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通脹數據導致中國開始進入負利率(年息1.75%,通脹2%),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中國央行的最新利率表:
http://www.pbc.gov.cn/zhengcehuobisi/125207/125213/125440/125838/125885/125896/2943031/index.html國家統計局最新的通脹數據表: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2015年8月份CPI、PPI數據
一年期銀行存款是1.75%,而人民幣通脹率是2%.這個對比,對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有沒有什麼影響?
先吐槽下 這怎麼就成負利率了 1.75就是負的 那歐洲瑞士不是哭死
正式答題 題主應該說的是負實際利率(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那我們看看這個是不是屬實 看看數據 中國的通脹(cpi)其實極其不寫實 不反應經濟的真實情況 因為這個cpi構成中豬肉和蔬菜的佔比太大 其實2%的cpi去除掉豬肉什麼的 也就0%左右 遠遠低於利率 更不用說ppi什麼的
第二 負實際利率說明了什麼 說明中國進入了降槓桿時代 因為最通俗的說 債務按照利率增加(如果沒有新債務)而收入按照名義增長增加(cpi ? real growth)那麼 債務收入比就會下降 企業還債壓力就會下降。那肯定有人會說 這不是剝削老百姓么 但是問題是現在的選擇是 一 實際上少拿點利息 二 債務違約 錢沒了 那麼哪條路更容易走 應該很明顯
關於匯率 利息當然是利空 但是現在最緊迫 或者市場最關注的不是利率 因為中國外匯外流大部分都是套利(carry 雖然覺得套利說的不準確)的熱錢 而套利的關鍵不在於能賺多少 而是賺錢的確定性有多大(因為100%套利的話 就算賺再少 也可以通過槓桿輕鬆賺很多)所以現在我覺得降息對匯率影響不大 因為該跑的一定會跑 當然如果rmb利率降到美元之下 那就是個大問題了由於自8月26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降至1.75%,
8月CPI同比增速2.0%,居民存款實際負利率將時隔22個月再次出現。而考慮到當前整體經濟仍然面臨通脹壓力,即使進入負利率區域,認為今年央行仍將考慮繼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存貸款基準利率。
重回「負利率」時代
所謂的負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經濟情況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於同期CPI的上漲幅度。這時居民的銀行存款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好像在「縮水」一樣,故被形象的稱為負利率。
就目前來說通貨膨脹率為2%,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1.75%,實際的儲蓄存款利率為- 0.25%,意味著100萬存銀行,1年後的實際購買力沒有升值能,反而縮水2500元。
「負利率」有對經濟的影響
1、負利率擴大了資金供需缺口,加劇了總需求膨脹。民眾儲蓄意願下降,然而儲蓄等於投資,儲蓄下降等於投資資金供應下降;
2、負利率助長了企業囤積居奇風,儲蓄意願下降,他們會去尋找別的投資手段,可能造成房價進一步上行;
3、負利率的另一方面是低貸款利率,因此負利率保護了落後的低效企業,但是因為投資總資金下降,需要大量資金的高效企業會出現貸款困難的情況,抑制了高效企業的發展。
4、負利率使債權人得不到任何實際利益,卻大大的減輕了債務人的負擔,是債權債務關係更加扭曲。
「負利率」對居民的影響
「負利率」意味著通貨膨脹率高,對大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物價的不斷上漲,包括食品類價格、水電油氣價格、甚至房價等。食品類價格上漲就會直接使得市民在食品上的開支會增加,在從負利率時期,市民需花比之前更多的錢購買同樣的商品,也使得市民對食品類產品購買力以及購買慾下降,生活質量打折扣。
「負利率」情況如果一直持續,可能會導致大量存款流出銀行,因為市民為了避免資金貶值,尋找更多投資渠道來錢生錢。此時銀行或採取適當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來防止過多的資金損失,這樣市民存入銀行的錢的利息也會適當增多,但貸款利率可能會維持不變。
該如何應對「負利率」
負利率時期,錢存在銀行會貶值,目前可適當減少銀行存款比例,或者適當縮短存款期限,預期未來半年內實際負利率水平將不變,貨幣政策仍將寬鬆,仍有降息的可能。所以可減少銀行存款,多配置一些理財性產品。
負利率是西方國家刺激經濟的共同手段,我國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時期,別大驚小怪了。
人民幣匯率應該還會跌,目前還是高估,當然換成外幣也有個問題:外幣利息更低,人民幣利息還高一些。只要人民幣不暴跌,如果將利率匯率一起算上,現在換外幣的收益不一定有宣傳的那麼高。如果你相信人民幣下周或下個月就要暴跌10%,那倒是好選擇了。換美元換美元
推薦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經歷了幾次大的通貨膨脹?
※歐洲的利率降至負利率了,為什麼通脹率還是逼近於零,沒有出現歐洲央行所期望的通脹增長?核心問題出在哪裡?
※2017 年全球經濟環境是否進入通脹周期?對投資有哪些影響?
※宏觀的一個問題求助大神!!人們為什麼不願意相信政府會降低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