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哥斯大黎加卡內特莊園音樂家系列咖啡生豆,疑似加了香精香料的做法?

我是個普通咖啡愛好者,前段時間入了音樂家系列的莫扎特與貝多芬熟豆,特別喜歡,感覺是用80元的價格買了價值150元以上的東西。

莫扎特的干香特別突出,貝多芬加奶以後有完全不同於其他拿鐵的玫瑰花香。

可是沒幾天,那個烘豆師兼淘寶賣家突然告訴我他懷疑這兩支生豆在處理過程中可能添加了咖啡以外的東西,才導致味道如此獨特,問我是否介意。我說沒關係。

今天又在百度咖啡吧上看到這張圖:

原貼:

有趣了【咖啡吧】_百度貼吧tieba.baidu.com圖標

上面出現的名字很多是行業內的知名人士。

我知道單品咖啡以展現咖啡豆本身的味道為宗旨,這個作法肯定屬於作弊。

可是作為一個普通愛好者,如果這種味道能讓更多的朋友喜歡我分享的咖啡,價錢又不貴,對健康又沒有傷害(此點暫屬未知),那我為什麼不接受它呢?

想知道大家,假如他們加的東西對健康都沒有什麼損害,作為咖啡從業人員與一般愛好者,都會是怎麼想的?


瀉藥。

先說一句,不按事實說話的都是辣雞,不是我針對誰,我說的是回答的各位。

一個個看了某大拿的微信朋友圈就開始了「鍵盤」高潮。


先闡明立場「我堅決反對及抗拒在咖啡豆中添加任何東西這種行為」。

好了,立場說完了。

這支豆子有沒有加東西?我回答是,不知道。

但是處理法來說,它不是傳統的處理法。

這個回答下面,個個人都成了「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咖啡屆泰迪了?

難道你們買豆子的時候都??不看處理法?

而就「莫扎特」而言,它的處理法是什麼?

它的處理法一欄顯示是「特殊蜜處理法」,什麼是特殊蜜處理法?

哪個匿名還帶上灣灣老師的盆友,你可以告訴我嗎?

包括各位回答這個問題,都在懟的人,能告訴我,什麼叫

「特殊蜜處理」

嗎?

莫扎特,音樂家系列不是第一個這種「特殊蜜處理」的創始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使用者。

你們忘了雲南的「芒果發酵處理法」了?


最後,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樣不好,有點本末倒置的感覺,但市場所需要,何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能依靠「音樂家」系列,讓更多人愛上咖啡,知道咖啡,為什麼不呢?

最後一點,從截圖看來「咖啡不為賺錢」這句話,我是想吐槽的。

從顧**口中說出來,就等於像是馬雲說「阿里巴巴真的不為賺錢」一個道理。

聽聽就好了,該怎麼樣還是得怎麼樣。

生活還得繼續,你喜歡就買,不喜歡就不用買。

我個人覺得是「音樂家系列的誕生,完全屬於市場的需求和咖啡農與商人之間的一次大膽嘗試」

僅此。


瀉藥。

對這件事情我也有懷疑,但目前似乎難以實錘。

我烘焙過卡內特音樂家系列巴赫,也賣出過幾包。它的香氣令人震驚,甜感雖然突出,但整體口感空洞,無法支撐起那麼豐富的風味。那感覺就像,水果味的兒童牙膏。

我認為這種做法,非常的無聊並且...無恥。

無聊是因為,咖啡這玩意就是拿來喝的,非要在生豆處理過程中添加點不明不白的東西,咱能不能直接在咖啡製作完畢後,在飲品里直接加入點明明白白的東西?

要香氣,要草莓味,要更甜,加點草莓果醬不就完了?在生豆處理過程里玩貓膩,吃飽了撐的。

無恥是因為,這種做法會讓多少咖啡農年復一年的精心種植,多少莊園主嘗試的千變萬化的處理法,多少烘焙師和咖啡師的努力,多少從業者探尋產地去尋找讓咖啡更好的可能性,多少比賽選手在舞台上的表現,顯得那麼可笑。

這是對行業下游的欺騙,也是對消費者的欺騙。

消費者會說,啊,咖啡里那些水果味呀花香啊,人工添加的嘛。

這些老鼠屎,會讓消費者不再相信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努力。

我想出現這種現象,這種產品有市場,我們從業者也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過於追逐風味了,是不是我們對消費者的引導有問題?

