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以來的中東地區局勢變化——現狀、原因與前瞻

作者:張衛婷 整理:嘟嘟 陳宇 黃楊 陸奕呈 吳庭龍 來源:均衡博弈討論會

導語:中東局勢知多少?

編者按:均衡博弈線上大講堂第十六講,應邀開講的是張衛婷博士,主題為《阿拉伯之春以來的中東地區局勢變化——現狀、原因與前瞻》。張衛婷,男,上海外國語大學本碩博畢業,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博士後。

中東石油在全球能源供給體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主要大國無一例外地都在該地區的有著某種形式的存在。本次講座主要內容包括五個部分:①中東地緣價值變化趨勢;②石油價格與地區安全關係;③全球大國與地區秩序;④地區大國與地區秩序;⑤未來地區發展的幾種可能。

均衡博弈公共研究將繼續秉承公益、開放與分享的理念,未來還將邀請更多的行業大牛、實務專家來線上大講堂做客。已有多家專業財經媒體對線上大講堂表示了關注,希望能夠以合適的方式參與均衡博弈線上大講堂。感恩各位行業大牛、實務專家的友情出演與無私分享,感謝媒體朋友的厚愛與公益支持!

本文根據嘉賓張衛婷8月12日晚間19時30分在均衡博弈線上講座群的內容整理,整理人——嘟嘟、陳宇、黃楊、陸奕呈、吳庭龍。

很高興能夠和大家做這樣一個分享。講座的題目叫做「阿拉伯之春以來中東地區格局的變化」,主要是它的現狀、趨勢變化的原因和我對局勢的一些前景分析。

1、二戰前的中東地緣價值

關於地緣價值,我認為它一定是跟地緣競爭相關聯的。沒有競爭的話,周邊就是黑暗的未開發世界,只有自然稟賦的概念,地緣價值就無從談起了。地緣價值可以說是在競爭環境下,科技和認識發展到了一定水平以後,相關主體對其所處(所關注)的自然環境價值的再認識和再賦值。群里很多人都對中東有比較多的關注,因為中東最近老出熱點問題,大家做投資的尤其關注中東局勢變化對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期貨價格走勢的影響。在這裡,我想先講講我對中東地緣的一些認識。

首先,中東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處在一個斜的十字路口:從東南到西北是喜馬拉雅山到阿爾卑斯山的山脈中段。從西南到東北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到亞洲北部蒙古戈壁荒漠的世界最大幹旱帶。在這個十字以內,當中是伊朗高原和阿拉伯沙漠,周邊是印度河、尼羅河和兩河流域,自然稟賦相對匱乏,地理條件比較多元,呈現碎片化。

十字交叉的北部是東西走向的高加索山脈。高加索山脈以北就是古代所謂的黑森林地區,這在以前都是沒有辦法通過的。高加索南邊是平整但狹窄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往南是兩河流域和荒漠。十字交叉的周邊是黑海、裏海、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等。這些水系增進了地區的碎片化,使得陸地交通更加狹窄,同時水系也構成替代性的交通途徑。

在文明的早期,中東就是東西方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進行人員和物資交換的一個通道。在東西方向主要體現為貨物的貿易,比如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和印度的香料和黃金由東往西進入歐洲。南北方向上的人員交流比較多,包括歐洲的雅利安人東進和亞洲的東方游牧民族西進。他們在東西方交流的時候都會在中東地區沉澱下來,促進中東地區族群基因的多元化。由於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本身的土地資源比較貧瘠,自然稟賦比較匱乏,所以在早期它主要體現過境路徑的作用,地緣價值主要取決於東西、南北兩端文明的發展落差和彼此需要的程度。

在經典帝國時代,中東地緣價值就在於地區內外國家對絲綢之路控制權的競爭。伊斯蘭世界內部從東往西是印度的莫卧兒帝國、伊朗的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在經典帝國時代就是大家去搶地盤和控制成塊路線。由此帶來的是帝國之間的相互取代,包括阿拉伯帝國取代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取代了阿拉伯帝國,然後奧斯曼帝國又把東羅馬帝國消滅了。西方殖民競爭時代,在東西方向是英國試圖將埃及、波斯灣和印度的殖民地連成一線,在南北方向俄羅斯持續向南開拓,想獲得在印度洋的暖洋出海口。雙方競爭的一個交叉點就在伊朗和阿富汗。西方殖民競爭導致兩個結果,勢力均衡或者世界戰爭。、

早期英國是把中東作為保護它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印度的緩衝區,甚至把阿富汗從伊朗割裂出來去阻擋俄羅斯的南下。在波斯發現石油以及石油被運用到英國海軍以後,波斯灣的軍事意義、軍事價值就更加突出。這吸引各國去中東地區競爭,包括德國提出一個3B鐵路,即從柏林到拜占庭到巴格達。這個戰略引發了英德間的直接競爭和殖民列強重新分化組合,間接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為了避免帝國之間的競爭加劇再次導致戰爭悲劇,英法之間以賽克斯-皮科協定瓜分中東,這個協定奠定了中東現代民族國家的版圖格局。二戰的時候德國試圖通過烏克蘭、高加索去搶佔中東石油,這導致英美蘇搶先佔領伊朗然後將伊朗作為中轉站,向蘇聯輸出物資援助,幫助蘇聯打敗德國。二戰後,三國在伊朗的撤軍問題又成為冷戰的一個起源。

