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開發是不是可以比喻成:煮了一道菜,自己還沒吃,就拿出來賣?

外部迭代是否靠譜?


我覺得不可以。

如果要比喻的話,開發一個軟體是要做一桌好菜。

敏捷開發就是做了一道菜,嘗了一下感覺還行,就先把一道菜擺上來了。

(不能讓用戶看著桌子干坐著。)

之後可以繼續研究下一道菜。

同時根據用戶的反饋,再改良前面的菜。

不斷迭代,直到做出一桌好菜來。

最後建立一個滿桌招牌菜的餐館。


同意lema。

敏捷開發,先搭出架構——吃火鍋。

給出主要食材——鍋底、羊肉、白菜。

不斷添補——土豆、藕片、麻將,丸子等等。

架構很重要,確保後期的內容能夠從容添補。

主料很重要,盡量留出用戶直到產品變得完善。

話是這麼說,我真的很想精耕細作慢火烹飪出一道「踏雪尋熊」啊。


個人感覺如下比喻更恰當些:

目的:想寫一道新菜譜

首先做給自己嘗了一下,認為可以下筷子的時候,進行下一步;

然後找三姑六婆八大姨、親戚朋友關係戶也來嘗嘗,增減配菜、調料,收集意見,改進配比等等,大概等到他們也基本上都能下筷子的時候,進行下一步;

找前面提到的關係戶的關係戶們甚至更大,不斷擴大用戶群、不斷迭代第二步驟,如此循環,直到可以寫成菜譜。

當然菜譜還可以發布第二版、第三版。


我覺得比喻不是很恰當,拿出來賣應該是正式交付給客戶,而敏捷中的迭代更像是做菜的過程讓客戶嘗嘗滋味後面再調味道,有時候是自己嘗嘗味道調調味道。


敏捷開發1年多了,對於這個問題,說點個人想法:

1.對於用戶來說,敏捷開發的產品像是一桌宴席,傳統開發會將10道菜一次做齊送上來,有可能不符合用戶口味。而敏捷開發則是每開發一道,就送給用戶,並且保證菜的質量,根據用戶反饋進行調整。最終的一桌菜將是和用戶一起做出來的,並且符合用戶口味。

2.並不是說敏捷開發的初版就很差。和傳統開發一樣,敏捷開發也需要保證質量。產品質量不會差,敏捷開發的逐步改變,是對用戶需求的不斷反應,並不僅僅是bug修改。


敏捷開發是涮火鍋才對,涮一點吃一點,越吃越多。


不清楚敏捷在國內的實際情況如何? 有些東西我也嘗試過,感覺很難堅持下來,比如站立式會議、測試驅動開發,還有那個什麼工作量投票。。。。 至於說迭代開發,並不是敏捷的專利,在它出來之前,互聯網產品哪個不是迭代開發??


一邊煮菜,一邊自己吃,一邊改佐料和做法,做得差不多了之後,跟客戶一起吃,吃的過程中,根據意見,鍋里的東西不停更換,蒸炒煮炸換著來。

其實說起來,敏捷開發一般不都是,菜還沒開始煮,就賣了嗎?


先賺錢再說


不是。傳統開發,是全部煮好才上桌出來的滿漢全席;敏捷開發,是吃完再加的自助餐。


推薦閱讀:

復盤一個非典型「即刻」用戶找回初心的歷程
阮安邦:讓我告訴你這片雲的八分量
在手機上預覽應用圖標,這更靈活方便
品牌廣告不再空談調性,它們能戳能跳還能直接掙錢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用戶體驗 | 互聯網產品 | 交互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