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原配與小三撕逼大戰之謎

(標題的圖片為D. G. 羅賽蒂的」Fair Rosamund「

今天想要來講一下英國中世紀的一段有名的原配與小三撕逼大戰。

(註:此文有關歷史與女性,無關藝術,少量畫評,長且無聊)

還記得上次講阿瑟·修斯時提到的一副」Fair Rosamund「

這幅畫的女主角就是所謂的」Fair Rosamund「,歷史上也稱羅薩蒙·克利芙德(Rosamund Clifford)。她就是這場原配與小三之戰中的小三。不過這位小三不但沒被千夫所指,反倒成為了十九世紀的一群痴迷中世紀畫家的經典題材。不僅僅修斯畫過她,華特豪斯但丁·加百列·羅賽蒂伯恩·瓊斯伊芙琳·德·摩根(Evelyn de Morgan)等等畫家都畫過她。

(Waterhouse. "Fair Rosamund.")

很久以前瓊瑤阿姨就告訴了我們,當原配不如小三受歡迎時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小三是朵我見猶憐貌美無雙的小白蓮,二則是原配性格強勢」品行敗壞「。這個中世紀的撕逼之戰也非常符合這個瓊瑤故事的標配。

要講好這個故事就得從原配身上講起。原配出生於1122年的阿基坦郡的波多爾市(於現法國之中),教名為埃利諾(Alienor, or Eleanor)。她的父親伯爵威廉十世(William X)是阿基坦與加斯科涅(近法國普瓦捷)的君主,母親沙泰勒羅的埃利諾(Aenor of Chatellerault)也是有名有姓的貴族女兒。阿基坦郡是十二世紀歐洲少有的民風奔放的地域,女子和男子幾乎享受相同的自由,男女之間還可以自由交往。 而阿基坦的埃利諾的父親與祖父更是以他們做騎士的勇猛表現與暴躁脾氣出名,威廉十世還經常與他的領土上的教士與僕從吵架。埃利諾自小就在這樣的風氣下長大,既跟著她父親騎馬察看家族領土,又學習拉丁文與詩歌,可謂是有著女神的標配女漢的脾氣。

在埃利諾十五歲時,她的父親去世了。當時在任的法國皇帝路易斯六世看上了威廉十世留下的領土,就安排她嫁給了自己的次子王儲路易斯,後路易斯七世(另有一種說法是埃利諾遵從父親的遺囑嫁給了路易斯)。看到自己的領土成功地擴張了之後,老路易斯就放心地在一周之後去世了。埃利諾就在12月25日1137年成為了法國皇后。

(埃利諾之墓,手中的書體現她對詩歌與文學的熱愛)

如果這場撕逼之戰就在這裡開始,那麼原配似乎還應該在教條嚴謹的十九世紀得到更多關愛,但是埃利諾怎麼可能忍受這麼俗氣的人生呢。事實上,儘管路易斯與埃利諾看似和睦,還生了兩個女兒,但他們本質上是非常不同的人。埃利諾喜愛詩歌、狩獵和聚會,而路易斯則因為出生為次子從小以為自己會投身教會而習讀《聖經》,他對於喜歡世俗熱鬧的埃利諾來說太過虔誠。他們之間的矛盾更因為埃利諾從未產下男裔變得愈發緊張。

最終矛盾的爆發口是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埃利諾帶著自己的內閣姑娘弗則萊向耶路撒冷出發。據說她和她的軍隊一路上還袒露左乳,打扮得像亞馬遜女戰士(當然大部分史學家都認為這只是謠言)。等埃利諾和路易斯抵達安條克(Antioch, 於今土耳其與敘利亞的交界)的時候,埃利諾遇上了她的叔叔,普瓦捷的雷蒙(Raymond of Poitiers)。或許是遇見許久不見的親人的喜悅,或許是對自己的婚姻感到無趣,埃利諾與自己的叔叔在安條克形影不離,不久二人偷情的傳聞就傳得沸沸揚揚。路易斯想要繼續東征抵達耶路撒冷,但雷蒙想從安條克進攻阿勒頗(Aleppo, 於今敘利亞)。埃利諾站在她的叔叔這一邊,甚至威脅路易斯除非他支持雷蒙,否則她就與路易斯離婚。最後埃利諾被路易斯的軍隊攆上了返回法國的船隊,很快她與路易斯就在1152年宣布婚姻無效*。