2、二戰後的中東地緣變化

二戰後,英帝國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尤其印度獨立後,英國已沒有必要維持強大波斯灣駐軍,而且在那裡英國也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抵禦蘇聯南下企圖,所以在60年代末英國把整個波斯灣地區的防務責任移交給了美國。美蘇爭霸時期,兩國分別在波斯灣地區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扶持一批中東國家作為代理人。蘇聯主要扶持共和制民族主義國家,如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美國扶持君主制國家包括沙特、伊朗還有約旦等。美蘇爭霸也助推了波斯灣兩伊的爭霸。為此,伊拉克和伊朗都把大筆財富用于軍事力量建設,這也就導致了民生改善受到抑制。尤其是在伊朗,後來就導致了伊斯蘭革命,而這又促發了兩伊戰爭。兩伊戰爭後期,伊拉克的薩達姆構建了一支龐大的國防部隊。這個費用很難維持,而且又欠下了很多外債;同時由於有了這支龐大部隊,薩達姆有了更大的地區野心,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入侵科威特和海灣戰爭。

我們現在所說的美國主導的中東地區秩序,是在海灣戰爭以後形成的。隨著蘇聯瓦解冷戰結束,美國大規模軍事部署波斯灣地區。老布希和柯林頓政府在波斯灣建立的安全秩序主要是利用海合會國家,以沙特為為主,在波斯灣建立一個遏制伊朗和伊拉克、同時維護以色列的安全格局。當時美國的一個政策叫做「東遏兩伊、西促和談」,在西邊為了保障以色列,同時也為了緩和阿拉伯國家反西方反美的情緒,提出「西促和談」政策去解決突出的巴勒斯坦問題。

在冷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因為俄羅斯、中國都比較虛弱,所以美國能夠一極獨大,趾高氣昂,所以全球秩序暫時比較穩定。但是等到新興國家崛起,並提出了多極化以及自己的一利益主張的時候,美國就很難按照自己的意圖去控制中東地區。所以美國就開始採取單邊主義的政策,尤其是在911恐怖襲擊之後。

美國在這個地區構建的秩序,是把很多在該地區重要的國家排除在外的,比如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等等。這些國家的軍事實力都很強,在該地區有很大的話語權。這就決定了美國在該地區的秩序安排本身就很難維持。為了維持這個地區秩序,美國打擊伊拉克,推進大中東民主化改革等,這些都直接刺激了伊斯蘭復興運動的高漲。

3、阿拉伯之春帶來的變動

伊斯蘭復興運動排斥西方、反對美國;加上金融危機以後歐美傳統消費市場陷入蕭條,美國對中東的能源依賴度下降,對地區能源輸出安全也不太在意,再加上新興工業國崛起引起的全球力量格局調整,美國不得不進行亞太再平衡。美國要維持全球的主導地位,因此中東在它的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就下降了。

以上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阿拉伯之春爆發的背景,因為沒有人再去關注中東,那些本來依靠美國援助才生存下來的政權比如埃及、突尼西亞等等,他們失去外部的重要資源輸入以後,內部的權力資源分配就很難擺平。年輕人對國家運行不太懂但是又接觸了大量的由西方輸入的民主自由的概念,就會去嘗試引進一些激烈變動,這就導致阿拉伯之春。

在阿拉伯之春的過程中,當地的政權本來是作為西方的代理人存在的。他們失去了外部的依靠,就只好去向當地傳統權力支柱——部落和宗教去靠攏,這又助長了原教旨主義的一個崛起,伊斯蘭國就是典型。

從經典帝國時代開始,地區內部圍繞絲綢之路控制權的爭奪,形成了激烈的爭奪關係,進而轉化為地緣的競爭和教派的競爭,集中體現為伊朗和沙特之間的安全困境。在阿拉伯之春前後,地區力量格局上發生一些相對變化。沙特在美國準備撤出時候就連續好幾年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備採購去建築它的國防。

在阿拉伯之春中,伊朗獲得了美國的鬆綁,達成了一項伊核協議。這樣伊朗的預期向好,可以與沙特競爭國際市場份額以及歐佩克內部的石油定價權。同時由於伊朗的自然稟賦和人口數量、素質都要優於沙特,伊核協議後伊朗的潛力將進一步得到發揮。反過來,沙特儘管進行了國防速成建設,但它的安全顧慮沒有消除,尤其在美國這樣的霸權勢力離開後,沙特的安全恐懼將會復活。

沙特和伊朗的國內問題都很多,其中主要的問題有年輕人的就業,即社會、政治參與問題以及宗教激化和社會不寬容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於發展社會經濟。但是兩國將對方作為假想敵轉移國內矛盾的思維很難扭轉。

