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鐵壺,你可能不知道的那點事兒
最近被近十個人問及鐵壺相關問題,其中不乏真摯拜託淘換鐵壺的同胞,婉拒之餘深深感受到其在國內的勢頭之盛,浸潤之深。
倭人本就是長於鑄造和金工的民族,而完善的職人傳承製度也使古老的工藝得以延續至今。無疑,作為鑄造工藝的載體之一,東瀛鐵器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一把精工或寫意的舶來品鐵壺,對茶席顏值的貢獻是極其突出的,在缺乏其他亮點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起到一壺定乾坤的效果。
但尷尬的是,在日本的茶空間里,鐵壺並無哪怕只是一席之地。
這可能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但事實畢竟事實。茶道(抹茶道)用茶釜,只有極個別的點前才會用到鐵壺,且都是茶箱,略盆這種「沒有條件只能用手頭的物件湊合一下」性質的點前。而煎茶道和潮汕工夫茶一樣,用的是涼爐和砂吊。
換句話說,鐵壺並不能算茶具,而是日用品,在鋁壺出現之前一般家庭燒水時候會用到的物件。而其之所以會受到瘋狂追捧,要歸功於台灣茶人,商人對它的推崇和神化。
我反感一切神化的行為,任何器物,任何人都存在自己的極限,極端長於某處,就必然在對位存在短板,均衡優於各處的則少有驚艷的表現。
各方面都完美出色的,只存在於宣傳中。某鄰國三歲打槍八歲騎馬的現任總書記他老爸在大學三年中寫作了1500本專業著述的史實激勵著我,要常更新。
那麼在炒和捧中已然升至神格的鐵壺,在茶的世界中的長處和短板又在哪裡。
加分項:
<一>顏值
是的,就是這麼膚淺。
鐵壺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顏值,顏值和高價舶來品的光環有機結合後,就構築成稱為畢格的高塔。
任你如何安利,如果把那些瘋狂熱捧鐵壺的人席上的愛物換作一隻貌不驚人但功效相等的國產鑄鐵壺,請問他們會繼續用下去么。
所以說軟化水質提高水溫補充礦質,都是將畢格合理化的噱頭。人們喜歡鐵壺的根本原因,好看,高價且還在漲價,沒了。
看重顏值一點也不膚淺,茶本就是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綜合享受,追求好看,耐看的茶器,是最真,最本源,也是最誠實的需求。
老人教育我們「喜歡就去追,不要管別人怎麼說」
<二>保溫性
毋庸置疑,鐵壺的保溫性是非常好的。
在陰冷地區,很多茶友因電水壺煮沸後水溫的過快散失而困擾。厚實的鐵壺給人帶來的安心感是切確的,更何況養水垢已然成為了圈內的常識,堅實的礦物質層更進一步加強了保溫效果。
偽加分項:
<一>「提升水分子的活躍度」
傳播這個言論的,大致有兩種人。
一是物理不好的人。
二是商家。
不過如果有一科叫「玄學」的科目,我猜這些人應該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
水的味道僅和入口時的礦質含量和礦質種類有關,礦質的含有量和種類又和水源的水質,加熱過程中溶解度變化導致的礦質沉澱(析出),和煮水容器中逸出的礦質種類,含量直接相關。
用鐵壺和電壺煮至沸騰的水溫度相同,其「分子的活躍度」是相同的。物理常識。
那麼礦質又如何呢,請看下條。
<二>「增加飲水中的二價鐵和礦質」
先說二價鐵。
這個邏輯和用鐵鍋炒菜補鐵是一樣的。過去大家用的都是鐵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貧血的呢。
因為吸收率差啊親,菠菜裡面也含鐵多,但是治貧血最好的辦法仍是吃紅肉,因為動物性鐵吸收率非常高。
