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窯列傳之五大名窯(上)
時候到了宋代,有大小窯口百餘處,當時並未排出座次。
名窯的概念出現在明代。宣德時禮部尚書呂震寫了本《宣德鼎彝譜》,裡面提到:「內府所藏者,柴、汝、官、哥、鈞、定」,是宋名窯最早的記述,一共六個。這是一本寫銅香爐的書,瓷器的記述只有這麼孤零零的一句,我甚至懷疑呂大人只知道六個宋代窯口。然而名窯的概念就這麼不科學地流傳開了。
到了晚明,董其昌的《古董十三說》講到:「世稱柴、汝、官、哥、定五窯,此其著者焉」。董是大理論家,雖然建樹在書畫,他的意見對瓷器的影響也不小。可是董的名窯少了鈞窯,清代許之衡就在《飲流齋說瓷》中打了圓場:「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至此,宋代名窯的格局演化為五大名窯另加鈞窯。
問題出在柴窯,相當詭異。柴窯在宋代沒有文字記載,明朝突然冒出至少有八本書,異口同聲地說柴窯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官窯。明明是五代後周的窯口,咋就劃入宋代名窯了呢?柴窯沒有實物存世,瓷片也沒有,而且窯址也沒發現,只有一個名字在四處傳唱。但就是「柴窯」這個名字,也有問題,歷代皇室窯口,或者叫官窯,或者叫貢窯、御窯、樞府窯,斷無可能以皇帝的姓氏命名——犯國諱,死罪。
所以,民國時瓷器研究者把柴窯從五大名窯中剃除了,鈞窯補缺。注意,鈞窯只是補缺,不是居上,五大名窯的排名有兩種:「汝官哥鈞定」或者「汝官哥定鈞」。任何把鈞窯列為名窯之首的排序,都是毫無敬畏之心的軟廣告。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這個故事幾乎被用於所有的汝瓷文案中,想必大家都知道,恕不贅述(所以你看,瓷器我都盡量寫網上沒有的,這樣寫錯了也不容易露餡)。其實故事最早是說柴窯的,主角是柴榮,始見於清朱琰《陶說》。後來柴窯被開除了,但這麼好的段子廢了可惜,於是就安到了汝窯頭上,主角也變成了風流儒雅的宋徽宗。下面開始說汝窯,一言難盡。
汝器雖存世稀少,有據可查的只有六十七件,但記述頗豐。從宋到清許多筆記提到汝窯,總結起來大概有兩點,一,汝窯是皇室專用的官窯;二,汝窯瓷器非常珍稀。
古人的許多說法值得推敲,比如古書中提到汝窯的顏色最少有八種,天青、淺黃、月白、卵白等等,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看到的汝窯只有天青色,或深或淺,都是天青。
明朝的《格古要論》是最早的文物鑒定專著,書里是這麼寫汝窯的:「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我們用白話再複述一遍:「有蟹爪形開片的是真汝窯,沒有開片的尤其好」,這個邏輯好洪荒,沒有開片的到底是不是真汝窯呢?《清秘藏》又加以發揮,說「汁中棕眼隱起若蟹爪」,棕眼是瓷器的瑕疵,指針尖大小的缺釉,其上又怎麼會隱起若蟹爪的開片呢?
汝窯「內有瑪瑙為釉」,是南宋的記載,也是唯一關於汝瓷工藝的記述。其實現在的制瓷人都知道,瑪瑙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是釉的基本原料。在釉中加瑪瑙,如同在水裡加冰,不會引發實質的改變。然而瑪瑙畢竟有幾分高貴神秘的情調,所以後世的仿品,一定要在釉中加瑪瑙,或者標榜加了瑪瑙。
汝窯之名就這樣在古籍中傳頌著,虛虛實實,也許有的記述者根本就沒見過汝瓷。直到1986年發現了窯址,才揭開汝窯的身世。瓷器窯口,基本上都以所在地命名,那麼汝窯應該在河南臨汝縣,然而並不是,因為行政區變遷的原因,汝窯真正的窯址在鄰近的寶豐縣清涼寺。在此必須稱頌窯址的發現者陳萬里和葉喆民,兩位老前輩居功至偉。
千萬不要小看窯址,它記載著窯口的基因圖譜。只有找到窯址,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還原瓷器的本來面目。上圖的瓷片就是汝窯窯址的證據,從化學成份到外觀特徵,完全與傳世汝器吻合,而且當地還曾經發掘出一個完整的汝窯天青釉瓶。
古人制瓷技術有限,次品率高。那些燒壞的瓷器,窯工就砸碎了,隨手丟棄在窯爐附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舊瓷片就像沉積岩一樣,一層一層疊加起來,最後被泥土覆蓋。所以這些瓷片層,記載著窯口工藝和風格的全部演化過程。
汝窯遺址里的舊瓷片堆積如山,那種天青色瓷片的數量不到百分之一。在同一時期的同一地層里,還發現了大量其他瓷片,下面我要發照片了,請務必拿穩手機!