忠於咖啡的原味,與是否要在咖啡里加點什麼並不矛盾。哪家咖啡館裡沒有加糖漿加奶的咖啡?WBC上也有創意咖啡。

要讓消費者嘗試咖啡,大可以從各種含有咖啡的飲品來開始,何必非要從這種做了手腳的「純咖啡」開始?這種欺騙真的,無聊,無恥。


瀉藥,之前喝過一款雲南咖啡,也是特殊蜜處理,用的是芒果汁發酵處理法,說白了就是把咖啡生豆泡在 芒果汁裡面發酵,其實風味表現還不錯,但對於價格來說性價比偏低了,並不是那麼突出

因為雲南先天優勢不足,包括台灣也是,海拔太低,所以只能靠後置處理這一塊做文章,讓咖啡的杯測分數達到80分以上,這款雲南的芒果處理法我詢問過生豆商價格在120左右的生豆價格,那麼熟豆價格半磅就要超過90-100塊錢半磅的價格了,所以比起這個,同樣是莫扎特,莫扎特的風味表現相對於價格絕對是良心價了,怎麼說了,莫扎特這款豆子的香氣有些過份了,相對於他的價格風味太過份,貝多芬會好一點,香氣不是那麼過份,樓上也有人說了這款豆子用的是鳳梨皮發酵的,只是風味過於強烈了相對於他的價格,如果是像雲南芒果處理法的那款豆子風味不是那麼出彩價格還那麼貴,那麼大家也不會這麼著急,特別是賣生豆的著急啊。

今年我杯測了超過一百款豆子,其中不少都是哥斯大黎加的豆子,讓我記住的真沒有幾隻,相比 巴拿馬 埃塞爾比亞 肯亞 瓜地馬拉 ,哥斯大黎加的豆子近幾年真的沒有任何優勢。

莫扎特這款生豆現在很火爆,在9月份的廣州展會上都訂不到這款豆子,這款豆子喝幾次可以,喝多了會膩的,最後還是要回歸到正常的處理方式,其實今年杯測了這麼多哥斯大黎加的豆子,真的沒有什麼讓我驚艷的哥斯大黎加的豆子,除了這款莫扎特讓我很驚訝,但我發現喝多了會膩,喝幾次就不想碰了,前幾天測到一個款哥斯大黎加的黑珍珠,這款豆子真的很棒,比起莫扎特我現在更喜歡這款沒有經過特殊處理法的哥斯大黎加日晒豆 黑珍珠 不會膩,可以一直喝的豆子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莫扎特這款豆子的看法,好奇的朋友其實還是可以買來嘗試一下,喝喝看,和你平常喝到的咖啡有什麼不同,喝不死人,也沒有必要抵制,因為喝幾次可以,喝多了也就覺得無趣了,就算是瑰夏也不能天天喝吧,比起什麼 貓屎咖啡用虐待小動物的方式特殊處理的咖啡不僅難喝還死貴 ,這個莫扎特簡直就是良心,為什麼沒有生豆商抵制「 貓屎咖啡」,因為不會觸及到他們的利益,為什麼要把莫扎特拿出來說,你們自己想吧。

比起「莫扎特」, 貓屎咖啡才是我們要抵制的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這個回答

馬上一萬贊的回答 一隻咖啡狗的自白:有哪些外行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在內行眼裡 low 得不行的東西?

最近很多私信我問一些關於咖啡的問題,有關於咖啡書籍推薦咖啡器具推薦的,最多的是咖啡製作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在我的專欄里都有講到,或者買一些我推薦的咖啡書籍也是可以學到基本的咖啡知識和基本的咖啡沖泡技能的,也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我會定期更新一些咖啡相關的文章,包括咖啡書籍的推薦,咖啡製作,和一些專業性更強的咖啡器具的測評。

