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一起讀(75):錢鍾書《圍城》
我認為名著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深入」,二是「淺出」。所謂「深入」,指對人性的把握和刻畫要深刻而精準,無論多少年之後的讀者讀起來都有共鳴,在自己身邊都能找到書中的人。所謂「淺出」,指閱歷不夠豐富、思想不夠深刻的讀者,也可以讀,而且能感到它好,而隨著讀者年齡增長,理解力增加,重讀又能讀出更高層次的價值。古代的四大名著和《金瓶梅》,在刻畫人性的深度上不用說了,而即使是理解力較弱的中小學生泛讀,也能讀出趣味:三國中斗將的精彩,水滸中好漢的俠義,西遊中大聖的神通,紅樓中黛玉的笑語,金瓶……這本姑且不說了。
在「淺出」方面,《圍城》是全部著名小說中最契合「網路時代」讀者的口味的:語言明白通暢,風趣幽默,妙語連珠,簡直可以當笑話集看,講的故事也是身邊的事:職場、家庭、愛情,作者的吐槽犀利無比,找「黑人角度」的能力天下無雙,幾乎無一句不是段子。
在「深入」方面,這部寫於四十年代的作品,書中的每個人物,你都能在現實中,在你身邊,找到與之對應的人。作者對中國人了解太深了,一下筆就寫出最典型的姿態,讓你覺得「對對對,我也見過這種人」。而事呢,雖都是最普通平常的事,職場的勾心鬥角,親戚的家長里短,但作者把它寫得深,寫得活,讓你覺得「這事我也見過」,但是「原來他/她當時竟然是這樣想的」。在寫事的過程中,人性的本質全寫出來了。私心、虛偽、算計,這些你以為平日里掩飾得很好的東西——你以為自己待人處事的姿態天衣無縫——經作者輕輕一點,就全給你泄露了。你急著要打疊起言辭來掩飾,又發現這些謊言都早被作者拆得稀巴爛,你目瞪口呆,手足無措,最後只好放棄抵抗,哈哈大笑,當虛偽成為不可能,你反而會有種輕鬆感。
當然輕鬆了,在這種級別的筆力面前,你平時賴以為生的盔甲、盾牌和矛都像玩具一樣可笑,抵抗下去就更可笑,索性全扔到地上:「來吧,你說得很有趣,我仔細聽一聽。」然後你會發現,人性中很多細微隱秘的地方,作者都給精確地點出來了,又是以極其磊落大方的姿態,信口說笑著,揭露給人看。於是你明白,真的人性並不可恥,稀鬆平常,人人都一樣。我們為了讓人高看自己,端著掩飾著,卻不小心露出馬腳,那才可笑。笑過之後,你對自己對別人,認識都更深了,心胸也更豁達包容了,以後再見到別人的庸俗之處,雖然表情依然不方便顯露,但心裡可以偷偷笑笑,卻不以為大罪惡,「這壓根就是人性的通病嘛」,明白了就不苛責。
所以你讀到蘇文紈,讀到李梅亭,讀到孫柔嘉,可能會撇嘴、嘲笑、不喜歡,但當你在現實中見到蘇文紈、李梅亭、孫柔嘉,會覺得熟悉,心裡暗笑,但厭惡感淡了。因為你知道這種人到處都有,世上絕大部分人是庸俗的人,怎麼能對他們要求太高呢?這就是深寫人性作品的好處,它讓讀者對這個世界不再大驚小怪,就像你讀了《金瓶梅》,讀了《戰爭與和平》之後,會覺得每個人都很苦,對從前以為奇葩的人,也能換位著理解了,即使見到值得厭惡的人,也會在厭惡的同時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氣鼓鼓的,覺得他們難以理喻。
故事的主角方鴻漸多半就是你自己,作者寫他筆墨最多,調侃角度最全面,寫他的內心想法,虛榮和小算計,你都會很熟悉,因為你也虛榮,也有小算計,所以你會無可奈何地笑著放下偽裝,然後你發現,作者並不討厭方鴻漸,這是他借趙辛楣的口說出來的,「你不討厭,但並無用處」,這也很像庸庸碌碌,但善良的你啊,然後你細心點,會發現方鴻漸的人格魅力,他是真善良,雖然待人接物都幼稚,但出於本性的厚道做了不少好事,哪怕只是給人留留面子這樣微不足道的善行。你就明白,平庸的人,也可以有可愛之處。當然,方鴻漸的出身、見識、學識、聰明才智,都比普通人強上不少,尤其是幽默風趣、豁達大度,更為你我所不及,那話說回來,如果他並不平庸,他身上有的弱點,我們也有,就更正常了,作者願意笑就笑吧,反正他不是惡意的。