地區國家的安全主導意識與敵意競爭的狀態,為全球大國介入提供了空間,同時也成為大國介入的黑洞。即使像美國這樣的大國,現在也在積極撤出該地區。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危機,以打擊ISIS、進而打擊敘反對派、保阿薩德政權為有限目標。土耳其希望藉此加強跟歐盟和跟俄羅斯的合作,但是最後弄巧成拙,不但捅了馬蜂窩,還使自己面臨國家分裂的威脅。

中國國內經濟疲軟,需要向外開放;中東是潛在合作夥伴,但是中東安全環境不穩定,投資和貿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即使國際上希望中國承擔更多責任,即使伊朗核協議已經生效,中國在中東的動作也不多。

原油價格走勢主要和全球供給與需求相關,安全問題會影響到供給與需求,但是對作為供給的中東影響更大,所以原油價格與地區安全產生關聯。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原油的需求不斷上升,中間有經濟危機時略有下挫,但隨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補償了發達國家對原油的需求減少。

4、中東地緣與原油價格走勢

對石油價格影響變動大的事件包括:

——第四次中東戰爭,歐佩克漲價,對西方經濟影響很大同時間接導致西方經濟危機;

——伊朗革命,伊朗認為抑制原油的產出可以更好與蘇聯、美國博弈,石油延續上漲周期;

——兩伊戰爭,導致歐佩克的分裂,1984年開始以沙特為代表的海合會的國家為了遏制伊朗的發展,聲援伊拉克,開始拋售原油,再加上西方經濟危機,原油價格開始回落。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撤退時破壞了科威特的幾個油田,導致油價上漲,同時導致伊拉克跟歐佩克關係惡化,間接導致伊朗跟歐佩克關係轉暖,伊朗原油出口量價同升,收益上漲。

從2006年開始,新能源在西方國家有所發展,化石能源需求基本保持穩定並開始下降;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並且積極拓寬原油進口面,從中東進口的能源數量下降。2010年美國頁岩油革命,成為能源出口國;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出口加大導致產油國拋售重壓。原油低價運行可能將是長周期甚至是不可逆轉的常態。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跟中東地區安全局勢基本脫鉤,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全球性的大國對於中東地區的安全熱點問題包括敘利亞內戰都少有關注,直到難民潮對歐洲形成一個很大的衝擊,以及隨後的伊斯蘭國崛起導致在西方國家頻繁發生恐怖襲擊之後,才有改觀,歐洲國家以反恐名義介入中東安全事務。

5、主要國家在中東的博弈

總的來說,目前的中東,是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與新興大國推動多極化努力的一個主要競技場和博弈場所,各個大國按照自己的國家利益,結合自己的外交資源,扶持當地代言人在中東互相競爭、相互拆台。

現在主要全球性的力量,他們對中東的政策都是比較有限的,他們介入中東地區事務的意願也比較低,除非直接涉及到其國內的利益,比如經濟發展和政治選舉。

美國對於中東地區,目前主要是維持它三個政策底線:①維護以色列的國家安全;②維護全球能源價格的穩定。注意是能源價格穩定而不是能源輸出安全;③確保沒有直接針對美國海外公民和美國利益的恐怖襲擊。

這樣它就不需要軍事介入中東地區,它也儘可能的避免介入中東地區,它現在的重點軍事力量已經從中東撤出轉移到亞太地區。但它也會注意在中東保持一個最低的軍事介入的能力,除了部分駐軍外,它現在也在極力扶持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

還有一個國家,就是土耳其,它現在還是北約的成員國,同時還是美國的盟國,不過,它在東西之間取巧、牟利,可以反水、再反水。

美國是利用北約間接控制歐洲,然後利用烏克蘭危機,想破壞歐亞大陸的政經一體化進程。俄羅斯肯定是想加強和歐盟的天然氣合作,起碼是維持原有的合作水平,這樣一來,它需要積極介入敘利亞,使得歐洲離不開俄羅斯,因為它可以調控中東作為歐洲能源輸出地的穩定性。那麼它在敘利亞要介入的話,他的目標是很有限的,他希望中東穩定,這樣它就要同當地的什葉派國家去合作,包括阿薩德政權,伊朗等等。但伊朗也是一個石油天然氣輸入大國,它也很想利用天然氣輸出去實現國內經濟增長,滿足國內的經濟增長預期,所以在中東,俄羅斯與伊朗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

土耳其與伊朗的情況類似。這次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去訪問俄羅斯,兩個國家關係就緩和了,主要就是想恢復這麼一個能源供給關係,把土耳其建設成為一個俄羅斯、中亞和中東天然氣向歐洲主要是南歐輸出的通道,來增強俄羅斯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

對中國而言,中東不僅僅是能源來源的重要選項,也是一帶一路的商品、資本輸出市場和金融合作夥伴,包括自貿區、直接投資和人民幣國際化等等。在當地推動一帶一路,很好的抓手是推出中國的快速工業化發展模式,當然這個需要很大量的前期的文化培養工作,甚至有人說把整個中國的社會模式都移植過去,因為我們的發展都建立一個穩定壓倒一切這麼一個基礎之上。

