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RSI-Tsinghua 2016項目是什麼體驗?

RSI-Tsinghua 2016項目在昨天(8月20日)落下帷幕。在清華的6周結束,想問問40位Rickoids,8位tutor和許多thu的mentor,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到上面的學霸們說得已經很詳細了,就補充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東西吧。

RSI-Tsinghua是什麼?

首先,RSI是一個變態到需要用貶義詞來形容的項目。

其次,RSI-Tsinghua大概就是一個清華版本的RSI,全程使用的是清華的資源。接下來就是所謂的體驗了。

平時的著裝其實是沒有任何要求的,以至於其實兩雙鞋在清華就足夠了——拖鞋和皮鞋。需要穿正裝的時候就穿皮鞋,其他時候都穿拖鞋就好了,不管你是要去mentorship,還是去吃飯等等等等。說是有一個Whacky Olympics,但是完全不需要運動鞋,嗯就是這樣。

既然鞋子都這麼隨便了,穿衣怎能不隨便呢?穿一件有蔣中正題寫的「親愛精誠」四個大字的T-Shirt去天安門去故宮也並沒有什麼所謂。

去過清華的同學們大概都知道清華的食堂之多,再加上每周飯卡有¥240的預算(前兩周貌似少一些),吃不飽飯這樣的事情正常來講應該是不會發生的。正常來講,紫荊園的早餐應該是在¥3之內,可以吃的很好。大多數食堂在¥10左右也能解決一頓飯,少數比較奢侈的食物,比如火鍋、披薩和其他點菜的地方會貴一些,但總體上來講還是很cheap的。

但是食物的質量就……引用Kou Jiao Ge的一句話吧

清華的麻辣燙簡直菜得**,別的食堂都是不辣的,但都很燙,只有xx園的有一點辣,但是卻不燙。

另外,清華的食堂彷彿食用油不用錢,能多加的時候絕對不會少加。

由於預算略多,如何花完這些錢就會變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嘗試跟我的counselor推心置腹地溝通了一個晚上,還是沒能夠以現金的方式拿到最後兩周的飯錢。比較靠譜的方法大概就是去特定的超市刷掉和吃一些奢侈的東西,比如自助餐什麼的。比較水的食堂就不點名了吧,同學們可以自己去發現。(嚴肅臉)

住在留學生公寓,周圍的人各種膚色的都有,曾經有人問我Are you here to study Chinese?(問得我一臉懵逼),有人還試過用中文問我「你是美國的嗎」(問得我一臉懵逼)。

房間里的東西大概還是夠的。需要自己準備的大概也就只有盆、衣架和洗衣粉了。並不會出現handbook裡面所說的宿舍太暗的情況。插座略少,比較誇張的同學可能會需要插線板。

貌似不同樓的房間還是略有不同的。據我所知19號樓是木地板而22號樓的地板鋪的是瓷磚。

無論如何單車都是最方便的。還能在最後一晚飆車(平時也可以就是危險係數比較高)。校園裡面的校車¥3一次,而且假期班次會被抽疏,半小時一班,錯過了就沒有然後了。

Mentorship

一開始覺得自己的導師很牛,應該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然後發現自己圖樣如森破,導師由於很忙平時極少出現在實驗室,全靠自己、Google和實驗室里的學長(害怕)。但是導師應該還是很負責任的,趕在deadline之前一小時開始看我的paper,在deadline前40分鐘把改好了的我的paper發回了給我。我在deadline前20分鐘看到了他的郵件,用了10分鐘糾結要不要再改一下我的paper,用了8分鐘懷著奇怪的心情最後改了一遍我的paper,用了大約一分半鐘提交了我的paper。

Bedcheck

# 先不說了我去準備一下等一下的bedcheck先……

Bedcheck大概是整個RSI的精髓所在了吧(# 歡迎撕逼)。雖然counselor一開始說好「一開始大家都到我這裡來bedcheck,到後面你們寫論文寫得累得動不了了我就去你們房間去check」,但是到後面不是因為請假的人太多bedcheck直接取消就是因為請假的人太少還是要我們去21號樓五樓的Kou Jiao Room去bedcheck。據說有的小組的bedcheck的主要內容就是幾個同學表演群口相聲+某兩個同學秀恩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大霧)。據說有的小組bedcheck還包括狼人三國殺等等項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據說有的小組bedcheck結束之後還有BombSquad玩,一直玩到Kou Jiao Room要關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大霧)。

