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和無解的問題

焦慮來自對不確定的恐懼。不確定往往是有害的,因此人人都希望掌控生活中的一切:我們希望明天的考試能順利通過,希望獲得滿意的工作,希望表白能成功,希望工作中步步高升等。

人們對「確定性」的追求有個默認的前提,即我們希望「未來變得更好」這件事是確定的。因此當未來可能不那麼美妙的時候,心理預警機制就會發出「焦慮」這種強烈信號。和其他負面情緒類似,這種信號也是有意義的,它提醒人們做點什麼,以此阻止糟糕未來的發生。焦慮或許是有益的,但焦慮症就不同了。有這麼一類人,他們對較弱的壓力事件也惴惴不安,一場考試、一次約會、一場招聘都可能激起強烈的焦慮,即使他們的理智很清楚這樣高強度的焦慮只會把事情搞砸。對他們而言,焦慮本身已經成了最大的問題,甚至遠遠超過了壓力事件本身帶來的影響。

顯然,超過正常強度且無法控制的強烈焦慮已經成為類似強迫症的心理癥狀,在找到它們存在根源的前提下,對抗、壓制、自我憎恨都於事無補,因為這已經超出了意識層面可解決的範疇,再強的意志力也束手無策。好消息是無論什麼心理癥狀,因果律都不會失效,焦慮症的產生也同樣有原因,和其他心理頑疾一樣,看清它們運作機制的那一刻,解決的方式也會同時出現。

一、焦慮症的幼年因素

既然在明明判斷出壓力並沒有太大影響的狀況下仍被焦慮裹挾,這就意味著產生焦慮的意識更多處於潛意識之中。潛意識雖不可見,但它同樣是有邏輯的,也就是說,只有當潛意識認為無法解決問題,而問題的失敗會帶來巨大危害後,我們才會產生如此強烈的心理預警信號。另一方面,潛意識之所以如此隱蔽的自發運作是因為這種意識已經無數次的重複,以至於嫻熟到不再需要經過意識審查。

說到習慣,說到多次重複,我們又得回到幼年,回到世界觀、邏輯、判斷力形成的時候了。想一想這樣的情境,如果有一個習慣將所有失敗都歸咎於他人的父親,如果有一個每天都擔憂未來的母親,他們的孩子對壓力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永遠不要指望一個孩子能排除萬難,不被父母影響地擁有健全的心理,當孩子每天都聽著「家裡又沒錢了,不知道明天怎麼辦」「你爸這幾個月一分錢也沒拿進來,你的學費交不上了」「媽媽這個病是治不好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作」,無論是父母無意識中給孩子施加壓力,還是企圖愚蠢的營造危機環境以便達到種種心理滿足或控制。無能、無知的父母一旦讓孩子多次處在沒有希望的危機狀態,這個孩子就可能永遠無法學會正確的危機解決方式,可能在未來出現強烈的焦慮癥狀。

無知的父母之所以總是透出邪惡的氣息,即使他們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也永遠不會意識、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不知道當他們唉聲嘆氣的告訴孩子家裡的債務問題以便「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時,這樣的壓力足以壓垮孩子。孩子無條件地相信著父母,他們會因為家庭即將遭受滅頂之災而驚慌失措,甚至還要加上對父母健康狀態的擔憂。

傳統的教育思想中有一種病態的東西,當一個孩子表現出對家庭、對父母的擔憂時,我們會把這種狀態稱之為「孝」並大加褒揚。之所以說病態,不是說孩子就不能為困難的家庭狀態擔負責任,而是說不能讓孩子在心理上陷入無解的困局:困難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分配適當的家務活甚至農活,但不能只拋出巨大的問題而不給解決的方法。對一個孩子來說,「家裡沒錢交學費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明天起你的零花錢就沒有了」僅僅是個壓力事件,但「家裡沒錢交學費了,你說怎麼辦」卻是個「無解」的壓力事件。孩子能怎麼辦呢,輟學還是出去做童工賺學費?既然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解決問題,長期無意義的訴苦除了讓孩子產生心理異變,還能有什麼結果呢。

當無知的父母看到孩子緊皺的眉頭而欣慰於「孩子懂事了」的時候,這樣的「懂事」卻正以孩子未來的心理異常為代價。長期的「問題——無解」狀態可能導致焦慮症,也可能導致孩子過度早熟,造成無法定位自己的責任界限的後果:有些孩子會因為壓力的無解而變得冷漠,這種心理防禦本質上是自我壓抑,它的邏輯是「只要不接觸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壓力」,這類孩子常被父母斥為冷血。另一類恰恰相反,他們的人生理想就是「要賺很多很多錢,讓父母什麼都不用做,好好享福」「我長大後要當醫生,治好媽媽的病」「我找女朋友沒有其他條件,孝敬我母親就行了」。和真正孝順的不同是,這些人往往會失去自我,把解決父母從小給予的壓力狀態當成人生目標。換句話說,他們一生都在試圖解決幼年的問題,而被這種執念束縛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處於過度補償的狀態。鳳凰男就屬於這一類。

二、焦慮症的解決

焦慮症只能通過一次次對當前問題的解決來消除。這個過程的開始是痛苦的,遇到任何問題,潛意識都會喋喋不休的告訴我們「這個問題不可能解決」,由此帶來的焦慮會讓正視問題變得困難。更何況焦慮症的人同時也更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很容易理解,如果父母能從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話,他們根本不會讓孩子陷入無解的困境中。

和嚴重的心理問題總是由長期的錯誤導致一樣,每一次克服困難、解決現實問題的時刻也會對控制著焦慮症的那股潛意思造成沉重打擊,因為每一次成功都說明它是錯誤的。就像無法一次說服一個固執的人,我們可能需要解決很多很多問題才能讓潛意思閉嘴,但還是那句話,對於心理問題,只要有耐心,只要能克服已有心理問題造成的痛苦,勇敢面對「當前」的問題,努力活在現在而非過去,像焦慮症這樣由潛意識帶來的幻覺終將被現實說服。

推薦閱讀:

感覺和直覺的區別在哪裡?
你覺得自己現在和以前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為什麼"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什麼心理學理論可以支撐這一觀點?
心理學研究中提煉出的高效學習方法,反直覺但靠譜

TAG:焦虑 | 心理学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