沒錯,作者似乎專寫人的陰暗面,但那並不代表作者內心陰暗,而是只有把這揭出,故事才有趣味。否則人身上光明的一面,每天都表現在外面,人人都差不多,寫它不相當於廢話,有什麼好寫?所以重點放在吐槽了。不過人閃光的一面作者其實也沒少寫,只是因為這時沒法子吐槽,沒那麼醒目。比如方鴻漸的善良寬厚、趙辛楣的慷慨仗義,尤其是毫無黑點的三百六十度女神唐曉芙。用現代的話說,唐曉芙簡直是作者的「親女兒」,作者太疼她了,甚至不忍把她安排到故事的主線去,而是讓她中途退場,留下一個如初戀般完美的印象供人永遠回憶。你看她與方鴻漸分手那段,真讓人肝腸寸斷,多少讀者到現在還在假設如果他倆在一起會怎樣云云呀。作者在吐槽的時候嬉笑怒罵,但在勾勒細膩的感情的時候是用足了心,你看他寫趙辛楣對蘇文紈的痴心,寫方鴻漸和孫柔嘉最後分離之前都還在想著和好,就別提方鴻漸在唐曉芙家樓下淋雨的情景了,都讓讀者心有不忍,眼眶發酸。人性多麼複雜,命運又多麼神秘,人生在世間,還是用一雙頑皮的眼睛四處找找有趣的事情為佳。
所以說這書也有「破我執」的作用,全書最著名的句子「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寫的可不止是婚姻,人在任何一個環境里看其他的環境,都會因距離而只看到輪廓,因為遙遠所以那輪廓可以填充自己浪漫的幻想,當克服九九八十一難終於走到那個環境,才會發現那環境內部的俗陋與骯髒。在方鴻漸他們趕往三閭大學那段,你想不到大學裡有那麼多勾心鬥角,在方鴻漸孫柔嘉回家那段,你想不到家裡也明爭暗鬥,當他倆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你也想不到這倆人會互相傷害到以分開收場。每個地方都是在你抵達之後才發現齟齬齷齪,到了那時你想要脫身又談何容易!而你即使脫身,又往哪去呢?去到哪裡,都不會完全稱心如意。《親密關係》作者說過一切人際關係的不幸都來源於過分的妄想,你明明身處瓦礫之堆,卻偏要要求這裡是美麗的寶塔,然後對左一斷殘垣右一堆瓦片大發脾氣,認為它們不夠壯麗莊嚴,這恐怕就不能說是瓦礫的過錯。《圍城》作者的目的就是打破遠方寶塔的幻影,讓你瞧瞧那些地方實際上都是一片狼藉,這樣你或許就會少點妄想,對身邊的人多些寬容,因為遠處的人沒那麼好,他們相比之下也就沒那麼糟。
只有接受現實的人,才有資格談論理想,否則你那理想只是幻境,如同堂吉訶德對著風車和牧豬女郎異想天開,身邊的人也只好當做童話來聽。《圍城》故事裡有很多喜歡把自己打扮成另一種人的人,他們謊話連篇,說得自己都信,通過欺人和自欺滿足自己「是上一等人」的幻想。這樣的人,你我身邊也有很多啊,說不定你我就是呢,但要搞清楚,想讓自己成為某種類型的人,要做務實的事,像書里那些人那樣浮誇,給像作者這樣目光如炬的人看見,是要被人笑的。可笑並不是罪過,但總會讓人感到慚愧,為了不慚愧,還是做老實人老實事好一些,就算被虛榮浮躁的人當做尋找優越感的「對照組」,也不妨配合他們。被蠢人鄙視,總是比被聰明人鄙視好一些的,雖然我們的身邊,蠢人比聰明人多出許多倍。
聰明人的洞察力,你是很難通過虛偽騙過去的,孫柔嘉在書里算是「角色扮演」能力強的了,也在趙辛楣眼裡一覽無餘,我讀到那段是在幾個月之前,這回我拿起重讀時卻忘了趙辛楣曾經對方鴻漸的提醒,那本來是作者用來給讀者醒目的,我只覺得孫小姐柔弱乖巧,我見猶憐,心裡盼著後面能有個對她好的劇本,等到了後面,缺點全都顯現的時候,我驚得一身冷汗,只慚愧自己是個蠢人,同方鴻漸一樣,沒有趙辛楣的火眼金睛,竟給這小姑娘騙了過去。但外柔內毒,個性剛愎,終不長久,原形畢露之時,就是分道揚鑣之日,後面兩人畢竟殊途,然後故事戛然而止,回味悠長,盡讓讀者去想故事的發展會向何處去。《圍城》這書,韓寒的《三重門》從風格情節和結尾,全仿了去,至少我中學時期,覺得《三重門》相當不錯,至今已十年沒讀,現在如果再翻開,不知體驗會如何。但《圍城》的唐曉芙和《三重門》的susan都是永恆的,她們是我們少年時代分別後便再沒見過的老同學,因為再也不見,所以成為傳說。
推薦閱讀:
※讀《我們仨》有感---By Chunting
※錢鍾書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有幾個人有資格貶低錢鍾書嗎?
※為什麼總那麼多人黑錢鍾書?
※這兩天把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看了,第二段有些不理解,書挺經典,有疑惑請乎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