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北京中關村超越矽谷成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的榜單?

最新報告:北京中關村超越矽谷成為2017世界頂級科技城市

商業資源公司Expert Market通過對10個指標的調查研究表明,北京的中關村不僅有利於早期投資的良好環境,而且其生活成本也在人們的可接受範圍內,所以中關村取代矽谷成為全新高新技術中心實至名歸。這10個參考指標包括:軟體工程師的薪水、開辦業務需要的時間、生活成本和月租金,增長指數以及創業產出等。

這個榜單靠譜嗎?有什麼科學的指標可以衡量到底誰才是「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你心目中的第一大科技城市是哪裡?


瀉藥。

其實這個說法挺無聊的,不妨調查一下在矽谷混的不錯的中國人,他們中有多少會願意來中關村拿對等的offer?(至少我周圍的朋友沒有一個願意回國的)再問問中關村混的不錯的人中有多少人願意去矽谷拿差不多對等的offer?

人是會用腳投票的,而這樣的投票往往更具有說服力。

另外,其實提出這種講法的往往是我們的政府。世界十大產業園之類的。。。因為全世界重要國家中,大概只有中國可以自己規劃創意產業園,而不需要自下而上的自發生長。中關村這個以前的太監墳場好歹算是有自發的基因和原生的歷史背景,但你說是不是超越silicon valley,就有點此地無銀的味道了。中關村哪一天在介紹的時候不叫中國的矽谷,或者矽谷被介紹的時候稱為美國的中關村的時候,那就牛了。不過這聽起來就跟介紹google就是美國的百度一樣遙遠。

因為看到了北京和榜單這樣的字眼,說句題外話,不知道有沒有人聽說過北京在今年被德國的一家機構評選為全球top50的「最宜居」城市,不才排在了40多。面對這樣一個霧霾嚴重,房價奇高,交通擁堵的城市被評為「最宜居城市」(全國只有北上入選),我只想說去年買了個表。


謝邀。看到這個題本想摩拳擦掌查數據。但是再仔細一看,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因為這個新聞很詭異。下面是答題思考過程,最後答案很有趣。

題目下面有這一段引文。「北京的中關村不僅有利於早期投資的良好環境,而且其生活成本也在人們的可接受範圍內,所以中關村取代矽谷成為全新高新技術中心實至名歸。」 我就想先從從邏輯看一下。

因為中關村

1 有利於早期投資的環境

2 生活成本可接受

所以 中關村是

全新高新技術中心

怪了。高新技術中心不是要從公司數量實力說話么?為啥生活成本成了主要因素了?

於是覺得這個新聞有詐。所以看了下原文下面的圖片。是一個截圖。截圖裡有榜單標題。

Top 10 tech hubs to live and work in

我一下就想到了聽了無數遍的

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

好吧

人家的榜單標題明明是「最適合工作和生活的Top 10科技城市」 無良媒體給改成了「北京超越矽谷成了全球第一大科技城市」

這個媒體啊。是相信這個編輯英語不好還是相信他是標題黨吸引流量呢?


謝邀。

收到這個問題邀請的時候,正好跟幾個矽谷這邊幾個大公司的碼農朋友們在一起吃飯,我讀了讀題目,大家哈哈一笑。根本沒必要答。中關村已經超越矽谷?

現在有點回國熱,國內各大公司沒少從這邊挖人,我認識的幾個人都有國內BAT來接觸過,不過還是都選擇留在這邊了。不說別的,就目前而言的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確實國內還有點差距。


我們當然進步很大

我們當然差距不小

這五年,我們在很多報道上「吊打」他人

這五年,我們的謙虛之心、敬畏之心、實幹之心慢慢缺失

這五年,我們自滿、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的苗頭日漸顯露

個人認為:這早晚是要吃虧的

不知道會不會被和諧,呵呵,無所謂啦!


