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真容 - 9:龍生於水 -- 夜光雲與天空之海

我們已經看到從龍的「光屬性」,「北方屬性」、「變化之神」的特徵及其形態、顏色、聲音特徵來看,它與北極光的契合度非常高。但如果讓論證更加完備,就不能不提龍的另一個重要特性:「龍為水物」。《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龍,水物也」。

《管子-水地》:

「龍生於水,被五色而游」。

龍與水的聯繫十分密切,它既能上天也能入水。

不惟中國人這樣認為,這一觀念在其他盛行龍崇拜的人群中普遍存在。比如俄遠東地區的土著民族那乃人崇拜的龍 -「穆杜爾」不僅是天的主宰,也是水的主宰。無論在中國還是瑪雅,龍都是司雨之神,無論漢族的龍還是藏族苯教神話中的龍,都有著魚尾。要論證龍-北極光的二位一體的關係,龍的「水屬性」是繞不過去的。那麼,怎樣解釋龍與水的密切聯繫呢?

以高緯度北方的獨特自然物理現象為背景,這個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這真是,拿對了鑰匙,多少鎖頭都是浮雲。

不知讀者有沒有留意到,傳說中的神物--龍和鳳,都既能高翔於天,也能潛游於水。龍不用說了,鳳凰也是「水物」。「鯤魚化鵬」(鵬、鳳古共一字,後詳)的神話故事國人都非常熟悉。神話中的鵬(鳳)也可以變回鯤魚,比如杜甫詩云:

「佇鳴南嶽鳳,欲化北溟鯤」。

鳳凰與鯤魚的關係在其形象上也留有痕迹,比如《說文解字》中說鳳凰的尾巴是魚尾,這並非孤例,杜而未《麟鳳龜龍考釋》搜羅了各類古籍中鳳凰形象的種種不同描述,但諸書所共同的有兩項:「燕頷」與「魚尾」。「鯤-鵬(鳳)」互化與「鯉-龍」互化恰成對照,反映了這兩種神物共同的「水屬性」。

龍和鳳同時具備的「水天兩棲」的特性,絕非巧合,是遠古先民的「天上之海」概念的殘跡。這種在深遠北方地區形成的特殊信仰把海的浩淼煙波與天空合二為一。它的邏輯基礎,深深植根於高緯度地區的自然物理現象之中。

古代蘇美爾人(也屬蒙古人種)和我們中國人都有「天空之海」的古老信仰。蘇美爾人的創世神話里,宇宙最初是一片原始混沌之海,神將它分為兩半,化為天地,從此天上之水與地上之水才分開。蘇美爾人的國家滅亡之後,他們的神話被中東的閃族人所繼承,所以猶太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故事。

中國創世神話在經典文獻中零散破碎,語焉不詳。盤古開天地的神話並非中國所固有,而是起自嶺南,呂思勉先生考證它系南北朝時從印度傳入。但華夏本土自生的創世神話近來被地下發掘的材料所逐漸揭示。1993年湖北荊門出土的「郭店楚簡」記有一篇戰國時代的宇宙本源和哲學方面的重要著作《太一生水》,內容與蘇美爾人的「混沌之海化生天地」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

...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

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甲篇》記載了另一篇內容更豐富的創世神話,可惜缺字甚多,但開頭描寫太初混沌狀態的關鍵文句中有「晦、水」二字可以辨認,其要旨與《太一生水》完全一致。

我們對這一宇宙生成模式很陌生。中國上古時代還有許多失載的創世神話,它們代表著今人所不熟悉的一個更加古老的傳統。中國文明的經典文獻都肇源於春秋戰國時代,似乎是短時間內突然湧現出來的。但實際上,在那之前已經有一個深厚久遠的文化傳統存在,只是沒有留下詳實的文字記載。

水是天地之本源的思想也零星見於先秦典籍,比如 老子《道德經》:「水性幾與道(太一)同「。《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