我的專欄 咖啡知識大講堂

咖啡手搖磨豆機的測評 誰才是手搖磨豆機中的戰鬥機——初測

咖啡手沖器具的推薦 那些年我推薦過的手沖器具之」學生黨「千元篇

入門咖啡書籍的推薦 那些年我讀過的咖啡書籍 「最好的咖啡時光」


作為一個有20年經驗的調香師表示,用在生豆中的咖啡香精,我們還沒研製出來。


這隻豆子絕對在處理過程中添加了東西

這隻豆子在展會朋友給了一包

拿回杯測後發現一股濃郁的草莓味

從熟豆、磨粉、注水、破渣、高溫、中溫、低溫

三四個小時後 依舊一股濃郁的草莓味

除了香氣之外 是一副空殼 什麼都沒有

苦、澀、雜。

如果我用一張杯測表的話。除了香氣這一項 剩下的都會突然一個幅度的降分。

這在我的咖啡生涯中是沒有見過的

而且這種香氣強烈的程度(程度是指強烈程度,但是香氣單調、且聞久了不愉悅)是競標瑰夏都不能達到的

然後後來朋友給了其他的音樂家系列

都是一摸一樣的調性

你問是咖啡從業者是什麼想法

這條朋友圈我們也看到了

最直接的就是好的咖啡會越來越稀缺

咖啡農只需要普通的種一下咖啡然後往裡面加東西不就得了

那些認真研究種植的咖啡農呢

這是什麼旁門左道,是逆流了是嗎

內心要炸了 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

烘這種的會賺得順些 不烘這些就得更努力了

我看消費者的角度:

這種咖啡接觸多了

舌頭估計就別的咖啡就不行了。

品鑒其他咖啡…emmmm

哎呀,你這什麼瑰夏 香氣強度怎麼才這樣

你說風味變化 什麼高溫到低溫 花香?

不行

你強度這麼弱,我怎麼喝得出來

平衡感、乾淨度、酸明亮活潑?

你說的是啥?


哥斯大黎加我就簡稱哥斯了。

我們先要了解哥斯這個產區 豆子的特性

哥斯豆 日晒水洗極其少見,多數是honey possess或者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處理法。 所以這個產區的豆子 很少能夠喝到該地區的完整風味的豆子,一般的單品豆都充斥著強烈的處理法味道,一般我們稱之為處理味。

(當然 哥斯也有優質的日晒豆水洗豆。例如Las Lajas拉斯拉哈斯莊園的黑珍珠 黑靈魂)

由於哥斯豆大多處理味重 地區風味不能完好體現 許多咖啡人士都不太喜歡這個產區的豆子。(包括我)

葡萄乾蜜處理(即現在很火紅的音樂家系列之一)我是16年初就喝到過的 17年也在朋友那拿過3批葡萄乾蜜處理。18年喝了莫扎特 貝多芬 以及葡萄乾的兩個批次。

第一感覺 這香氣 不得了 強烈! 雖然強烈 卻充斥著不自然 這不自然的程度 就有點像 韓國的那款聞香瓶。

喝進去 可以說 基本全是處理味 完全沒有瑕疵味 都是比較愉悅的味道。 但是基本沒有咖啡原有的風味特性

但是打分來說應該是打不了低分的豆子

然後呢 我出差了。 回家的時候 豆子已經擺了一個多月了。 打開包裝 仍然充斥著 那股處理味。

衝起來 仍然充斥著 那股處理味 超級強烈。 風味失去了的咖啡豆 卻又包著這股處理味。

至於貝多芬莫扎特。不自然的情況沒那麼嚴重。但是作為水洗豆的貝多芬 風味完全不像往年的哥斯豆水洗 反而有點ethi豆的感覺。

具體是否加香精 我們不清楚。 但是肯定是做過手腳的 才能讓這款咖啡如此不自然。


上次去廣州展的某生豆展台 一問 貝多芬不賣了

定15kg的geisha 才有資格購買

有沒有加香料 如果有 要怎麼加?

即便99%的人都猜測這隻豆子有做了手腳

也需要把證據拿出來


教你如何用普通豆子做一杯有紅酒風味的咖啡:溫杯時在熱水裡倒一點紅酒就行


6謝邀!

一開始接觸時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後面仔細了解發現並非如此

如果你稍微留意下就會發現水洗—日晒—蜜處理,這是一個風味干香遞增的過程!而蜜處理,從白蜜-黃蜜-紅蜜-黑蜜這又是一個風味更加明顯的遞加過成!這是過程有個明顯的產量就是櫻桃果肉保留在咖啡豆上的越來越多或者時間越來越長!

