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出售泰勒梅等高爾夫品牌對高爾夫行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高爾夫業務在過去的八個季度中七個季度遭受銷售業績下滑,5月4日,阿迪達斯決定出售泰勒梅(TaylorMade),亞當斯(Adams)和雅獅威(Ashworth)品牌。


感謝邀請。阿迪達斯出手泰勒梅為首的大部分高爾夫業務,對高爾夫行業其實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這個行業已經很糟,而且在變得越來越糟。

泰勒梅在阿迪達斯集團扮演拖後腿的角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阿迪達斯痛苦的2014年,泰勒梅幾乎每一季度的業績都在以雙位數暴跌,這也是整個集團失守北美第二位置,並降低全年營收目標的主要原因之一;到了2015年,即便阿迪達斯集團整體表現迅速回暖,但高爾夫業務仍然沒有復甦的跡象。15Q2泰勒梅的營收依舊暴跌25%;直到今年Q1的財報公布,泰勒梅仍然下滑了1.7%。要知道阿迪達斯集團在16Q1的增長是22%!品牌的整體形勢這麼好,泰勒梅卻依然在往下走。

在這段時間裡,阿迪達斯嘗試過幾次調整和嘗試,但始終沒有很好的效果。最終不得不選擇出售泰勒梅。這其實是一個很明顯的標誌:即,阿迪達斯對高爾夫這個行業不再有信心。作為鮮明的對比:之前被傳了很久的出售銳步傳聞現在基本已經煙消雲散,銳步業務正在穩步上升。阿迪達斯集團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事實證明健身和運動休閑這個市場仍然充滿了潛力。但高爾夫,阿迪達斯努力過,現在放棄了。

阿迪的北美老大 Mark King 在接受雅虎採訪的時候說的已經很明白了,我摘錄原文如下:

"I think the decision was made to sell it," King says, "because the company has realized that we should be focusing on the biggest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the biggest growth opportunities are in running, training, basketball. And we have a lot of runway in those. As opposed to being in something that is harder to focus on."

注意,重點來了:

Harder to focus on? In other words, golf equipment is a bad business these days (despite Hainer"s insistence to the contrary)? "It is," King says. "And that was the realization."

Mark不僅僅是阿迪達斯北美的老大,在此之前,他擔任的正是泰勒梅的CEO。他其實說出了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高爾夫市場不行了。其實這幾年來,行業內相關的文章很多了:

2014年,《Men"s Journal》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做「高爾夫之死」。The Death of Golf。

2015年,著名的高爾夫行業網站 http://golf.businessweekly.com 也刊登了一篇報道,題目很直白:全美高爾夫球場大衰退。

2016年,顏強發表了自己的專欄文章,詳細解讀了行業衰退的原因。高爾夫,一個步履蹣跚的貴族

即便不讀這些報道,大家也可以想像這項運動所遭遇的困境:成本高昂、耗時過長、規則複雜,最重要的是,這項運動曾經引以為豪的社交性如今反而成了最大的軟肋之一。這些原因導致了這項運動的業餘愛好者大量流失。在世界高爾夫人口最多的美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橄欖球,棒球,籃球乃至足球上。而在伍茲淡出人們的視線之後,這項運動也失去了唯一全球矚目的明星。

正如我開頭所說,這個行業已經很糟糕。阿迪達斯的退出影響有限,不會把這片市場搞得更差。更何況高爾夫玩家本身對品牌就有比較高的忠誠度,平時用慣了泰勒梅的,還是會用。

阿迪達斯抽身離去(注意阿迪達斯還是有高爾夫的鞋服生意),但UA卻是新的入局者。詳情可以看BI的這份文章。Under Armour has a brilliantly simple strategy to do something Nike has been unable to do:conquer the golf world。UA雖然大膽,卻也謹慎:他們沒有從事高爾夫器具的生意。這部分風險最大,也最難從零開始。但儘管如此,UA能在高爾夫堅持多久,我個人仍然不是很看好。即便是BI這份文章,也給不出UA高爾夫能成功的硬條件。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也許是高爾夫運動眼下最好的一次機會。拭目以待。


並不是球具行業完全不行了,而是泰勒梅 TaylorMade 商業決策問題,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二十世紀初是高爾夫器材行業迎來變化最大的十年。在上個世紀,球具行業主要採用量身定做的銷售模式,不同的球員有不同的身高、揮杆動作、揮杆速度,他需要一套與其他人不一樣的球杆。通常,一套球杆的使用壽命長達5到10年。然後,中國加入了WTO,全球批量化生產的供應鏈模式代替了此前的工坊模式。個行業在產業升級並提升利潤空間的同時,也降低了購買裝備進入高爾夫運動的門檻。

泰勒梅從1999年到到2013年其實是非常成功的,銷售額翻了5倍。它的營收增長結構是兩塊,一塊是自然更新迭代,一塊是行業自然增長:

  1. 打球的人多了很多:老虎伍茲的出現,帶動了一批小白消費者運動員。
  2. 大家對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泰勒梅一直專註於初學者和中等水平的球員。他非常明白打球初學者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每一型號,它都會生產2個版本:一款是給職業選手使用的,一個是零售版。首先滿足了這些消費者對球具容錯性的需求,又滿足了他們用代言產品虛榮心。這些初學者往往願意在球具上花錢。泰勒梅的產品更新周期一般為2-3年,產品營銷都會圍繞著新的球具比過去的要遠要准為主。

