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打鐵:關於宮崎駿新作《風起來了》
——知道這部作品,也並不是什麼特殊的有曲折劇情的故事。6月偶然的機會在早稻田遇上久石讓先生親自上選修科目《電影音樂》的一節課,等待他老人家來之前,投影的屏幕上就一直是這部宮崎駿動畫的封面。
最突出的莫過於「沒有技術之苦」。德國人對主人公們大喝「これはドイツの知的財産だ、日本人に見せるとすぐ真似される!(這是德國的知識財產,給你們日本人看到了你們就會馬上開始山寨!」 中國在這幾十年,這樣的白眼一定也遭遇了不少。
另外,也許正因為日本也遭受過這樣的打擊,他們才會在80年代和中國關係交好的時候那麼慷慨地派人員和付出財力給中國技術支援。 因為到處遭白眼,日本在當時顯得非常努力。主人公就職的三菱在那個年代就是日本最大的企業之一。通過動畫片我們可以非常直接地目睹到曾經的日本大手企業的人的工作風貌。這些人廢寢忘食,在一間大屋子裡工作,上司十分嚴厲但自己也十分拚命——這是曾經日本人在別的國家的人(包括中國人)眼裡的刻板印象,一直持續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然而如今已經漸漸淡去了。 日本人工作不再那麼拚命,很多人也開始更加顧及家庭和自己的空間。加班不再是為了完成自己想完成的額外的工作,而是單純地跟風加班,坐等加班費。企業也相應作出了各種對策,很多地方加班並不能輕易得到加班費,一個月四五十個小時的加班變成了包括在月工資里的預支項目,超過後的部分才給額外的津貼,這使得加班不再有任何魅力。當然,畢竟這早以不是那個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年代。 動畫片里的日本,上世紀前半期的日本,活脫脫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當然比起資本主義剛剛萌芽的中國等國以及完全未開化的歐美以外的國家它還是太強大了)。 而與之對比的發達國家即是德國。他們有技術(能造出巨大的全金屬的飛機),生活水平高(從動畫中兩國的火車就能看出不同),有這優越感(以開恩的姿態邀請日本人參觀工廠)。而日本,資源匱乏,之前造的飛機恨不得能少用幾塊鐵就少用幾塊鐵,還只能造出動不動就漏油引擎(主人公的上司黑川在漏油的那一刻大聲悲嘆「これが國産エンジンだ!(這就是國產引擎!)」時,我們幾個中國看客不禁啞然失笑,周圍的日本人一臉嚴肅。當然笑過之後,更加陷入沉思的是我們。 今天日本人老是在技術上揶揄中國產的劣等,也許他們已經逐漸忘記那個自己也造不出引擎的年代,就像他們已經逐漸忘記憲法第九條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憲法九條和和平,這可是除了美爹的照顧之外日本戰後一路發展成世界第二強國的法寶(笑)。 回到動畫中的戰前日本。作為普通民眾,主人公即使是一名與軍方密切合作的企業里的重要設計人員,但他卻並不太清楚戰爭意味著什麼,甚至開始都不知道日本要和哪些國家打仗。 關於這個問題,他曾經詢問過自己的好基友兩次。一次是在還沒打的時候,得知自己要設計的是戰鬥機,就問道這是要和哪個國家打仗?同僚答得很快,以一種想當然的語氣說是美國;第二次是在已經開始戰爭後,他再次問基友現在在和哪個國家打,同僚這回說,中國,英國,荷蘭,美國... 也就是二戰法西斯的對手國家們。當然中國作為直接被日本侵略的國家,放在了第一位。然而這仍然不過是輕描淡寫的回答,而主人公也僅僅是感嘆了一聲「還真多啊「罷了。
比起日本和誰打仗,他更關心的是自己設計出優良的飛機的夢想的實現。 這就是他沒日沒夜比別人工作得更晚更努力的原因。動畫片並沒有直接提及,但是可以看出來主人公之外的人並不全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他們中有的也的確是為了國家,有的是為了自己的企業,比如他的上司黑川。不過動畫片說明了至少當時的日本人,每個人都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而努力著,這客觀上造成了發展的結果。反觀今日,年輕人被稱作沒有追求的一代,中年人更是庸庸碌碌只塗安定,經濟停滯不前的責任統統推給日本政府,我想如果日本人看了這部動畫能體會到這個對比,一定是會捶胸頓足的。 