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國情況相反,為什麼國內 PE/VC 的退出大部分通過 IPO,而 M&A 非常低?未來趨勢會怎樣?
題主這個問題是做國內VCPE從業者2011年-2012年普遍感覺(也是真實情況)
幾位的回答給的是近幾年,特別是2014年,的真實情況。
所以題主的問題應該重新定義一下,或者拆解成幾個問題比較科學。
1)為什麼前幾年的退出主要通過IPO2)為什麼這幾年併購這麼火,VCPE通過併購退出比例大幅提高
3)未來會是怎麼樣(這可能也是提問和討論的意義)1)為什麼前幾年的退出主要通過IPO
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a. 一二級市場的價差,特別是創業板的高市盈率,使企業家和投資人都產生了拼一把,沖一下的想法 b. 中國企業家普遍還是把企業當兒子養,不是當豬賣的想法 c. 併購市場的發展,需要一系列配套的生態,包括: 成熟的企業家和經理人團隊(買賣雙方,在交易和交易後整合至關重要); 專業的中介機構、投資機構,能發現價值,撮合,甚至創造交易; 配套的資本市場工具,比如債權融資槓桿;2)為什麼這幾年併購這麼火
企業和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在大勢面前,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很重要。 我認為這幾年併購市場和併購退出火爆的可持續性是比較值得懷疑的a. 企業受宏觀經濟影響,以及政府支出影響(特別是做政府項目的企業),業績、回款收到很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要買業績,擬上市公司為上市付出了巨大成本(財務規範,稅務,法務等等,甚至是人為調整,操作業績曲線。。。)很多擬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的(尤其是傳統行業)業務難以保持增長,甚至難以為繼。
b. 2009-2010年成立的一批以衝擊Pre IPO為前提的VCPE,當時為了吸引LP投資,基金存續期設為5+2,甚至3+2,在LP的壓力下,急於在2015年前後退出,由於證監會暫停了這兩年新股發行考慮到一般併購後對原股東有鎖定期,這兩年 VC,PE併購退出時情非得已,也是意料之中。所以機構投資人、中介機構,也是這兩年併購市場的重要推手。企業家鑒於a情況或者也煩了,也累了,上市遙遙無期了,也就就範了。
c.二級市場和併購市場價差如此之大,只要有併購,股票大部分都漲,1塊錢的凈利潤,我按12-15倍收購,支出15元,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幾十倍,只要這個業務別太難看,暴利啊!何況好多收購是有題材的,二級市場的大媽們願意支付足夠溢價。上市公司很有意願收購。
d. 對於TMT行業,BAT巨頭格局形成,坐擁巨大的流量優勢,和形成閉環的生態系統,一般2C的服務和應用,如果缺乏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賣給巨頭對團隊和投資人也都不是壞事。企業家和投資人也不傻,在企業賣相最好的時候出售,是符合共同利益的。
3)未來會是怎麼樣(這可能也是提問和討論的意義)
前兩個問題明晰了,這幾年VCPE併購退出的野蠻生長的原因和狀態才能明白,才能對未來有判斷。
市場永遠是動態的,2010-2011年行業內大部分人都沒判斷出來,併購市場的火爆會來的這麼快,所以我斗膽猜猜,隨著新三板,成熟LP,政府引導基金等發展,以及大牛市的走向(我們都知道,牛市總有盡頭,巴菲特是少數,人人以為自己是巴菲特不是常態)。現在這種併購的態勢也未必是可以延續的。
更何況,2013-2014年上市公司收購的這些企業,對賭業績,後續整合,都存在不確定性。
很多投資機構,中介機構,討論賣企業,就像賣白菜一樣。曾幾何時,我的入門老師告訴我,併購是Top Banker做的事情,要對行業有深度了解,對企業家有很強的把控能力。
在最近的CV年會上,有的VC大佬也說,某上市公司來談併購,只要題材熱就成,協同效應什麼的全不管未來,VCPE通過IPO、掛牌和併購退出的比例我不旺加揣測,作為一個保守的人,我相信每一個熱潮都有來臨和退去。。。同意 @楠爺的「不問是不是就為為什麼,這整個就是耍流氓......」
補充點數據:
2014年中國創投共發生444筆退出交易,同比上升93%。從退出方式上看,2014年共發生172筆IPO退出,佔比38.7%,為近3年最高點。併購共發生111筆,佔比25%。其他的退出方式包括股權轉讓、管理層回購、借殼等方式。
2013年IPO暫停後許多VC-backed的企業都已經在排隊了,2014年年初重新開始開始IPO的時候有700多家公司排隊,直接導致了過去一年裡IPO退出比例的提升。MA的比例一直都不低,而且說實話投到上市公司真的是緣分(不包括新三板掛牌),大部分的公司能被併購已經很不錯了。可以看看同創偉業的股權轉讓說明書,你會發現,投的好有的時候不如退的好。。
的確和 @楠爺說的一樣,清科覆蓋的VC和PE還是有局限的,不過其數據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PE/VC具體退出方式的選擇,受市場環境、行業特徵、操作偏好、企業成長階段等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可預見的是,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以IPO方式退出的案例會進一步增多。假若有可能成功推動IPO,MA其實只能算作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是很多時候MA是某個特定時點的最佳選擇,同時若非涉及上市公司,MA的披露要求沒有那麼嚴格,所以大量MA案例並非顯性可見的。
看到@庄明浩(rosicky311)貼了VC的圖,我補一下PE的。IPO退出收益高。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存在巨大的差價。資本逐利,自然會選擇收益率高的退出方式。
推薦閱讀:
※PE 傾向通過 M&A 退出,而 VC 傾向 IPO 退出,是這樣嗎?如果是,為什麼?
※怎麼看待簡書B輪融資2億美金估值?
※隨著創投業升溫,國內的風險投資是否到了許多項目倉促進行甚至不做盡職調查的程度?
※找了知名靠譜的風投聊得投機,他們準備投 800 萬,但是要提前收取 10 萬的盡調費用,這事兒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