圖片無誤,這些也是汝窯。對瓷器史有涉獵的同學,應該能從中看到耀州窯、定窯、銅官窯、鈞窯、魯山窯的影子,但是千真萬確,這些都產自汝窯。這些瓷片吐露了實情:宋代的汝窯,就像明代的鎮窯,是當時各種制瓷工藝交流融匯的中心,生產多種風格的瓷器,這些瓷器都沒有文字記載,也沒被選入宮中。現在我們可以重新書寫故事的開頭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民窯,叫汝窯……
再說那些天青釉瓷片,她們混雜在五光十色的瓷片中,卓爾不群。為什麼說卓爾不群?因為外觀、工藝和原料都不同於其他瓷片,具有明顯的南方風格。天青釉瓷片的支釘燒法來自越窯、乳濁釉技術來自越窯系的婺州窯、釉水高鋁低硅的化學成份與越窯相同,與北方諸窯相反。
然而天青釉汝窯又明顯不同於越窯,主要表現在顏色上。天青釉那種偏藍的顏色,更像同時期的鈞窯青釉,反而與越窯偏黃的青釉相距甚遠。所以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天青釉汝窯繼承了越窯的技術,同時受到北方青瓷的影響,尤其是鈞窯。圖片中的三個托盞分別產自鈞窯、汝窯、越窯,明顯前兩個顏色相近。
上回書說到的越窯,在唐朝盛極一時,到宋代已經日暮途窮,因為戰亂或者原料枯竭的關係,只能生產低檔日用瓷。這時有不甘沉淪的越窯瓷工,一支遷徙到了南方的龍泉,開創了另一番事業,我們按下不表。單說另外一支,他們一路向北,跋涉到了汝州地界,現在可以繼續編汝窯的故事了:
這隊越窯英雄,名姓已不可考,只因家在餘姚府上林湖畔,姑且稱之上林組。一行人路過鈞州時,遇見幾位絕世高手,眾人意氣相投,乃義結金蘭,共謀大業。也是機緣巧合,上林組到汝州伊始,或揭了皇榜,或蒙聖上欽點,總歸是接下了御窯的差事。其時汝州已有窯爐百座,瓷工無數,上林組乃重整旗鼓,廣納英豪,到大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官汝器乃成,其色天青。上悅之,民間禁用,至此天下諸器,汝窯為魁。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軍南犯,上林組封窯熄火,退隱山林。從此江湖上再無上林組的消息,只留下六十七件天青瓷器,絕唱千古。有詩為證:
越客縵趙纓,豫甌珠玉明
銀窯煅翠盞,天青映月星
十年成一瓷,千載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好了不扯了,簡單說說汝窯的特徵,其實大家基本都知道了。汝窯的天青色釉水受鈞窯的影響,不同之處是鈞窯少有開片,汝窯有蟹爪形開片;鈞窯青釉轉折處會露出醬色胎體,汝窯釉厚不露胎。
汝釉中的蟹爪形開片和氣泡與越窯相同。許多古書記載汝窯釉中有「寥若晨星」的氣泡,而這種氣泡要用十倍放大鏡才能看見,所以很神奇,古人的視力怎麼那麼好。胎為香灰胎,從支釘處可以看到淺灰的胎色。裹足支燒,技術源自曲陽窯,除芝麻形支釘痕外,通體有釉。支釘都是單數,三個或五個,唯一的例外是一個海棠盤,有六個支釘。這個海棠盤也是傳世汝窯中唯一有花紋的,後來在汝窯窯址發掘出一件玉壺春瓶,上面也有刻花。
汝窯無大器,高度沒有超過三十公分以上者。器形很少,以盤碟居多,瓶有三種,分別是玉壺春、膽瓶和直頸瓶,此外還有洗、爐、尊等等。南宋時的《武林舊事》抄了一份貢單,其中有十六種汝窯瓷器,還有盒、香球、奩等等,說明汝窯也燒過不少器形。比如下圖中的葵瓣碗,是傳世汝器中最精緻的一件,這是一隻溫碗,溫酒用的,原來一定配有一隻酒壺,可惜沒傳下來。
隋唐時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到宋代已經不復存在了。北方窯口也開始生產高質量的青瓷,這是瓷工遷徙和技術交流的結果。所以窯口很像古代的民族,一直處在相互競爭和融合的過程中。汝窯就得利於南北交融,吸收了許多窯口的先進技術。