論不遲到的重要性

這個……身在dáo組體會很深刻啊。在第一周的Talent Show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都沒有什麼talent,於是有的同學居然上台朗誦Frankenschtein(沒錯就是Humanity課上講的那本書)當中的某一個片段,還有的同學居然上台表演行為藝術(只可惜答主反應過來想要開始計時的時候已經晚了sad)……總而言之就是除了少數同學之外其他都只能show一些根本不算talent的talent。然而後來我們發現了我們最大的talent——不遲到(至少是在評比結束之前),隨著其他組的同學一次次地遲到,其他組的同學一次次地錯過deadlline,我們這個毫無talent的組登上了第一的寶座。儘管最後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是優勢還是很好地維持到了最後,每人獲得清華紀念品一份。

只可惜在Counselor Group評比結束之後我們組的遲到率慘不忍睹,甚至出現過全組錯過last night party的盛況,主要是因為Summer book都印出來了覺得遲不遲到都沒所謂於是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到處去浪:)

Singlish

Hahah鑒於我們擁有一位劇毒的新加坡Counselor,Singlish成功超越Cantonese,成為RSI-Tsinghua第三大語言la。Singlish憑藉著自身的特點,被廣泛運用於RSI-Tsinghua 2016的日常交流的方方面面當la。幾乎在任何的場合都能夠感受到Singlish的存在la。

詳情請參考:新加坡英語(Singlish)是怎麼樣的? - 英語

三里屯、什剎海等地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BombsquadB[Bomb]mbsquad小分隊

一個神奇的遊戲和一群神奇的人。 @張瑞@千蟬@水元素 ……


提這個問題主要是看到去年的問題下面只有兩個回答:( 為了給明年想申RSI-Tsinghua的朋友們提供參考,所以自己還是要答的。

本人RSI-Tsinghua 2016, 量子物理組。

看到了將來MIT的巨神 @錢與愷 (並不知道他會不會答這個問題但是我邀請了),所以本渣先來拋磚引玉一發。

首先,在來之前我一直以為這裡都是International Olympics金牌,MIT Stanford Princeton預定,搞數學的都是實變復變刷完,搞物理的都會QFT,etc. 然而並不= =可能RSI-MIT是這樣吧。

其次是整個過程。這是迷茫而充實的六周。第一周,高強度的課程。數理化生工程人文。像我這種對量子沒什麼基礎的弱雞就在生物和工程課上刷Griffiths和曾謹言的題。刷著刷著還是有點懵的。然後就是第一周的mini-project,讓我們用礦泉水瓶設計一個實驗,嘗試搞一個大新聞。去年是乒乓球,今年是水瓶,不知道明年是什麼......

第二周之後就進入真正project和mentorship的階段。在下量子組,純理論,沒實驗室,卧室就是主要工作場所。沒有同伴,只有學長和老師在帶。孤軍奮戰。拚命刷高代抽代。練習LaTeX. 玩LaTeX的時候常常在二次審視自己代碼的時候看不懂自己當初想幹啥= =不過Sublime+pdfLaTeX+sumatra還是很好用的。

拚命碼論文。本來想全部寫成計算的,但是CEE派來的Director,Dr. Dell,看了我的論文並表示你還要學習一個。於是讓我加上一堆哲學內容......雖然到最後還是並無卵用,審paper的人都表示看不懂我在寫什麼。畢竟我們做的題目還是比較高冷的w

不過跟一個基科班的學長在這個夏天倒是玩的很好。一起聊音樂,一起打CS,一起看番。(學長超可愛w)

最後一周和倒數第二周,在我看來,都是hell week。做實驗的有很大可能在實驗室睡覺(比如那個MIT巨神),但是像我這種做理論的根本不虛= =因為我倒數第三周就寫完四分之三的論文了,於是hell week都在看TI6. 護國神翼強無敵= =

雖然我的項目最終留了一個我目前還沒搞定的猜想,但是我還是會很努力的填的。但是就算如此還是沒人看的懂= =所以paper和presentation都沒有進TOP 5.

