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脈 當代的景觀

景觀設計說到底是關於怎樣看待與處理人和自然的關係的一門學問。自古以來,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主體,是一切藝術的源泉與對象,是哲學的起源。而桃花源是中國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原型。作為中國當代的景觀建築師,可以秉承中國的文化景觀的傳統,探索營造人與人和諧的,人與自然和諧的,風調雨順的當代桃花源一樣的城市社區與景觀環境是一件幸莫大焉的事。

中國園林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有著一套獨立的「浪漫主義」的創作語言與營造方法。這些思維與方法的精華對指導今天中國現代主義景觀實踐與發展具有巨大的參考價值與指導意義。作為中國當代設計師,我認為應該在傳承中國文脈的同時,尋找適合中國當代社會的需求、具有地域特點的,人本的,可持續的當代設計,也就是我們要追尋「中國的文脈,當代的景觀」。

一、中國的文脈

中國營造傳統特點與思想根源

中國人有自己的哲學與自己獨特的思維方法與價值觀,而這最終會影響我們的景觀設計,

結合城市與景觀設計,我總結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要有如下幾點,這些思想在營造方面反映為地理、自然、人文、城市(村落、城鎮)、建築、與景觀一體化的實踐。

1. 中國哲學是自然的哲學,中國文化是人文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文化,中國的藝術是關於「自然」的藝術。

2.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是陰陽二元:也就是說世界是整體的而不是隔離的,是系統的而不是個體的,是多元統一的的而不是一元主導的。

3. 中國文化做人待物的最高標準:道法自然(向自然學習及萬物應該是它應該是的樣子)。

4. 中國文化中「不過之而無不及」審美的特點: 情景交融,詩意自然。

5. 中國人中庸和諧(守而不發謂中;發而中節曰和)的處事態度:世俗的情懷,情理兼容的處事,與長遠眼光。

桃花源是當代社會理想生活的最佳模式與原型

自然詩意的居住一直是中國人的居住理想。與自然融為一體並和諧相處的生活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被理想化的原型是桃花源,即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詩一樣的文人社區居住工作環境。無論是老莊自然之道的產生,還是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出現、發展,都貫穿了人與自然,與族人和社區和諧統一的哲學觀念。這個觀念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作,在高度城市化與環境人工化的中國當代社會,尤其是景觀設計中仍然極其可貴。桃花源的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而貴州黎寨,杭州西湖,還有廬山都可以說是桃花源模式的原型。

1. 族人與社區化的社會組織;

2. 與生產,生活,融為一體的景觀;

3. 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社會;

4. 具有詩意的、符合中國審美與自然體驗的景觀規劃與設計;

5. 可持續的景觀與生活;

中國環境營造的四個傳統

1. 農耕文明的傳統

中國農業經濟時代的城市代表中國古老而璀璨的農業文明,是中華民族長期與自然共存,並保持穩定與發展的智慧結晶。中國農業城市的傳統反應了中國人在這篇土地上生存的智慧,價值觀與生活方式。這是一種適合地域自然條件的,可持續發展的,與生產生活方式相符的城市規劃建設傳統。這種傳統的精髓是「要跟自然共生」,就是我們要跟自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2. 封建文人的傳統

中國封建文人藝術家的創作傳統與藝術實踐所體現出的人本主義態度與人文自然兼顧的治學方法,無可爭議是中國當代設計師必須學習與傳承的傳統文化精華。杭州西湖與江南私家園林則是文人園林傳統的代表作

3. 封建權利的傳統

中國的封建社會歷時漫長,封建帝王城市的傳統對中國的影響根深蒂固。 帝王城市的核心是關於權力的表達,宏達、磅礴、奢華是其特徵。帝王的傳統與帝王的審美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裡面,這種傳統與審美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巨大障礙,反對封建價值觀與審美仍然是當代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

4. 近代殖民地的傳統

我們不能否認中國近代史是一本羞辱史,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廣州的二沙島,廈門的鼓浪嶼,青島的八大關,與上海的外灘都是中國近現代具有科學性和人性化的城市規劃建設的典範。這些精彩的設計實例都是我們國家用挨打與恥辱的高價學費換來的建在本土的規劃範本,給我們帶來的是真實的經驗與實惠。

二、當代的景觀

我們應該強調向中國傳統園林學習,貴在學其思維方法,而非簡單的形式抄襲。對祖先智慧的深刻理解首先應建立在對「道法自然」這條法則的理解與尊重之上,進而回歸景觀最樸實的本真模樣。這樣才能走出一條與自然相融合,適合現代中國人生活需要和審美需求,富有民族特色的景觀設計之道。

早在上世紀60年代麥克哈格已經有非常系統的生態景觀規劃設計思想。他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規劃中功能分區的做法,強調土地利用規劃應遵從自然固有的價值和自然過程,即土地的適宜性。從西方的「城市美化運動」,到「花園城市」、「自然城市」「人本城市」和「生態城市」的提出,不論是新都市主義還是景觀都市主義,最終都能歸結到現在的生態都市主義。我總結生態都市主義包含了生態設計、人文關懷、多元融合和地域風格和美學創新。

結語

中國未來城市的發展應該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生態都市主義發展之路。以此為前提,首先我們應該有一個多元的都市,應該通過公眾的參與,反映公眾的價值,把我們的自然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建立各種各樣的系統。清華的校訓說的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果我們能夠建立和諧相處的機制,讓城市和自然共生共榮,承載所有公眾的不同價值觀,那麼一定能編織出一個個非常精彩的社區和城市。

本文版權為李寶章先生的原創作品。

版權歸奧雅設計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推薦閱讀:

請教大神~這種景觀剖透視分析圖怎麼畫?
景觀軸測圖的製作方法?
大家談談買過什麼畫圖工具,有什麼買了就沒有用的?供學弟學妹們參考?
景觀行業真的很不景氣了嗎,以後發展的趨勢怎麼樣呢?
我想了解下在美國、日本、德國學習景觀設計分別是怎麼一個情況,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TAG:桃花源 | 景观设计 | 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