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天主教會擁有大量的土地,請問大量的教會土地是如何失去的,從教會所有變成私人所有?

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佔有西歐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以至於成為西歐最大的地主,隨著宗教世俗化的過程以及新教的興起,天主教越髮式微,在此過程中教會土地是如何一步步從教會所有變成國家所有或私人所有,還想了解歐洲教會土地的現狀和管理情況!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鑒於所知有限,只能作部分的解答。但我想,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時代,教會地產的喪失肯定有不同的形態。因此需要研究不同時段、不同地區的學者的協作才能完成地回答您的問題。

宗教改革是個很重要的階段,尤其是在後來新教占支配地位的地區。

在英格蘭,關鍵的變革應該發生在亨利八世時期,主要表現為對500多所修道院地產的沒收和再分配。原因大概有三:

1. 1534年亨利八世弄了個「至尊法案」,但當時英格蘭和威爾士幾乎所有的修道院都是向外部的權威(首先是教宗),這當然與至尊法案相違背;

2. 亨利八世破產了,需要尋找新的財源;

3. 為使臣民不效忠羅馬,支持其宗教改革,亨利八世需要掌握資源來賄賂那些重要臣民,安撫世俗貴族。

於是,亨利八世任命托馬斯-克倫威爾為代理人,對全國教產進行普查。在普查的基礎上,亨利八世開始系統查封修道院,整個過程大約歷時三年,共有560所修道院被查禁,地產被沒收並出賣,教會動產被拋售。到1547年,約三分之二的修道院財產更換了主人。1558年,四分之三的修道院土地被轉讓。

當然,這裡有個問題仍不清晰,即當時在教教士(即修道院)佔有的地產在整個教會產業中所佔的比例,但這個比例應該是非常高的。諾福克郡宗教改革前後地產佔有狀況便能反映這個事實:

在1558年伊利莎白一世即位時,該郡4.8%的莊園歸國王,6.5%歸教會或主教,11.4%為當地貴族所有,75.4%歸一般鄉紳。1535年,國王佔2.7%,修道院佔到17.2%,地方貴族9.4%,鄉紳64%。

以上見肯尼斯-摩根:《牛津英國通史》。

在德意志,類似的情形當見於新教各邦。

在法國,情形有所不同。在這裡,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的勢力遠未式微,它通過反宗教改革而在17世紀恢復了元氣。法國天主教會地產的喪失,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年秋,由於財政狀況不佳,革命議會於11月2日宣布教會產業收歸國家支配,即國有財產(biens nationaux)。不久,政府以教會地產為抵押發行特種國債,即歷史上的「指券」(assignat),故最初的指券可視為土地券。

最初,並非所有教會土地都被國有化,承擔教育、濟貧和收容等職責的宗教機構的產業被保留,但隨著財政局面日益惡化,這些土地也被國有化,流亡者的土地同樣如此。

國有土地是用來出售的,最大的獲益者當然是比較富裕的市民;不過,由於革命期間採取了出售小塊土地的政策,一些並不殷實的農民也獲得土地;新獲土地的主要來源是原教會地產。

正因為很多法國人在革命中獲得了利益,所以復辟勢必會遇到強有力的抵制。

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國有地產和指券的問題,與教會的分裂和磨難糾纏在一起: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ens_nationaux

http://en.wikipedia.org/wiki/Assign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vil_Constitution_of_the_Clergy

在1792年之後20多年的革命戰爭中,法國人把他們的反宗教政策推廣到其所到之處,革命軍隊是一支十分仇視天主教的革命武裝。比利時和德意志西部的萊茵蘭等天主教勢力較強的地區,法軍對教會的打擊尤為嚴重,比利時的情況跟法國幾乎完全一致,萊茵蘭地區的教產大部分被世俗化。但隨後的復辟時代是否有反覆,不得而知。

可參閱:喬治-勒費弗爾:《法國革命史》;William Doyle,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九卷第六章:「宗教:歐洲和美洲的政教關係」。

毫無疑問,天主教的世俗勢力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時代急劇衰落。但從長遠來看,這恰恰是教會浴火重生的時代。在啟蒙時代,教會備受鄙視,在法國等地,它的組織機構腐敗不堪(一個根本原因是它擁有過多的財富,並過分地涉足世俗事務),有人甚至認為連教宗制度都維繫不下去了。但是,當大批教士被視作反革命而遭流放迫害時,人們彷彿看到了原始基督教時期的殉道者——何況很多受迫害的教士是來自底層的窮苦人;連主教們也大徹大悟:「主叫我們來世上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受苦的」;1809年7月,拿破崙的軍隊用斧頭劈開拉特蘭宮的大門,鎮定自若的教宗幾乎成為全歐洲反抗現代凱撒的精神領袖了。這段歷史讓很多學者重新考察理性的限度和宗教影響力。

教會失去了地產,但它可能也顯得更為純粹,可以更為專註屬靈的領域。

至於教會地產的管理,這個問題太大了。需要專門的研究。


中世紀初期隨著法蘭克式封建采邑制度的形成,以及貴族階層的形成,開始出現了僧侶貴族~各個時期的封建主為了凸顯自己對基督教的虔誠,不斷向自己屬地內的修道院和主教區捐獻土地,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擁有大量地產的修道院,甚至出現了德意志地區內普遍的主教領地,7個大選侯裡面3個是主教,可見他們的地位之高。

教會失去土地的原因就是私有制的發展,教會失去土地與貴族們失去土地的過程是一樣的,只不過更少被人提及,因為幾乎沒有像樣的反抗。貴族們還有自己的私人武裝,主教們可沒有僧兵~


神聖羅馬帝國原先有很多主教國,這種屬於大片的教會地產,例如七選侯里的三大教會選侯:科隆、美因茨、特里爾,還有薩爾茨堡等。大革命中這些主教國或者被法國吞併(革命法國以萊茵河作為邊界,萊茵河以西部分都被法國吞併),或者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整合中被邦國就近吞併,或者兼而有之。維也納會議後,科隆和特里爾被併入普魯士,美因茨被併入黑森,薩爾茨堡被併入奧地利。


一句話總結:爭不過皇權。

為什麼爭不過皇權了呢?

因為思想上的統治者們缺乏過硬的軍事實力。

為什麼缺乏呢?

因為脫離了人民群眾和科學。

失敗是註定的。


推薦閱讀: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承認聖體的部分基督新教中)的聖體(也叫聖髑,聖徒的屍體或部分)是怎麼回事?
有沒有從一個基督教教派改宗到另一個的?
天主教 和 新教 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
基督教的聖徒符合聖經么?
科普特等東方教會如何看待天主教教皇?

TAG:天主教 | 宗教 | 土地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