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體罰外如何懲罰學生?
獎懲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激勵機制之一,甚至就是激勵的同義語。「不獎則罰」,可有時部分學生並不能理解,總的來說我是反對體罰學生的,那麼學生犯錯之後應該如何懲罰學生?
先聲明一下,我回答這個問題,是實在看不慣一些聖母的發言!什麼懲罰是因為學生做的與教師希望的不一樣,什麼懲罰不適合現代教育,這些聖母級的回答居然有人點贊,真是服了。那新加坡的鞭笞豈止是懲罰了,那簡直是侵犯人權了,美國的教育是很多聖母喜歡嘮嗑的,但人家的懲罰真要來了,那可是杠杠的,我看過的好像有什麼關禁閉,家長領回家,等等,大可編一本大美利堅十大酷刑了啊。----------------------------------------------------分割一下--------------------------------------------------------------題主不要想太多,我一直認為懲罰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傷害(注意:傷害在這裡是一個中性詞),如果有聖母心腸的人看到這個詞還要不爽,那麼就舉個栗吧,孩子很小的時候大多好動,喜歡跑來跑去,作家長的的我們一般不會去過多限制他,只會預先提醒他,於是小朋友可能在路邊因為跑太快了不小心摔一跤,他摔痛了,這對小朋友是一個傷害,但他卻知道了跑的時候一定要看路,而這個摔痛也成為對他不小心行為的一個懲罰。因此只要你懲罰學生,就多少帶有體罰味道(比如罰站、罰做清潔等),或者是心靈施壓的味道(心靈施壓如果換作誅心則感覺過了點,比如口頭批評、厲聲制止)。在教育這個人人都可以成為專家的行業里,會有很多聖母告訴我們一定要鼓勵學生,而不要去懲罰學生,但只要是苦鬥在教育第一線的還沒有升級到聖母級別的教師,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會認同懲罰是必需的(我見過一位老前輩,N年班主任經驗,與學生相處融洽,學生如果犯錯到一定程度,懲罰是跑不了的,但當他升級到行政官員之後,也開始念叨不要懲罰學生了,這真的證明了屁股決定腦袋啊)。懲罰和體罰最根本的不同在於,體罰往往是目的,甚至是教育者泄憤的渠道,受教育者經歷體罰後除了增加反感、不屑或是精神受損外沒有任何益處;而懲罰必然只是一種手段,只是教育中的一環:第一,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有一種約定(至少是默契),哪種行為會受到何種懲罰,如果再犯又是什麼懲罰,如果屢犯又是什麼懲罰。第二,學生犯錯後教師必須搞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絕不能聽學生的片面之詞,但也不能自己武斷判定對錯,如果有必要還真的要明查暗訪一番。第三,教師心中必須明白被懲罰學生的狀況,即心理狀況和身體狀況,前者關係到懲罰能達到的效果,甚至關係到學生是否會想不通做出過激舉動,後者同樣關係到學生的身體健康。第四,教師心中必須有一個懲罰的預案,即要知道懲罰的標準、可能導致的後果、施行懲罰的流程,在懲罰之前和之後,應該與學生交流,或是告知學生為什麼會有懲罰,通過這個懲罰應該了解一些什麼。第五,懲罰結束後教師應該跟進觀察,懲罰達到目的沒有?學生情緒如何?行為有沒有發生改變?如果發生改變,就要思考如何鞏固成果,如果沒有發生改變,則需要反思前面的懲罰為什麼沒有起作用,能否換其他教育方式?提醒題主:施行懲罰時一定不要生氣,絕不能在憤怒情緒的控制下施行懲罰,如果真的氣不住,可採用各種手段平復情緒,務必平心靜氣地與學生交流、最後施行懲罰。
----------------------------------------我再分割一下-------------------------------------------------------------------------------