* 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是不允許離婚的,畢竟婚姻象徵著教會與耶穌的結合,但如果夫妻雙方想要解除婚姻就必須需要主教的認可和合適的理由來宣布婚姻無效。當時被認可的理由包括:沒有行房,一方已有婚配,女方不貞,一方超過七年毫無音訊等等。但最簡單也最不損傷貴族顏面的理由就是」發現夫婦有表親關係「,又被稱為」consanguinity「(」同血脈的「),這也就是路易斯與埃利諾用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埃利諾無法給路易斯生一個兒子,而她本人也不願留在這段婚姻中。

說了這麼多,現在終於可以引出即將開展的撕逼大戰了。這場大戰的男主角就是亨利二世(Henry II)在亨利還是做著諾曼底公爵的小鮮肉的時候就娶了離婚不到一年的埃利諾。當時埃利諾二十九歲,亨利不過十八歲。這場婚姻一部分出自亨利想要得到埃利諾繼承的阿基坦,但結合埃利諾繼承的土地的搶手程度和這段婚姻飽受非議的程度,她與亨利的婚姻至少有一部分也是出於愛的。嫁給小鮮肉不久,小鮮肉就成了英國國王。而埃利諾一邊在亨利外出打仗時料理內政,一邊不斷地生孩子,一連生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相較於和路易斯十五年的婚姻都生不出男孩,可以看出亨利鮮肉是多麼精力充沛。

亨利與埃利諾都是精明強勢並且熱愛調情的人。亨利在小三羅薩蒙出現之前就和其他女人生下過兩個私生子,其中一個還成為了約克大主教(詳情見Geoffrey Plantagenet)。但羅薩蒙不僅僅是亨利又一場一夜情。在流傳的詩歌之中,羅薩蒙的美貌是這樣的:

Most peerlesse was her beautye founde,

Her favour, and her face;

A sweeter creature in this worlde

Could never prince embrace.

Her crisped lockes lie threads of golde,

Appeard to each mans sight;

Her sparkling eyes, like Orient pearles,

Did cast a heavenlye light.

The blood within her crystal cheekes

Did such a colour drive,

As though the lillye and the rose

For mastership did strive.

"Ballads and Lyrics of Love." edited by Frank Sidgwick.)

大致意思就是羅薩蒙臉龐嬌艷,舉止甜美,有著捲曲的金髮、閃耀的雙眸與瑰色的雙頰。羅薩蒙不僅完美符合中世紀的所有審美,更有個做克利芙德(Clifford)的侯爵的父親,禮教身份也算及得上她的美貌。

正如一切原配與小三的故事,小三與原配本都是女神,只是小三出現在原配光鮮不再的時候。羅薩蒙出現的時候埃利諾正好生下了她最後一個孩子,約翰,也就是後來簽下自由大憲章(Magna Carta)的約翰一世(John I)。儘管當時的人認為埃利諾是個高挑的美人(」beauty, tall, with a great figure that she kept well into old age「),在她生下約翰時也已經四十四歲了,而羅薩蒙不過二十左右,還有著讓後世認為是十二世紀第一美人的美貌。

亨利二世極有可能是在巡視他在邊境的領土時見到了克利芙德侯爵的年輕女兒羅薩蒙。他很快就迷上了羅薩蒙,並且當埃利諾無法忍受她的丈夫而搬去自己在波多爾的領土時,他不但沒有試圖挽回自己的婚姻,還把羅薩蒙帶在身邊四處旅行。很快他兩人的戀情就傳開了,甚至有傳言說在1175年,亨利為了羅薩蒙而試圖用埃利諾接觸她第一段婚姻的理由與埃利諾離婚。

