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農民靠天吃飯的難題?

最近兩年每年夏天回到家鄉,總會發現家鄉嚴重乾旱,農民面對這樣的光景真是束手無策,突然發現科技發達的今天,依然沒有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情況,農民要想有個好收成就得靠這一年的風調雨順,這是最大的前提條件,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付出,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沒有一點反抗的力量,突然想問,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如何能讓農民,科學的種田,合理選擇種子,遇到乾旱天氣科學灌溉,等一些列基本問題?


美國農民駕駛拖拉機拉出隔離帶救火

每次看這個視頻都是既心痛又感慨。心痛的是,這些天災人禍並不能完全靠技術去避免。感慨的是,即使有這些災害,也不會對他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農業本身就是要靠天吃飯,這是其自身規律,沒法逆其道而行之。

農業災害,比如蟲害、火災、洪水、乾旱,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就像人類的疾病。

花大力氣去避免它,不如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及時止損。

而能夠做到這個,前提可能就是

農業保險

用全社會的力量去抵抗風險。

當然,技術因素非常重要。比如合理灌溉模式確實可以有效抵禦乾旱。但是這個模式的建立是伴隨土地的流轉而逐漸形成。而金融和保險的保障卻可以更先一步的不完全依賴於農業而進行,所以我比較強調這個。

至於你說農民不懂這些農業技術所以束手無策,我覺得這是個認識誤區,農民並不是愚昧的代名詞,他們並不是不懂。

而是這些災害確實無法避免,令他們束手無策的原因不是技術的缺失,而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這才是整個木桶最短的一塊板。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提法叫人定勝天,實際上,的確很難勝天,尤其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

人在大自然面前,其實是很渺小的。


想避免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改善,在大自然年前,人類還是太渺小


設施農業唄。。。農產品在一個大廠房裡用一種極高的速度生長。

不過農產品的生產率要足夠高才行。


一產二產化吧。

立體農業,設施農業,連光照也免了,直接上LED光源。

問題是,你這麼搞之後,一產那麼多人帶來的結構化失業你怎麼解決。

所以還是維持狀態,農業保險適度介入。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點,農業在沒規模化之前,都是靠天吃飯的,畝受益很少,如果遇到不利氣候,必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改變土地的灌溉,這需要大量投入。一家只有幾畝十幾畝的,投入跟收益根本不成正比。而且農民種田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麼是以前種什麼,現在就種什麼,要麼是別人種什麼賺錢我就種什麼。雖然國家有很多氣象衛星,遙感衛星,測土,灌溉等,但農民仍舊只是看個天氣預報而已,無法使用也沒能力使用各種農業科技帶來的變革。所以,只有等大農場主出現,一個農場數千畝面積,統一規劃灌溉系統,利用衛星遙感,土壤檢測,肥力分布等,科學的指導種田,才會扭轉現在低下生產力靠天吃飯的狀況。當然,要實現這個首先是要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知乎有一篇問答是講國內外農業差距的,其中一個點就是資源的利用率,大部分農業問題的確可以通過現代科技解決。不過國內一個現狀就是農產品價格和人力便宜,如果要引進一套現代灌溉設備,能不能回本還是個問題。農產品貴了,沒人收啊。

(那個好像是幾年前看的問答,找不到了……)


推薦閱讀:

2000元一個專家號,為什麼還是幫患者省了大錢?
最前沿:深度增強學習再發力,家用機器人已近在眼前
後資本主義時代資本是如何綁架科技的?
為了聽聖誕黑膠唱片,我們DIY了一架唱片機

TAG:科技 | 農業 | 政府 | 發展模式 | 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