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張郎是張郎——張無忌 |金庸人物點評第八彈
張無忌的性格,初版和我們目前看到的版本差別很大,初版的張無忌還是心機深沉矢志復仇的,新版的張無忌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們看到的張無忌,其實還有最初的影子,比如少年時期的張無忌明顯就比成年後的張無忌剛強暴戾得多,咬蛛兒手的曾阿牛還是一個狠少年。
長大後的張無忌的性格是一直為人所詬病的,是他的性格懦弱,優柔寡斷,但其實不是,張無忌的性格根本就不懦弱,相反他比世間的人剛強得多。
武俠小說里的名門正派也好,邪魔外道也好,追求武林秘籍,內功心法這些東西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武功又是什麼?武功是暴力,有了武功,也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力,武功是武俠世界唯一的硬通貨,有了武功也就有了一切。可是這世界最大的暴力是武功嗎?不是,這世界上最大的暴力是國家。
在武俠世界之中,還有一個隱秘的統治者,皇帝。武俠世界裡對武學的追逐本質上也是對權力的爭奪。《倚天屠龍記》里武林群豪對倚天劍和屠龍刀趨之若鶩,倚天劍里的是《九陰真經》,屠龍刀里的是《武穆遺書》,一個武功,一個秘笈,都是權力的象徵。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在《倚天屠龍記》里,金庸首次把江湖正邪善惡混在一起,邪派人物有正,正派人物有邪。為了爭奪權力,為了武林至尊,號令天下,無論正派邪派,都撕開了自己的面具。滅絕師太可以草菅人命,何太沖人格卑劣,連少林寺的高僧也在交換《九陽真經》時使小伎倆,而身為魔教的明教中人卻也不乏常遇春這樣光明磊落的漢子。
張三丰說:「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中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
可惜的是,不是人人都有張三丰的慧眼和超脫,江湖上的名門正派和邪魔外道,甚至官府和義軍,還是在這名利場中打滾。
在這裡,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正大光明的口號背後,都是權力的爭奪,幾乎所有人都在權力面前失去了自我。
這樣的江湖是一個俠義已經泯滅的江湖,所有人盤根錯節,在這裡糾結在一起,謝遜的家人為成昆所殺,也有可憐之處,謝遜殺盡武林中人,其他人當然也有充分的理由向他復仇;滅絕師太的師兄孤鴻子為楊逍所殺,自然應該仇恨,可為了仇恨要犧牲徒弟紀曉芙,又實為可憎。
每個人都有自己似乎不可辨駁的借口,然而在這些借口下面或多或少包藏著自己難以言說的野心,謝遜真的只是單純想為家人復仇,他在拿到屠龍刀的時候,真的沒有想過號令江湖的念頭?楊逍、韋一笑、五散人真的是一心護教嗎,他們難道對教主寶座沒有一絲垂涎?滅絕師太真的只是斬妖除魔那麼正直嗎,在她光大峨眉的背後,又是怎樣旺盛的慾望 ?
在這裡,慾望和道德,善和惡,正和邪交織成一個死結,這是一個人間的修羅場。
這個死結以往的主角是解不開的,楊過到了《倚天屠龍記》里,或許會成為謝遜一樣的人,因為光是一些風言風語就讓他險些殺了郭靖,郭靖到了《倚天屠龍記》里,大概會是常遇春,為王前驅,驅除韃虜。
武力和權力不能解開這個結,武功和權力帶來的只能是冤冤相報。
在這樣一個修羅場,方能顯出張無忌的可貴。張無忌是最接近權力的人,金庸筆下的主角中,他是最有可能履足九五之尊,染指最高權力的人,而面對這種世人為之癲狂的誘惑,張無忌幾乎沒有任何糾結,沒有任何掙扎就放棄了。
這种放棄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可若張無忌真的選擇復仇,真的選擇登高一呼,那麼他與那些蠅營狗苟勾心鬥角的普通江湖中人又有何區別。
張無忌是真正能放下的人,也是真正具有大仁大勇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化解《倚天屠龍記》的死結。
張無忌自小生在冰火島,這裡是冰火共生之地,既有萬古玄冰,也有火窟(活火山),他自小所見的人也是至善至惡,義父是江湖人人慾殺之而後快的大魔頭謝遜,母親是魔教妖女殷素素,父親卻又是名門正派武當的弟子素有俠名的張翠山。冰火島是自然的烘爐,那麼張無忌自小所經歷的就是人性的烘爐,幸喜的是,在這個人性烘爐里生長的張無忌只有善良淳樸。
張翠山是道教信徒,殷素素和謝遜雖然是明教(摩尼教)信徒,其實明教在傳播過程中已經深受佛教影響,張無忌身上深受道家和佛家的影響,道家的清靜無為和佛家的善良悲憫是他身上最明顯的特質。
張無忌十歲回武當,誰知突遭大變,父母慘死,自己 又身中玄冥神掌,自此隨時處於死亡邊緣,這種苦難並沒有讓他心性大變,反而加強了他天性里的悲憫,對生死無常別有一番感悟。
很多以為張無忌沒有原則,其實他的原則十分堅定,只不過他的原則是救人。
張無忌的身份與其說是一個大俠,不如說是一個醫生。
整個江湖都病了,能救這樣一個江湖的也只能是張無忌這樣一個醫生,在這個江湖裡隨波逐流並不是英雄,堅守自己的道義才是。
張無忌面對的總是兩難的境地,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明教蝴蝶谷大會,萬安寺救六大門派,少林寺英雄大會,張無忌舉手投足就能左右武林乃至天下的前途,只要張無忌有一絲復仇之心,有一絲野心,有一點偏倚,就是血流成河的結局。張無忌只要一步踏錯,他就不是醫生張無忌,而是惡魔張無忌。
他若站隊,是應該殺盡六大門派還是屠盡明教?是應該袒護義父,殺了天下向謝遜復仇之人?還是大義滅親,殺了謝遜博取聲名?