亨利與羅薩蒙最著名的一段故事就是亨利為羅薩蒙建的一座迷宮了。在許多民謠中,亨利為了保護羅薩蒙不被嫉妒的埃利諾殺死,將她安放在自己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的宮殿里,並在她的房間外建了一座迷宮。然而嫉妒的埃利諾還是通過羅薩蒙紡錘上的一根絲找到了羅薩蒙的房間,她逼著羅薩蒙在匕首與毒藥之間選擇自己的死亡*。羅薩蒙選擇喝下了毒藥,從此一代美人香消玉殞。僅僅如此埃利諾還不夠泄憤,她用時還煽動自己的兒子們造反他們的父親亨利。可惜造反失敗,亨利將埃利諾軟禁在埃利諾於溫徹斯特的城堡里,直到亨利去世,她才獲得徹底的自由。

* 十四世紀的傳說中,埃利諾是直接用匕首捅死羅薩蒙的。十六世紀時,迷宮和毒藥才出現在傳說之中。有些版本中,埃利諾只給了羅薩蒙毒藥,並沒有逼她選擇。

(Evelyn de Morgan. "Queen Eleanor and Fair Rosamund.")

在伊芙琳·德·摩根的這幅畫中,埃利諾憑著手中的紅絲線穿過在左側隱約可見的迷宮,右手拿著紅色的毒藥正準備毒害美麗的羅薩蒙。伊芙琳·德·摩根師從伯恩·瓊斯,也像她的老師一樣極其愛用宗教式的象徵主義來表達故事背景。埃利諾頭頂飛旋著一隻象徵死亡的蝙蝠,身側是象徵邪惡的飛龍,左上角有著噴出火焰的惡龍,而肩旁還飛著四隻詭異的猴子。用猴子來象徵魔鬼是中世紀常見的手法:

這是位於西班牙加利西亞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其中刻畫"Temptation of Christ」的直欞上就有帶著猴子形態的魔鬼。

而羅薩蒙的身側則是天使和象徵純潔與愛的鴿子,有兩個天使已倒在埃利諾腳邊殷紅的玫瑰之上,象徵著羅薩蒙(Rosa-mundi,拉丁語:世界的玫瑰)即將迎來她的凋零。羅薩蒙頭頂是一副彩繪玻璃,很有可能講的是耶穌在安息日讓一位瘸腿婦女站起來的聖經故事(新約 路加福音13: 10-17)。這扇玻璃在此的作用可能是為了與故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敵意做出對比,也有可能就是為了顯示羅薩蒙的虔誠與純潔,也或許是為了顯示羅薩蒙為了與亨利二世斷絕關係而投身修道院的傳說。但不管是出於哪種原因,伊芙琳·德·摩根在這幅畫構造出了教科書般的反派與教科書般的正面角色。

不僅僅是伊芙琳·德·摩根,幾乎所有後世尤其是十九世紀的藝術家都熱衷於把原配塑造成終極反派,把明明在通姦的羅薩蒙塑造成純潔善良的小白花。畢竟埃利諾是個難以掌控、不守婦道、自私自利的殺人犯,還挑撥離間父子之間的關係,任由戰爭侵犯百姓嘛。而羅薩蒙長得又美,脾氣又軟,在亨利二世在政治婚姻中提供了真正的愛情,似乎兩者之間立見高下。

(Burne-Jones. Fair Rosamund. 可以看出摩根在構圖與用色上受伯恩·瓊斯的影響)

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民謠傳說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在扯淡。羅薩蒙根本沒有一個迷宮,只是在門前有個複雜點的花園。羅薩蒙不是後世想要塑造的那個純潔而虔誠的處女,她從沒有像在傳說中那樣進過修道院學習,或試圖與亨利斷絕關係進了修道院,她死在和亨利出遊的路上,死後才被踏足於Gostow Nunnery。羅薩蒙死於1176年,終年不到三十,確實是美人命短。只不過當時埃利諾已經因為帶領三個兒子抵抗亨利被關押在溫徹斯特的城堡里了。埃利諾煽動兒子抵抗亨利的原因也很可能和亨利與小三的恩愛沒什麼太大關係。

