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循序漸進的閱讀古籍與西方哲學經典?


漫談讀書(二十四)

https://www.zhihu.com/people/tian-ping-yun-shui

天瓶雲水 · 2 小時前

2015-11-18 天瓶雲水 閑人碎語

九、循序漸進讀經典

為什麼越早的書越經典呢?因為越早的人越純凈智慧,原因在於古代物質生活的單調,人們更關注自己的心靈。向內求是心靈智慧,是本質。隨著科學進步,外部世界越來越熱鬧,人們漸漸迷失在物質的多樣化里。向外求是大腦聰明,是現象。

按照書對人智慧啟發的作用,排列如下:宗教(神學)和哲學最重要,它是建立宇宙觀、人生觀的關鍵。接下來依次是歷史、心理學、詩詞、文學,科學排在最後,因為它最幼稚,僅能作為參考。人一旦解決了心靈智慧問題,就不會再受物質世界的困擾,也無需任何外力的支撐,生命進入了一種完全自由的境界,那就是解脫和快樂!

當我們提到傳統文化或經典時,它主要指的是什麼呢?西方主要是指古希臘三傑、基督教文化、康德、笛卡爾、叔本華思想等等;中國則主要指諸子百家、佛教、史記、資治通鑒等等,這些文化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哲學。宗教的實質是哲學,中國文化是文史哲不分的,文史的目的還是落實在哲學。

即使從世界範圍來看,經典書籍是不多的,讀西方經典可以先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通覽西方文化的全貌,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有所側重地進行精讀。

讀中國的經典之前可以先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注意,這本書是他在美國寫的,很好。後來在文革中還寫了厚厚的上中下三卷《中國哲學史》,反而不如前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馮友蘭是大哲學家,他寫的《中國哲學史》填補了中國在哲學上的空白,但不管是他在美國用英文寫的還是文革期間用中文寫的中國哲學史,在探索深度上還是不夠的,至少對道家和佛家理論是如此。前者受西方哲學思潮的影響,後者受政治運動的影響。我常常為中國人寫不出羅素的巜西方哲學史》那樣精採的著作而遺憾。但就國內目前的哲學研究現狀而言,馮的書寫得雖然不完美,但今天這個無人的時代,想超過他我看至少五十年以後。

提到經典,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一個人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需要閱讀的最低限度是下面七本書:孔子的《論語》、孟軻的《孟子》、老子的《道德經》、莊周的《莊子》、慧能的《六祖壇經》、朱熹的《近思錄》和王陽明的《傳習錄》。

錢穆說的沒錯,這七本哲學書的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中國的傳統主流文化都是由此而來。吃透它們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懂國學的人了。下面,我們就以這七本書為例,來聊聊應該如何循序漸進地來讀。

首先應該讀《論語》,《論語》是儒家文化的根子,梁漱溟說:「孔子之前的中國文化都在孔子手裡,孔子之後的中國文化都是孔子手裡放出來的。」這是告訴我們孔子的承前啟後的地位,看完這本書就可以在感性上建立一個中國儒家文化的概念。接下來讀《孟子》,孟子作為亞聖,他進一步闡述了孔子的思想。漢·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讀了《孟子》有助於理解孔子的思想。因為還是在感性認識階段,所以一般人即使讀完這兩本書還會有很多困惑,這很正常,有問題先保留下來。

接下來閱讀朱熹的《近思錄》和王陽明的《傳習錄》(讀這兩本書之前要讀一下與其息息相關的《大學》和《中庸》)。朱熹和王陽明繼承了孔孟學說,他們闡述了孔孟思想從何而來的問題,即如何建立正確的認知和行為問題。雖然朱熹與王陽明是對立的,一個心外格物,一個在心內格物,但都是談格物致知、修齊治平的學問。讀了這兩本書回頭再去讀《論語》和《孟子》感受就不一樣了,這時,進入了理性階段。開始漸漸地感受到聖人的深刻和偉大。

在讀《傳習錄》之前,我們都是在動腦筋,即還是在腦識階段,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研究。讀了王陽明的「心學」,我們就打開了除了大腦思考以外的另一扇窗戶,即心靈的智慧。雖然尚未擁有智慧,但我們已經懂得,心靈是世界的本源,也是決定一切的「主人」。心是無形,行是有形,二者密不可分,知和行是一體的。

懂得了心靈的存在,我們就可以讀懂慧能的《六祖壇經》了。因為王陽明的思想與佛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王陽明有時把佛老不當回事,其實「心學」的本質就是佛家的東西。區別只是在目的上。陽明學的「心外無物」、「物由心生」就是佛家的「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把《六祖壇經》讀完,我們就建立了一個新的認知體系,即我們知道,在這個物質世界的後面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無影無形,如夢如幻的非物質世界,而這個世界才是宇宙的本質。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包括太陽、地球、人類等萬事萬物都是來自這個非物質世界。要認識這個世界只有通過非物質的心靈才能感悟到。通過大腦思考是無法把握的,因為大腦也是物質之一。

這時,我們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探求另一個世界的願望,一些重要的問題也在這時從心裡產生了,如:人從哪裡來?我是誰?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肉體消亡後,那個永恆不滅的東西是什麼?等等。

好,我們可以開始讀《道德經》了,老子解釋了宇宙從無到有的原理,以及這個地球及萬物的來源問題。同時他闡述了物質世界的很多規律,以及規律的來源。

領會了老子的「有生於無」,物質世界來自於非物質世界這個根本,我們再回頭讀《論語》《孟子》就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了。你當初存在的疑惑這時就有答案了,如為什麼孔子畏天命;知天命;為什麼孔子不談鬼神和死亡;為什麼「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為什麼富貴不可求;為什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為什麼孟子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為什麼孟子無法解釋「浩然之氣」等等。至此,我們才真正發現聖人之所以千年不倒的原因所在。

