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一支被嚴重低估的文化股票
(一)如果文化也有估值,那麼李商隱就是一支被嚴重低估的股票。
天才有三種。第一種是太陽,光芒萬丈,直撲面門,才華橫溢,才氣逼人,你能夠直接感受他的炙熱、他的光芒;第二種是燦爛星河,只有夜深人定的時候,一切思緒都塵埃落定之後,你才能感受到她的璀璨、她的溫婉;第三種是黑洞,無論視力好壞、PM2.5如何、身處何方,你都無法用肉身感官察覺到她的存在。
詩仙李白是第一種,詩聖杜甫是第二種,而李商隱則是第三種——黑洞一般的存在,由於其密度太大,引力超大,其光芒都無法逃離,還引起周邊的時空扭曲。
(二)認識杜甫,我們花了55年,而認識李商隱則需要1100年的時間。
只消一個照面,李白的才氣就打動了他一生中的貴人——賀知章。已經身居高位、年屆八旬的賀知章,在長安的紫極宮第一次見到李白,三言五語就徹底征服了,並稱李白為「謫仙人」,意思是從天上下來的仙人,這也是後世稱李白為「詩仙」的源頭。第二天就把他推薦給了當時的皇帝,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李白,授李白「翰林供奉」。有史為證: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直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金龜換酒,又是一段佳話,有興趣者可自行谷歌。
認識杜甫就沒那麼容易了。
杜甫生前是個官二代,靠著祖蔭庇護在官場混的一般,與現在的官二代們不一樣的是:他還是個勤奮的自媒體人,藉助詩歌筆硯小紙條,在官宦圈和文化圈裡不停的跟人推杯換盞、互粉留言、點贊搞基、相互吹捧。但粉絲數非常可憐,是唐朝幾十萬自媒體公眾號中默默無聞的一個小號。所幸的是杜甫沒有放棄寫作,不求聞達,只問耕耘,能寫作就是寫作最好的回報,不得不佩服糟老頭身上的這種特質!(作為奶爸的心聲是:生子當如杜少陵)
杜甫死後的55年,有一個叫元稹(zhen)的人,沒錯,就是那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小情種,偶然發現了這個小破號。
他隨手戳了進去,連讀了幾篇,不禁大吃一驚:神跡!這是神跡啊!這貨是多麼偉大的一個詩人啊!自此糟老頭的作品才為世人所賞識,作品得以流傳。
要認識李商隱就更不容易了。
貌似:他生前就已經名滿天下,晚唐時期和歷史後人對他的評價也不低。
其實不然:李商隱的天才,但無論是當時的農耕文明,還是其後的工業文明都無法全部理解。當時的人並不能全讀懂,但又覺得很厲害,就乾脆稱之為「朦朧詩」,「朦朧」就是「不明覺厲」的祖師爺。
在農耕文明,技術和文化的關係是,文化的速度壓制著技術的速度;而進入到信息文明之後,二者關係發生了巨大的逆轉——技術的速度太快,以至於文化追趕不上,造成了文化的撕裂和人文精神上的分裂。
說白了,李商隱的文化境界太超前了,當時的技術無法全部解析,只有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進入到信息文明時代,才出現了能夠解析和破譯李商隱天才的技術。就如同黑洞一樣,她一直都在,我們肉身感官無法感知,直到有一天我們積累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先進的觀測手段,才驚奇的發現黑洞的存在。
是的,我們終於有機會藉助信息時代的技術,來理解李商隱的天才了。
(三)李商隱是高維文明
唐代的一流詩人,講究的是詩畫一體,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幅畫也是一首詩。以柳宗元的《江雪》為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讀完之後,立刻在頭腦中呈現出一幅畫面,一幅標準的中國山水畫。同樣,你看了這樣一幅畫之後,立刻在腦海里蹦出一首詩:「千山鳥飛絕…」這就是一流藝術家所追求的意境。再來感受一下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境悠遠的一幅畫面,一幅二維畫卷,是的,他們的詩是二維的。
超一流詩人的作品是三維的。李白的《將進酒》: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我們可以想像:李白就像一架自帶攝像功能的超級無人飛機,隨心所欲的切換鏡頭,一會離地九萬里俯視鳥瞰全景,一會特寫鏡頭抓拍到父母頭上的銀絲根根。。。