總的來說,明年想申RSI-Tsinghua的同學們,儘早打基礎,儘早聯繫mentor開始看文獻,儘早開始寫paper。

以及 這是 我人生中 最棒的 一個暑假。

就算ttg一直在秀,就算狼人殺還是大坑,就算流星雨只看到一顆流星。

但是我在這個暑假扔掉了我跳坑的最後一絲負擔。

謝謝RSI-Tsinghua 2016所有人。謝謝。

= =本來想放合照的!居然不能傳圖!

nvm. 想到什麼再更吧。

更新:我的老師點贊了......還真的是很不好意思......忘記at老師了,謝謝老師在這一個半月的悉心教導。謝謝。 @尹璋琦

再次更新:好吧,我也貼一發acknowledgements.

Acknowledgements: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for my mentor, Zhang
qi
Yin, and his former undergraduate student Da Xu, as well as my tutor Huile Xu,
for their kind help during my research.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writing coach,
Midge Liggan, who help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is paper.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for
providing me with such a wonderful research opportunity this summer.

再次更新:坑被我填了。詳情請見 http://arxiv.org/abs/1610.04296 以及我老師的專欄!再次感謝 @尹璋琦 老師和 @陳一鳴 學長和徐達學長。申請季中,這實在對我是莫大的幸運。


更新一下,經過一年的進一步完善與修改,董焌鍇同學的論文已經發表了: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17304085

轉自我的專欄:

今年暑假期間,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訪問教授曾蓓的鼓動下,我接手了一項頗有挑戰性的任務,帶領兩位高中生來清華參加科學夏令營的同學,做一個月的科研項目。其中一位董焌鍇同學,跟我一起完成了這個研究任意多個時間點的量子糾纏歷史的理論文章。論文有22頁,已經貼到arXiv上:Boundaries Between Classical and Quantum Entangled Histories with Multiple Time Nodes,歡迎大家評論。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Frank Wilczek教授與他的學生Jordan Cotler合作,提出了量子糾纏的歷史這一個有趣的概念,他們考察了有兩個時間點的糾纏歷史,及貝爾檢驗理論。。2016年初,我們與Frank Wilczek教授和Jordan Cotler合作,從理論上證明了,三個時間節點的GHZ型量子糾纏歷史的與經典的有關聯的歷史之間的區別在於,經典歷史的關聯函數最多可以到-1/16,而量子糾纏的GHZ型歷史,可以到-1。然後,我們也通過實驗驗證了這個結論。很自然的,我們可以想到,如果把時間節點推廣到多個,會怎麼樣?經典歷史與量子糾纏的歷史之間有區別么?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直接,其實並不容易。

帶著這個問題,董焌鍇把量子糾纏歷史推廣到多個時間點。他首先把糾纏歷史分為兩類,一類是偶數個節點的Bell型,一類是奇數個節點的偶數型。對於2N個節點的情況,可以直接把對於空間態糾纏的Bell不等式理論搬過來,證明量子糾纏的態可以到2Nsqrt{2},而經典歷史只能到2N。對於奇數個的情況,他先用計算機數值算出了5個和9個時間節點下,量子糾纏歷史與不糾纏歷史的界限。然後根據這些結果猜出了一個漂亮的通式,給出了任意多個時間點GHZ型糾纏歷史的判據:E_t<-(frac{m-2}{m})^m ,這裡的E_t是可觀測量的函數,m代表的是實驗時所需要測量的可觀測量數目,它隨著時間節點的增加而增大。根據這個通式,當GHZ型糾纏歷史的時間節點趨近於無窮時,經典的時間上的關聯最多可以達到的極限是-1/e^2,而量子糾纏歷史的最小值-1,經典與量子糾纏的歷史直接是存在邊界的。雖然猜出了通式,但一時之間卻找不到證明的辦法,董焌鍇只好帶著遺憾結束了科學夏令營,回到了福州。

