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找回童心 歡喜聆聽
生動形象是《童年情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點。13首短曲從各個側面描寫兒童生活,勾勒遊戲場景,描寫一個神態,或者描摹孩子的心理活動,整體構成了一個「鮮活的兒童世界」。
之前在網易雲音樂建立了一個歌單:網易雲音樂-舒曼:童年情景。方便大家邊閱讀、邊聆聽,轉貼過來。(看來主流用戶以聽歌為主,網易雲音樂對純音樂的列表也是命名為「歌單」,無奈)
聽過的版本中,個人認為霍洛維茨和阿格里奇的都很喜歡,難以取捨就索性一起加入。因此在創建時包含了二位的專輯。從網易的播放數據來看,霍洛維茨略勝一籌——兩個月的時間播放次數多了大概20%。霍洛維茨的錄音中老能聽到有觀眾咳嗽。故此下面的連接選擇的是阿格里奇的版本。
以下是每一首的聆聽鏈接以及聽賞的參考。電腦上很方便跳轉,手機訪問需要有網易的客戶端。
第一首「異國的土地和人民」( Von fremden Landern und Menshen)
在搖曳般的三連音和弦上,游移不定的、幻般的旋律彷彿孩子好奇地探訪遙遠的國度,看似簡單的音樂小品,卻蘊含了錯綜複雜的作曲手法。身為浪漫樂派作曲家的舒曼,透過流暢的旋律將故事娓娓道出,每個音符都支撐著連貫的和聲進行,各聲部的主題不斷地述說著古老又神秘的故事。平穩四分音符夾雜著不安分的附點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孩子聽到異國故事時詫異好奇的神情。
通常的分析認為這段樂曲有三個主題。在後續的樂曲中通過對這三個主題的變化、組合和重構,讓整個套曲達到了「相互對比同時相互聯繫」的整體貫穿性發展。
第二首 「奇妙的故事」(Kuriose Geschichte)
小孩子睜著兩個大眼睛聽著故事,透過豐富的想像力內容更為奇幻與驚奇!隨著音高逐漸提升,搭配充滿節奏感的旋律,表現小孩子期待與興奮的心情。 突變的節奏使樂曲顯得誇張活潑,彷佛古怪離奇的故事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舒曼利用裝飾音,凸顯輕快活潑的意境。
第三首 「捉迷藏」(Catch me / Hasche-Mann)
上上下下飛快跳躍的頓音逼真地展現出孩子們你躲我藏、追逐遊戲的情景。
用十六分音符的斷奏,和左右手的追逐,暗示著愉快的遊戲。強弱的變化表現了活蹦亂跳的畫面,快速的拍子明示了追逐的動感。
第四首 「乞求的孩子」 (Bittendes Kind)
親切溫柔的旋律充滿稚氣,並帶有祈求、幻想的情緒,形像地描繪了孩子提出請求期待答覆時的神情。 曲中猶豫不決,不敢吐露似的旋律,微妙地表達出曲題中的意境。
這是浪漫樂派作曲家藉由音樂描繪情境的常用手法。
第五首 「無比幸福」(Gluckes genug)
小孩子如願以償,那種幸福得意的樣子,樂曲中華麗的音符正說明了一切。在這首樂曲中終於聽見主和弦的完整,也表達了滿足的心情。
歡快的旋律音型在高低聲部輪番出現,內聲部固定的切分節奏、豐滿的和聲都微妙地刻畫了孩子得到所期望的東西後滿足幸福的心理。短小的主題,一段接一段地浮現出來,像漣漪般旋轉反覆。
第六首 「重大事件」(Wichtige Begebenheit)
孩童討論自己的見聞或遭遇的情景,由低音部沉重的旋律表達出來。究竟是什麼事情,讓小孩子嚴肅的皺著眉頭?下降的音型似乎透露出大事不妙了。 誇張而單純的頓音、呆板的節奏,呈現出孩子一本正經的嚴肅面孔,令人發笑。
