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不像道教那樣把意識視作三魂七魄的一合相,而是認為那只是念頭?

我不知道怎麼表達。感覺佛陀說念念相續,意思就是說人的意識本質上是念頭,而非不可數無有邊的一合相。


首先,你搞懂什麼叫一合相沒有,沒有搞懂亂用名詞是有問題的。

佛教中,將聚執翻譯成一合相,《華嚴經》大疏演義鈔曰:"一合相者,眾緣和合故。攬眾微以成於色,合五陰等,以成於人,名一合相。"

"攬眾微以成於色",這個微是用的婆羅門教中的"極微"的概念,而這種"極微"類似於原子論,認為萬物最終由極其微小的物質構成。

在佛教的有部中"色聚極細立微聚名,為顯更無細於此者",認為極微仍然是存在、實在的,然而在經部中認為"變礙故名為色,若爾極微不名為色,無礙故。",意思就是可見的存在,不可見的不存在。

這個兩部之間的矛盾暫且不提,知曉一合相指的是由極微構成的一個整體,那麼就會明白,這跟道教的三魂七魄觀完全是兩個概念。

三魂七魄是功能性的劃分,關於魂魄的解析,便如同將人解剖分析一樣,都是對已有的進行命名,而非不存在。如七魄不少是對人體自然免疫功能的歸納,如屍狗便是人的報警機制,吞毒便如同吞噬細胞們乾的那樣,將外來的病菌包起來,然後排出體外,其它不一一列舉。

換句話說,來自婆羅門的極微概念如同在說,這台電腦是微粒構成的,道教則在指著電腦說,這裡是負責運算的,那裡是起存儲作用的的…

功能性描述,是事物產生的作用,從而其進行的命名,命名雖然是主觀的,然而功能是客觀的。

所以題主提的問題毫無意義。


有一句話叫佛重來世,道重今生,關於這句話有很多人不同意,認為佛教也重今生啊!講究今生抓緊時間修行,免得來世墮入三惡道,其實這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佛教和道教的輪迴和靈魂觀念差異很大。

為什麼興揚說佛教和道教的輪迴觀念不是一碼事了,這就要說說印度了,今天的印度依舊是個神奇的地方,想必大家都聽過印度人有多神奇,網上說哪裡是一億人口幾億那個啥,,也知道印度教的種姓觀念。在這種生下來就決定一個人高貴還是低賤的社會,要如何讓生來低賤的人願意了?這是印度教的首要課題,於是他們便在輪迴中加入了靈魂不滅,靈魂不變的概念,在印度教經典《薄伽梵歌》里有一段是印度教大神奎師那(印度教三位諸神之一毗濕奴的轉世)教育印度人心中的大英雄阿周那的:「靈魂不生不滅,形體世世毀亡。凡人不知此理,故而貪生怕死,聖者知靈永存,僅是舊換新裳。

這句話的意思大家可以理解為靈魂如手足,肉體如衣服,這具身體老死後,靈魂會找到一具新身體重新生活。靈魂是人的本質,你這輩子是賤民是不是?你好好的當奴隸,下輩子你就轉生剎帝利婆羅門享福,你如果不好好當奴隸,下輩子你就去當豬當狗。印度教的靈魂和輪迴觀念也影響到佛教,讓佛教和印度教一樣認為輪迴之後的人還是之前那個人,這是佛道對靈魂概念的根本差別。

道教對靈魂觀念可以追溯到《列子·天瑞篇》:「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眞宅。」鬼是回歸真宅了,所以我們會祭祀祖先,同時古人也認為如果不祭祀鬼就會消失,所以會有孤魂野鬼害人求祭祀,同時道教不是認為靈魂是合像,三魂七魄的功能是不一樣的,魂魄的本質也不同。

道家認為:「魂者陽之精也,魄者陰之形也。」也就是說魄是人肉體的功能,我們說的這個人身體很強壯健康,會說這個人體魄強健。再者《道樞》「復卦曰:七日來複。其見天地之心,是以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其死則四十九日而七魄絕,此來複之數、陰陽之極也。」這裡說的是人生下來七七之數七魄的功能才完整,死後七七之數,七魄的功能才消散,這也是許多地方在人死後會祭祀七七四十九天的原因,在道教看來魂和魄是兩種不一樣的事物。