」我們國家很貧窮。「主人公無論是在夢裡對義大利的著名設計師,還是在現實中對莊園里遇到的德國人,都說過這句話。 在那個年代,大概每個日本人都有著這樣的自知吧。所以他們努力吸收德國的先進技術,所以他們沒日沒夜地工作。這說到底是教育所造成的印象。當時的日本也並不窮,比起大多數其他國家來富得流油,甚至由於一定的財富基礎,可以看見他們的精神文明也得到了發展(見片中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民眾完全自發地互相幫助後向作為避難場所神社移動的場景),但他們都覺得自己窮。而某個年代的中國,窮得一塌糊塗,卻能所有人一齊騙自己我們是個富饒的國家,其他國家的人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換來的,是幾十年的貧窮和不發展。等中國已經醒過來要開放的時候,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已經以老師的姿態過來教我們了。 這是寫給日本人的故事,同樣,也可以作為寫給中國人的故事。對於前者,可以喚起發展的慾望,而後者,顯然,今天仍然在發展的途中。 即使兩個國家近乎宿敵,但是由於同樣是人類,發展的故事總是相似的。 關於中國日本的瓜葛,除了剛才說到的基友回答主人公的答案以及後半段德國人和主人公的對話中有所影射,整部動畫片並沒有再提及它。畢竟正如宮崎駿在這部片子的官網上寫道:「この映畫は戦爭を糾弾しようというものではない。ゼロ戦の優秀さで日本の若者を鼓舞しようというものでもない。本當は民間機を作りたかったなどとかばう心算もない。」
(這部電影並不是糾結於戰爭話題的東西,也不是通過零戰的優秀設計來鼓舞日本年輕人的作品,也不是用」零戰設計者本來是想做民用飛機「以掩飾作為設計者對於戰爭的責任的心計)「自分の夢に忠実にまっすぐ進んだ人物を描きたいのである。夢は狂気をはらむ、その毒もかくしてはならない。美しすぎるものへの憬れは、人生の罠でもある。美に傾く代償は少くない。二郎はズタズタにひきさかれ、挫折し、設計者人生をたちきられる。それにもかかわらず、二郎は獨創性と才能においてもっとも抜きんでていた人間である。それを描こうというのである。」
(我們只是想描繪一個對自己夢想忠誠並未自己夢想進步的人物罷了。夢想是可以使人瘋狂的,這一點我們也不能掩飾。夢想是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也可以說是人一生的陷阱。追求美的代價是重大的。主人公二郎的夢想最後被地對空炮彈撕碎、折斷,黯然地給設計師的生涯畫上了句號。儘管如此,二郎有著最接觸的創造力和才能。我們只是想描繪這樣一個人物和他的故事罷了。) (翻譯得不好請見諒)
比如真的是一晃而過但是又一眼能看出來的碓冰山的眼鏡橋。(這也是日本技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眼鏡橋上的鐵路有著千分之40以上的坡度,為此日本在當時採用了歐洲引進的齒軌技術。之後,日本人自己製造出了功率強大的電力機車,專門用於在該路段加掛在電車之前牽引上山。再後來,日本人在山裡也修了新幹線,眼鏡橋和之前的信越本線鐵路一齊被廢棄。)
↑(位於群馬縣碓冰山的眼鏡橋(めがね橋),曾經的信越本線鐵路橋)↑ 比如那些眾多隨著片中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風景。 每一個細節都以為深重,值得每一個日本人去仔細吟味(因為很多地方說實在的只有日本人和熟悉日本的人才能看得出來是個橋段)這真的,不是一部兒童動畫片,也不是一部夏天周末的消遣。
宮崎駿們在7月的吉卜力刊物上發表的文章(http://www.ghibli.jp/docs/0718kenpo.pdf)語氣堅定,但又帶著幾分哀求,雖然無法和這部僅僅講述追求夢想的人的故事相聯繫,但, 和平才是夢想最好的溫床啊。推薦閱讀:
※再見 福爾摩斯先生
※《大護法》:為什麼我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TAG:日本 | 宫崎骏 | 动漫 | 影视评论 | 电影 | 日本社会 | 历史 | 战争 | 日本文化 | 日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