埃利諾不是一個不堪忍受小三而逃回娘家的普通原配,她其實在波多列過得十分滋潤。她本來就不喜歡英國潮濕的天氣和相比法國要落後的文化。在回到自己的領土後,她不但將自己的土地料理得井井有條,還把她家鄉的開放風氣與世俗詩歌帶到自己的內閣之中。埃利諾的祖父也是個著名的抒情詩人,和許多吟唱戰爭與歷史的詩人不同,埃利諾的祖父唱的是世俗的浪漫故事。而埃利諾就借著自己的影響力讓她家鄉的這種詩歌變得愈發流行起來,創作了亞瑟王與聖杯傳說的克雷蒂安·德·特魯瓦也曾拜訪過她在波多列的宮殿。埃利諾還將在阿基坦流行的」已婚婦女與騎士之間的精神戀愛「,後被成為」宮廷愛情「(amour courtois, or courtly love)帶到了法國宮廷。可想埃利諾自己當時也有不少緋聞。只不過國王可以大方地進行婚外戀,大眾也只會感嘆小三長得真漂亮,但王后這麼做就是有叛國性質的通姦了,所以從來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或傳言。

而她帶領兒子們抵抗亨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自己爭取到家族在阿基坦的領土。她很有可能受到亨利二世的母親,瑪蒂爾達皇后(Empress Matilda)*的啟發,想要借著兒子來謀求自己的一份權利。

* 瑪蒂爾達皇后的故事可參考:http://www.britannia.com/history/monarchs/mon25a.html

在這場撕逼之中,羅薩蒙的真實故事就無聊了一點。有傳聞她為亨利生了一個私生子,但史學家後來證實這個私生子在羅薩蒙前就已經出生了。她順從可人又漂亮,並且據說對亨利二世也是有著真實的愛慕與崇拜的。亨利自然也享受不需要應付強勢的埃利諾的生活。他們兩人感情和睦,除了羅薩蒙時不時被恨亨利的威爾士人順帶著罵幾句,生活是非常順利的。至於亨利是否真的想和埃利諾離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埃利諾帶著兒子造反,但最後也並沒有解除婚約。

後世有關這段撕逼最著名的改編就是詹姆斯·高曼(James Goldman)所著的《冬獅》("The Lion in Winter")了,後於1968年拍成電影,由凱瑟琳·赫本(Katherine Hepburn)和彼得·奧圖(Peter O"Toole)主演。其中埃利諾一方面對與亨利二世的婚姻充滿依戀,並且對他與羅薩蒙的戀情耿耿於懷,另一方面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丈夫的情面。算是對埃利諾比較科學的刻畫了,不過也摻和了許多民間傳說,並不完全符合歷史。

真實的埃利諾對羅薩蒙小三的看法我們無從得知,但在埃利諾對婚外戀的寬容看法和對她丈夫其他的婚外情的漠視之中,至少我們可以知道她絕對不是一個在丈夫移情別戀時會憤怒到想要殺了小三毀了國家的人。羅薩蒙對埃利諾的態度我們也沒辦法知曉,在那個時代的歐洲,美麗到極致的女人只需要被世紀記住她的美麗就夠了,她的真實想法若是表達了出來變破壞了外界喜歡加在她身上的詩意。

埃利諾因為直接地去爭取了自己想要的,很容易就成了後世口中與筆下的悍婦原配,而羅薩蒙因為她的美貌與亨利對她的喜愛,很容易就成了美麗純潔的代名詞,在兇狠而放蕩的埃利諾手下凋零。

故事說到頭,埃利諾與羅薩蒙都牽扯到了同一個男人,但原配僅僅因為嫉妒而把謀殺與戰爭帶到了世界之中,不過是後世喜愛的戲劇強化罷了。

這場中世紀的撕逼大戰既沒有真的撕逼,大戰也不是因為原配與小三,足以證明我要徹底墮落成標題黨了。

————————————————————

根據評論修改了幾處翻譯。將愛蓮諾改為埃莉諾。將安提阿改為安條克。我下次再也不用維基百科和自我腦補做翻譯了(T▽T)

Antioch的所在問題,我覺得是我陳述不清

這是當時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地圖,可以看出安條克在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因為Antioch遺址落在土耳其,所以Antioch一般是指在土耳其境內的(在土耳其如今改名為Antakya)。但以前Antioch確實是在Syrian Province內,可現在這片領土是土耳其的。不過Antioch確實正在兩國邊界上,確實應該說清楚點好。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會讀不懂易經?(續)
單立人講史——豐臣家的人們(一)

TAG:欧洲历史 | 中世纪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