這種拍攝手法,即便是在今天看來也是匪夷所思的,就算好萊塢要完成這樣的作品,也必須要靠電腦數字技術的後期製作,我能說「借問萊塢誰得似,可憐伯格倚電腦」嗎?(好萊塢導演:皮爾斯伯格)這種想像力和表達力在腦中瞬間噴薄而出,在一千年前,那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跨越時代的詩人是四維的,多了一維時間軸。杜甫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一生流傳下來1500多首詩,如果按照時間軸把這些作品穿起來,那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紀錄片:
內容豐富:有戰火紛飛的戰爭歲月,有嫉惡如仇的政治畫卷,有社會現實的生活題材,有依依不捨的兒女親情,有寄情山水的田園風光,更細分的有繪畫、音樂、建築、 舞蹈、用具和農業不一等等。
形式上更是奄有眾長,兼工各體,並能推陳出新,別開生面:其五言古詩,開唐代五古境界;七言古詩長於陳述意見,感情豪放;其五、七言律詩功力極高;還有許多五言排律,時人律詩很少能超過它們。
有趣的是:這糟老頭寫詩時特別愛八卦,標明當時背景、事由、緣起,這些輔助文字,如同參考文獻一般,像互聯網的鏈接一樣指向了當時一個個的歷史事件。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1500個當時的歷史片段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串到一起,當時的說法叫編年體,現在的說法叫做紀錄片,這是一部偉大的紀錄片,記錄了當時這個星球上最大的經濟體、最自信的政治體由盛極而衰的整個歷程,輝煌浩蕩,慘不忍睹啊!這要是讓陳凱歌拍,又能給拍砸了!
跨越了時代的是四維選手,而超越了農耕文明的選手是五維的、更高維度的。李商隱就是這樣的天才。前文提到「朦朧詩」,其本質是李商隱的詩是一個五維、六維的作品,而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極限是三維、四維。當一個三維、四維的大腦去理解五維、六維的作品時,就感到很吃力,似懂非懂,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來一首《夜雨寄北》感受下: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全詩很短,不含標點符號共計28個字。但要說明白,可能2800個字也不夠,我傾其所有,儘可能說明白。
這是詩人寫給自己妻子的一首詩。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詩人自己到四川出差,妻子寫信問:啥時候回來呀?詩人說:事沒辦完,不知何時能歸。我的思念就像四川蜀地的夜雨一樣:悄無聲息的默默流淌,要問思念有多深,明天看看池塘水位漲了多少就知道了,那全都是我的思念。前面這兩句,還算是一個一流詩人的寫法,後兩句就變了。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我也想早點回家,回去之後有太多的話想跟你聊了,從白天能聊到晚上,點著蠟燭接著聊,聊著聊著,燈捻子就歪了,然後我們伸手就剪掉了(這是一個特寫)。咱倆聊的啥呢,聊的就是現在我在四川蜀地出差時對你的思念,就像夜雨一樣無聲的思念。
在後兩句,詩人做了兩次時空穿越,再次藉助電影的鏡頭技術:第一次從當下的此時此景穿越到了未來,未來的家裡;第二次,在那個未來的家裡、未來的場景空間里又穿越到過去的現在。此時,詩人與妻子共同擁有了兩個現在,一個當下的現在,一個是往返穿越虛構的現在。在一個亦真亦幻的現在,時間似乎消失了,空間也消失了,這種感覺妙極了。
這是一種超越四維空間的表現手法。不太容易理解,換種比喻:你睡著了在做夢,你這時候穿越進入到你的夢境中,在你的夢境里,你睡著了,而且也在做夢,這是個夢中夢,而這個夢中夢的場景就是你的現在,你擁有了兩個現在,一個是真實的現在,另一個是從夢中夢走出來的你的現在,是的,你感受是時間消失了,這一刻,應該可以理解「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天才,就是這樣不講理。
(四)本文的宗旨:火前留名召集令
如果「謫仙人」李白,是仙人的一次方,那麼李商隱就是仙人的二次方、三次方,N次方,可以稱李商隱為次方仙。
沒錯,我就是來抱大腿的,抱李商隱大腿!
鄙人要開李商隱專欄了,本著火前留名的宗旨,現在誠招李商隱創作合伙人,無論您身處何方,薪水幾噸,凡有志抱大腿者,無論其繪畫、音樂、Coder、文字、按摩、針灸、廚師、住持、某二代者,均可與吾聯誼,共襄大業!
關注本欄目,即算報名。
推薦閱讀:
※誰,將撕開BAT已固化的互聯網版圖
※精讀《唐詩三百首》001(張九齡《感遇》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書中為什麼要褒李貶杜?
※唐詩宋詞如果不會背誦,是不是看了也白看?
※為什麼說「魏晉人物晚唐詩」最能代表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