歐盟目前的困境比較多,像英國脫歐、主權債務危機以及難民問題等等。對於歐洲而言,擺脫對中東的能源依賴、把握更多的主動權,是他們的目標之一,但主動權並不在他們手上。地區反恐由美俄兩家說了算,難民問題也需要跟土耳其妥協,現在處於相持不下的狀態。令情況更複雜的是,土耳其現在又去和俄羅斯攪合到一塊去了。

在地區大國中,土耳其這次給俄羅斯道歉,主動跟俄羅斯緩和關係,是因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利益是第一位的,他目前的難關就很難過。前面,埃爾多安曾經暗示過——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未來,應該由敘利亞人民自己決定。這個立場已經跟什葉派和俄羅斯非常靠近,表明他願意把他前期在敘利亞的冒險政策退出來,哪怕之前投入了很多,哪怕國內最大的NGO「人權、自由和人道主義援助基金會」(IHH)是遜尼派穆兄會的一個盟友,因此這個舉動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國內的支持基礎。

地區四大國當中還有一個叫以色列。其實,以色列對敘利亞問題比較頭疼,它還是希望恢復到以前老阿薩德時候或者是小阿薩德才上台時候的那種地區秩序。當時,敘利亞儘管採取的是敵對以色列的立場和政策,但是它的敵對是統一和協調的,是可預期的,不像現在敘利亞有幾百個反對派,幾百個伊斯蘭武裝組織在那邊混戰,以色列都不知道防誰了。阿薩德即使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會輕易使用,但極端組織就說不準了,所以它還是很希望去動員沙特,在敘利亞問題上去得到它想要的那麼一個結果。

埃及原來是地區最重要的國家,被稱為地區安全之軸。它是遜尼派的老大,其國防部隊是在阿拉伯之春中少有的保持完整的。像敘利亞,伊拉克等等以前打仗比較厲害的國家軍隊,現在基本都是處於瓦解狀態,都被伊斯蘭國趕著打來打去。像埃及它現在保持著完整的70萬人的國防部隊,中東地區有句話說,無埃及不成戰。埃及只要保持穩定,中東就亂不到那裡去。

當然這個很不容易,因為地區內部的競爭關係和外部大國的有意利用,這種情況會長期存在下去,大國會扶持有利於自己的代理人,然後讓他們相互間打仗。

6、中東地區未來走勢預判

對於近期敘利亞問題的和解以及中東和平的前景,我是比較樂觀的,當然還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包括地區內部的競爭關係,大國利用地區競爭介入,破壞對方在中東當地的基礎等等,類似博弈還是會持續下去。

至於未來地區發展的幾種可能,我認為轉型是一定的,無非就是分為主動轉型和被動轉型兩種。

主動轉型,就是扭轉大家過於關注安全的思維模式,轉到經濟發展上來。只有大家都關注經濟發展,才能夠消化國內矛盾,然後經濟發展又是客觀上需要和平、合作這麼一個國際環境,才能真正有利於化解地區安全隱患。

被動轉型,主要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外部大國,竭力避免捲入中東,那麼中東地區呢,前面分析過,中東地區的政權就會倒向傳統的權力中心,那麼就會更加刺激教派衝突,伊斯蘭原教旨化溢出的效果就是戰爭不斷擴大,最終發展成一個迷你版的三十年戰爭。等到流血足夠多、時間足夠長了,當地民眾就會自覺抵制戰爭,然後從反思戰爭開始,可能會導致伊斯蘭宗教經歷跟歐洲類似的宗教改革,這樣的話,反而可以為中東地區轉型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

第二種被動轉型的路徑就是國際託管思路,就像以前美國強制性的地區秩序安排。當然美國主導的地區秩序是建立在美國的民主自由的價值觀上,但是它又和當地伊斯蘭的宗教文化格格不入,反而引起了伊斯蘭復興運動,反美成為政治正確,社會激進化、極端化包括恐怖主義的溢出。

從現狀來說,目前也缺少這麼一個類似於過去美國角色這樣的一個國家,意願和能力上準備都不足。意願上大家都認為目前中東就是個權力黑洞,誰介入就會被拉入大國墳墓;能力上當然比美國都更加不足,所以他們對中東的目標都非常有限,彼此合作的空間也比較的小。

7、問答互動環節

問題1:土耳其的轉型會怎樣?世俗化還是伊斯蘭化?當前土耳其失業問題嚴重。

土耳其的轉型,不僅僅是單純的世俗化或者伊斯蘭化這樣的傾向之爭,提出伊斯蘭的一些口號跟訴諸伊斯蘭的感情因素是維持AKP政黨在選舉中的優勢,維持國家統一的工具性策略,土耳其不一定要恢復到傳統的奧斯曼帝國或是蘇丹制。基辛格曾經說過土耳其是一個缺乏統一身份認同的國家,沒有伊斯蘭這樣一個覆蓋98%人口這樣的工具,用民族當工具的話會造成庫爾德獨立等,西部一些小的民族成分,例如亞美尼亞,希臘等它們都會要求平權,那麼國家就很難去統一,因為它處於東西方之間。