必須指出一點,除了底足滿釉以外,汝窯在創新方面毫無建樹。汝窯做的只是把青釉燒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匠心」。「匠」一直是被理論界所鄙夷的,現在改稱「工匠精神」,反而成了褒義詞。如果從技術的角度衡量,宋代只有磁州窯和鈞窯算名窯,他們發明的釉上彩和顏色釉技術,為後世瓷器發展開拓了巨大的空間。
天青釉汝窯是在汝州民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汝窯應當分為「官汝」和「民汝」,這有點類似明清的景德鎮,民窯和官窯共存。不同之處是,明清只有一處官窯,而宋代有許多。宋代為皇室燒造瓷器的窯口還有定窯、鈞窯、耀州窯、建窯,此外還有皇室壟斷的汴京官窯和臨安官窯,也許還有傳說中的貢窯和哥窯。如果穿越到宋代,坐標汴京皇宮,我們看到的瓷器不是這樣的:
而是這樣的:
剛才說過的有十六件汝窯的貢單,就是獻給宋徽宗的,可見趙佶當時擁有許多汝窯。然而皇上似乎並不對汝瓷感冒,他親自寫了本《大觀茶論》,裡面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說明他喜歡建陽窯的黑瓷,提到瓶,也就是茶壺時,他說「以金銀為上」,顯赫一時的汝窯,也許根本就沒出現在徽宗的茶台之上。
宋代是一個多元化的世俗社會,其審美趣向也必然是多元化的。汝窯雖然在當時就被視為諸窯之首,更多是因為昂貴稀少,沖淡典雅的天青釉只是許多瓷器風格之一,並不能代表上層社會的主流審美觀。同樣是昂貴稀少的原因,汝窯在中下層社會可能都沒有產生過影響。所以現在有的朋友,提到宋瓷就只說汝窯,彷彿每一個宋朝人都拿著個汝窯杯,偏頗了。
再看古人對汝窯的評述,宋代的公允客觀一些,明清就越發誇張了,明顯能看出一個神化的過程,可見汝窯不但是諸窯之首,而且地位一直在上升。究其原因,也許大概可能,還要上溯到宋代的蘇軾身上。蘇東坡從來沒有討論過汝窯,所以下面的文字有點繞,您姑且一看。東坡先生只有一幅畫存世,《枯木怪石圖》,似乎是信手塗鴉之作,而且很可能是偽作。然而並不能阻擋蘇軾成為畫家,因為他率先提出了文人畫的概念。
這是宋代的《貨郎圖》,當時的主流是這樣寫實風格,還有相反的寫意風格,比如大畫家梁楷。我們說過,宋代是一個審美趣味多元化的社會,於是東坡先生說話了,他就寫實寫意發表了許多議論,核心是「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雖然我畫的不像,但畫的像的都是小破孩,什麼鬼?當然我們不能怪蘇軾了,這胖子喝多酒了什麼都敢說。但他的話被明代的董其昌抓住了。董太師發揮了蘇東坡的觀點,又結合神秀慧能王維李思訓的事迹,搞出了一個畫分南北宗的理論,把中國美術分為二個部分:南宗是頓悟的、出世的、寫意的、業餘的;北宗是漸悟的、入世的、寫實的、職業的。
瓷器也算美術,工藝美術,自然也捲入了南北宗派之爭。汝窯被視為瓷器里的南宗,而且是唯一的南宗,現在還有些美術史論文,用汝窯去闡釋南宗的空靈境界。南北宗的理論在清代影響很大,南宗地位就一直高於北宗,因為文人掌握著話語權,而畫畫的文人都是業餘畫家,他們都是南宗。所以汝窯的地位在清代跟著南宗水漲船高,到了其他窯口望塵莫及的地步。
南宗對汝窯來說,也算不虞之譽了。我反對南北宗簡單粗暴的二元分類法,它甚至不如唐朝的二十四詩品科學,並不是反對汝窯,汝窯能成為中國瓷器的巔峰,是有其充足的理由的。然而汝窯並不能代表瓷器的所有風格,我們不能因為一朵奇葩,放棄整座花園。
五千字了,原計划到這把五大名窯都寫完的,看來只能再加一篇了。名窯列傳的計劃是這樣的,第一篇是已經發表的《名窯列傳之南青北白》,從漢到唐;五大名窯寫兩篇,宋代其他窯口寫一篇;景德鎮大概寫二篇;景德鎮同期的窯口寫一篇;也許還要加一篇外貿瓷和近現代工業化過程。起初只列了二十個窯,沒想到越寫頭緒越多,越寫越吃力,慢慢來吧,自己約的稿,哭著也要把字打完。
————————————————————
有泉堂
公眾號 youquantang 微信 quanceramics
抄我文章者,雖遠必豬
推薦閱讀:
TAG: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