子。孔丘殺少正卯,寫春秋(什麼亂臣賊子怕,哪個朝代的亂臣賊子怕過孔丘的這本小人書),還有他跟南子不得不說的段子啦,還有……。重點說下少正卯仇殺案。

這事兒是醬紫滴。

少正卯和孔丘都開辦私學,招收學生。少正卯的課堂多次把孔丘的學生都吸引過去聽講,只有顏回沒有去。少正卯成為魯國的著名人物,被稱為「聞人」。魯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魯國大司寇,上任後七日就把少正卯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暴屍三日。孔丘的弟子都不明白為何要殺他,子貢忍不住向孔丘提出自己的疑問,孔丘回答說:少正卯有「心達(或作「逆」)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五種惡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這「五惡」中的一種,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誅」,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惡」的「小人之桀雄」,有著惑眾造反的能力,他和歷史上被殺的華士等人是「異世同心」,不可不殺。少正卯被殺後,其學說沒有流傳下來。據說後世的「聞」姓的原型是「聞人」複姓,是少正卯的後人所改用的姓氏。

從孔丘冠冕堂皇的這一堆話里,可以這麼推測(嘿嘿,所以都說解釋就是最大的掩飾)。

首先,鑒於顏回同學比較特殊,先說說他吧。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樂。這個孔子最欣賞的弟子,一輩子竟特么什麼著書立說的木有,一輩子什麼像樣的事都沒做出來,而且估計也沒哪家姑娘喜歡他吧。你說人家是隱士,不屑於這些,老大,他可不是跟著莊子的,他可是儒家代表,孔子入室關門弟子,儒家弟子的發展路線是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難不成這個最特么優秀的儒者,連個修身都沒完成,就把自己整死了,這樣說來,那些出將入相的人都特么是什麼貨色?顏同學真是當時的活雷鋒嘛,為了儒家的理想獻身,甘做一顆螺絲釘兒了。說這麼多,結論一點,那就是,不用懷疑顏同學是不是正常,是不是深井冰,而且是不是最後放棄了治療,這特么都不重要,重要的結論是,孔子除顏同學(他可以忽略了)外所有弟子都跑到少正卯那,說明,少正卯對大眾(不是官府)的吸引力絕對比孔子強百倍。

第二,孔丘這麼解釋,少正卯, 「心達(或作「逆」)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可見他也不得不承認少正卯心達、行堅、善辨、博記等常人難得的本事,偶像,男神等一大堆詞都可往卯哥身上套了。道不同不相與謀,只需下辣手。於是一個兩個男人命里註定要你死我活的故事在我頭腦里形成了——少正卯同學出身高貴,天賦異稟,面若冠玉,目若朗星,身形偉岸,從小立志圖遠,而孔丘同學出身貧農,資質中上,雖然特別努力,仍不能在專業技能上望其項背。最終的決戰,孔丘雖然在學術上不能直接打敗少正卯,可是在政治上他遠比少正卯成熟,右派分子的罪名一套,就把少正卯秒殺了,一代男神就因這麼個莫須有的罪名,隕落在春秋結束之前。末了,遊街示眾,曝屍三日,既立威,又解氣(孔丘你是得有多陰暗)。

第三,前面提了,莫須有可不是秦檜老師開創的,其歷史至少可以到孔丘和少正卯生活的年代 ,人家少正卯做什麼了,人家不過是有些激進的變革主義者,要不是孔丘,也許春秋戰國的亂世可以早日終結。

第四,歸根結蒂,孔丘與少正卯為啥命里註定勢不兩立,註定有你死我活的一天,因為一個由於童年陰影而誓要正統與穩定,一個因為信念一定要積極變革,所以這就是少正卯仇殺案里外的始末了。

後來, 蘇軾的烏台詩案是對孔少案的借鑒和發展,甚至我們可以這麼推測,秦老師應該也是受到孔老師隔世的指點了。諷刺的是,批林批孔時,這條罪名成了孔丘的一大罪狀。有時,卑鄙也是卑鄙者的墓志銘。

最終,這麼個結論,童年有陰影的狠人,一定少招惹。

換做是我,寧可殺孔子留少正卯,前提社稷無恙。

後來魯國也不要他啦, 問題不在於孔子為什麼不被採納,而是為啥孔子要被採納?!看看春秋戰國時縱橫家、兵家、法家、墨家、名家、道家的理論,一定結合背景,結合時代需要。真遺憾這些學派的很多理論不能被廣泛傳播。