世俗化是為了跟西方去合作,伊斯蘭情感是為了跟東方(包括東歐地區、伊朗、俄羅斯等)去獲得新興市場,歐洲的話主要是獲得國際熱錢和部分市場,但是歐盟市場利潤率很低,因為歐盟的技術轉讓附加限制性條件很多,跟歐洲的合作都被附加了很多條件,再加上土耳其本身政黨選舉的環境,造成了土耳其社會的消費主義,青年人群的失業問題比較嚴重。青年人享受著社會補貼,很容易上大學,普遍喜歡信用卡借貸消費,因此缺乏努力工作的動力。

土耳其要去扶持工業化很難,因為他面臨著新興工業國的競爭,像印度、中國等國勞動力成本更低,工業體系更完備。相比之下土耳其只能進行一些半成品的加工,並利用歐盟市場地位輸出到歐洲,利用穆斯林國家的身份輸入到其他中東國家。目前土耳其輾轉騰挪的空間不大,它可能還是會恢復到老早的土耳其模式,短期內還是要接受國際熱錢進行政府投資主導型的經濟,再看它能不能把它自身地區能源樞紐,地區交通樞紐這樣的戰略實施出來,然後等地區局勢稍微穩定一下,它的旅遊業還是會貢獻一部分的收入。這樣的話,土耳其才能有足夠資金積累去推進工業化,吸納本國青年就業。

問題2:有傳聞說,塔利班代表團訪華,結合之前默克爾來訪時提到的中德共同開發阿富汗礦產。這個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的確,阿富汗的礦產資源很豐富,德國也是在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前跟阿富汗開展合作的最主要西方國家,中德在阿富汗完全有合作的可能。但是阿富汗跟剛剛提到的整個中東發展情況很相似,甚至更糟糕,因為它的安全環境更惡劣,阿富汗完全就是軍閥的混戰,它還跟巴基斯坦、印度的地緣競爭糾纏在一起,巴基斯坦還有國內軍閥的競爭,部族的競爭,包括塔利班也經常進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另外一部分塔利班也會去攻擊印度,所以美國可以利用的機會比較多。

我個人認為中德在阿富汗能否很好的合作去開採礦產資源,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美國的意願。四方會談為了推動阿富汗和解,我們已經很努力把塔利班拉到談判桌上來了,但是美國又空襲殺害了曼蘇爾(前塔利班領袖),破壞了四方會談。加上如今中美在東海、南海也就是整個亞太這部分競爭更激烈化,美國會不會在阿富汗放中國一馬還未知。阿富汗的和平對中國來說意義更重大。對美國而言,阿富汗撤軍只是名義上的道義責任的問題,它可以把阿富汗地區作為調動地區安全問題的工具。如果能夠把德國拉到阿富汗,使得開發團隊裡面有西方國家,這樣美國在考慮阿富汗問題上多一些顧慮,不至於說僅考慮中美的利害關係去對付阿富汗,因為它必須要考慮到德國,考慮到與北約的利害關係。

問題3:請您分析一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否意味著放棄了對中東的主導權?如果是,是否會出現一些對中國有利的局面,我們如何利用這種格局來緩解亞太再平衡所帶來的壓力?

美國可能想主動發揮主導權也不太容易,因為中東地區的反美情緒很高,地區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還在崛起階段,各個國家想要聽命於美國,想要接受美國的援助也不太容易。當然美國想完全放棄對中東的領導義務也不太容易。如果地區有安全上的衝突,地區國家還是首先想到向美國去求助,美國做不到的話很多盟國的義務也沒有辦法交代,像以前美國放棄穆巴拉克就會傷害沙特。

中東目前是權力真空,因為美國在積極地撤出該地區,所有大國包括歐盟都無暇去顧及中東,俄羅斯缺少資金,中國缺少軍事手段,介入的能力都非常有限。中東目前像是個權力的黑洞,能進去也不見得能保證出得來。當然我們可以把在中東合作反恐當做中美之間拓展合作的範圍,作為緩衝我們在東亞緊張局勢的手段。在中東還有其它合作空間,比如敘利亞問題解決、沙特轉型、埃及穩定等,在阿富汗也有合作的空間。

問題4:美國大力培養庫爾德人,是不是為了要挾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三國呢?

培養庫爾德人首先是策略上的需要,因為當時伊拉克的政府軍在對抗伊斯蘭國的問題上表現太糟糕了。伊朗的伊核協議簽署完成,把伊朗釋放出來就是為了把伊朗力量解放出來對付伊斯蘭國,但是美國不好意思再做進一步直接表示,美國也沒有其他的盟友願意加入到打擊伊斯蘭國的隊伍,包括沙特、土耳其都拒絕派兵,美國受限於國內的政治氛圍也沒法派出地面部隊,所以它只要培植庫爾德隊伍,讓他們去對付伊斯蘭國,事實證明,美國培養庫爾德人證明了培植庫爾德武裝比扶持伊拉克政府軍效率高很多,當然這是美國客觀上的因素。

美國主觀意願有沒有對付土耳其、伊拉克,那肯定是有的,多了一個庫爾德人這樣的調控因素以後,美國也可以防止什葉派壯大,也可以要挾土耳其。艾爾多安粉碎未遂的政變,進行大規模的大清洗,要求美國引渡軍人葛蘭,其實這些都是為了增加一定的籌碼,讓美國做出在庫爾德問題上做出一定的妥協。其實敘利亞對土耳其問題不大,土耳其主要關心難民問題和庫爾德問題。

問題5:土耳其的政治經濟環境是否有希望走向穩定?