回去之後董焌鍇又嘗試了一段時間,仍舊毫無頭緒,只好決定放棄證明,把猜想寫到論文中。9月下旬,我去西班牙開會,碰到了普渡大學的李統藏教授,跟他提起了這個工作,他建議我們嘗試用遞推的辦法來證明。等到國慶假期之後,我們再次通過微信討論論文修改時,我跟董焌鍇提起了這個建議,他突然靈光一閃,對E_t的式子進行變換之後,用算數幾何平均不等式證明了這個猜想,為這項研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一直都不敢寫,怕傷心哭。

忽然想起看到結尾默默流淚的GATTACA,想到兩人最終的告別,還是想寫幾句。

在RSI碰到了很多很多一生的朋友,也把北京當作了自己第二個家鄉。深中的隊伍比較強大,也有一點主場作戰的感覺,哈哈。

每天在微信里點晚上bedcheck想吃的東西,從果凍到漁趣,吃遍了小時候美好的回憶。和南德和吳建鵬聊天也從來沒有想過分別。

還有太多回憶沒有勇氣寫出來,也希望學弟學妹也能有幸體驗那六周的美好。

雖然總是要說再見的,但是我們還會再見的!

加一些圖,清華有些時候天氣特別好

有些時候暴雨很嚇人

還有紫荊食堂四樓的過橋米線


同樣來奉獻我的知乎首答。

既然問題是:「參加RSI-Tsinghua 2016項目是一種什麼體驗?」那我就盡量不偏題吧。

參加RSI TH 2016讓人感慨,熬夜,難忘,學習,感動,留戀。當然還讓人摳腳。#(滑稽)

即便這個項目很累,卻不乏讓我收穫人生中最美好的夏天。

在這裡先感謝我的導師,天體物理中心的王曉峰老師,謝謝您一個月的指導!

項目安排為先上一周課,再做四周研究,最後一周寫paper做presentation。

--------------------------

不妨從第一周講起吧。第一周的課分為如下科目: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工程,人文。那一周工作日(除周五,周五只有一節課)要到一教從早上九點上到下午三點五十。教室座位隨便坐,我便迅速混熟了坐在我旁邊的@鄒沛松。

數學老師是一個波k蘭j大叔,據說是RSI-Alumini。他的課槽點不少,算錯推錯其實時有發生 。下圖是一節課他的板書,各位感受下。

物理老師是清華的外籍教師、中文名是畢楷傑,大家都叫他老畢。後面做研究的時候驚奇的發現他的辦公室就在我的旁邊 。老畢主講近代物理,相對論,大統一理論等。課堂幽默風趣,喜歡帶個光劍上課。還喜歡在ppt里放一張有一個絕地和yoda是圖,其中那個絕地的臉被ps成了老畢。

工程課則由清華研究自平衡自行車的趙老師來教。課堂內容也就變成了他自己的研究+自平衡機器人。趙老師講課認真,不苟。然而,由於我們是英文授課,趙老師無法將課堂內容表達清楚。並且,由於趙老師習慣教本科生,他使用的變數,例如小寫omega,都不曾解釋變放上了黑板,導致我上課常常打斷他,讓他解釋這個變數的含義云云。然而他也並不介意,下課也常常留下來解答我的問題。下面配了一張趙老師的板書。

那半個腦袋是誰我就不說了#(滑稽)

化學老師似乎是大神(引用@鄒沛松),也是RSI-Alumini。上課常常提到sheet catalyst。

生物洪老師是清華的副教授,感覺很厲害。前段時間還在《賽先生》上看到他寫的文章。洪老師英語不錯,他的課不難理解。

最後就是人文啦。人文老師,和化學老師一樣,在RSI教了很多屆。他的口頭禪是「uhh」並招來了吐槽(本人在thank you party上肆無忌憚地黑了他#(滑稽))人文課講的是弗蘭肯斯坦這本書,主要從道德方面入手,講科學與道德的衝突。