第七首 「夢幻曲」(The Dreams / Traumerei)
全部作品裡流行最廣的當然要屬《夢幻曲》,這首曲子常拿出來單獨演奏,並改編成各種樂器的獨奏與合奏,它的節奏緩慢平穩,旋律起伏均勻,細膩動人,在豐滿溫和的和弦襯托下,滲透著夢境般靜謐甜美的詩意,把人們帶入夢幻境界。
第八首 「火爐旁」 (Am Kamin)
在如夢般的旋律後,旋律依舊溫暖人心,描繪家人圍在暖爐邊,閑話家常、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刻。此曲如同「夢幻曲」的變奏,音樂中溫暖而流利的旋律依然靜靜地反覆著。在端莊的切分音節奏上,溫暖而流利的旋律靜靜地反覆著與孩童的閑話家常。柔和舒展的旋律形像地描繪了一幅充滿融融之樂,和諧溫暖的家庭圖景。
第九首 「騎木馬」(Ritter vom Steckenpferd)
孩子們騎上木馬後,想像自已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切分音的運用更加強了騎馬時一跛一跛的律動,使人聯想到前後晃動的木馬和木馬上興高采烈的小騎士。 這首樂曲也是練習鋼琴演奏,從強勁到輕巧的力度的觸鍵訓練。
第十首 「過分的認真」(Fast zu ernst)
有的時候孩子們會裝作一本正經的小大人模樣,嚴肅地喃喃自語說著話,一付神秘兮兮的樣子。舒曼藉由小調錶現小孩子心中的憂慮,然而,在大人的眼中卻是最有趣的畫面。 跨小節的綿綿不斷的切人構成嚴肅單調的主題,恰當地描繪出孩子努力思索神情。
第十一首 「驚嚇」(Furchtenmachen)
悄悄開始的樂曲,就像是恐怖故事的鋪陳,之後陰森的音樂就是妖魔鬼怪現身的片段,嚇唬著聽故事的孩子們! 平靜的主題給音樂罩上一層恐怖色彩,刻畫了兒童聽到鬼怪故事後害怕驚恐而又好奇的心理。 曲中接連交替著兩個和緩與快速的旋律,藉以產生陰森可怕的氣氛。
第十二首 「入睡的孩子」(Child falling asleep / Kind im Einschlummern)
孩子入睡晃動的節奏型加上卡農手法的運用,形成了搖籃曲般溫和寧靜的氣氛,中間的轉調更增添了樂曲的夢幻色彩,最後平靜舒緩的音樂表明孩子已酣然入睡。 一聲一聲溫柔的節奏搖蕩,將孩童帶入夢鄉。這首樂曲與搖籃曲不同,他是描繪孩子快入睡時的畫面,與進入夢鄉後恬靜的面貌。
第十三首 「詩人的話」(Der Dichter spricht)
舒曼以巴洛克時期盛行的聖詠風格譜曲,樂曲中段異國風格的旋律,則描繪小孩子進入夢中奇幻的仙境!生動的故事透過旋律述說著,這首寧靜的終曲,在漸弱而持續的沉默中逐漸消失,讓人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
這首終曲是以成人的口吻寫成,旋律悠緩,蘊含著迷惘惆悵的心情,表達了對已逝童年的憂傷和感慨。
==========視頻分割線==========
霍洛維茨演奏舒曼的《夢幻曲》
觀看的時候聽到咳嗽聲,可以腦補為老爺爺「含飴弄孫」。將就一下了~~~~~
祝大家在舒曼的旋律中找回童心。
小朋友都很熱情點贊哦!
兒童節快樂!
備註:部分聆聽介紹文字摘編自http://www.claudiocolombo.net/Compositori/Schumann/schumann-op15.htm。
http://www.e-classical.com.tw/lifetime/flash_content.cfm?artid=343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