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貝爾斯:哲學思維就是學會死亡
01-24
卡爾?雅斯貝爾斯是存在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883年生於德國奧登堡。最初在海德堡、慕尼黑學習法律,後來在柏林、哥廷根與海德堡學習醫學。1909年以《思念家鄉與犯罪行為》的著作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成為海德堡大學精神病理學編外講師。在胡塞爾的影響下,他於1913年發表了探討各種心理學方法的《普通精神病理學》,於1919年發表了《世界觀的心理學》;這本著作是探討各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宣揚存在主義的,標誌著他從醫學到哲學的過渡。
推薦閱讀:
1921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932年發表了他的主要著作《哲學》(三卷本),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存在主義的基本思想,表現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進行瘋狂冒險,以求免於毀滅的反動願望。
1937年因為他的妻子蓋爾特魯德是猶太人,被納粹政府解除大學教授職務,僑居瑞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他回到德國,被資產階級報刊吹捧為「反法西斯的英雄」,並於1946年任海德堡大學榮譽評議員。雅斯貝爾斯於1948年遷居瑞士,任巴塞爾大學哲學教授,並取得了瑞士國籍。1958年以他那本鼓吹侵略戰爭的《原子彈與人類的未來》,獲得了所謂「德國出版業和平獎金」。1969年去世。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資產階級受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強烈震蕩妄圖捲土重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雅斯貝爾斯的存在主義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秉承著胡塞爾和克爾凱郭爾、尼采和晚期謝林的運動衣缽形成的。
他的哲學思維方法來源於胡塞爾的描述現象學方法;他所描述的資產階級頹喪情緒,諸如「病態心理」、「邊緣狀況」、「死裡求生」等等,都是克爾凱郭爾思想的進一步發揮。雅斯貝爾斯在他的《我的走向哲學的道路》里承認,「1914年以來對於每個人都發生過個人生存的震動,我的哲學思維在此期間決未遭受過任何破壞。危難極境、邊緣狀況自來是我的哲學思維的源泉」。存在主義所說的「存在」,不是指客觀世界的存在,而是指主觀精神的存在。存在主義從人的主觀精神狀態,從情緒、衝動、意志、生活體驗、煩惱意識、畏懼感情、悲觀情調等等去強調主觀精神的第一性,雅斯貝爾斯認為,這種「存在」是不能用概念把握,而只能加以體驗的。他說,「我似乎是一種持久的東西,但關於我本身,我決不能說我是什麼」;「存在哲學如果以為自己又認識到人是什麼,那也就會立刻遭到失敗」。
雅斯貝爾斯在其《哲學》中詳盡地敘述了人所體驗的三種存在方式:一、客體存在。他認為,人們首先是在各種各樣的時空客體中把握存在的,對時空客體的研究是各門科學的事情。他貶低科學知識,否認科學不斷深入認識世界的能力,認為科學只能不充分地把握「真正存在的東西」,而不能得到統一的、完整的世界圖景,只有「真正哲學的窺測世界」才能超越各門科學的界限。二、自我存在。
雅斯貝爾斯認為,哲學思維以「闡明實存」為課題,這個課題就是闡明自我,闡明我們的實存。他宣揚一種反求諸己、不假於外的主觀唯心論,認為我們的存在從來都不是作為客體給予我們的,而只有通過一次飛躍,我們才能脫離開感性事物的時空世界,進入「自我存在」這個所謂真正實存的世界。三、自在存在。雅斯貝爾斯認為,在自我存在的階段,我有自身也有環境,或者艱苦卓絕,堅持奮鬥,或者精疲力盡,逆來順受,既有快樂也有痛苦,既有恐懼也有希望,還不能自滿自足。
為了得到自滿自足,雅斯貝爾斯主張從自我存在飛向自在存在,從世界飛向上帝。他的形而上學就是要達到這個目標的。他斷言,只有人在認識時空客體的活動中遭到失敗的時候,只有人在實存的自滿自足慾望中遭到失敗的時候,他才會力求達到超越的本質,而密碼就是人們達到自在存在的哲學語言,就是上帝在世界中顯現自身的形象。從開始從事於哲學生涯的時候,雅斯貝爾斯就認為,「哲學思維的根本問題是虛無,是絕對進行毀滅活動的東西,是沒有形態的東西,是死亡。」他把死亡視為生存的最高準則,認為在死亡面前保存下來的重要東西就是生存所完成的東西,甚至於宣稱,「哲學思維就是學會死亡」。通知,周日晚上慧田微課堂會直播一次《電影<算死草>折射出的英美法律文化中的反智主義》主講人是大愚老師,一個遊離在哲學與法學之間的「老司機」,有興趣參加的童鞋,建議提前觀看此電影。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