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日本口音的漢語(普通話)之議

題圖是鏡音鈴、GUMI的《1 2 fun club》(いーあるふぁんくらぶ)歌曲,圖的正中央明顯是「我愛你」(Wǒ ài nǐ)在日語音系的條件下儘可能貼切普通話的發音(像「我愛你」這種還算是貼切度比較高的,除了聲調的信息被丟失)。

有些人(特別是台灣人)可能看過LoveLive!的繆斯的配音聲優新田惠海(Xīntián Huìhǎi)、內田彩(Nèitián Cǎi)、飯田裡穗(Fàntián Lǐsuì)、堀繪梨子(Kū Huìlízǐ,藝名為Pile)對台灣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使用中文祝賀的視頻(sm28171421),其中Pile算是個奇葩,為什麼?後文將會提及。

我們先研究下日語的音系:

母音:有長短對立,分別有[a? i ? e o]五種

輔音:[p b m ? t d n ? s ? ? ? ? ? ? ? j k ɡ ? ? ? h],其中清音對送氣與否不敏感,[m n ? ?]可以在一定輔音前面或末尾出現(假名寫成ん、ン),[? ? ? ? ?]作為[s ? ? n h]的變體,出現在[i j]的前面。

可以使用介音[j ?],不過後者通常只用於表記外來語或特殊發音時用。

(下文中,用<>括的表示漢語拼音。)

這樣,我們就可以先吐槽<j q x>和<zh ch sh>的發音了,畢竟日語里不存在[?? ??? ?]的音,發起來會比較困難點。但是——

介音怎麼可以忽視啊!!!介音怎麼可以忽視啊!!!介音怎麼可以忽視啊!!!

普通話的<j q x>後面只能跟<i ü>起首的韻母,<zh ch sh>除了<zhi chi shi>里的<-i>實際為舌尖母音外,情況正好相反。事實上,一些比較嚴謹的日本書籍,對於描述漢語的發音時已經能區分這兩種了,不過是以介音做文章,比如:

張江<Zhāngjiāng>(チャンチアン)

畢竟並沒有規定一個漢字最多只能佔兩拍,像這種表記,你讓日本人念一下,中國人或許也能大致聽出這個讀音。不過,話說回來,不嚴謹的還是有許多,像上面的例子,也有寫成「チャンチャン」的(以為你在擊鼓啊鏘鏘鏘的……),大多日本人會發成<j q x>一類的音,有少數人可能明白<zh ch sh>後面不會跟<i ü>兩種介音,但是無法在片假名拼寫上作區分,一併發成<zh ch sh>的也有。

這四位配音演員開頭都有「祝大家」三個字,前面三位「祝」字聲母發成<j>了,而Pile則將「家」的聲母發成<zh>了,是不折不扣的後者的少數類。

說到<r>,普通話有[? ?]擦音和近音的兩種變體。然而,日語里最能夠貼切的只有可憐的[?]了,<l>聲母也是如此,造成這兩種音不分。此外,更沒有舌尖母音<-i>能夠與之相貼切,更加可憐地只好把「日」發成「リー」的音,每次聽到一些日本人的自我介紹時,常常發成「立本人」之類的音,假如第一時間內沒能反應的話那可就不好說了。

(此處插入不相關的:中古漢語「日」等字的聲母,現在普通話是<r>,上海話則是[?(白讀) z(文讀)],而日語吳音對應ナ行,漢音對應ザ行,莫非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吧。)

至於送氣與否的問題,日語在詞首送氣的可能性比詞中、詞尾高(並不絕對,取決於說話人的語氣和心情)。由於日語主要靠清濁對立,普通話正好也沒有這點,故不送氣音<b d g j zh z>之類發成濁音也並無大礙,雖然聽上去就不那麼的地道了。

<h>這個聲母問題不大,只是發音是[x],與日語的[h]略有差別。但是,如果<h>後面跟的是<u>起首的韻母,可能會變成[?]了,也就是發成「フ」一系列的音(不過事實上,也有日本人把フ念成[h?],只是開口度略小),這樣一來,像「湖州」、「福州」這兩個詞的發音的區分也有些困難了。

【前往文章總目錄表】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日本歌手上北健?
日語中人名的昵稱是怎麼起的?
日文和中文繁體字中糸部的正確寫法是?
學不好日語?那是因為沒有像戀愛那樣瘋狂

TAG:日语 | 汉语 | 对外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