至於後來儒學為啥被採納,也沒聽過哪個動亂時代,儒家大興的,何況採納也是外儒內法,看看荀子、二程、朱熹的理論,哦,對了,看董先生的春秋繁露(扯淡到極致),為啥會罷黜百家獨尊這玩意,就能略知一二。

ps千萬別讀于丹

pps以前寫的,若是有疑問,歡迎交流,我可以繼續黑他。


題主之所以會問這個問題,我想是題主因為中國歷史上一直被儒家思想所把持的緣故吧。

但是請注意,是儒家思想而不是孔子思想,孔子的政治理論在中國的歷史只有一次被採用過,那就是王莽改制。

我只是補充說下,理想和現實的背離,孔子學說不被採納是理所當然的。


國君又不傻。

就算國君傻,那其他大臣也不傻。

孔子聲望高,發展徒眾的能力傑出。其弟子三教九流,大多本來難以干政,自然對於傳道授業的導師極其忠誠:可以說信奉孔子甚於國君。

加之孔子野心較大,如果任用,必將成為權臣。

晏子為什麼趕孔子走?因為晏子是齊國大公族,你孔子帶一票寒門商賈來,必然打土豪分田地。

楚國呢?原因一樣。楚國令尹子西的話很有意思:

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無有。」「且楚之祖封於周,號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里乎?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於城父。


春秋早期,打仗並不完全是為了呑並土地,合併國家,如果孔子早生幾十年,可能他會得到比較大的重用,因為那些禮、仁,可以用來尊周室,諸侯可以籍此鞏固伯主地位。

但是到了春秋晚期戰國時期,大家都在篡權的積極籌備中,如(回答1)裡面所說。損害當前執政者和既得利益者的權力----人家做小三小四這麼多年,都快轉正了,誰還會去干扶正室的事兒,不趕走你趕走誰?那些正室位當然支持他,可惜色衰愛弛,時勢所至,病得快死了,有心無力,實力已經相當衰弱,想重用他也用不了,用不長。


現在就踐行了?

對看透古今的目光而言 這些年人類都沒有太大長進


為什麼馬克思的思想剛開始沒人採納?

時代的因素吧。


那個時代大家都打打殺殺,搶搶地盤,而孔子的思想幫不了他們干這個,沒實用性。當時大家都很功利滴物質水平還沒提上來精神文化水平沒當回事兒。


因為實用性不強,春秋各大諸侯為利是先,都想圖強稱霸,孔子那一套繁瑣的禮樂制度,很難讓諸侯在短時間圖強,而且春秋時期已經是禮樂崩壞,道德淪喪,大家都不再遵守周朝定下的秩序,唯有圖強稱霸才是他們的目的,孔子是想恢復周制,就是回到過去,這是違背歷史發展大潮的,必然沒人採納。孔子那套只適用於,人人都是正人君子的時代。


當你處在被強姦和強姦別人的慾望期,如果被強姦首先思考的不是爽不爽,而是能有個套不,能強姦完,不被殺不。

當你強姦別人的時候,你想的是,迅速撕掉對方衣物,看著對方的掙扎,越發來勁兒,迅速頂入,管它爽不爽,你很爽。

大家看出來了,這是個拙劣的比喻。

意思等同於論語和孔子的主張是,慢慢來,屌絲們別著急,相識相知相愛,結婚交配生子,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了下去。對不對?對?向不嚮往?嚮往!

而當時的情況是,春秋時期,貴為天子的周朝當政者,其實力陽痿,小三小四們沒有了原有的保障,要麼等著被其他人算計弄死,像宮什麼的狗屁電視劇的女人們,要麼等著被兒子輩們輪姦,好處是,不嫌棄,即使你被齊國強姦過了,別放棄,別不好意思啊,魯國也會來玩你的,只要你還有這功能。然後這等情況是在天子以下,諸侯大夫家臣中都有的,天子只是帶著綠帽子,幹事的都是底下的。

更悲催的是諸侯開始,防止被諸侯強姦,還要想著去強姦別人,底下的大夫還會趁你不備爆你菊花,家臣甚至也會在你別其他諸侯和自家大夫3P的時候,也沖了上來,你只能張開嘴了。

春秋時期就是日本av啊。

孔子不知蒼井空。但孔子的道理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數不清有多少爺們兒在他倆的紋身筆下尿了炕
中國 90 後和歐美、日韓這些發達國家的 90 後差距和差異在哪裡?
天下知飲(四)——暮春三月,薇蕨始抽
最傳奇,最悲壯可歌可泣的姓氏。
【文化監理】公眾平台開通暨黃胤然新書《文化監理、優化與創意》發布!

TAG:文化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