----------------------------

之後講一講mentorship。

mentorship理論上在第一周周五就開始了。周五,導師應該會派代表或親自出現,帶你去實驗室什麼的,並且導師理論上應該在第二周之前聯繫你並讓你決定好課題(似乎數學組除外?)。我的導師是清華天體物理中心的王老師,非常不錯(雖說周五他並沒有出現,也沒有派代表)。即便四周結束之後還和我保持聯繫,協助我等等。

我的領域是天體物理,沒有大家所謂的實驗室,只有一個被稱作實驗室的辦公室。我研究Ia超新星,於是我的主要工作便是我看光譜,看光譜,看光譜。(這裡就不安利我的研究了)有些枯燥,工作量也不小。

放一張理科樓內景(不會被打吧,應該不會)

mentorship期間會有一個個milestone,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dl。每個milestone是你都應該完成了你研究的某一部分,此狀態一直持續到你上交最終稿論文和展示ppt為止。

每日早上需要與輔導員(counselor)分享位置。在八點五十你必須要離開宿舍。此舉是為保證你mentorship不遲到(並不)。

mentorship期間CEE還會請來各個speaker為我們講他們的研究。例如諾貝爾獎得主Wolfgang Ketterle。(下圖)那時候是要正裝出席的。每次都會有一定名額的人可以和speaker吃飯,例如答主就有和這位諾獎得主吃飯,問了不少問題(開心!)

總之,我覺得mentorship的四周過得非常快。有時沒有進展,苦想一會,一下午就過去了。回想一下,感覺mentorship的時間還是很緊張的。建議學弟學妹們在mentorship開始之前就補補自己課題的背景知識,看看論文,順便學著用用matlab,嗯。順便說一下matlab,建議去網上或者清華學長那裡拿到破解版(你懂的),或申請matlab的30天試用,絕對夠。

------------------

之後就是hell week了

hell week 名不虛傳,就是趕論文+改論文+做展示ppt。像我這種四周內未完成研究的,還得趕研究。然而傲嬌的天體物理表示光譜藥丸你就藥丸,這點我深有體會。Hell week我沒怎麼睡,畢竟有一堆事要做。最後幾天如果你在presentation里被刷下來了就可以划水了(沒錯,苦逼答主就是這麼一個被刷的菜比)。

hell week 前CEE會請來兩個writing coach。她們主要幫你改文章給意見什麼的。我的writing coach是19歲從MIT畢業的學霸,也是非常可怕。

這裡也模仿各位大神,放一下自己的Acknowledgement(名字稍稍處理了一下):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mentor Dr. Xf Wang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as well as my tutor Mr. Q Jiang, for their advice and guidance.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for providing me with such a wonderful research opportunity this

summer.

This research has made use of the

CfA Supernova Archive, which is funded in part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rough grant AST 0907903.

I would like to thank Mr. Tm

Zhang from our research group for his effort in data analysis.

---------------

結業式後這個program就正式結束了。那時候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然而RSI-bond真強。我一個大男人,離開program的時候眼淚幾度打轉,program已結束三天,我們組內依然在傲嬌地bed check。

哎呀忘說bed-check了。

bedcheck每天都要做,除非有特殊原因(如ddl)時會取消。名義上是查房,counselor會在每晚bedcheck說一些「重要的事情」,其實查房結束後就能瞎玩。例如我們組,bedcheck時答主我和另外兩個人講三口相聲,counselor常常無語並翻白眼抗議。特別是最後一周,我們發現了bombsquad這個小遊戲。每日bedcheck之後就聚眾玩遊戲,常常玩到紫荊宿舍管理員把我們趕出自習室哈哈哈。

---------------

正好說道紫荊學生公寓,那就來講一講紫荊學生公寓吧。

今年RSI住的是留學生公寓。大家都集中在19號樓至22號樓。宿舍為一人間,條件還可以。宿舍里有配拖鞋,有空調。在一個半月里,我發現了不少問題,例如馬桶沖水等等。下圖為我的宿舍。