土耳其的政治經濟環境肯定是有希望走向穩定的,因為它現在已經是一個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地區大國,所有國家都希望它穩定,像埃及一樣作為一個地區穩定之軸,比埃及更重要的是土耳其更是一個穩定之軸,如果土耳其陷入內戰的話,歐洲的難民潮就更加無法控制了,像俄羅斯就不希望土耳其陷入混亂,美國也是。土耳其處於東西方之間,利用東西方的矛盾,東西方也希望它能夠穩定。對於艾爾多安目前的社會大清洗,有報道稱已經友2萬多人被捕,設計7000多大學教授會下崗等等。其實這是艾爾多安為了甄別軍人運動主義者,有些支持者會審查過後就復職了,因為畢竟涉及到這麼多家庭,還是要考慮社會支持的問題。艾爾多安尋求向俄羅斯謀求緩和,向中國傳遞和解的意願(參加杭州G20),希望中國幫它去打擊國內軍人運動等等,這些都是它希望國內穩定的信號。

問題6:伊敘境內庫爾德地區自治甚至未來可能建國後,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伊敘境內庫爾德地區自治已經成為一個現實,那麼未來是否會建國我個人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它涉及到庫爾德不同地區的產業問題,誰為主體它們的經濟利益也很不一樣。一帶一路前提條件是穩定和和平,如果庫爾德地區有自治,能夠得到伊拉克政府和敘利亞政府的諒解,對中國一帶一路總體戰略是一個利好,因為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是主要的石油產區,敘利亞的庫爾德地區是土耳其能源樞紐必經的地區,土耳其到歐洲也是一帶一路必經之路。

中國本身跟伊拉克政府在石油合作上關係很好,庫爾德地區自治,包括分出石油資源,會影響我們原先在伊拉克地區的格局,就跟南北蘇丹分裂一樣。但是庫爾德自治的話我們的談判對手變得弱小,中國也能獲得更多的利益。敘利亞的庫爾德區要看美國和俄羅斯,因為俄羅斯不會放棄對阿薩德的支持,美國也很難放棄對庫爾德支持,要看他們能不能和解,和解的話對中國影響不大。

問題7:中國在中東的人民幣國際化會直接影響美元的霸權地位,如何看?

土耳其利用暑假時間進行大清洗,甄別軍人運動的支持者,在3個月的國家緊急狀態里也會把這件事理順。政變本身對土耳其也只是短期影響,跟俄羅斯緩和關係也是對它自己以前的冒險動作的修補。對土耳其的長期影響我認為是利好的。我對金融方面研究不多,我認為使用美金和歐元匯率等都存在很多的參考因素。土耳其政變的時候中國正好在應對南海仲裁,歐洲之前正好發生英國脫歐,土耳其政變正好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我認為它會起到一個警告的作用,幫中國與歐洲都起到了脫困的作用,歐洲也會更加清醒有一個緊湊的步驟去面對英國脫歐,中國的世界輿論也會比較好,G20的時候中國就能發揮更好的領導力。

當時政變主要是土耳其國內問題,跟歐洲的恐怖襲擊關係不大,如果跟歐洲有關係的話,也就是難民協議跟德國鬧得不愉快,歐盟不願意增加對土耳其的補貼,也不願意對土耳其放開對土耳其的免簽政策,也不願意放棄對庫爾德工人黨的支持,所以土耳其東部的庫爾德問題得不到緩解,對國民也不好交代,這是它國內壓力比較大的原因。在中東的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有了雙邊層面的實踐,主要是伊朗受到制裁的時候,中國採購石油是以人民幣付款的,因為美元走不通。至於是否會影響美元霸權地位,要從美國對中東的主導權建立在美元霸權地位上說起。尤其是1973年的中東戰爭,美國本來是支持伊朗的,後來在OPEC會議上伊朗是要求石油漲價漲得最凶的一方,所以美國轉而支持沙特,要求伊朗利用石油美元從美國採購軍備,把它拖到經濟困境中去,再進而跟沙特達成石油美元交付的協議,奠定了美國的霸權地位。雖然現在石油不僅僅依賴美元了,但是很多大宗商品還是依靠美元支付,如果中國作為最大的能源進口消費國,它在中東人民幣國際化順利的話,肯定會影響美國的霸權。

問題8:當前中國的中東政策是什麼?中國在中東的利益體現在哪些方面?中東及其石油什麼狀況對中國最有利?

