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沙丁魚:有新鮮的,為什麼要吃罐頭?

對咯,有新鮮的魚吃,為什麼要吃罐頭?這樣說好像有點政治不正確,我是腌制魚類愛好者。

有人可能覺得腌制食物生來就不太優雅,甚至還有點苦情,感覺吃腌制食物的,都得配合「葛優躺」那種。不過營銷學上有個說法,什麼廣告都比不過你童年的某段回憶(所以才有那麼多廣告試圖到你的童年去上演《盜夢空間》)。我這個非主流愛好也來自某段童年經歷,「葡國老人牌」罐頭沙丁魚就是我對腌制魚類所有好感的來源。

  • ▲ 葡國老人牌罐頭,在國內很容易買到(圖片來自網路)

將海鮮製作成罐頭保存這門技術其實歷史悠久,1810 年左右就有了,發明者是法國人尼古拉斯·阿柏特( Nicolas Appert )。阿柏特發明出的這種把海鮮加熱再封存於容器中的做法,解決了當時長期在外征戰的法國軍隊口糧問題,他因此還獲得拿破崙頒發的 12,000 法郎獎金(查到一位英國網友的估算,1800 年法郎購買力約相當於現在 2.7 美元,所以這筆獎金大約相當於現在 32,400 美元,還算不錯了)。

過了幾年,也是來自法國的約瑟夫·科林( Joseph Colin )開創了沙丁魚罐頭,之後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漁民也開始用同樣方法製作鮭魚罐頭,再後來,移民到美國的義大利人又開始製作金槍魚罐頭。現在沙丁魚、金槍魚、鮭魚這幾款依然是我們最經常吃到的海鮮罐頭,在國內不太常見的章魚罐頭和青口罐頭,味道也極其驚艷。

▲ 罐頭橄欖油浸青口(圖片 ? 吃很重要 × C )

▲ 罐頭沙丁魚(圖片 ? 吃很重要 × C )

製作海鮮罐頭通常需要進行兩次加熱步驟。第一次加熱在封口前進行,主要為了去除海鮮原料的水分;第二次是在封口後進行,主要目的是殺菌。這樣製成的罐頭,無須冷藏也能被長久保存,而且能把營養物質鎖死。

比如沙丁魚罐頭就富含 Omega-3 脂肪酸,那是一種人類身體需要、但必須通過外部攝取的營養物質(大部分魚類罐頭都含這個,金槍魚罐頭是例外)。第二次加熱過程中,魚肉的骨頭也會被軟化,所以能隨著魚肉一起被直接吃掉,而這些骨頭的鈣質含量相比新鮮魚類也是呈指數級增長。還是以罐頭沙丁魚為例,巴掌大的罐頭凈重通常是 120 克,這些魚和骨頭就足以提供成人半天所需的鈣質量。

▲ 「MINERVA」 是一個自 1942 年起生產罐頭魚的葡萄牙品牌,名字「米涅娃」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羅馬名(圖片來自網路)

▲ 「MINERVA」 一款沙丁魚背面標柱的營養成分(圖片 ? 吃很重要 × C )

美國人的罐頭魚文化,在 1920 年代有點停滯了(沒有具體查證原因,但是罐頭魚經常被用於佐酒,而美國政府於 1917 年頒布了禁酒令,禁酒正是從 1920 年開始實施),罐頭鼻祖法國人似乎也沒有花多少心思搞這個,於是挑起罐頭魚這桿大旗的,事實上是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冰島、瑞典等幾個歐洲國家。

從海鮮罐頭的豐富性來看,西班牙和葡萄牙出產的品類可能是最多的,另外高檔優質一點的罐頭魚,常常也產自這兩國。西葡兩國的罐頭魚製造者(通常以家庭企業為組織形式)很多依然保留最傳統的捕魚方法,在製作罐頭過程中也頗花心思,對不同海鮮添加不同的佐料,組合出 SKU 多到數不過來的罐頭產品。罐頭所使用的魚的季節、海域、部位,所做罐頭過程中添加什麼種類的糖、鹽、油、醋、辣椒,制時長等等均有講究,這些變數互相作用,共同組合出質地風味各異的產品。

不要太小瞧製作罐頭這事。每一個罐頭背後都有我們看不見的廚師躲在背後,他們不僅料理出的美味,而且還讓美味能夠被複制。經過多年發展,罐頭魚完完全全自成一個體系,所以罐頭魚已經很少單獨出場,通常一出場就這種架勢——

▲ 里斯本當地知名老店 「Conserveira de Lisboa」 里,主要銷售自己三個自有品牌的產品( TRICANA, MINOR, PRATA DO MAR ),這家有追求的店還花了三年時間,在維持傳統形象的情況下,請設計師將全線產品包裝翻新了一遍…(圖片 ? thedieline.com

