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知網等學術型網站看到的自然科學類實驗性質的文獻,按照上面的步驟在實驗室做的實驗為什麼總是失敗?

在中國知網等這種比較具有權威的資料庫里搜到的文獻,按照上面的反應條件,反應物配比,用同樣的方法,但是卻沒有文獻上記載的那麼高的產率,還不如原來的方法產率高,有的甚至生不成想要的產品。大家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嘛?


很正常。

有真正好的成果後基本都是發國外期刊,沒幾個會發國內的這些。

中文期刊里基本是一大堆是抄的外國貨,一大堆是(部分)作假的數據,能用的好貨很少很少。權威啥的基本扯淡,當年讀碩士時老闆教的第一條規矩就是禁止查閱中文期刊。

真要用的話,推薦去看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大學的博士畢業論文,那個會好不少,至於碩士畢業論文最好慎重,期刊論文大概看看,會議論文請直接扔。


沒經歷過這個情況,因為從來不看知網的文章,碩士博士論文除外,還得是知名大學的,看知網的期刊論文還不如上百度知道。不知道答主什麼職業,如果真想做好實驗別指望知網了,連SCI文章水分都很大,你說知網能信嗎。至於知網,用什麼需要形容都不過分,害怕無腦舉報,就不在這具體形容了


別說國內的了,國外的期刊,投的時候也會隱瞞一部分信息,不是造假,不是造假,不是造假,隱瞞的部分會用某濃度,一定量等詞語,目的就是給重複的人製造坑,因為,我們還要繼續研究,但是我們的人員,設備,都跟不上。


這沒什麼奇怪的。

實驗這玩意,魔鬼都在細節中,文獻上的東西絕大部分都是真的,只不過有意無意的略去了某些細節,缺了這些細節,實驗失敗是很正常的。


論文審稿現在在整個學術圈內都是個問題,國外期刊要找個審稿人都很費勁,別說國內了。然後這其中還能夠對該領域比較熟悉並且能夠仔細閱讀論文的人就更加少,而看似合理的模型和實驗步驟下隱藏的虛假數據則更難分辨,除非恰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問題才可能發現異常。國內的一般期刊審稿則尤其放水些,所以國內期刊,至少至少需要cscd的c刊(不知道現在還有這個區分沒有)可靠性才高一點,一般期刊我通常不推薦學生參考和引用。

應該說這個問題大家也都發覺了,在我們工科領域,很多期刊是鼓勵提交除了文本之外的更多材料,包括程序,錄像,所使用的數據等等。國內一些相對較好的期刊在審稿這塊也提高了要求。但總的來說,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需要新的思路包括新的技術工具的出現和支持。


第一,文獻這東西,不能太當真,可能數據作假或抄襲,也可能作者想要保留技術,特意改了幾個比較重要的參數;

第二,做實驗是具體的操作手法,操作細節往往極大影響實驗成功率;

第三,去國外期刊找文獻吧,靠譜點。


還有阿三的數據也不能信,被坑過不止一回。


RSC的文章都有坑爹的,國內外現在一個德行


影響因素太多,論文方法寫的過於簡介


那個···知網上非要看論文就看一些碩士博士論文吧,說實話看碩士博士論文一般都是處理一個陌生領域用於了解情況···至於實驗方面,盡量選取sci這類裡面有質量保證的期刊查詢實驗方法吧,同時遇到一個陌生的實驗方案,需要查詢出幾篇相近的方法比對一下再開始試驗···


我讀研的時候看有些文章有問題,發郵件問過,大牛們會解釋,但是有些人壓根不解釋。有很多東西根本沒法弄,比如有的人寫的論文涉密,答辯的時候答辯委員會老師問問題,學生一句涉密不可泄密,一句話就打發了,這他媽還玩個屁,還評審個屁。大量的論文就是垃圾,垃圾啊,學生的,低端老師的。但是垃圾也有垃圾的好處,全是精品沒有垃圾也不行,但是垃圾不能太多哈


別說國內的了,我覺得國外某些期刊[比如我們學校最喜歡發的JMS]都是信他奶奶個腿哦


挖草,中文期刊居然亮瞎我的眼(||?_?)


這不是很正常嗎,國人的東西當真就輸了(包括國外期刊里中國人的某些文章)。多看看國外期刊的文獻。別嫌看外文的麻煩,圖省事看中文的到時候會更麻煩╮( ̄⊿ ̄)╭


推薦閱讀:

這篇文章說透了供不應求的氯鹼行業及背後化工大周期
模擬 App 探索生物感測器設計
對PX事件怎麼看?
如何成為一名化工工程師?除開考試環節,對於思想見聞心性等有哪些要求,如何達到?
日本明治神宮被潑不明液體,該液體可能是什麼?

TAG:化學 | 化工 | 化學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