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語》中哪些句子來自五經?


題主的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嗎?

==========2013年07月16日的補充.始============

如果是詩書禮易春秋,也就是《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來說的話,有這篇文章可以參考:淺析《論語》中的「引用」。其中談到了「《論語》引用《詩經》、《周易》、《尚書》、《誄》、《禮記》」的各種情況。

1、《詩經》

關於詩經的,摘抄如下:

「1.引用《詩經》

  《論語》中出現詩經詩句10次,另外也多次間接提到《詩經》。《論語》中出現的詩經句子如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思無邪』、『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棣之華,
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誠不以富,亦祗以異。』、『深則厲,淺則揭。』」

其中「思無邪」、」《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應該是對詩經的評論,而不是論語中出現的詩經「句子」。

關於《論語》對《詩經》的評論其實還有,比如《論語》中孔子對《詩經》的相關評論中所總結的: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不學詩,無以言。』」;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等。

此外還有其它的關於《詩經》的論述。如簡析《論語》中的《詩經》――看《詩經》對孔子及其弟子教育的重要性中總結的: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等等。

總的來說,《詩經》在《論語》的引用文獻里應該是引用次數第一的。本身孔子就是把《詩經》作為一份重要的教材來用;另外孔子自己對《詩經》也是頗有研究的。可以這麼考慮二者的關係:《詩經》是老師主編的教材;《論語》是學生上課的筆記。筆記引用教材的內容,並且引用很多次,很正常。

2、《尚書》

關於引用《尚書》的,淺析《論語》中的「引用」中只提到:

「3.引用《尚書》

  《尚書》記載了虞夏商周時代王室的誥語(古代一種告誡性的文章)、誓詞、談話記錄等史料,是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也是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經典。」

【首發】傳世古文《尚書》並非「偽書」中認為,《論語》對《尚書》的引用並非原文照抄,而是有所刪略的摘錄;該文並對論語引用尚書的章節做了個總結:

「《論語·堯曰篇》中的『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與傳世古文《尚書·大禹謨》中的『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對應。

《論語·堯曰篇》中的『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與傳世古文《尚書·湯誥》『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對應。

《論語·堯曰篇》中的『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與傳世古文《尚書·泰誓中》中的『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對應。

《論語·堯曰篇》中的『所重:民食、喪、祭。』與傳世古文《尚書·武成》『重民五教,惟食、喪、祭。』對應。」

相比《詩經》,《尚書》是比較高深的教材,大概其相當於語文和政治這兩門課的關係。雖然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政治家,但是作為學生來說,喜歡語文的還是要比喜歡政治的多一點吧。大概因為這個,《論語》里對《尚書》的引用較少。

==========2013年07月16日的補充.末============

==========2013年07月18日的補充.始============

3、《周易》

《論語》對《周易》的引用似乎是沒有的。但淺析《論語》中的「引用」說有兩處提到過《周易》。其中一處是「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另一處我還沒找到。

孔子對《周易》的研究是很深入的。但是看起來他鑽研《周易》,或者取得突破的時間比較晚。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晚而喜《易》「,晚年才開始的科研項目,在青壯年時期的教學中肯定很少涉及。

4、《禮記》

維基百科-禮記說:」《禮記》,儒學經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學生及戰國時期儒學學者的作品。「

按這個說法,《論語》中如果引用到了《禮記》,那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但淺析《論語》中的「引用」又說「《論語?季氏》十三章提到了《禮》」。這一章是: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
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
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但是其中的」禮「是指《禮記》?或者另外的什麼教材《禮》?或者就僅指整套周禮?這個似乎學術界都沒有定論。

總歸《論語》沒有直接引用《禮記》,這應該是沒有異議的。

==========2013年07月18日的補充.末============

==========2013年07月23日的補充.始============

5、《春秋》

我讀《論語》也算讀了七八年三四遍,沒見過其中有直接或間接的引用《春秋》的章句。網上也查不到。

按《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孔子何時開始修訂《春秋》我沒找到,但據說魯哀公十四年打獵「獲麟」,孔子因而輟筆,不再寫這本書了。

兩年之後,「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春秋》修訂完畢時,孔子已經年過古稀。很可能這個時候他並不親自上課教書,或者很少親自上陣,而更多的是由一些高第學生代課。即使他還親自上課,此時到孔子去世,總共只有兩年不到的時間。這點時間裡能將多少《春秋》的內容,《春秋》那種「約其文辭而指博」的內容又能被多少學生理解、記住並收錄到《論語》中呢?

這一段是個人推測。前面兩段是我所見的事實。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2013年07月23日的補充.末============

這是我回答得最仔細的一道題目了。自己贊自己一下!


。。。假如有引用之前的書,論語中好像是註明了的,雖然都加著孔及其門徒的一些活動。


推薦閱讀:

孔子一生所追求的「仁」究竟是什麼?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真的越複習越快樂嗎?
如何理解"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的孝的在現代的現實意義?
如何評價鄉愿,好好先生?

TAG:論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