六本書讀完了,我們達到了什麼境界呢?不惑!到了這個境界的人已經不再被現象所迷惑了,看問題可以進入事物的本質。我們會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物質世界就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齒輪裝置,每個人都是一個環節,這個龐大的齒輪裝置從無到有的那一天就開始了它不可改變的運轉程序。人在裡面是被動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改變的功能,這就是物質世界的規律,落實到人就是命運!任何人的生老病死、富貴貧賤都是有因果的,而因果是不可改變的。

老子、慧能、王陽明的學問側重心靈世界,孔子、孟子、朱熹則側重物質世界,但當我們仔細一想,他們都是在說同一個東西,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到了最高處完全融合。(我在《認識命運》的文章里已經談了很多,這裡就不贅言了。)

不惑就可以了嗎?不行,我們依然有煩惱,這時我們就可以讀《莊子》了。

我們先來看看莊子的行為:他與骷髏對話;他寧可在泥里打滾也不去做宰相;他妻子死了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他自己要死了,弟子欲厚葬他,他說,不可,別葬我,隨便扔個地方吧。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葬品,多好!弟子曰:怕烏鳶吃屍。莊子回曰:在上烏鳶吃,在下螻蟻食,奪彼而與此,不太偏心了嗎?這些行為透出了莊子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心靈境界。他是那樣的逍遙洒脫,快樂無憂。

我們要問:莊子是怎麼做到的呢?他究竟悟到了什麼?是什麼讓他如此快樂呢?我們怎樣才能擺脫名利生死的困擾呢?這就是我們讀莊子要解決的問題。

莊子的修心手段是心齋和坐忘。與佛家的坐禪和王陽明的致良知是一樣的。他通過實修的功夫,達到忘記主客對立,超脫於認知心,超脫於利害計較,忘記世俗的紛爭,忘記虛妄的成見和想法,去除逐物之累。達到無為無欲無私無爭的境界。有現代學者嘆道:「壯哉莊子,只可惜中國遠古時期就出產這麼聰明絕頂的人,似乎不能完全視作幸事吧?」

除了上面的七本書,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十三經」之說。「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其中的《周易》是大家關心的書,經常有人問我,讀《易經》可以嗎?我往往會問:你相信命運嗎?命運能改變嗎?回答往往是命運能改變。我說好了,你不要讀了。不僅不要讀《易經》,其他的經典也不要讀了。他問為什麼?我說,《易經》是一本卜筮的書,也就是算命的書,你連「命」都不信,心裡還想著改變命運,怎麼學易?命如果可以改變還怎麼算命?還有就是古今中外的經典都是唯心的,都是以命運存在為前提的,你不信命怎麼讀?

易經同時是儒家和道家的經典,是玄學,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人們借《易經》這個占卜學修身。理解《易經》需要具備很高的哲學素養。大家可以配合《傳習錄》《道德經》《莊子》一起讀。

七本書讀完,然後按照佛家、莊子、儒家提出的方法進行實修,一旦感悟到宇宙的真相,我們就可以進入更高的境界了,那就是「知天命」。這時,我們不僅不會被物質世界的現象迷惑,而且我們知道導致這些現象產生的背後原因,也就是感悟到了那個神秘的「道」「天」「命」的存在。到此,智慧真正的產生了,可以說走進了快樂無憂的大門。但要登堂入室還要下許多功夫。

大家要注意,以孔子的智慧,到五十才知天命,我們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要膚淺地認為自己「覺悟」了。「知天命」也只是開悟而已,尚未真正覺悟。至於開天眼、會算命、會神通、會打卦等等連開悟也算不上,它還是處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階段。在今天的末法時代,像六祖慧能和王陽明的根器的人當世沒有。南懷瑾、星雲法師、凈空法師等等也只是小悟之人,離大徹大悟還早著呢。

在以上學習、思考和實修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涉獵一些相關的知識,如基督教、伊斯蘭教、西方哲學、科學等書籍。隨著學習的深入,你會發現原來萬流歸宗,古今中外所有的學問都是一回事,如基督教的天堂就是佛教的色界大梵天;蘇格拉底似孔子;柏拉圖似王陽明、康德似佛家;黑格爾的辯證法似《易經》的原理等等。西方科學家稱宇宙大爆炸的「奇點」誕生之前為虛空,老子則稱之為混沌或無,佛家稱之為空,莊子稱之為太虛,意思都一樣。還有物理學的前沿的相對論、量子力學、「弦理論」也就是佛家的「空」和道家的「無」等等。

我認為,無論是從宗教、哲學層面上看,還是從智慧層面上看,西方都不如東方。這就是為什麼歐洲和日本的學者都認為只有佛學和中國的儒家可以這個拯救世界。所以,我們要珍惜傳承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是人類最高的智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號rdtpys然後閱讀我的公眾號文章)


強烈推薦先閱讀《歐洲中世紀史》。有了歷史的底蘊,你才能更好的把握西方的哲學思想體系。因為咱們中國人沒有西方人那麼強烈地宗教信仰,所以如果不了解這個情況的話,你也就無法理解為什麼西方哲學家老是和上帝較勁。


推薦閱讀:

神聖的自然法獨立於凡人活動與人類對神聖性的普世傳播矛盾嗎?
亞里士多德對於自然所下的定義應當如何理解?
如何系統地了解和學習黑格爾的哲學理論?
柏拉图的Form和通常意义的Property是否有区别?
笛卡爾式的懷疑論最多能進行到什麼地步?思維和邏輯可能納入懷疑範圍嗎?

TAG:哲學入門 | 西方哲學 | 國學教育 | 哲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