張無忌永遠有選擇,可所有選擇都有可能讓他行差踏錯,萬劫不復,但這樣的考驗,張無忌一次也沒錯過。
在另一個時空,也許張無忌將成為成昆,也許張無忌成為朱元璋,但無論怎樣,張無忌都不是以俠客的面目出現,而是以魔頭。魔頭之所以成為魔頭,成昆有成昆的理由,謝遜有謝遜的理由,周芷若也有周芷若的理由。而張無忌最有理由。
張無忌如果想恨,以他遭遇的苦難和不公而言,他有充分的理由恨,全天下都是他的敵人,而如果他要復仇,他也有足夠的力量復仇,張無忌是金庸武俠中武功最高的主角,又接近最高的權力,他比成昆謝遜周芷若更強大,更聰明。
他的復仇,他的野心會給江湖和天下帶來什麼,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張無忌平庸,是認為理想中的張無忌應該既復仇,又得天下,還抱得美人歸,他們不知道,張無忌一旦復仇,就得暫時放棄善良和道義,這些人眼裡,善良和道義是一種工具,當善良和道義於自己的慾望有利,則善良和道義是應該遵守的,若善良和道義阻礙自己的慾望,則善良和道義是可以棄之若敝履的。
而張無忌不是,善良和道義是融入他生命里的,所以在「舉世皆濁」的世間,他能獨善其身,還能治病救人,他早就勘透生命的奧義,「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所來兮何所終」。
既然人生苦短,那麼又何苦用有限的生命爭那蝸角微名,搶那蠅頭小利,又何苦用仇恨束縛一生,任你英雄豪傑,到頭來不過一死,"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所以張無忌對人只是善良,縱然神功蓋世,也盡量不傷一人,縱然是大奸大惡,也放他一條生路。
只有這樣的張無忌才能教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倚天屠龍記》的最後,謝遜終於放下了,周芷若也放下了。
《倚天屠龍記》雖然格局很大,重點卻在討論一個人生命的意義。
只有這個看似平庸樸實的青年和修道多年的張三丰,才真正懂得生命的意義。張無忌是金庸筆下第一個開始寫出厚度的人,這種關於生命的思考,要遠比快意恩仇,深情不渝要難理解得多。
《倚天屠龍記》的江湖是一個無常的世界,善惡無常,正邪難分,而這個武俠世界的男女情愛又何嘗不是無常的?
胡青牛和王難姑雖是夫妻,卻是一對冤家,明明有著共同的生物學愛好,王難姑卻偏要跟丈夫作對,壓丈夫一頭,一個下毒,一個救人,偏這胡先生又畏妻如虎,王難姑竟然向自己下毒,胡青牛若不救,則愛妻難免身亡,胡青牛若救了,王難姑反而更加生氣。
這樣的愛情哪有什麼道理而言?可這樣的夫妻生活不知道正是多少現實夫妻的投影。
殷素素明明有機會射死謝遜,與張翠山同歸中原,但卻只是弄瞎謝遜眼睛,因為她怕,怕張翠山回到中原就不跟她好了,而她問起張翠山,張翠山也支支吾吾表示也許不會那麼快。
殷素素愛張翠山,但也不妨礙她騙張翠山,而她終於為她的欺騙付出了代價,夫妻雙雙自刎於武當山。
愛情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純粹,那麼神聖,它也有算計,也有機心,甚至它的緣起,可能是感激,可能是痛恨,可能是無奈。
紀曉芙愛上楊逍或許只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或許只是楊逍喚起了她潛藏的叛逆基因,循規蹈矩的武當少俠殷梨亭並沒有風流倜儻的魔教壞男人來得有吸引力,可誰能想到多年以後,應該高位截癱的殷梨亭居然迎來自己的第二春,愛上他的竟然是楊逍和紀曉芙的女兒楊不悔,這樣的情愛又是為何,局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同樣的,紫衫龍王黛綺絲對多少英豪冷若冰霜,不假辭色,卻與韓千葉碧水潭一戰而結下孽緣;殷離的母親練了千蛛萬毒手相貌醜陋失去殷野王的愛,反而更要練千蛛萬毒手復仇,可即使練成,相貌只會越來越醜陋,難道就能奪回丈夫的愛嗎,可這樣的悖論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千載之下,網路時代的人們還是對打小三這種舉動喝彩。
愛情也許跟胡青牛和王難姑手裡的草藥一樣,既是良藥,也是毒藥。
周芷若因愛情差點成為女魔頭,趙敏卻又因愛情改邪歸正,這既在情理之總,又哪裡有什麼道理可言。而殷離喜歡年少時好勇鬥狠卻一無長處,身無分文的農家少年曾阿牛,對於成熟善良、英俊瀟洒,在江湖上一言九鼎的明教教主張無忌卻不起電,以至於不識張郎是張郎,這又到哪裡說理去?