門口,左邊是洗手池,右邊門打開是廁所。

這是廁所,圖中的藍色洗臉毛巾是我自己帶的。左邊為洗手池,牆上還有一面鏡子我沒拍。廁所里有配浴巾。

這是我臨行前清得乾乾淨淨的書桌。如果我沒記錯,來的時候書桌便是這副模樣。

-------------------

好了,最後講一講同學。我覺得吧,RSI最大的禮物就是這些朋友。一個月,終身難忘。我遇到了讓我膜拜的大神@董焌鍇和其好基友錢yukai。某個在「紅燈區」摳我頭皮的@鄒沛松。還有三個杭州老阿姨。當然,拋開一切,最難忘的還是我們bombsquad小分隊。裡面有跆拳道小能手@千蟬,小乖乖@sun.4810,摳腳哥,神奇寶貝,藝術細胞max的屠夫@水元素和存在感為0的shx ,還有我,生氣瑞w。我們出去浪,一起歡笑,玩bombsquad,去KTV。總之,夥伴是這個項目給予你的最大的禮物。

最後附上@水元素做的圖,以紀念這段時光吧。

以後再見,一定。


初次聽聞RSI活動是在二月。一學長見我正為夏校的選擇而糾結,便與我分享他在RSI的經歷。我第一次聽說,有這樣一個夏校竟然能如此完整地提供從跟隨導師、確定項目,到進行研究、寫出論文,並最終答辯的科研經歷。RSI於是立即成為我夏校的第一選擇。

不是沒有被潑冷水。一些人告訴我,在MIT舉行的RSI已經不在中國招生了。CEE另外和清華合作,搞了一個RSI-Tsinghua,就在中國本土進行。出國留學的群體,包括老師同學家長,常會對中國本土的大學抱有一絲不屑。再加上別的夏校都在美國名校舉辦,這個RSI-Tsinghua在一部分人眼中就變得意義不大了。

我並沒有完全不被這些言論影響。但最終驅使我決定參加RSI的因素還是,這個提前體驗科研過程的吸引力真的太大了。

決定之後就開始著手申請。這樣一來我才意識到我缺的東西很多。

中介告訴我,必須先考一個不錯的TOEFL分數出來。彼時我正準備ACT,對此表示猝不及防。然而有什麼辦法呢,準備考唄。於是我在三、四月先後進行了TOEFL和ACT的考試,所幸結果可以接受。

下面就是文字工作了。對著問題絞盡腦汁碼字,找老師要成績單和推薦信,這些東西是個夏校都會要的。

然而終於進了之後便開始了真正值得重視的環節。首先是尋找導師。這個環節令我十分懵逼,因為作為一個第一志願填了機械工程,第二志願填了電磁學的人,竟被分配到了一個自動駕駛障礙物識別的項目。作為一個並沒有系統學過編程和演算法的人,我接到項目覺得對這次活動悲觀了起來,認為自己做不出東西。所幸,我在中介遇到了另一名參加RSI的學長。他引導我找到清華機械工程系的主頁,一個個尋找和自己興趣方向真正相似的導師,最終確定了Z副教授,趕在換導師申請deadline之前發給了負責人。至今我仍認為選得太對了。

前往RSI前兩個星期左右,Z老師竟然主動打電話過來和我商討所做項目,確定研究方向後就指導我進行了分形幾何學、流體力學和表面物理學的學習。時間有限,能力也不足,基本都只是開了個頭實在慚愧。然而這幾通電話已經讓我從心態到知識上的準備超前了許多其他RSI同學,在這一點上,我非常感謝Z老師。

——於是,我帶著流體力學、分形和表面物理的教材掃描版以及一個懵逼+論文以不丟人為目標的心態來到了RSI。

第一周比想像的要友善。上課。留下了一些關於教授的梗。

  • We are gonna use THIS technology (holding a chalk); Frankenstein; Name card; Umm... ——人文課
  • Chongzi; Students in the back; Light saber ——物理課
  • (Opens and closes the computer locker over and over again) (Has to write with one hand holding the screen up); Aleea; Make sense? ——數學課
  • Molecule that looks like a cow; 不想聽你說話並扔來了一個鹽沙海葵毒素分子。——化學課
  • 腦子腦子腦子。——生物課
  • 自行車;呆萌的雙足機器人。——工程課
  • 各種「原來就是TA呀」——Heather Curry; Woody Wang...