最後,不得不提一點,看到某個回答里說「學校中需要『懲罰』的學生大部分並不是因為做錯了,而是因為做的與老師所希望的不同而被懲罰,所以很難找到一個有效的、平和的方式讓他從內心裡真正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回答還有不少人點贊,這也正應了我前面的話,教育這個行業,是很多人都可以冒充專家的行業。我只想說能說得出這樣的話的人應該沒有當過教師,至少沒有當過班主任。一個教師堅持的,往往是一個班集體多數成員堅持的,換句話來說就是主流文化,比如某人欺負同學,要不要懲罰?某人在課堂搗亂,要不要懲罰?某人偷東西,要不要懲罰?某男生由單相思某女生然後發展到騷擾人家,要不要懲罰?某人在參觀博物館時打鬧,要不要懲罰?這些行為是不是只是因為和教師個人觀點不符而受到的懲罰呢?多了去了好不好……告訴家長,收手機,留堂,停學,不涉及體罰的懲罰措施很多。哦對了,還有一個這裡老師都常用的方法,就是讓他去別的班級坐在教室前面做作業。
懲罰學生最佳的方法是使其真正認識到錯誤並因此而內疚,這樣利於孩子的發展。但遺憾的是,學校中需要「懲罰」的學生大部分並不是因為做錯了,而是因為做的與老師所希望的不同而被懲罰,所以很難找到一個有效的、平和的方式讓他從內心裡真正承認自己的錯誤
謝邀
懲罰學生的目的是什麼?讓學生知道你的厲害從此再也不敢不聽話?樹立威嚴?殺雞儆猴?讓學生認識到錯誤並一遍遍保證痛哭流涕?還是,改變學生不太恰當的行為並引導學生一步步健康成長。
好多成年人把懲罰孩子和懲罰成年人混淆,認為懲罰就是讓懲罰對象身體、精神、心理和財產收到傷害。
否則就起不到懲罰的作用和目的。
呵呵我將本問題定義為:
如何有效矯正學生的錯誤行為?
令其意識到錯誤,並進行有效的矯正,獲得支持與鼓勵,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行為動力
世界上有兩根槓桿可以驅使人們行動-利益和恐懼——拿破崙。
利益和恐懼都可以驅使人們完成一件事情,只是獲得的感受不一樣,利益使人感到愉悅,恐懼使人釋放壓力。
但既然結果都一樣,為何不通過獲得利益使他人感到愉悅呢?所謂的利益,可以平常到只是一句誇張,或者是普通測試加分。
1自我認知
學生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錯在哪裡。讓學生認知什麼事犯錯,錯在哪裡,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時教師與家長在說教的時候,必須嚴肅,學生才會放在心上,否則過後就忘記了。
舉例: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事情,如在外面就餐,小孩子跑來跑去,服務員會提醒小孩子不要打鬧,父母卻回應說由他去,不會有事的。然後隨口對小孩子一說,小心點。但接下來,你就會發現1小孩子摔倒了、2小孩子撞到服務員,把菜撒了、3小孩子撞倒東西受傷了。父母卻會責怪服務員,怎麼讓孩子受傷了?把責任推卸到服務員身上,而孩子沒有任何錯誤,這樣的孩子,怎麼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小孩打鬧的事情,我看過幾百次,小孩受傷的事情,我也看過十幾次。首先,家長說教不嚴肅,使小孩子不當做一回事。其次如果小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會小心點,不犯錯誤。
規定錯誤的範圍,有明確的不可執行目標——錯誤,才不會泯滅正常的行為。
舉例1:
兒童吃魚,被卡到魚刺了,強烈的身體刺激,會使下次兒童不願意吃魚,因為兒童會將吃魚與魚刺聯繫在一起,認為吃魚就會被卡到魚刺。如果家長進行引導,將吃魚是能補充魚類蛋白營養,味道可口。而卡到魚刺是因為沒有仔細挑乾淨魚刺,下咽時沒有仔細咀嚼。
舉例2:
學生逃課去打球,要讓學生意識到逃課行為的錯誤,而不是籃球的錯誤,將籃球沒收,甚至當場破壞是一個會促進矛盾的方法。正確的方法是,告訴學生,你逃課了,1該堂課程的知識點會拉下,導致成績下降。2會讓周圍的人群,認為你的行為不端,從而排斥你。3在正確的時間干正確的事情,才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打球可以放學再打。
舉例3:
學生因為打球影響成績,要讓學生認識到主次關係,學業才是學生主要的人生增長點,打球是次要的,要在保證學業的基礎上,才能幹其他娛樂活動。
有時候,教師可能會對學生的舉動產生誤解,必須詢問具體原因,不要以己度人,造成傷害。我有一位學妹就是因為被老師冤枉,導致其跳樓身亡。
如果發現是自己的錯誤,不妨大度一點,道歉,大家都會很好。
2矯正方式
學生因為見識少,能力不足,無法獨立解決問題,總是說改,是無法改變學生的行為習慣,只有讓其明白怎麼去改變,才是好的方法。
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而學生犯錯,教師在令其改進錯誤的時候,也必須讓其回憶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改正。在其見識與能力不足以解決問題時,進行引導,幫助其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看下圖:
矯正方式可以是這樣的:
舉例1:
沒有聽教師講課,上課開小差,詢問原因後,發現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接下來,你讓他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可能一節課有用,下節課又不行了。這時候怎麼辦?大家可以使用 @阿蘭若 的方法,通過撿牙籤,挑豆子,畫迷宮提高其注意力。
舉例2:
沒有聽教師講課,上課開小差,詢問原因後,發現其覺得教師講的太簡單,或太枯燥,自己已經掌握了。那麼,你可以這麼做,1讓學生上台作為助教講課,讓其意識到課程內容的難度,做到學教結合,鞏固知識。2讓學生設計課程作業,加強其認識。做好了誇獎他,讓他做助教。做得不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還不足,需要進一步加深。
3加深記憶,情景聯想,形成習慣
當學生認識到錯誤,學會矯正方法後,還必須進行加深記憶,進行情景聯想,形成習慣。
舉例1:
學生對英語辭彙量記憶不足,拿一面鏡子給學生看著。你可以這麼說:當你每一次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時,你會回憶起自己英語辭彙的事情,感受到自己缺失了東西的感覺,只有背誦五個英語單詞後,才能解決這種缺失感,同時為自己完成了今天的任務而感到高興。當自己將這學期的辭彙單詞全部掌握後,才能完全解決這種感覺。
舉例2:
學生吸煙,讓其拿著香煙,看著自己的手指,同時搜索一張吸煙肺的動態圖給他看。你可以這麼說:當你想吸煙時,看到自己的手指,香煙,火機,你會聯想到自己的肺部,逐漸發黑,腐爛,你會感受到呼吸困難,你會用力吸氣,用力呼氣,直到你放棄吸煙的想法。當你看到別人吸煙時,你會產生厭惡感,覺得他們內里發黑腐爛的肺部如此噁心,而對自己恢復健康的肺部感到喜悅。
誓言,具有明確目標,有近期可行性的誓言,對人的心理作用非常大。你可以衡量學生具體情況,讓其按照一定格式發誓。1認知錯誤,2矯正方法,3自我懲罰方式,4自我獎勵方式。
比如:1我認識到抽煙是錯誤的,對自己有傷害,對周邊的人造成傷害.2我會在想吸煙的時候,對自己進行心理懲罰,想像自己的肺部腐爛,呼吸困難的情景。3如果我犯了吸煙錯誤,我就在放學時,在學校門口大喊,我是某某某,我又犯了抽煙錯誤,我是個傻逼!我是個傻逼!我是個傻逼!我要戒煙!我要戒煙!我要戒煙!4如果自己1個學期都沒有抽煙,我要請自己吃頓大餐!自己沒錢就鼓動老師請客!