美國人口在遷移,生活習慣也在改變。生產業工作崗位跟中國加入WTO時相比,減少了1/3,更多的人選擇去大城市服務行業工作。隨著郊區人口的流失,二手球場的平均交易價格已經跌到了當時建造價格的50%。隨著互聯網2.0的到來,生活習慣越來越碎片化,人們再也不願意在寶貴的周末花4個小時打一場球。高爾夫運動在金融危機後再也沒有恢復之前的熱潮。相比2006年,美國總體打球人口在2013年減少了25%。

2013年的冬天特別長,導致了很多高爾夫市場都沒有購買需求。同時由於伍茲的表現還有金融危機原因,打球的人越來越少。冬天推出的TayorMade R1一號木銷量很差。

2013年夏天,沒有了行業自然的增長,有業績需求的泰勒梅開始慌了。

它選擇刺激消費者的產品迭代速度,從而滿足業績增長。

2013年6月份,泰勒梅推出了黑色版本的R1一號木,並把此前一月剛推出的產品降價了100美元。並且在下半年推出了另外2款一號木。本來2年的產品更新周期,在2013年變成了3個月。然而在2014年,沒有賣完的庫存又不得不直接3-5折降價處理。

其他廠家也不得不模仿泰勒梅加速產品更新速度。本來行業成長沒有了,有迭代購買需求的消費者突然發現,新產品可以等等半年就可以便宜買到。打折賤賣不僅降低了產品的自然毛利率,同時也降低了球具在消費者心理的可以接受的購買價格。新的產品,反而開始賣不動了。

到了2014年,整個高爾夫球具渠道出現大規模庫存過剩,新的產品沒人買。

到了2015年,泰勒梅的銷售額只有2013年頂峰的1/2,並且出現嚴重虧損。

到了2016年,整個球具行業撐不住,徹底跨了:耐克退出了,Golf Smith倒閉了。

到了2017年,泰勒梅竟然以不到4.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PE基金。


倘若泰勒梅沒有加速產品推出速度,它或許虧損地沒有那麼慘。但畢竟與耐克、卡拉威、泰特利斯一樣,它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它有每年業績平穩增長的壓力。泰勒梅2013年大規模推貨的舉動,是直接導致整個球具行業崩盤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阿迪宣布出售泰勒梅的時候,整個市場已經穩定了。球具廠商已經結束了長期靠新產品而搶佔市場的混亂局面;卡拉威、泰勒梅、泰特利斯分別鞏固佔領了行業中的細分領域。產品迭代速度也恢復到了此前的2-3年的健康周期;由庫存過剩造成的價格戰也隨著Golf Smith倒閉而結束了。

球具行業彷彿回到了90年代:

  1. PGA職業冠名贊助費用也在不斷減少。
  2. 一去不復返的是像Golf Smith這樣的高爾夫超級超市。
  3. 量身定製的工坊渠道又開始興起了。

高端訂製品牌像Miura、Epon、PXG慢慢獲得了更多球友的青眯。2014年才出道的PXG今年的營收據說都將達到1億美元。

到了今天,整個行業又回到了小而美的健康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 The Economist Explains: Why golf is in decline in America
  • TaylorMade Golf sold for $425 million to KPS Capital Partners LP
  • The Rise Fall of TaylorMade
  • Market for Ultra-Premium Equipment Takes Flight in 2017


我不是專業人員,看到這個消息,我也嚇一跳,不過隨之坦然。以前看過泰勒梅的數據,到了今天這一步,總結下來一句話,步子太大,扯著蛋了。

盲目擴張,投入研發,更新換代,庫存量大。想做老大,盲目的擴張產量和宣傳力度,資金投入很大;

為了具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花了大量銀子搞研發,研發經費是同行的幾倍;

更新換代太快,一年能出兩三款,往往新品出來後,被更迭下來的舊款全部打折處理,所以很大一部分用戶,就等著新品上市,可以搶購舊款;

前幾項不致命的話,庫存量就是其最大的軟肋,有朋友做專賣店的,泰勒梅是雞肋,不賺錢還得陪著吆喝。

再加上世界高爾夫總體消費量縮減的大趨勢(有人分析得知,是因為電子競技的爆發,使得運動的魅力急劇下滑),高爾夫行業可能在未來很短時間內,要進行重組量化。

作為行業內從業人員,還是要吶喊一聲:運動員收入排行榜排第一的永遠是高爾夫;運動員退役後收入排行榜前十,就有四名高爾夫球明星。生命在於運動,別讓生命消耗在電子屏幕前!


先佔坑,明天寫一篇專欄來填。

Adidas剝離高爾夫業務對高爾夫運動的影響? - 荷馬運動科技 - 知乎專欄

填坑來了,總體看多,666666666.


高爾夫球具用品整體銷量是下滑的,單單阿迪出售泰勒梅,也許是經營方面原因,影響不了大趨勢。。。在中國做球具的利潤比前幾年大幅降低了


看下家是誰啊


謝邀,本人真心不太關注這些東西,專業高爾夫球,最大的愛好還是籃球


推薦閱讀:

高爾夫球中存在的「黑話」?
為什麼高爾夫和騎馬是「貴族」運動?
第一次打高爾夫是種什麼體驗?

TAG:阿迪達斯adidas | 高爾夫運動 |