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美國人還有一部反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

提到美國的電影,尤其是那些怪獸,冒險,驚悚、災難類型的大作電影,無一不凸顯出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

我們不如先拋開電影聊一聊什麼叫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

個人英雄主義可謂是深入到美國文化的精髓之中,美國人不像中國以及亞洲其它儒家文化圈的國家,美國人的個人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是極其強烈的。

首先歐美社會裡並沒有亞洲儒家文化圈國家中的「家庭本位」,我們知道在日本社會中,家庭里的等級觀念,家長作派比中國還要厲害許多。

而在美國社會,孩子到了法定年齡就要完全在經濟上和生活上脫離父母和家庭的撫養,不論自己生活多麼困難,美國人也無需承擔家庭所強調的孝道和親戚之間的禮節,在這樣一種環境下,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價值觀、人生追求,婚姻大事、事業選擇完完全全要自己主宰,任何人沒有干涉的權力,同時美國人從小便養成了獨立思考,獨立面對困難,不依靠外界和來自於父母先天的庇護的習慣。

不論是政治還是電影藝術都是一個國家文化的內在反映,正如中國的電影里強調的集體主義,甘於犧牲,吃苦耐勞是歌頌深入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品質,美國電影里的個人英雄主義同樣也是一曲曲讚歌,歌頌著美國人的獨立、勇敢、自由、民主的文化品質,同時表明美國人對於人權和自由的意識非常強烈和敏感。

第二,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不論是美國人還是美國電影都體現出強烈的救贖主義,不論是在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災難片,怪獸片還是冒險片里,主角不僅僅要展現出自己獨立,勇敢的個人英雄主義,同時他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或是為了愛人而戰鬥,往往要拯救許多弱小的平民和無辜的人士,甚至要拯救世界,拯救全人類。

個人英雄主義與美國對民主、自由、人權的傳統文化以及基督教中救贖主義的宗教色彩相結合,於是發展出一部部超越現實,大氣磅礴的個人英雄主義大片。

但是如果你把思維充分浸沒在美國文化的熏陶之後,戴上美國人的文化眼鏡去看美國大片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發現這種東西已經離譜到快成「抗日神劇」了。

所以今天要說的這部《迷霧》就是美國人來反思瘋狂肆虐越來越誇大的個人英雄主義。

為了照顧很多沒看過這部電影的讀者,我就先簡單敘述一下劇情。首先這個不是最新上映的電影,是2007年的。

男主角和他的兒子以及鄰居來超市購物,然而由於軍方進行的一項秘密生化實驗的事故,大量神秘煙霧吞沒了整座城市,煙霧裡還隱藏了巨量從異世界過來的怪物,男主和他的兒子以及一大批來超市購物的人躲在超市裡反鎖門窗,望著窗外的迷霧不敢出去。

男主和其他幾個人在檢查發電機情況的時候遭遇巨型章魚怪物襲擊,像無數怪物災難片的套路一樣,一位無辜小哥怒送一血。這時男主幾人把剛才的遭遇向超市裡的人描述,大家表示將信將疑,並且有幾位不怕死的人表示想要出去一探究竟。他們用繩子系住自己的身體,以防出現危險,超市裡面的人可以把他們拉回去。

然而突然一股神力拚命地拽著繩子,等他們拉回來發現已是被怪物吃的殘缺不全的屍體。這幅場景讓超市裡避難的所有人都驚呆,並且終於相信了迷霧中隱藏的巨量可怕而又未知的怪物的事實。

接下來男主和超市的眾人便開始用裝有貓糧沉重的袋子堆積起來加固玻璃,然而晚上的時候,超市的燈光吸引來大量昆蟲以及捕食昆蟲的翼龍,主角帶領著幾個人和這些翼龍戰鬥,在又犧牲了幾個人的情況下,他們抵禦住了這一波攻擊。

翼龍撞破玻璃雖然沒有擊垮超市這個陣地,卻擊破了眾人的信仰,讓眾人覺得待在這裡等待救援也是會死的,這時候眾人之中一個宗教狂熱者的女人出現,她站了出來,用著在我們看來荒謬無比的神鬼上帝理論解釋著這一切,甚至還要主張獻祭,控制了其它人的信仰。

於是超市裡的眾人形成了兩派,一派是宗教狂熱者和絕大部分被她迷惑了的人,另一派是男主和其它幾個不相信宗教狂熱者的人,於是他們主張離開超市,開車尋找生路。然而男主想要出門遭到了宗教狂熱者的阻攔,並且號召眾人把男主一行人獻祭。

男主的一個隊友用手槍打死了宗教狂熱者,看到這裡可謂是令觀眾拍手稱快,接著男主一行人離開超市,駕駛汽車朝遠方駛去。然而最終汽車開到沒油,一路上儘是慘死的人,昔日溫馨的城鎮現在已化作人間煉獄,男主覺得幾個人被怪物吃了還不如自盡,於是用手槍打死了自己的兒子和同行的三人,然而卻因為子彈不夠,沒有辦法自殺,於是打開車門迎接著怪物的到來。

於是迎來了這部電影最諷刺也是最有意義最亮的結局,遠方來的並不是怪物而是政府派來的救援軍隊,怪物全部被消滅,迷霧已驅散,只留下跪在地上已精神崩潰,痛苦不已的男主。

大多數人稱讚這個電影都是因為這個非常有水平有諷刺意義的結局,實際上不全是,整部電影除了和典型的怪物災難片一樣的劇情結構,比較俗套以及怪物特效做的略廉價(這一點電影紀錄片也說了錢的問題),關於反個人英雄主義並不是結局直接突兀地反轉,其實這一點從前面的細節就有體現。