體罰,是教師進行記憶加深的一種方式,但由於對矯正學生行為的認識匱乏,導致有些教師認為體罰就可以矯正學生錯誤的認知偏誤。
打手心,會使學生感覺到疼感,從而記住這種疼痛,下次不再犯錯誤。但往往,學生記住的,是打手心這種行為結果,而不是自己犯的錯誤,甚至產生教師很討厭自己的感受。
體罰時機
記住,在其他辦法不奏效時,才能採用體罰,且必須了解體罰的後果與程度,不能侮辱學生,也不能導致學生受傷。
進行體罰時,必須讓學生進行自我認識,明白什麼事錯了,錯在哪裡。進行矯正方式輔導,令其明白該怎麼做。最後,將感覺、情景、矯正方式進行聯想,才能加深學生記憶。
舉例1:
學生打人,進行打手心懲罰後,讓學生將雙手放在眼前,盯著。你可以這麼說:當你每一次想打人時,看到你的雙手,你會記得疼痛,想到你就是被打的人,感受到身體充滿了如同打手心相同的疼痛感。只有你放下打人的想法,你才會感到舒爽。當別人打你時,你才能解放疼痛感10分鐘,進行適當的反擊。
支持與鼓勵
教師應該對學生矯正錯誤行為,進行支持,比如,老師知道你認識到事情的錯誤了,我也相信你能矯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你改正了錯誤,我會給你獎勵。
學生矯正錯誤行為後,可以進行鼓勵
可以是精神上的獎勵,如
1在班級上稱讚學生矯正了錯誤行為,是個很棒的孩子,希望他以後可以堅持下去。
2在班級家長群稱讚學生矯正了錯誤行為,是個很棒的孩子,為學生父母感到高興。
3在日常考試後,對其行為進行肯定,對其分數進行加分,如59分+5分,89分+5分等。
或者是物質上的獎勵,如
1獎勵一朵小紅花,稱讚學生矯正了錯誤行為
2獎勵一個筆記本/筆,稱讚學生矯正了錯誤行為
資料推薦
《超級保姆中文版》全集在線觀看
有想法慎評論!若認同請點贊!棒極了加關注!深獲益必收藏!有意思就感謝!-
今天上課讓同學們自習,基本上所有同學做單元檢測卷。總有一個孩子動來動去,戳桌子弄板凳,一會兒拿著直尺拍打牆壁,一會騷擾一下周圍同學。
然後我把我手機給他,打開這張圖
我說,下課之前畫好。當然,我的目的並不是讓他真的要在下課前畫完,他也不一定畫得完,只是用這種方法來集中他注意力。這孩子經常都是這種狀態,懷疑注意力缺陷,決定下次上課帶一盒牙籤訓練我同意Jacob的看法,對錯本身就不是個絕對的事情,做老師的有必要自我檢討自身的作為,而且也並不是說好心就一定能辦好事的。獎懲機制本身就很值得商榷吧,為什麼要把人像馬戲團的動物一樣來訓練呢? 而且,當老師最重要的並不是傳授知識技能,也不是升學,而是通過各種教育手段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質,令其順著自己的方向發展,所謂因材施教。現在的教育是把孩子放在一個流水線上,因此但凡有所「另類」都會被當作「次品」給「修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創造力不足的原因。 也許跑題了,但我始終不希望懲罰只是換了一種形式,任何形式的懲罰都是傷害,巧妙的傷害往往傷得更深。
這個問題只適合教學一線老師來回答。
太多人回答的想當然,甚至很多人沒有從事教師行業吧,前面回答的對,教育行業人人可以成為專家,每個人想法,角度不一樣,對懲罰認識也就不一樣了。懲罰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學生在不受到身心健康下的一定程度傷害讓其意識到錯誤了,這裡有說教法,有身體疼痛,有心理壓力。最我只能說不同學生所要用的方法不一樣,學生不同,性格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很簡單,有的同學考砸了被家長說了二天繼續開開心心上學,有的跳樓咯直接。顯然二者心理壓力承受能力不一的。身體也同樣,身體瘦弱的和健壯的在受到同樣生理懲罰傷害承受能力也不一樣。