有了「水是天地之本」的認識,我們可以順便來解開《山海經-大荒西經》中這樣一段古奧而且詭異的話: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 顓頊死即復甦。

這是山海經中少見的一段韻文,記述的似乎是一段歌謠,或者是巫師的唱詞?它的含義歷來解釋不一。最費解的是「天乃大水泉」,因為太不合邏輯了,所以郭璞釋為「泉水得風暴溢出」。實際上,最簡單直接的解讀往往是正確的,它的意思應當直釋為「天空變成了一片汪洋」,所以「蛇乃化為魚」。這與《太一生水》中的「天地皆生於水」的思想應當是出於同一神話背景。原始華夏的信仰體系中,水和天是二位一體的。(關於「有魚偏枯,名曰魚婦」,我們在後面章節中再做詳解。)

那麼怎麼解釋這個「天水一體」的奇怪信仰呢?天空為什麼不是風、火、玉石或者別的什麼,而偏偏是水呢 ? 原始神話中的想像不管如何放縱怪誕,總要以當時人們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天水一體」這個信仰當然也不例外。它在今天的我們眼裡看來無比荒誕,但對於高緯度地區的上古居民來講,卻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在那裡,有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把天空和海洋從視覺上完美地重合到了一起,這就是天空中的夜光雲。

夜光雲造成的「天空之海」。By Kevin Cho (Kee Pil Cho) - Own work.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夜光雲造成的「天空之海」。By Gofororbit (Own work) [CC BY-SA 4.0 (creativecommons.org/lic)], via Wikimedia Commons

夜光雲造成的「天空之海」。By Ireen Trummer (Own work) [CC BY-SA 4.0 (creativecommons.org/lic)], via Wikimedia Commons

夜光雲(noctilucent cloud)是高緯度地區獨有的自然現象,在北半球一般出現在北緯50°到70°之間(在東亞範圍內,大致是齊齊哈爾--烏蘭巴托--阿勒泰一線以北,直至西伯利亞北冰洋沿岸的範圍)。

它們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雲,後者的高度不超過20公里,而夜光雲的高度通常是80公里左右,並且只出現在夜間。當太陽在西北方沉入地平線之下後,低空真正的雲層隱沒在地球自身的陰影中。但陽光依然照耀西北方几十公里以上的高空,就像黃昏時山腳隱沒在黑暗中而山頂依然被陽光照耀一樣。在高空中有稀薄水汽受冷形成的極細冰晶,在陽光的輝映下,它們形成地面觀察者眼中的夜光雲。夜光雲一般是藍色間雜著銀白色,布滿漣漪和渦旋,酷似蕩漾的水波,而且像海洋一樣恢弘闊大,給人一種天空中的海洋的視覺印象。

為什麼夜光雲只出現在高緯度地區呢?形成夜光雲的冰晶層很纖薄,天空太亮的話它會隱沒到明亮的背景中變得不可見(在太陽沉入地平線0°到-6°之間的時段,由於大氣層對陽光的散射,西方天際依然可以是很明亮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晚霞或者暮暉),太陽沉入角度太深的話它也會被遮進地球的陰影之中。只有當太陽處在地平線以下-6°到-16°之間時,天空的明暗程度剛好使得夜光雲能夠可見,而這正是高緯度地區的夏季夜晚最常見的情況,在此地此時太陽的角度會長時間維持在這個區間,所以夜光雲多出現在這個地區。在北緯55°到66.5°之間的地方,太陽沉入地平線-6°到-16°之間的狀態會持續整個晚上。但在北緯66.5°以上(北極圈裡面)夏天太陽終日不落,反而看不到夜光雲了。


推薦閱讀:

突然在網上看到了「鎖龍井」這個詞,想問問各位知友,一探虛實?
國家博物館藏彩繪龍虎紋陶壺的圖案是龍嗎?

TAG:庄子人物 | 山海经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