蜜處理中的黑蜜是在干制處理過程中保留了越百分之八十的櫻桃果肉,而哥斯大黎加的音樂家系列就是干制過程中保留了百分之百的果肉,直到干製成葡萄乾一樣再進行脫皮處理,所以這種處理方法也稱為葡萄乾處理!

這種處理方法對環境的要求,合作社/處理廠/莊園都會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產量也會比較少

圖片拍攝的是中信出版的《世界咖啡地圖》第31頁————分割線————1月20更新————

看了其它答主的答案也和朋友討論了下,有貓膩確實有可能,包括轉基因、人工嫁接或微生物什麼的!

但要說到加香精?也太扯了點吧!這也太提升香精的檔次了吧!


1、如果要給核桃加入荔枝的香氣,勢必要對核桃進行一定的摧殘,否則味道進不去。摧殘過程會讓核桃損失一定程度本身的元素。

2、如果要給普洱加入玫瑰的香氣,那麼普洱本身的價值也要做重新判斷。

3、如果現有的人工添加技術必須要以損失物質本身質量為代價,那麼這個產物的價值就得由業內重新評估。

4、目前的添加技術比同效果的培育技術要簡單。

5、說到底就是「人工添加」和「人工培育」技術間的孰輕孰重。個人傾向人工培育。

綜上:這個需要業內共同探討。


謝邀,很久前我就回答過,生豆處理法裡面有貓膩,以前給人指出某一批次的日晒耶加雪菲味道有問題,喝過以後味道還麻麻的,別人還不信,因為當時還買了別人的其他兩批產品,發現,咋別的豆子裡面也有一股子這樣的殘留味道。

而且那個烘焙師和我說,咖啡脫水沒脫乾淨,恩,選錯豆子我又不計較,自己比對一下再得出這個結論不好嗎?

當然下面的回答和問題不是很對稱,但是加香精粉確實是都提到過的。

原產地的科技始終在進步,手段也在不斷地變化,貓膩自然也在不斷升級。

究竟怎麼樣?黑幕可能遠比我們知道的要多。

咖啡烘焙200度左右的高溫,你說完全沒影響是不可能的,能不需要靠添加物,自然是最好的。

真的有貓膩動手腳,人還是喝的出來的。

當然,真正的貓膩,真正厲害的手法,早就對咖啡櫻桃動手腳,早就對咖啡種植動手腳了,早在咖啡脫殼之前就都搞定了,等咖啡脫殼,生豆水分都烘乾了再做,加點香精什麼的,無非只是投機取巧的方法罷了。

另外多嘴一句,現在這種情況,豆子裡面加香精粉的情況,明顯就是只要風味,不講究醇厚度和立體感的後遺症。

要是咖啡師,咖啡愛好者理性一點,少去喝一些模稜兩可的風味,少迷信一些大神天天扯淡的風味,萃取。扎紮實實比對下各種咖啡,各種樹種之間的差別,好好了解咖啡味道跟海拔,樹種,氣候,土壤之間的關係,好好研究下不同烘焙度下咖啡的味道區別,去追求韻味和咖啡厚度,均衡感,早就沒這種問題了。

某協會畫個大餅出來,不就是為了讓人放棄思考,到頭來讓人除了風味就一無所知的嘛?


剛才諮詢了一下去年去哥斯大黎加杯測這款豆子的一個台灣的老師,確定是有加東西,但是加的東西絕對健康。不然的話根本過不了台灣的進出口檢查,直接就被打回去了。

這款豆子大部分都是從台灣出來的,台灣的精品咖啡比大陸不知道早多少年,且跟哥斯大黎加巴拿馬這樣的國家早就有建交,所以老師早些年就去中南美洲尋豆。

老師去杯測這款豆子的時候也是被這款豆子的香氣甜感震驚到了,所以也在懷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結果莊園主給老師透漏了製作的方法,是在生豆處理髮酵的時候加入了鳳梨皮,像哥斯大黎加這些國家本身就產各種熱帶水果,所以把鳳梨皮芒果肉這樣的東西跟咖啡一起發酵,就出來強烈水果風味的咖啡了。

再看現在國際大火的90+,當時老師去參觀的90+在巴拿馬的莊園的時候,根本不讓看處理工廠什麼的,只是在辦公室喝咖啡聊天什麼的,不像其他的莊園直接參觀整個處理廠。但是還是有細心的人發現莊園的院子里有很多水果皮,可能90+本身就是用了很好的豆子,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處理方法,讓豆子不止好喝還好聞。但是沒有親眼所見,人家自己也沒公開說,所以只是猜測!