迦葉。甚深菩提難入難趣。難具資糧。心一境性者。為以幾何名心一境性。周遍推求乃至一法亦不可得。所謂於眼不可得實。於耳鼻舌身意亦不得實。於一切法皆不得實。何以故。本性如是心性不生。一切諸法無實可得。是故彼心不可得也。若過去未來現在無所得故。無所作故。

是謂無所作。何名無所作。若新若故俱不可作。名無所作。是中過去心不解脫。現在心不解脫。未來心不解脫。隨所有心無所得者。是為心一境性。此即名入心之數也。


因為佛教要證成「無我」
道教把人解構為魂魄,認為魂魄才是「我」
而佛教則把「我」 「我接觸到的」分解為三科。
五蘊、六處、十八界。
俱舍論有說,
於愚根樂三說蘊處界三。
按五蘊說,你說你面前的一切,
都可以解構為物質、你接觸到的東西、你所思考的東西、你所作出的行動、你所生起的了別心。

那麼「你」到底是什麼?

所生起的了別心就是「你」

了別心也可以解構,傳統說法了別(識)心分為眼、耳、鼻、舌、身、意,唯識家還多個末那識,阿賴耶識,那「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結論,能搞清楚在說什麼已經不容易。還要問為什麼,那就更難有人回答清楚了。佛陀強調念頭,不是說理,而是一個經驗,只有關心這一點才能滅苦,他的主題不會脫離這一點。哲學和神學,他不會活著的時候說,因為他大致可以預料到只是住世45年左右,時間太寶貴了,必須把滅苦之道傳揚四海,必須專註於教授滅苦之道,實無其他時間做別的事,如果他說人的意識如何構成,那是冒著節外生枝的風險,可能僧團會花很多時間才能得出一些令人不太滿意的結論,就像當初不凈觀路線那些造成不良後果。最重要的事應該是實際上地讓正知正覺的含義深入人心,讓眾生理解滅苦之道。因為如果不把帝釋天請求的教授眾生滅苦之道的任務徹底完成,會導致無量眾生生受地獄之苦,當然,現在看來,似乎任務的完成度不是很勉強。


這因為,怎麼說呢,這個,這個,這個呢??某種意義上來說,咳,咳,(喝一口水),如果題主有一顆雄偉壯闊的心,我就說了:

因為你讀書少。

用道教的理論概念(三魂七魄)去對比佛教的實踐概念(念頭),沒什麼意義;

真要對比,道教的三魂七魄至少要和佛教的八識相比較,才有點看頭。


單論我認為,佛家不太理解,道家的話,一般不是認為肉身是假合四大,有假,自然就有真,什麼是真呢,不是肉體,自然就是意識,說成三魂七魄也對,天地二魂常離體,唯有命魂住其身嘛,修真修真,借假合之物,以修真我,其實應該也就是以命修性?


靈魂見它的本質上就是不離開五陰為常的常見,因為我們前面所說的道家或是儒家,他們所認為的三魂七魄,其實都是以意識的那個了知心為常。但是意識的了知心,我們從理證上、從教證上來觀察,這個意識心、這個五陰所含攝的意識心,當你死亡的時候,這個意識心是不能到未來世去的;因為當你死亡的時候,這個五陰它是必須要滅除掉的,必須要出生另外一個五陰,叫作中陰身異陰相續;乃至於未來世的五陰異陰相續,才能夠出生未來世的色身,乃至你到鬼道去一樣是這個五陰。所以如果有靈魂見的話,這個是依然不離開生滅的。那我們所說的這樣子的五陰,其實是依止著如來藏本來不生不滅的這個本體,所以如來藏本來不生不滅的本體,才能夠出生這個生滅的五陰。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二)第071-075集

第75集 佛教有沒有說三魂七魄,靈魂不滅嗎?

南無佛法僧


聽眾:我想問兩個關於《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里常說:「佛說眾生,既非眾生,是名眾生。」「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第二句話中的「一合相」指的是什麼?