習主席2016年1月中東訪問的時候,提出了中國在中東不選邊、不稱霸、不扶持代理人,再加上原來的不干涉原則,構成了中國中東政策的主體,希望中東能夠和平穩定,跟中國發展條件一樣,像埃及我覺的是比較靠近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大家窮得沒法再窮了才達成一個共識,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此前在美國安全保障之下,中國在中東利益拓展還是有很多雙邊貿易、能源進口和商品輸入,還有在中東國家很多中國的工程承包與人員,這些工程很多都是中方融資的,還就是很多直接投資。我們對中東來說是一個商品超市和銀行,是金融支持的源頭,然後中東對我們來說是石油超市,是一個投資的標的,這樣的狀況我覺的對中國是最有利的。

問題9:石油歐元、石油人民幣未來可能的前景如何?

石油歐元、石油人民幣未來的前景取決於石油美元,美國是否願意損害其美元的誠信度,中期來看只要美元不做出「自殺」的行動,美元的霸主地位還是很難撼動的。

問題10:敘利亞最初的政局動蕩美國和西歐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使用了怎樣的手段來影響敘利亞民意?中國可以從中吸取哪些教訓?

這是顏色革命與阿拉伯之春的問題。其實美國跟西歐,它們在中東有很多的公民團體,非政府組織。那麼這些組織當然是支持市民社會的民權運動等等。針對政府的一些反抗行為,它們首先會去支持。然後利用這個自媒體,利用傳統媒體傳回到國內後形成民意壓力,促使國際組織和西方政府在阿拉伯之春當中採取一定的立場,而且這個立場的是帶有傾向性,因為它們要考慮到國內的民意。然後要考慮到這個地區革命形勢的發展,它們覺得要去選邊站,要去支持反對派或者是支持現政府等等。因為客觀上美國跟西歐在經濟金融危機以後對中東那些傾西方的政府減少了援助,從而使得那些政府抵制社會運動的能力削弱。

其次就是美國跟西歐政府迫於間接的民意壓力去支持中東地區的反政府行為,也促進了反政府行為的擴大化並迅速的席捲整個地區。阿拉伯之春一旦形成這樣一個趨勢,形成穩定的預期以後,包括土耳其、沙特等等這樣一些國家為了自救,它們就會引導阿拉伯之春。這個點就選在敘利亞。它們把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推翻,既有利於轉移國內的矛盾又有利於消除地區的敵手,形成有利於它們的地區秩序。敘利亞的危機其實歷史很悠久。因為敘利亞雖然從20年代開始有這樣一個國家的身份。到二站以後它又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它一直都是處於美蘇爭霸的前沿,然後法國殖民者的勢力很難根除,後來又加進了和以色列持續衝突的因素。

所以國家根本就沒有時間正常發展,它的政府是什葉派,阿拉維派的。宗教上是屬於少數派,百分之十幾的人口,所以就一直只能把扛著阿拉伯民主主義的旗幟。它扛著阿拉伯民主主義的旗幟,就與埃及有國家統一和分裂的矛盾。政黨上又與伊拉克有復興黨的對立矛盾,所以它走宗教這條路與走民族這條路或者在美蘇之間,都很難走。敘利亞反對派的民意基礎其實是比美國灌輸給它的還要多,只不過敘利亞反對派很聰明,會利用美國的這樣一種民主、自由的概念去吸引,反過來引導美國、西歐的名義,通過美國的國內影響力迫使美國政府去介入敘利亞危機,推翻阿薩德而不是反過來。

問題11:中東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在中國西北地區會有多大影響?

新疆的問題是民族分裂和伊斯蘭極化兩個因素融合在一起。如果我們不允許他們搞伊斯蘭極化,他們就會說我們搞民族歧視政策。但是他一搞伊斯蘭極化,又會加劇民族分裂傾向。

先是土耳其的大突厥主義對新疆的影響比較大,後來是海灣國家尤其是沙特哇哈比主義的輸出對新疆的影響會比較大一點。伊斯蘭國的崛起過程中,包括敘利亞的內戰吸引上千左右的東突組織武裝分子。我覺得這是個好事。我們可以「送瘟神」出去。然後等到敘利亞危機解決以後,他們就沒有用武之地。他們要回國,但是他們出去偷渡容易,再回國他們要哄過海關就沒有那麼方便。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個別的措施幫助他們再融入社會,或者幫他們隔離開來。

土耳其政變以後,埃爾多安要求打擊「居倫運動」,他們解釋說「居倫運動」是破壞中土關係、支持東突的一個非法組織。他們認定「居倫運動」為恐怖組織。既然「居倫運動」支持東突,並且「居倫運動」又是個恐怖組織,那麼我們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打擊東突,土耳其政府再干涉就不太容易。

問題12:請問以色列在中東這一局裡表現的角色和作用?