貌似說出了行內的大秘密,果斷很慫的匿了!!!!!


首先。。你要石錘裡面加了香精,靠感官判斷的都不叫石錘

其次...1900多M的哥斯大黎加有點神奇的地方也不要太奇怪吧,卡內特莊園之前我都沒見過超過1700M的哥斯大黎加

至於說什麼口感空洞的是不是也考慮總結一下自己的烘焙問題?

夢想舍的莫扎特就沒有空洞感,之前喝到的莫扎特要麼是想起爆炸口感不足,要麼就是口感不錯想起又沒那麼突出

如果真的加了香精emmm希望儘快有石錘的證據,更好的是卡特內或者黑金出來說句話。加了就是加了大大方方承認就是了,老北京的花茶也用茉莉花來熏也不見得多丟人

另外一點,我覺得如果有添加香精可以送去檢測,就算是天然香精想要耐高溫必然要加化學原料,送去質檢結果自然就有了。其實我更建議生豆商去這麼干,首先有財力,同時又可以給自己做宣傳也能把檢測結果傳播開來。我們自己去檢測費用到還好,檢測結果估計也就自己能知道


在處理生豆的時候加不加東西或者怎麼加加到什麼程度能被接受這個事情是有待考慮的……

音樂家系列可能是個開始,以後會不會有更多更複雜的處理方法還沒準……至於能不能被接受的問題……鬼知道以後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會怎麼想……

畢竟之前在知乎上看見過一篇文章有個學食品的大佬說過,那些添加劑就是為了討好人類準備的……(原話並非如此我自己理解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這樣)

當然對我而言這都是無所謂的……

我不喜歡這豆子主要就是一個……

名字太噁心……

什麼鬼音樂家系列……

Low穿地板……

你加東西我倒是無所謂……但是起名字硬往一些東西上靠超他媽尷尬的好不好……

你還不像花魁這玩意起的還稍微有點隱喻……


不買這樣的生豆

不烘這樣的生豆

不賣這樣的熟豆

不做這樣的熟豆

勸別人也不要買這樣的東西

沒有買賣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東西出現


這幾支豆子除了叫音樂家系列,很早之前有一個名字叫葡萄乾處理的。少數派很早之前推過一波,是雷利達莊園的,但產量很少,味道很乾凈酸甜很舒服很好喝,但是,香氣一般。後來我朋友也有在烘,加內特莊園的,也叫葡萄乾處理,甚至烘培的很深,一樣有濃郁的香味,但是口感不幹凈有雜味!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了。喝多了就知道什麼是好豆子。

目前產量如此大的音樂家系列,是加了水果類的果肉去一起發酵的。不是像最初的咖啡果葡萄乾處理。


之前在廣州參加黑金的杯測會時黑金就有提到,巴哈和莫扎特確實是添加了某種花蜜進行處理,具體是什麼花蜜因為涉及商業機密就沒說。當天也提到了巴哈和莫扎特的區別,它們都是先日晒後蜜處理,差別在於巴哈日晒時間長,莫扎特蜜處理時間長。我個人對這種處理方法比較有保留意見,因為這種方法也不是一天兩天就研發出來的,而且也不是所有添加都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據說?所以需要證據。求解答。


只要好喝和不影響健康就行了。你們喝咖啡是為了什麼


跑個題,會不會 從此 黑星巴克的 開始低調了呢?


我們店裡也進過音樂家系列,莫扎特還真是蠻好喝的,求實錘。


你是願意喝波爾多的莊園紅酒,

還是兌了冰紅茶的紅酒?


推薦閱讀:

想買一個入門咖啡機,是飛利浦的好還是德龍的好!?
意式咖啡機發明之前,如何做意式咖啡?
家用咖啡機能煮出來比星巴克等咖啡店更好喝的咖啡嗎?
準備捨棄雀巢,請推薦幾種咖啡伴侶吧?
有什麼新奇的東西可以使咖啡店具有特色?

TAG:咖啡 | 咖啡豆 | 咖啡文化 | 咖啡師 | 精品單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