在這裡順便提一句,很多女孩子都愛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美容。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膠原蛋白吃下去是不能直接以蛋白質大分子的形式被血液循環帶到各處改善膚質的,首先要被大卸八塊分解成氨基酸,然後根據身體需要修復組織還是需要熱量而決定去向,如果需要熱量那氨基就被拆下來走腎了…需要修復的情況下,則和其他來自肉蛋奶的氨基酸一起被送到建築工地變磚。
結論自己想…
礦質方面後面在保養篇中也會提及,鐵壺為了防鏽和隔絕鐵味,內部是需要養出一層水垢的。
對水中礦質的影響,取決於和水直接接觸的水垢(而不是鐵)是吸收還是釋放礦質。緩慢沉積下來的礦質呈現多孔結構,對水中的雜質有吸附作用。同時在水質太軟的情況下,礦物沉積層又會釋放出一部分礦質,改善水質。這都是符合邏輯的。
而不合邏輯的是,在此過程中,鐵壺並沒有與水接觸參與反應。所以無論是吸收還是釋放都和它沒有關係,一隻養出水垢的電壺也可以做得同樣出色。
寫到這裡,發現鐵壺和不鏽鋼壺的差距,竟然就在是不是定期清理水垢這件事情上…
減分項:
<一>保養
可以負責任地說,鐵壺的保養比茶席上的任何物件都更麻煩。
拋開開壺時刷壺煮茶之後要燒乾20大瓶依雲礦泉水養出水垢(噗)這種被當作業界常識的土豪行為不說,日常防鏽就足夠費神。用過之後要用餘熱蒸發掉水分但不可以干燒以免傷及水垢,度的拿捏相當關鍵,剛開始把握不好的時候只得再注入少量水燒開一次。在明火上用的話壺底會慢慢氧化變紅並逐漸向內侵蝕,當鏽蝕深入中不幸遇到砂釘等鑄造中的缺陷時,壺就漏了。同時,壺的外表面在潮濕地區也會緩慢鏽蝕,需要定期清理和保養。
已經歷過或正在經歷上述過程的茶友,想起定還是歷歷在目,憶到動情處,說不定還流下清淚兩行。
鐵壺之所以會完全退出日本人的生活,也正是因為保養的麻煩程度遠遠高過使用它帶來的愉悅感,而畢格方面,又完全沒有辦法和端坐頭把交椅的茶釜競爭。
<二>能效
上文中提到,為了避免壺底氧化,鐵壺不能放在明火上燒,用炭又太過麻煩,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擇各種電爐。
試想用本就能效低的外接式電爐透過一隻個大底厚冷冰冰裡面還有一層水垢的鐵傢伙把裡面的水燒開是什麼概念。據說用日本的遠紅外爐要燒將近一個小時。
台灣爐火力壯厲害得多,但氧化的問題又回來了...
以上內容可能已經引發很多看官的強烈不適,更有人可能看到一半便拂袖而去,但我想說
冷靜。
愛它,就去了解它,不要被眩目的光環迷了雙眼。
鐵壺在茶席上的種種不如意的表現,並不能否定其作為優秀的工藝品和古董的藝術,歷史價值。老鐵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釜的經典設計,充滿古樸而又帶些許神聖的美,這種審美趣味正是浮躁而又浮誇的當代茶席所缺少的。毫無疑問,日本鐵壺已經在國內的茶空間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它顯赫的地位,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被撼動。
非粉即黑不免有些偏執。在文章中闡述觀點,和持有相同或不同觀點的人們交流,不斷修正自己的核心認知,對我來說是無比快樂的事。
希望有朝一日,蟬室能夠從一個愛茶人默默記下自己習茶路的小空間,成長為愛茶人可以坐卧隨心,暢所欲言的小空間。
推薦閱讀:
※白茶性清涼,卻又號稱「女人茶」,這不矛盾嗎?
※形似「指壓板」的普洱茶餅,你見過嗎?
※英國人為什麼喝紅茶不喝綠茶花茶?
※說一說「柴燒」紫砂壺
※第一泡茶要不要倒掉 丨 關於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