我國慢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還是有些不適應。理解這份榜單核心還是看它評價的這十個指標。我覺得要想成為世界科技城市除了生活成本、科研轉化能力等指標,還有一個重要的要素是全球影響力。說白了,你的市場是面向全球的,你的資金也要具有全球視野。這是矽谷真正的強大所在。


我個人覺得沒有可比性,除非基於特定角度的利弊權衡。


第一大科技城市的評價標準無法明確,這種排名沒什麼參考價值,就像某些公司天天標榜自己獲了中國最具xx獎,但評獎的卻是媒體單位,沒什麼可信度。


謝邀,正文在下面哦

北京中關村軟體園

首先,我覺得這種報告不具有參考性。

1、從影響力上面來看,二者的影響範圍不一樣。

中關村往大了說在東南亞可能有一定知名度,但都不是絕對的,反觀矽谷,眾所周知,它代表的是以美國科技界為核心的頂尖研發力量,這樣的維度足以讓世界上任意的其他城市科技中心為之遜色,至少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是如此。

2、從研發實力上來看,二者的研發層次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矽谷的研發實力在世界範圍內代表的是一種標杆,大多數我們耳熟能詳的矽谷科技巨頭都是行業佼佼者,可以說也是行業規則的制定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到目前為止都是一樣,比如搜索界的google,雅虎,半導體界的英特爾,英偉達,資料庫界的oracle,社交網路界的Facebook,PC和手機界的惠普,蘋果,網路界的思科等等,不勝枚舉,哪一個都是引領時代和指引下一時代的先驅公司,這些公司的研發實力匯聚一堂,代表的就是全球頂尖科技的薈萃。而中關村,並不是說不是研發實力不強,只是研發實力相對於中國其他地區來說算拔尖的,而且最關鍵的是,中關村的研發能力是在矽谷的指引下本土化的一個過程,研發創新就成了致命短板,但這也和發展時間,發展環境相關,我們不難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也許有那麼一天,中關村會成為下一個「矽谷」,但絕對不是現在。

3、從國家管控和風險投資來看嗎,中關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眾所周知,在美國矽谷,資本市場的整合力量絕對佔據了主要地位,根據數據顯示,矽谷聚集了美國風險投資的三分之一以上,它的風險投資不僅提供資金,還提供諮詢和服務並幫助公司建立管理機構。最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在矽谷建立三年前就制定了一套嚴密的法規、政策和法律,使矽谷有相對完善的遊戲規則,不會出現盜版侵權、人員流動混亂等現象。雖然矽谷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有可能為零,但企業卻能發展的得很好,有相當一部分要歸功於美國法律手段和侵權手銬的作用。中關村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也很低,由於法律不夠健全,執行不利,跳槽現象及為正常,企業自身人事制度中缺乏信譽環節和用人挖牆角等污染社會公德的做法也是技術人員流動不規範的間接原因。

綜上三點,中關村要想超越矽谷成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務之急就是格局和創新能力。其次,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良性運作也亟待整合。再者,也是目前相對最容易解決的,就是知識產權問題啦,我認為,知識產權對科技中心的形成和發展也非常重要,它遏制著創新能力和市場投資環境雙重要道。

美國矽谷

(以上回答只是本人的狹隘觀點,有不足和缺失的地方希望大牛們,看官們不吝責正和補充。)


我在灣區呆過很多年,目前在北京,以前在San Francisco和Mountain View都住過。在北京和灣區都做過Start up。

總之,這篇文章比較扯。短期來看,灣區對人才的吸引力,薪酬待遇,對創業者的友好程度,還有高科技尤其是黑科技公司的集中度恐怕遠遠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什麼紐約 Silicon Alley,還有Austin的什麼創業圈就算了,不是一個量級的。北京也不例外。