雪漠:注意,概念是什麼?是某種人為的定義,是人類分別心的產物。今天,有人問我結手印有沒有用,是不是真能調動宇宙能量,我說,結手印的本質還是你的心。當我們認為某個手印是在供養佛的時候,我們結手印的同時就是在供養佛;當我們認為某個手印是對別人的辱罵時,我們做這個手勢的同時就是在侮辱對方。比如,我們看到足球運動員做出某種手勢的時候,知道他們在欺負觀眾,但我們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卻是在供養佛,是在表達自己心中最高的敬意與虔誠。所以說,萬法唯心所造,有分別心,才會有分別意。

你喝普洱的時候快樂,喝龍井的時候就不快樂,這是分別意;老婆長得像電影明星你就快樂,長得像諸葛亮的老婆你就不快樂,這也是分別意。就是因為有了分別心,產生了分別意,才會有煩惱,才會貪婪,才會嗔恨,才會嫉妒,才會傲慢。我舉個例子:假如你沒有分別心,別人買別人的房子,你過你的日子,別人有多少棟房子,掙了多少錢,跟你有啥關係?你有啥不滿意的,有啥不快樂的?如果你吃得飽、穿得暖,身體非常健康,那麼為啥不能有一份好心情,為啥不能帶給身邊的人一份好心情,買不起樓房又有什麼關係?比人家賺得少一點,又有什麼關係?所以。煩惱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世界強壓在你身上的,而是你自己心靈的產物,是分別心的產物。徹底改變了心靈,消除了所有分別心,就能改變你的心情,改變你對人生的感受,並且改變你的命運。明白這一點,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是佛。

那什麼是眾生呢?眾生也是一種命名,是大家對某個群體概念化的命名。當佛陀認為應該用各種不同的命名,來區分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差別,方便人們了解他所表述的意思時,就給了每個概念一個名字,「眾生」便是其中之一。在傳法的過程中,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人認可,成為他們心中某個群體的象徵,那麼它就變成了某個領域的一種規範。這個領域,由認可它們的人所組成。所以說,對一個概念,大家可以有無數的命名。

為什麼說「一合相」呢?就是說,佛說眾生也罷,什麼也罷,都是一種概念,本質上是因緣的聚合,是人為的產物,沒有自性。如果我們貪著於某個名相,貪著於自己製造出來的某個概念時,就會被它捆住,而你的被它所困,仍然是一種因緣聚合之物。我們就是因為不明白這一點,才會被各種現象所迷惑,在複雜交錯的邏輯關係中進退兩難,不知所措。這無疑是自己搬起石頭砸傷自己的腳。

有的人覺得有錢有房有車就成功,沒房沒錢沒車就不成功,然後用這種概念牢牢地束縛住自己,或認為自己活得非常失敗、非常潦倒、沒有尊嚴,或為追逐成功的標籤而不斷地「被選擇」,也就是在外部世界的裹挾下,不得不做出一些選擇。但是,裹挾你的真的是外部世界嗎?不是的。裹挾你的,壓迫你的,僅僅是你的諸多慾望和概念。

有一天,我跟一個作家聊天,他說,尊嚴需要金錢來支撐。這是事實嗎?不是,這只是他的一個概念。密勒日巴沒錢,但贏得了千古敬仰。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認可他的這個概念,它就會變成一種流行的價值體系,至少是一種流行的概念。每一個認可這個概念的人,都會被它所困,為了活得有所謂尊嚴而去追逐金錢,追不到的時候就會非常痛苦。這時候,他們就是「眾生」。

比如說,好多演員都想獲獎,有的人演戲就是為了獲獎。在他們的心中,不管你的作品多好,多有價值,只要不獲獎,就不能證明你是個好演員,不能證明你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所以,不獲獎的時候,他們就會非常痛苦。有的演員擁有很多影迷,很多人都很尊重他,很推崇他,但他就是沒有獲獎,所以他不快樂,他始終覺得自己得不到認可。這個根深蒂固的概念束縛了他,令他的心靈得不到自由,令他不能純粹地享受表演的快樂。作家也是一樣,科學家也是一樣,很多人都是這樣。

世上有許多這樣的遊戲,也有許多這樣的規矩。不同的人群製造了不同的遊戲,不同的遊戲困住了不同的人群。幾乎每個人在進入某種遊戲之後,都會在慣性的驅使下,身不由己地隨著規則運動著、痛苦著、被困擾著、只有當你明白它只是遊戲,只是人為製造出的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時,才能掙脫它的束縛,不再執著於它。不再執著於它的時候,你的心就會遠離它,不再被它所控制。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執著於諸多的概念與名相,不願放手的時候,你就會被它所困,眾生都是這樣。