然而最大的收穫還是認識了題主 @董焌鍇——起因是本人在RSI的前一周還不會騎自行車……

第一周基本就嘮嗑嘮過去了,和Counselor Group的N學長W學長還有同組九位同學嘮,和 @董焌鍇等各位發現了任何共同語言的同學嘮,和Tutor Group的X學長嘮。按說聊個天嘛,每個人幹了十三四年的事情,換個聊天對象大概不會很新奇。但在這裡,我認為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興趣點和自身重合最多的群體。可以討論各種日常話題,也可以不怕有人聽不懂地討論A卡網速快,N卡音質好。可以咽著口水聽學長細數清華各大良心食堂,也可以聽大神們科普量子糾纏、翼面氣動特性、軟體學習、腦機介面。平日在校,同學們各有其興趣,未按知識領域分流的群體之中聊起來能深入到各人興趣點的情況實在少見。在RSI,我則不需要在帶話題的時候擔心冷場,不需要在聽人談話的時候實在無法打起精神而只得禮貌性點頭,更不需要刻意挖掘談話雙方的共同話題。我們雖然之前從未見面,在RSI卻絕不是萍水相逢。不用開口我就幾乎能確定,我和他們想討論同一個話題。

第一周結尾的時候面基導師,我表示不虛,從我的導師在與我見面前的幾次聯繫看,他一定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果然,第一天便交代了我的實驗場所,給我安排了一名幫助他指導我的學長,並規划了我接下去一周的安排。

行吧,那第二周照著干吧。時間安排得並不緊,我也做得很輕鬆,晚上能開開心心去一去RSI舉行的活動/講座,世界顯得十分美好。夾帶著學了SOLIDWORKS,MATLAB偶爾翻出來寫點代碼自娛自樂。翻了翻學長之前做過的設計,照葫蘆畫瓢弄了幾個。以上這些花不了多少時間,一天中剩下的時間就是頹咯……

然而到了第三周。不行。事情變得嚴肅了起來。在開題報告上,我發現我不僅是Tutor Group里進度最落後的一個,因為提前確定研究項目而獲得的優勢也被其他同學抹平。意識到這一點的我略帶焦慮地做完了開題報告,便回到宿舍總結了之前的……呃……「成就」。——無。做了幾個模型,列印出來一測,差學長的模型太遠;學了點SOLIDWORKS,經常累得半死做出來發現該用的功能根本沒用上,不然操作上百倍簡化;MATLAB說破天來搞一堆矩陣塞到最常見的那堆函數里出結果誰不會啊?

這時我才知道什麼是RSI與我之前學習經歷最大的不同了。沒有監督,甚至沒有同儕壓力,有的只是在一開始看起來真的很遠很人畜無害的Deadline。所有的研究,如果被動接受導師安排而不去提意見,那麼根本排不出最完美的時間表。學長自然不會板著臉來催你,而導師給我充分的信任,希望我能自主安排他沒有強制規定的時間。這些,就意味著我在學校里被各種壓力壓抑住的惰性開始影響我的狀態。及早發現這一點令我十分慶幸,並且我決定用強迫自己開始寫最終論文的方式讓自己停止頹廢。

這時候第三周過去一半,最後一周第六周是答辯周,怎麼著第五周也得出論文了。第五周沒法做東西的,論文勘誤+改格式肯定用時不短。我剩下來的時間,算算竟然只有一周半。和RSI剛開始的時候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六周時間相比,這反差多少把我嚇了一跳。現在回想起來我有些後怕,如果沒有那麼早開始寫論文,我還做不做得完我這個項目。