這裡指的身體傷害很簡單,前面有人說了,跑步摔倒了,這種傷害提示他跑步要看路,這就是簡單的條件反射了。。對於學習生活我我想也可以運用,前提是不能傷害到孩子的正常心理生理的發育成長。記得小時候經常被老師拿樹條子打,為什麼?恨鐵不成鋼啊,作業不好好做,上課不認真。但這些傷害並沒有影響但我的身心發育,反而越成長越感激她,為什麼?因為她矯正了你的不良習慣和習性。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深有體會。關於孩子不能懲罰,你試試看,帶一帶你就發現了。孩子沒有道德觀念,沒有善惡觀念。三觀更是沒有,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可以模仿的。
個人認為,不獎則罰這種傳統的教育理念不一定適合現代的教育。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需要懲罰,教育講究因材施教。但是,如果非要進行處罰,一定要站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
看看《行為改變技術》這本書吧,會給你答案。學生犯錯誤,要看是什麼錯誤,不同的錯誤類型、程度,對待方式也不一樣。如果你是老師,真的要看這類書,也有叫「行為矯正」的。
處罰的教育目的應該在處罰之前就確定好的,處罰就是有意義的。為什麼一定要想著去懲罰學生呢,而不嘗試著去換一種方式,表揚好的現象不是一樣等於處罰不好的現象嗎?
打之前先說服他,讓他被打的心服口服,冥頑不化的,不用廢話,先打了,在告訴家長罵頓家長。
懲罰的目的不是懲罰,教育需要懲罰,但最有效的教育是要觸及學生的心靈。
老師可以懲罰學生,這是什麼道理?
不喜歡歸不喜歡,反對歸反對,教育歸教育,……,為什麼要和懲罰扯在一起?另外,告訴你一個我今年碰到的小故事:
一天和我的初中班主任(今年已經七十多了,是個極重感情的人)聊起了當年的校園生活,他老人家一直對自己當年的一些教育方式不能釋懷,自責過於嚴苛、急火,他對我說:「以前我經常罰你們跑操場,現在想起來覺得對你們太嚴苛了,你也被罰過,……」
我實話實說:「我一點印象都沒有啊。」
回憶了一下,也思考了一下,我說:「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對話,當時,大人不知道小孩子是怎麼想的,現在可以相互了解了。」
他問:「那時候,你是怎麼想的?會恨老師嗎?」
我說:「坦白講,那時候我一心想的是玩,根本沒在意這些,現在早就沒印象了。我知道那是懲罰,可能大人不知道小孩子的想法。」不論是不是體罰,總之懲罰不該成為教育的方式,教育也分事前事中和事後,教育人的關鍵應該在前兩個階段,事後教育尤其是以懲罰為主導的事後教育不是一種好的形式。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教育方式,非要懲罰,也應當事先立定獎懲標準,就像學校在要求老師達到一定教學目標時也要給達標與否的獎懲激勵一樣,否則,事後立規矩,對被教育者是很受傷的。
第一次犯錯原諒他 他就不敢做第二次了
小孩子一門科的學習成績不好,只能說明他不喜歡那門科的老師,至於他為什麼不喜歡?當老師的該自己反思。我單純的覺得成年人拿自己的錯誤強加給孩子,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恰恰很多中國的老師總是喜歡犯這種低級錯誤。
推薦閱讀:
※下課了,老師下來和我們前面幾個同學聊天,為什麼我不敢看著她?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教育不公平?有什麼實際的解決辦法?
※Grit 堅毅的教育理念,想聽聽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