1.男主遭遇怪物襲擊之後,有幾個不信的人表示想要出去一探究竟。

一般美國災難片里送血的人都是那些無勇無謀或者言聽計從,非常無辜的,但是這部電影里竟然出現了這些比主角要勇敢,獨立的人,而且前期主角一直在眾人之中處於比較低調,悶聲不說話的類型,並不像一般的災難片,迅速成為智勇雙全的領袖。而那些送血的所謂「勇敢」、「逞英雄的人」被瞬間殺死,其實為反個人英雄主義的主題進行了鋪墊。

2.起初超市裡的人開始團結並且制定了嚴謹的防守計劃

一般美國個人英雄主義電影里的主角往往是孤身一人,或者和少量幾個隊友,很少看到這種整個超市裡幾十個待在一起共同面對災難怪物的。然而前期這裡的人一起搬運貓糧,加固玻璃,體現了很好的團隊合作和群體意識,而且男主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員,別說是眾人的領袖,連存在感甚至都沒有,這與許多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大不一樣,也可以算作一個鋪墊。

男主在超市裡待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出去自己尋找出路呢?一方面是因為宗教狂熱女人的出現,很可能某天自己或者兒子要成為被獻祭的對象,另一方面是這部電影所要反思的美國人骨子裡的個人英雄主義。在危難和絕望面前,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來維持自己的精神,超市裡絕大部分人危難面前丟失了信仰,在男主看來,他們只能苟且偷生,維持住一分一秒的安全感,不去與命運抗爭,最終是逃避不了厄運的。

男主選擇了信仰自己,並帶領一群人駕駛汽車求生,然而汽車開到燃油耗盡仍然未能逃離這片迷霧,促使他選擇開槍打死所有人並且自殺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他看到了那個如此龐大的超級巨型怪物,從他們的汽車前面走過,他絕望,因為他信仰自己,憑他自己的力量哪怕有再厲害的武器和力量仍然無法敵過,所以他的信仰崩潰,只剩下絕望,這也是他為什麼不選擇等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因為這種個人英雄主義信仰自己的人,從來沒有想過別人會來救他們。

另一方面,他不僅僅要自殺,還要替同行的三個人和他的兒子的生命做主,這是一種救贖主義,他認為相比被怪物吃掉那種痛苦和恐懼,不如自盡死得痛快一些,於是他自作主張結束了其他幾個人的生命,這是一種救贖主義的色彩。

隨後軍方的救援隊伍趕到,這個結局是一種非常明顯諷刺色彩,如果是簡單的悲劇,那直接讓男主一行人全部掛掉結束就可以了,偏偏是男主得救了,還是在剛剛把兒子和其他一行的戰友打死以後不到3分鐘,救援軍隊就來了,這是一種強烈的諷刺色彩。觀眾看到這裡嘲笑、責備男主的心情我想也是遠遠蓋過悲哀和難過的心情的。

以往的美國大片里,政府和軍方以及大眾的力量往往是失靈和無能的,只剩下主角和超級英雄們一個人拯救國家拯救世界,但是這部電影的結局告訴我們,在危難面前,相信外界的力量會來救你或者依靠群體的力量,也是可以成功的。一個人逞一時之勇卻害了自己害了兒子,害了相信你的所有人。

結尾還有一個有趣的橋段,在迷霧剛開始彌散的時候,一位母親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一個人在家中發生危險,於是隻身一人闖入迷霧中,最後沒有發生危險,反而和兒子一起被趕來救援的軍方拯救。

關於這一點,有人說這部電影里女巫信仰上帝尚能苟延殘喘,最終必定難逃厄運,丟失信仰的眾人也必定要陪葬,男主信仰自己的也失敗了,只有像為了兒子隻身闖入迷霧的女人一樣信仰愛才獲救。我並不太認同這個觀點,首先在美國人的文化中強調愛,強調大愛面前的無私無畏,本身就有點Chinglish的感覺。個人認為這一點是為了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不確定的,坐以待斃會死,勇往直前也是會死的,陰錯陽差的反而活下來了。

所以這部電影想要傳遞給我們的價值觀是,個人英雄主義本身沒有問題,勇敢,獨立,救贖也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是個人英雄主義不能被神化,勇往直前,承擔起超級英雄一樣的角色,會成功,但是同樣也是有可能會敗的很慘。這無疑是給那些瘋狂神化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當頭一棒。

政治方針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近些年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充當世界警察,不斷干涉他國內政,推行其引以為豪的人權自由和美式民主,結果不論是招惹了恐怖組織以及在中東地區無休止捲入的戰爭,都給美國人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大到911事件,小到人質綁架事件。除去為了國家的利益和金錢,美國人文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救贖主義仍然也是重要的一個因素。

最後用調侃結局的一句話收尾:這部影片告訴我們,發生危難,還是要相信黨和政府啊!

文章原創首發於公眾號,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半圓儀。

推薦閱讀:

豆瓣8.8分,看了7天都恢復不了心情的電影,我只服這部!
有哪些電影像[白日夢想家]一樣:風景美,鏡頭美,音樂美?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美軍單兵武器(上)
從《拯救大兵瑞恩》中看二戰美軍諾曼底登陸裝備

TAG:影视评论 | 美国电影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