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沒有國歌?
01-24
還確實是有的,清朝的國歌。《鞏金甌》是中國第一首法定的國歌,於宣統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義前六日)由清政府頌定。
鞏金甌[ōu],歌詞內容為:
承天幬(音 "到"),民物欣鳧( fú)藻,喜同袍,清時幸遭。
真熙皞(hào),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駐英大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甚為感動,覺得清帝國也應有本身的國歌,特地上奏並呈了一部《國樂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我國第一首正式的國歌定於1911年。國歌名為《鞏金甌》。1910年,曾到日本考察過音樂的禮部左參議曹廣權,鑒於"各國皆有專定國樂,極致欽崇,遇親貴遊歷,公使宴集,既自奏國樂",而"我國國樂從前由出使大臣曾紀澤權宜編製,聲調緩慢,至今各國常致疑問",他奏請"整飭禮樂,以正人心。"
1911年10月4日(宣統三年八月十三)由皇帝批諭內閣:"典禮院會奏,遵旨編製國樂專章一折;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前因國樂未有專章,諭令禮部各衙門妥慎編製。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製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其實這首《鞏金甌》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作詞,禁衛軍軍官、皇室成員傅侗編曲。《鞏金甌》的曲譜是清朝的傳統音樂,康熙、乾隆登基時曾經採用此樂。鞏,即鞏固的意思。金甌在中國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如:《南史·朱異傳》:"(梁武帝)嘗夙興至武德合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唐代司空圖的《南北史感遇》詩之五:"兵圍 梁 殿金甌破,火發 陳宮玉樹摧。"秋瑾的《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毛澤東的《清平樂·蔣桂戰爭》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歌名的意思就是鞏固清王朝的萬里江山。歌詞是文言文。
其實《鞏金甌》並不一直都作為國歌,一般場合只是當時清朝的陸軍軍樂,《鞏金甌》在重大場合才作為國歌。
國歌,顧名思義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歌曲,中國歷代王朝只有宮廷頌歌,而從來沒有過國歌。清末,清政府倒有一首壽命不到一禮拜的《鞏金甌》作為國歌,但這是皇家頌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