走進一家西班牙或者葡萄牙有歷史的罐頭魚專賣店,你一定能馬上直觀感受到採購罐頭魚的最大樂趣(即使你本來並不想買,在那些貨架子面前一定也會停下來看一眼):在五顏六色的罐頭堆里找上 15 分鐘甚至半小時,期間可能還會遇到選擇困難症,最後滿心歡喜地將精挑細選出的幾款抱回家。堪稱一場「視覺與美味的盛宴」。想想火鍋或者吃小龍蝦,讓你爽到的不就是類似的形式感么。

和很多時尚領域產品的發展路徑類似,曾經的軍用產品,經過變化和升華,也逐漸被普通大眾喜愛。在沒有冰箱之前,罐頭魚是一種低成本獲取營養的手段(即使在今天,普通罐頭魚的價格都不算高,一罐 4.5 歐左右的沙丁魚罐頭質量就已經很不錯),最早食用這些罐頭海鮮的人最早是軍人,此外是登山愛好者、戶外工作人士,然後還有要出去上學上班一天的學生黨打工仔,到後來乾脆變成節日送禮佳品。

▲ 「Conserveira de Lisboa」 店內提供禮品包裝服務(圖片 ? 吃很重要 × C )

罐頭魚文化的內涵發展又發展,近幾年吃罐頭魚甚至還略有點時髦了。不僅在罐頭文化底蘊本來就豐厚的葡萄牙、西班牙被玩復古的年輕人重新賦予活力,在具風向標意義的倫敦、巴黎和紐約,也出現了專門吃罐頭的「罐頭吧」(在澳門剛剛也開了一家,國內其他城市有沒有不太清楚)。那些吃罐頭魚的人兒們不僅一點不苦情,很多還是渾身上下散發著 effortless chic 氣息、你願意坐那盯著他/她看一晚上的那種。

但罐頭魚有一點特別好,可上可下。

當作為前菜出現在那些正式餐館時,罐頭魚被製作成類似西班牙 tapas 的樣貌被端上檯面(之前寫過的鳳尾魚吃法也是類似)。沙丁魚或者馬鮫魚被仔細地擺盤過,配合面白、香蔥、檸檬汁,盤子下墊上亞麻餐墊,旁邊再放上一杯白葡萄酒,就是一標準 fine dinning 套路。巴黎某些餐館即使不專門販售罐頭,也會備有罐頭魚菜單(其實魚子醬也是罐頭海鮮製品的一類),這些單子不僅種類繁多,還跟酒單似地講究年份——這款魚是 1992 年、那款是 1998 年的,這樣的罐頭魚價格有時候可以高至 35 美元一份。

▲ 里斯本頗受歡迎的罐頭吧 「Sol e Pesca」(上圖 ? 吃很重要 × C | 下圖來自網路)

還有一類罐頭魚吧風格比較街頭,有點居酒屋的意思。同樣以林林總總的罐頭為主題,畫風從穿著休閑西裝的時尚白領,換成手臂上紋身,嘴唇邊掛一大圈鬍子,後腦勺頂著丸子頭的文創工作者形狀。罐頭吧既是當地年輕人周末聚會據點,又不時被慕名而來的遊客光顧。大家迅速點倆啤酒,端著盛有罐頭魚的盤子,站在街角大聲聊天,還必須人擠人。

反正,吃罐頭魚這事註定不是什麼大眾飲食項目。如果可以吃鮮的,為什麼要吃罐頭呢?但我覺得有意義的恰好就在這裡,吃不到鮮的時候,罐頭魚還能給你一點鮮的刺激。在健康有機飲食的大潮流下,吃罐頭魚相比之下就像一種暗黑亞文化:你可能有興趣試試,但又清楚自己不會長期依賴它。

怎麼說呢,像是一種偷歡的感覺?

一些店址

Conserveira de Lisboa(總店)

地址: Rua dos Bacalhoeiros, 34, 1100-071 Lisboa, Portugal

電話: +351 218 864 009

營業時間: 9AM-7PM

Sol e Pesca

地址: R. Nova do Carvalho 44, 1200 Lisboa, Portugal

電話: +351 21 346 7203

營業時間: 12PM–2AM

參考材料

1. 題圖來自 Flickr/jules (CC BY 2.0)

2. 「Tincan: the restaurant serving only tinned fish」, Amy Fleming, The Guardian

3. 「Spanish Conservas: Gourmet Food? It』s in the Can」, Paula Mourenza, culinarybackstreets.com

4. 「On Food and Cooking: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 Harold McGee

在微信上訂閱《吃很重要》

公眾號:wehavetoeat / 吃很重要

轉載:轉之前請先打聲招呼我好多謝你

郵箱:wehavetoeat-at-gmail.com


推薦閱讀:

☆深夜放毒☆ 舌尖上的紋身
孤獨的人更要吃好飯
味博士:蜂蜜不再單一的泡水了,還能這樣吃!
假裝在山西
?喝上一杯下午茶

TAG:美食 | 葡萄牙 | 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