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博客 GigaOM 融資 600 萬美元,估值達到 4000 萬美元,請問國內的原創博客發展方向和前景如何?又如何走出真正的原創之路?
國內成規模的知名原創科技博客有哪些?GigaOM融資600萬美元是不是意味著國內的原創博客未來看到了曙光?
這是不可類比的。
根本上,美國的廣告市場和中國的廣告市場差距實在太大了。
引用:
- 2010年我國中國廣告市場規模就達到389.4億元,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達到85.2億元。(http://www.cu-market.com.cn/hgjj/2010-9-15/17315698.html)
- 據美國互動廣告局(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和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稱,由於消費者增加了他們使用互聯網的時間和頻率,企業們紛紛增加了數字營銷預算,第一季度美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73億美元。(http://tech.qq.com/a/20110527/000019.htm)
可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市場里,垂直博客站也不是個穩健的大生意,看看市場翹首 Gawkers 的處境(其創始人說:「我們不想再當遊樂場里的冠軍了」。),看看市場 TechCrunch 的命運——這還是在美國有健全的收購兼并市場環境下。
而且,美國沒有被毫無顧忌的侵犯版權的擔心。
所以,我不認為同樣的產品會有同樣的結局。要從科技博客的價值來看待這個問題,我的看法:給讀者提供有用、有趣的信息。
沒了這個支點,神馬都是浮雲。
至於原創的問題,國內目前還沒有太多出色的科技資訊值得住關注,或許這一點等到中國也能出現Twitter、Facebook、Square這樣的偉大的公司的時候會有所改觀。
內容的「原創」與「非原創」並非關鍵所在,只是形式,最重要的是能否帶來價值。打個比方:要求一個不懂中文、從沒聽過中國的國家去整天拜讀《毛澤東選集》和帶三個表是不太現實的。
結論:從非原創到原創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可以走完的前提是大環境發生變化。羅馬和騾馬都不是一天建成的。目前「為賦新詞強說愁」只能「適得其反」,「畫虎不成反類狗」。單打獨鬥得多,團隊戰鬥的少,還有環境因素決定!
盈利模式單一,無法產生大的盈利空間。
國外一般都博客矩陣,國內一盤散沙。我相信中國會出現這樣的博客,如果沒有說明我們還不夠冷靜。
GigaOm是從2006年開始做的,已經運作了5年多了。看一下我們中國的博客名流們,他們不是掙快錢,就是轉移陣線或者輕易去改變自己的模式。大家一定要看深層的東西,GigaOM這次融資主要用什麼哪些方向呢?
浮躁是中國互聯網的輝煌與落寞的癥結所在。
每一個人可以創造未來,但,必須堅守未來!
補充一下:如果說中國有哪一家像GigaOM,那就是i美股。GigaOM的廣告?這有點扯淡了。GigaOM更像是一個諮詢公司,而不是一個科技博客。科技博客只是它的引流手段而已。GigaOM Pro是它的產品和核心優勢。你可以理解它就是中國的易觀,艾瑞,賽迪顧問那樣的公司,賣諮詢報告的。如果我去投資,肯定也會去投GigaOM,因為它比NYT和WSJ之類的還想著網上內容收費的所謂「優質內容供應商」的網站靠譜多了。
原創博客聲音太小,其他稍微有點聲音的媒體又不標註來源,剽竊抄襲成風,影響力這一點就先輸掉了。再有作為文字輸出,賺錢方式難道只有廣告?廣告收入有多麼不穩定已經眾人皆知了吧。我們有些產品願意砸錢去運營,願意出奇思妙招推廣,為什麼不能把你的文字內容當成一個產品來營銷?你不僅是博客主筆,更是這個博客的產品經理。充滿信心的去運營吧,去快速迭代吧。
除了張亮說的以外,我要說 GigaOM 是個特例。此站的文章深度勝於 ReadWriteWeb、TechCrunch 等對手,另外還有實行訂閱收費制的 GigaOM Pro,提供專業性的行業研究報告,商業模式較硬。
這個問題是我提出的,但提這個問題的根源並非是GigaOM融資,而是看了下面這兩篇文章之後的感想。
《連線》封面報道:《中國的「山寨」文化》http://dongxi.net/b03MC
申音《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國互聯網:精英與草根》http://www.alibuybuy.com/posts/22641.html《中國的「山寨」文化》中的老外主角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相信最酷最炫的創新產品在中國。以下是摘錄:
「在中國的技術「溫室」中,創意從藍圖進入市場的過程被加速到了最大。在這裡,電子設備上市的時間不過是幾個星期的事情。如果創新的速度能夠影響到全國科技發展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消費品,還是綠色能源,那會是怎樣一種場景?奇普蔡斯相信,中國仿造者快速、高效的跟進,已經為加速技術普及創造了環境:在整個上海,無論是企業家,還是設計師,亦或是工程師,都摩拳擦掌地想要成為基於創新的快速市場方面的世界級專家——這也暗示了,在製造仿冒智能手機之後,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我想說的是,為何穿梭於中國各大城市挖掘中國用戶需求的是一個老外,而不是天天盯著國外高科技的我們?
而在申音的文章《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國互聯網:精英與草根》中,作者對「精英」與「草根」的描寫真實,現實,又頗具諷刺意味。
我認為,中國目前在科技領域發展並不缺乏好的環境,反而是在科技博客中缺乏從現實出發,真正從「廣大」中國用戶需求出發的慧眼。
這兩天看到杭州斯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sky-mobi.com/在美國上市,當前股價,請看谷歌財經的統計:http://bit.ly/edjs9w 。
我在想,為何一個靠手機預裝的山寨App Store已經上市,而廣大的中國第三方Android Market還在掙扎與迷茫。這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有什麼東西是我們還沒有挖掘出來的,背後的商業模式又是什麼?
我想弄清楚這些問題,也就解決了我提出的問題:中國原創科技博客發展方向和前景如何?又如何走出真正的原創之路?物聯網方面的科技博客現在國內還不多,最近關注一家叫 物媒體 ,現階段沒有看到太多的原創作品,但是對於物聯網行業方面報道還是有一定深度,資訊更新度也不錯,期待能有更多的原創、有深度的報道,在這種垂直領域的博客對於我們來說是太有幫助了
就資訊上說,國內沒有獨立的科技類博客能夠比四大門戶科技頻道更迅速地知道業界重大消息,除非是產品類資訊。也就是說,這個圈子沒有一個牛逼的媒體人出來單打獨鬥。那麼剩下的內容就是評論了,像KESO這樣的。但是他是興趣出發,並不是全力投入。其他的專職運作的,像炳叔、月光博客這樣的,內容太爛,只能唬唬人,沒有價值。說來說去只是追求標題黨而已。還有一種就是編譯國外的科技資訊。像癮科技中文版這樣的。
GigaOM本身就是一個集群性網站,除GigaOM外,還有其他兄弟博客如lifehacker等等。文章深度當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許是看中其多種類型的評論方式,比如視頻等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國外科技博客撰文批李開復創新工場是複製品?
※美國科技博客 TechCrunch 將推出中文版並建立本地化運營團隊,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如何看待最近 TechCrunch 對 36Kr 的侵權指責,以及 36Kr 劉成城對此做出的回應?
※worldpress從入門到精通大家有點什麼建議?
※36 氪有可能發展為中國的 TechCrunch 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