但如果放在20年的維度上來看就不一定了。我總體上看好中國的潛力,中國人勤奮、重視教育,中國國內市場有現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巨大潛在需求。科技圈要牛逼,首先要有牛逼的domestic market,這也是為什麼以色列這種地方只能產出acquire hire的公司。北京或者中國的其他什麼城市恐怕是未來唯一有可能挑戰矽谷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人在歷史潮流里的時候是很難感知歷史的流向的。十年以後再說。


我覺得不靠譜,推薦看一下吳軍先生的《矽谷之謎》,比較一下中關村與矽谷的異同


謝邀,同意樓上幾位的回答,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的衡量標準不應用薪資、生活成本等指標,標題明顯是站不住腳的論斷


首先矽谷壓根就不是一個城市好嘛。。。


瀉藥。

中關村超越矽谷?不知道您說的是哪個矽谷 斯坦福的那個?

這麼和您說吧,中關村現在的創業投資環境矽谷早在計算機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很火了。中關村現在的車庫咖啡也是為了懷念那時臉書、雅虎、蘋果等一眾公司的創業之不易。看了鏈接發現還是標題黨,為了吸睛無所不用其極。原文的意思應該是想肯定中關村作為中國的矽谷在生活質量生活成本上越來越適合創業創新人才的選擇,確實,我們國家發展的勢頭不弱,各方面進步的也很快,但是科技創新這個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起來的,它是一種文化氛圍,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相反是一條很長的路,國家要走科技興國的路線,企業要鼓勵創新,高校也要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而且這個過程幹嘛要比較?第一第二又怎麼樣?只要能為社會多帶來正外部性就值得搞下去!


首先先上個前幾天看到的微博吐槽。

好了,然後繼續說吧,北京現在創業大環境不錯,投資人人傻錢多,搞什麼都有投資,融資速度還快,一年不融個幾輪都不好意思見人,和矽谷這幫人精投資人相比,騙錢還是北京容易。

得益於中國市場太大,人們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搞啥都能搞出好多月活用戶。搞的好多start up的人飄飄然了。其實你們厲害的不是技術,是錢。

中國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這幾年進步非常大,但我還是這些startup的人們一些人生經驗吧。不能因為進步大了就開始自大,盲目自大的結果就是看不到別人的優點,最後不會有好下場的。矽谷彙集的是這個星球上最優秀的人才,包括矽谷的中國工程師,也大多都是國內頂尖學校畢業的,放心,矽谷沒有那麼容易被超越。

所以,保持謙遜之心,共同學習進步。


謝邀!

關於這個榜單,有人覺得靠譜,有人認為不靠譜,主要理由均在於衡量標準。

對於科技城市的衡量指標,目前非常多。簡單的包括人均專利、RD占經濟百分比等等,進一步的包括全球獨角獸企業、知名公司數量,再進一步還有科技產業鏈水平、科技生態環境等。

我看來,「第一」這個比較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同時世界科技城市的爭奪,往往涉及的是區域的競爭。那麼再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矽谷、美國三角地區、北京、深圳等區域都在競爭範圍內。

「北京中關村超越矽谷成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這件事情給我的觸動,更多不是中關村如何如何,而是綜合國力的強盛之下,個體全球地位的提升。比如清華、比如中關村。在北京人,看來,清華依舊是那些教授,每年各地摘出尖子,培養了很多優秀且買不起房的畢業生,成為祖國棟樑。中關村不買電腦,開了一條創業街,但也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但隨著阿拉伯之春事件,歐洲整體趨於混亂;美國也面臨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情況。我國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伴隨而來的,就是無論高校排名還是創新排名,各種排名在世界範圍,都在蹭蹭蹭的漲。


推薦閱讀:

中國安土重遷的思想對中國城市化有影響嗎?
總體比中國不發達的諸如南亞、東南亞或中東、拉丁美洲的國家地區它們有什麼比中國好的地方?
一個城市的房價理論值和哪些因素有關?
「劫富濟貧」是「正義」嗎?

TAG:矽谷 | 北京 | 中關村 | 區域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