男女情愛究竟是什麼?大概真是沒有人能分清。
與張教主處理江湖乃至天下大事的慧根相比,顯然在愛情方面,張教主是被動的,也是沒有多少天分的。
他喜歡周芷若或許是一飯之恩,青梅竹馬,他喜歡蛛兒也許是憐她身世悲慘,他喜歡小昭也許是看她乖巧懂事,他喜歡趙敏也許是因為他的爽直明快,張教主的原則,是拖泥帶水的,他的理想,也只是一個那個時代的正常男人的理想,三妻四妾,所以在四美同舟,張教主難免大發春夢。
張教主是醫生,對所有女性患者都是醫者仁心,治病救人,送佛送到西的,可姑娘要的不是博愛,要的只是張教主這一劑良藥。
因為在他看來,便是大是大非都可以合二為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男女情愛又不是大是大非,怎麼非要你死我活。所以張教主動不動就要答應姑娘們的要求,動不動就有三個願望等著張大教主去完成,張教主倒是樂此不疲,剩下的姑娘就沒有那麼歡喜了。
男女情愛哪有那麼簡單,滅絕師太因為對師兄孤鴻子的愛性情大變,誓要剷除魔教;成昆因對師妹的愛,由愛生妒,處心積慮,不惜要整個江湖為自己的愛情陪葬。
情愛不是生死,可對於在其中的人們而言,卻是高於生死。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可讓張教主這樣普度眾生的人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哪一瓢,實在有些不易。張無忌是純施與的,讓他主動要太難了。
與他有瓜葛的四位姑娘,接近他愛他是主動的,張教主是被動的,張教主的選擇總是選擇四個姑娘中最弱勢最可憐的那一個。之所以選擇趙敏而不是周芷若,更多的是兩位姑娘不同的選擇造成的。趙敏和周芷若都是頗有心機,有政治頭腦的人物,不同的是,趙敏有政治頭腦,而無政治理想,周芷若有政治頭腦,也有政治理想。
趙敏和周芷若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趙敏出身是大元貴族,生來就與政治有聯繫,但心中有了張無忌後,她對權力是一個逐漸放棄的過程,最終徹底拋棄了家庭和出身,甘願放棄一切,周芷若卻是野心逐漸膨脹的過程,原版里周芷若是反元義軍周子旺的女兒,她與張無忌的糾葛其實是張翠山殷素素之戀的另一個版本,但新版周芷若變成了漁家少女,從施捨飯食的善良一步步變成草菅人命的魔頭,正是權力對人腐蝕的過程,周芷若對張無忌一直有愛意,但是若張無忌只是一個普通農夫,她不會把這種感情表露出來,張無忌若不是魔教教主,若不是反元義軍的領袖,她也許也不會選擇他。
周芷若表面是愛張無忌,要得到張無忌,其實理想卻是做教主夫人,甚至皇后,這兩者看似沒有區別,張無忌是教主,日後有可能做皇帝,其實卻是天壤之別。
張無忌的性情,是要放下的,當教主是逼不得已,至於當皇帝更是沒有想過,在周趙兩人的角逐中,周看錯了張無忌,她也不識張郎,若是另一個尋常男子,尋常江湖人,都難免成為她的棋子。
但唯有張無忌不成,張無忌雖然一時被她蒙蔽,兩人的裂痕從一開始就存在。周張的感情悲劇,既有滅絕師太的原因,也是周在權力欲驅使下的選擇結果,愛畫眉的張教主選擇趙敏就順理成章了。
作者:霍真布魯茲老爺(頭條號簽約作者)
歡迎關注微信平台:霍老爺的小木屋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推薦閱讀:
※林震南:一位中產人士的消亡史
※一見楊過誤終生,何止郭襄一個人
※金庸說徐克不懂武俠為哪般?
※金大俠和古大俠
※金庸相似人物趣題《真·百花錯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