寫論文的目的自然是讓「我還缺什麼沒幹」逐一清晰起來。框架被一個個暫缺內容的標題搭了起來,我的首要目標鎖定在了理論分析上。這是我一直沒有敢開始的事,因為我之前對於理論分析具有不切實際的希望,覺得不僅需要一個浮力表達式,還需要船體設計稿和阻力表達式。這當然好高騖遠了。我的導師告訴我,他們的理論計算也只到了靜態水面形狀這一步。我不能奢望在一個半月之內能超過這些。鑒於我和導師在微分方程的建立上存在不同的意見,我決定先從水面形狀入手,導出浮力表達式,將靜態負載的分析作為自己的研究目標。這個目標就並沒有那麼嚇人了。

接下來的事情十分雞湯。算算算+建模建模建模+打pin印ming打xiu印da打yin印ji,本以為會在RSI體驗人生第一次通宵工作,未曾想在Deadline的壓力、四罐咖啡的作用和MATLAB給出的各種符合實驗現象的微分方程解和亦可賽艇的實驗結果預測這些玩意兒的共同作用下,我不僅體驗了人生第一次通宵,還體驗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睡實驗室x2,趴桌兩小時起來接著干x4,連續工作36小時及以上x3,因為實在太累竟然鬧鈴鬧不醒沒能參加RSI講座給小組扣了分x1。

行吧,Deadline就這麼趕上了。論文交了,Presentation做了……「你這做的什麼破玩意兒?」導師看著我的PPT說。「你論文里的所有實驗結果幾乎都沒放上來,十分鐘給你你就做了個Introduction?你要是想拿Presentation Top 5,重做PPT。」

好咯……不過他說得對,這個PPT確實是趕工出來的,做得非常不認真。又一個不睡覺的夜晚把一個靠譜的PPT做了出來,並寫了講稿。

不過最終結果還是不錯的,拿了個Presentation Top 5。論文這個事情……我會聽起來像祥林嫂,但是請包容我一下。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交論文要交上設計圖,我不知道實物照片也要。學長都說,糟了,怕是沒有論文Top 5了。——這就是一個圖樣的蠢貨如何丟掉另一個Top 5的故事。

直到閉幕式上我都對此耿耿於懷,但最終我還是放下了。我知道我絕不是RSI里最努力的學生,也不是研究最深的。既然五位量子物理大神都無一獲得論文Top 5,我又有什麼資格去視其為理所當然呢?榮譽總會過去,我為何不把眼光放在真正能留下來的收穫呢?

——我說的便是在RSI認識的人們、留下的回憶,還有獲得的知識了。

  • 已經成為一個梗的John Dell(以及他那不可描述的外號)
  • Z老師和他的研究生L學長
  • 我們N學長年輕的時候顏值爆表的照片
  • 每晚的狼人殺及由此入的Lying Man坑
  • 「我是預言家,昨晚驗了六號,她是好人,沒死應該是女巫救的」——日常聊爆的學長

當然還有和題主的相見恨晚。多的不說,如果通過一個人的朋友能看出他這個人的水平,那麼與你相處的一個多月就讓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你祝我申進MIT,那麼我借你吉言,並把它回贈給你——我希望和你重逢在同一所大學。

論文的Acknowledgement全文引用如下:

Acknowledgement: I would like to
give sincere appreciation to Professor Jingshan Zhao for being my mentor and
aiding me in my theoretical analysis. I would also thank my senior Hongtu Luo
for instructing me during my experiments. Much help has been received from Ms.
Midge Liggan and senior Huile Xu who have given valuable advices to my paper.
Last but not least, thanks to my counselors Nal Nan and Bryan Wu,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CEE for providing me with such a meaningful experience.

謝謝所有出現在上文和未來得及在上面作出一一感謝的老師、學長、同學們。這是我在微信群留給他們的最後一句話:Thanks to ALL of you. These six weeks are literally the best in my life.


可能很多人都有腳氣吧,一直在說摳腳


一個大型同性交友項目兼相親項目


HappyDaddy組!!!


推薦閱讀:

什麼是分貝dB?
如何看待 IBM 製造出首個人造相變神經元?

TAG:自然科學 | 清華大學 | 出國申請 | 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