你可以賦予各種名相不同的意義,也可以賦予各種意義不同的名相,但是你應該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緣聚合的,並非它們本有的東西,更不是它們固定不變的屬性,包括它們自己,也是了不可得的。所以,《金剛經》以破相為主,它告訴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夢幻泡影」比喻那些飛快變化的事物,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會很快過去,像夢境,也想露水,忽然有了,忽然又消失了;也像閃電,忽然出現了,忽然不見了。「合相」指的是因緣聚合,就是各種條件集合在一起所產生的一種假象。所謂「假象」,並不是說宇宙中有某種存在想要戲弄我們,而是說世間萬物本質上帶有一種虛幻性,但我們卻總把它們當成恆常的存在,所以說它們都是假象。

現在,雪漠來這裡和大家聊天,有凳子坐的很開心,沒凳子坐的也很開心,為啥沒凳子坐的人也很開心呢?因為他們明白,這個聚會一會兒就散了,沒凳子坐並不是一個常態。而且,當下的這一刻雖然沒凳子坐,但是他們聽到了一些令自己非常快樂、非常清涼的信息。當然,你們的「聽」也不是一個常態,等一會兒我一走,你們也就散了,茶也涼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一批新人來這兒喝茶、聊天。世界就是這樣,就像一個巨大的茶館,一批人走了,另一批人又來了。這就叫「合相」,不具備所有條件,就沒有這次的聚會。

「天地一台戲,日月兩盞燈。」千年來,世界就像茶館一樣,一撥又一撥的人來來去去,川流不息,來者終究會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想執著也執著不了。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什麼叫做「一合相」。世界上沒有脫離各種條件的「相」,因此就不可能有永恆的「相」。所以,無論到哪裡,你都絕對找不到任何一個永恆的東西,除了真理。

——選自 《光明大手印:當代妙用》雪漠著 中央編譯出版


你沒問到點子上,還在面上


我直接就沒看懂,題主你的問題是什麼意思?人本來就是一合相,有什麼問題嗎?意識難道就不在一合相內嗎?


佛教說眼耳鼻舌身意,道家說三魂七魄,七魄代表人的各種情緒喜怒哀懼愛惡欲。魄又依附肉體存在,肝主怒開竅於眼,肺主悲開竅於鼻,腎主恐開竅於耳,心主喜開竅於舌脾主思開竅於口等等吧。到這裡估計你也能看懂了其實差不多。

魄依附肉體存在,人死魄散。魄屬陰,而魂屬陽。所以要長生是修陽神。佛說的那個高深莫測的要東西跟這玩意差不多的。

問題前先搞清楚了再提問


你懂什麼是意思

你懂什麼是念頭

你懂什麼叫三魂七魄

認真讀書然後再提問

先明白意思再說話

別用這種問題浪費別人時間行嗎


五行之運,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行迴環不已,所以我之偽心流轉造化,幾億萬歲,未有窮極~

其實是差不多的說法,很多東西要結合前後語境判斷,不同的情況所指的東西也會略有不同~


三山互望,轉圈蒙逼。一合相之說兄台確定是玄門落墨?


那麼開始我的表演吧。

佛教輪迴轉世學說有一種起著銜接前世與後世的一種生命狀態就是「中陰」也叫「中有」。

那麼,可以這麼說,將生命分成四個有,即:死有,中有,生有,本有。

人死亡的剎那即死有,投生剎那即生有,投生以後第二剎那至死有即為本有,死有和生有之間的狀態為中有。

《俱舍論》說,於死有和生有之間「起」的具體物質和精神兩種特徵的生命就是中陰身的定義。

中陰是三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情眾生輪迴轉世的中間階段,只能起到一種銜接前後世的作用,所以中陰雖然是一種生命狀態,但是其不是六道之一。所以佛教的世界觀當中並沒有永恆不滅的精神,意志和魂魄之類的。

道教是怎麼說的,本人也就只是看過道德經而已,未曾看過其他的道教書籍,就留給其他人說了O(∩_∩)O~。

PS:討論的我們友好討論,噴的人我只能說,我不聽,我不聽,我就不聽。(*^__^*) 嘻嘻……


不知道

你要邀請@須深


推薦閱讀:

道教認為修行的初因是什麼?道教對無常和苦的認識是怎樣的?
非要信一個教,是不是道教最好?
怎樣看待道家的「辟穀」理論?
佛教修禪定的止觀法門與道教靜坐的方法有什麼區別?

TAG:佛教 | 靈魂 | 道教 | 佛學 | 藏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