以色列在中東阿拉伯之春當中它的政策一直都是比較低調的。前面它會為了自保,去打擊哈馬斯的一些地道。因為火箭彈可以通過地道,推進到離以色列目標比較近的地方去放火箭彈。然後從伊朗送到黎巴嫩真主黨,送到哈馬斯那邊有上萬枚的火箭彈。據說黎巴嫩那邊有三萬多枚,然後哈馬斯這邊有一萬五千枚。在這個行動當中因為伊朗在核自裁,然後阿拉伯之春的時候大家都沒有精力去顧及其他的東西。

以色列利用前期權力真空去打擊哈馬斯,紮緊籬笆去穩固他自己的這麼一個小周邊安全環境。但這個也引起了巴勒斯坦人的反彈,所以它的國內有一些接近恐怖襲擊的事件。那麼在埃及政變以後穆爾西政權的時候,它積極支持和哈馬斯建立聯繫,去支持巴勒斯坦的獨立運動甚至恐怖襲擊等等。

穆爾西政府上台以後,自2014年開始,他就採用鐵腕去鎮壓穆兄會。然後關閉埃及跟約旦的一個關口,斷絕穆兄會和哈馬斯之間的物理聯繫。以色列它的周邊安全環境,南端就好很多,主要是看敘利亞這邊。就是敘利亞伊斯蘭國,幾乎所有敘利亞內戰參戰的各派都是以色列的敵人。客觀上以色列是希望敘利亞有一個和解。希望敘利亞有一個穩定、統一的中心,哪怕這個統一的領導權是針對以色列的,是敵對以色列的。這樣它也覺得比同時面對幾百個小的敵人要好很多。

它不會明確的在敘利亞問題上選邊,支持哪一派,不支持哪一派。最早的時候,敘利亞反對派有受傷的,它都會接到以色列國內進行醫治。但後來因為敘利亞反對派跟恐怖組織的聯繫太密切,很難區分。所以它也就把這個行動取消了。它避免在敘利亞問題上明確表態也是為了不惹上伊朗或者是沙特。

伊朗核協議問題上,以色列跟沙特也有一定的合作和合作的空間。因為它們都極力抵制伊朗核協議,要求美國恢復對伊朗的制裁,也就是在以色列和沙特的堅持下,我覺得美國目前沒有走近伊朗,伊朗目前的經濟環境也不如預期。

問題13:以俄羅斯為中心,以烏克蘭和哈薩克為兩翼如何理解?

以俄羅斯為中心,烏克蘭和哈薩克為兩翼是俄羅斯的亞歐戰略,如果烏克蘭是兩翼中的一翼,這個翼很明顯已經折斷了。它很難在烏克蘭問題上扭轉歐盟,和美國的立場,波羅的海四國都快要加入北約去了。

俄羅斯現在發展可能更多還是想一方面穩定中亞,保持在中亞的傳統影響力。還有就是維持中東的一些調控手段,藉以緩和與歐盟的關係。另外一方面積極的向東方看,要開發它的遠東地區,介入到亞太地區的一些熱點問題的解決。

問題14:請教土耳其國內政變是否潛在意義上由美國控制發動,這樣的後果會導致接下來有哪些?

只能說表面上是由美國發動的,因為現在埃爾多安是這麼指控的。具體土耳其國內政變是怎樣的真相,我們無從了解。但是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結果對埃爾多安是有利的。

政變會發生,說明兩個。一個就是說埃爾多安此前對國家的控制並不如我們所認知的或者是外面媒體所塑造的那麼強大。他還是有很多無能為力的地方。或者埃爾多安他本來就對政權的控制很有利,但是他覺得這種有利的控制是很難持續的,尤其是在國家發展的狀況比較糟糕的情況下,很難維持下去。他為了挽救下一個選舉周期,就放任或者是引導這樣一次政變,因為政變本來就很平常,甚至有人說這個是一次演習。

但是利用政變,他後面的這個清洗,埃爾多安實際上是擴大了他的權利,然後也鞏固了現任政權的基礎。首先他把反對派清楚掉了,而且這個清洗運動是打得維護民主的名義,也得到了其他反對派的支持。

後果就是埃爾多安,包括正發黨的政府,行政效率會更高,他的執政成本會降低。然後他在外交上的聲音就可以更加的強硬。包括他跟俄羅斯緩和關係,他也可以向美國、向北約、歐盟施加更大的影響,施加更大的壓力來爭取土耳其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政變以及政變之後的清洗運動,也為土耳其退出原先的中東政策鋪平了道路,它可以去跟伊朗、俄羅斯擴大合作。主要是它的旅遊業。俄羅斯跟伊朗是它的主要旅遊客源地。然後伊朗跟俄羅斯,哪怕沒有現金,他們還有土耳其需要的能源。土耳其可以在這兩個新興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基建,可以去推動它原先的土耳其模式當中最重要的基建這一塊的海外拓展。

再者,土耳其跟中國的關係也可以緩和,包括「一帶一路」,我覺得在中東的推進面臨一個轉機,因為土耳其政策的轉變,敘利亞問題就會明朗很多。至於土耳其跟西方的關係,現在歐盟僵在那邊,土耳其想要東西歐盟不會給,它也沒有能力給。然後美國也不會放棄土耳其——北約第二大軍事強國這麼一個夥伴,土耳其在短期裡面或者長遠來看也不會退出北約。它作為北約成員國和美國盟國這樣一個角色不會變。


推薦閱讀:

潛伏的獵鷹:核心利益瀕臨險境,中國下一步該怎麼做?
甘肅哪個個城市或城市群最有發展潛力?

TAG:中东局势 | 地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